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高危女性STD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北京地区高危女性人群中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状况,于2000年1月-2001年4月,对北京市高危女性进行体检和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沙眼衣原体以及HIV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感染率分别为:7.63%、7.20%、5.66%、4.63%、1.11%。发现1例HIV抗体阳性者。虽然淋病是感染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但是在调查的几种STD中,增幅最快的是梅毒。提示加强对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HIV的筛查是防治STD传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成为STD主要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STD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67、64/10万,在STD高危人群中患病率为5、00%~62.80%。了解一个地区STD高危人群中性病的流行情况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该地区STD的流行情况,为医疗机构和决策机关制定STD的防治对策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性传播疾病(STD)和HIV的流行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女性性罪错人员已经成为性病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了解我省女性劳教人员中STD发生状况,在福建省女子劳教所的协作下,于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对省女子劳教所新收教的性罪错人员共3586名进行了性病调查。  相似文献   

4.
贵医附院STD门诊2000~2004年梅毒、HSV-Ⅱ、HIV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TD门诊就诊者是我国性病艾滋病监测的高危人群之一,为了解近几年贵阳地区该人群中梅毒、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艾滋病(AIDS)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我科2000~2004年STD门诊初诊者梅毒、GH和HI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人群梅毒、HSV-2及HIV感染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为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人群进行梅毒、HSV-2、HIV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人群梅毒阳性率为19.0%,HSV-2阳性率为31.0%,HIV阳性率为3.7%,女性人群梅毒及HSV-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低学历者的梅毒、HSV-2、HIV阳性率显著增高。结论需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重点关注女性人群及低文化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遵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哨点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调查分析2010-2013年遵义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调查的1 600人中,确认HIV抗体阳性31例(1.94%),梅毒抗体阳性167例(10.44%),丙肝抗体阳性5例(0.31%),三种性病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1.38%,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干预覆盖率为15.06%,不同年份干预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D人群非婚性行为频繁,近3个月与暗娼或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占调查人数的31.62%。结论遵义市STD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发生非婚性行为比例高,增加了性病传播的危险;应加强对STD人群的干预工作力度,努力减少性传播疾病在STD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由于其它性传播疾病(STD)增加HIV传播的可能性,且高的STD流行率和发病率易导致HIV感染的传播。作者对乌干达农村人群中STD在传播HIV感染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根据HIV感染、溃疡性和非溃疡性STD的传播动力学的模拟模型,收集有关资料与模型进行拟合。在所有溃疡性STD,每例性接触者传播HIV设定为增加10倍,而在女性非溃疡性STD设定为增加2倍,这称为“低辅助情况”;而将STD传播HIV的效果分别设定为增  相似文献   

8.
该调查目的是通过对斯德哥尔摩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病学资料来分析这些疾病是否已在一般人群中传播,并评价一般人群和同性恋男性、静脉吸毒及来自非洲次撒哈拉移民三种人群接触HIV和其他STD的实际危险率。 调查结果,瑞典截止1995年1月共报告了3958例HIV感染者,其中2542例(65%)是在斯德哥尔摩地区。该地区估计有同性恋男性14000名,1991~1994年平均每年有1600名同性恋者接受HIV抗体检查,约有5%呈阳性。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高危人群艾滋病及梅毒感染状况,分析相应人群的艾滋病及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5~10月对广州市女性性工作者(FSWs)、男男同性恋者(MSM)和吸毒者(DUS)三类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IV及梅毒抗体。结果:共调查1 091人,其中调查FSWs 591人、MSM 300人、DUS 200人,三类高危人群梅毒艾滋病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US(73.5%)、MSM(62.3%)、FSWs(59.4%)。MSM人群的梅毒感染率和HIV感染率均最高,分别是9.3%和2.7%,三类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和HIV抗体感染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广州市高危人群的性病艾滋病疫情严峻,危险因素广泛存在,仍需要加大干预控制力度,严格监测和控制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发病率,提高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610例吸毒人群梅毒和HIV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的梅毒和HIV的感染情况,为政府提供制定防治对策的依据。方法:对610个吸毒者进行梅毒和HIV检测,梅毒初筛阳性者再做确证试验,HIV初筛阳性者重做一次检验仍是阳性者将其血清上送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结果:本次检测610份标本中发现梅毒阳性84份,占13.77%;HIV阳性2份,占0.32%。结论:吸毒人群是梅毒和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专业防治机构需与公安、司法部门加强合作,对吸毒者要加强梅毒和HIV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鄂尔多斯市梅毒的流行情况,为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各旗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以及性病疫情报告的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鄂尔多斯市1998~2007年共确诊梅毒1347例,1998~2001年梅毒发病呈散发状态,2002年以后呈快速成倍增长趋势,以一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为主。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职业以职业不详和农民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居多,传播途径以不详和婚外性传播为主。结论对隐性梅毒的规范治疗和梅毒病例的随访,是控制梅毒发生和传播的关键。应加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梅毒的检测和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男性接触者(MSM)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MSM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18~43岁;未婚、学生、服务业从业者居多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居多共14例;性伴侣普遍不固定,无防护性肛交、口交等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测结果与普通梅毒无差异,青霉素正规驱梅治疗有特效。结论MSM人群中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且缺乏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对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及自身的高危性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特定的人群和场所是MSM的高发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市城区女性性工作者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在女性性工作者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卡拉OK厅、歌舞厅等场所,对女性性工作者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取血液样本检测HIV和梅毒。结果调查女性性工作者402名,HIV阳性13例,感染率3.2%,梅毒阳性9例,感染率2.2%,其中有固定性伴43.1%,最后一次与固定性伴性交时,使用和不使用安全套HIV阳性率及梅毒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文盲与高中以上相比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女性性工作者是HIV感染的重要人群,不安全性行为是其感染HIV和梅毒的主要原因,与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低,存在HIV通过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安庆地区性传播疾病(STDs)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为本地区性传播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本科STD门诊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性传播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5例性病患者中,HIV感染率为7.18%,梅毒感染率为64.10%,其中36.00%为潜伏梅毒、8.80%为妊娠梅毒,淋病感染率为7.18%,尖锐湿疣感染率为9.7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9.23%,生殖器疱疹感染率为2.56%;男女之比为0.73∶1;17~30岁年龄段占40.51%;各文化层次、各行各业均有分布,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8.21%;务工、务农、自由职业、无业者占80.51%;月收入2 000元以下者占77.44%;已婚者占57.44%。结论近三年来,梅毒与艾滋病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且病情隐匿;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青中年、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群体是STD高发人群;同时应关注老年人群体。  相似文献   

15.
娱乐场所女性工作者在STD/AIDS传播中既是高危人群,又是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在STD/AIDS的传播和流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市STD/AIDS已由静脉吸毒传播向性传播途径转变,且经性传播感染者逐年增加,有专家预言,性途径传播将成为我国今后STD/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探讨如何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控制HIV从性服务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我们结合中盖项目从2008年开始以全区娱乐、洗浴场所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干预活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市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就诊人群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性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2015年至2017年皮肤科、性病科和妇科诊治患者,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梅毒(TP)、念珠菌(CA)、淋病奈瑟菌(N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7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剔除阳性复诊患者,同时统计分析混合感染和反复感染情况。结果3年共有6862人进行STD不同项目检查,7种病原体检测共有14828项,阳性1963项(13.2%),CT、NG、TP、HIV、UU、MH和CA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14.2%、23.6%、11.1%、2.9%、31.9%、4.8%和17.3%,3年间STD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中,妇科送检病原体阳性率最高,为19.2%;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的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9.3%,男性为9.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CT、NG和HIV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混合感染率为2.5%,男性混合感染比女性高,但女性反复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专科门诊就诊者7种病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支原体、念珠菌反复感染现象较普遍,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和念珠菌感染应受到重视。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引导就诊者进行STD联合筛查,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口统计和性行为因素与特异的性传播疾病(STD)关系的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乙型肝炎、梅毒等8种STD,尚缺乏在一组妇女中进行全部STD与这些因素的系统分析。为确定各种独立危险因素对女性STD的影响,作者对1982年1月至6月在西伦敦医院生殖泌尿医学门诊就诊的1025例女性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以问卷方式进行性行为调查,由患者本人规范完成。从病历中收集患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女性吸毒人群梅毒及HIV(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某劳教所490名女性吸毒学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梅毒、艾滋病血清学的检测。结果:(1)490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6.80岁,最大年龄46岁,最小18岁。(2)共有370名(75.51%)静脉吸毒,其中144名(29.38%)共用注射器吸毒,有75名(15.30%)伴有卖淫。(3)梅毒、HIV感染率分别为13.88%及2.04%。结论:女性吸毒者是HIV、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建湖县农村地区出国务工返乡人员STD/HIV感染情况、危险行为,为实施农民工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目标人群作STD/HIV监测,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目标人群的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使用、自愿咨询检测,STD患病史、求医行为、是否接触宣传工作等.结果:在被调查的409人中,36-45岁为主占55.5%,初中文化占72.25%,梅毒、HIV、丙肝感染率分别为7.1%、0.7%、4.4%.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传播知识的比例分别为62.1%、50.1%,每次用安全套、自愿HIV检测、接触健康教育措施1条以上人员总体较低,比例分别为31.3%、55.3%和21.5%.结论:只有通过综合措施,针对性地强化高危行为的认知,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才能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在出国务工人员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HIV/AIDS流行特征和发现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性病监测区1997~2006年HIV/AIDS的就诊原因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①整理并调查医院报告及高危人群监测资料;②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10年HIV/AIDS发病率变化和就诊原因,使用SPSS12.0处理数据。结果10年监测资料显示,本地区艾滋病处于低感染阶段,经cox-stuart检验,发病呈上升趋势(z=-2.619,n=5,P=0.009),年均增幅达4.6%;HIV/AIDS与梅毒增长呈高度正相关(r=0.936);流动人口对本地区HIV/AIDS流行影响非常突出。AIDS以去消化内科就诊被发现者最多(56.52%),HIV感染者主要因术前检查和综合监测发现(57.58%)。结论强化防治策略,加强血源安全管理和高危人群干预活动,阻断HIV通过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的传播流行,有效控制性病特别是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