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支气管镜证实的64例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支气管镜检前进行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观察X线检查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效果。结果 64例患儿经支气管镜检查:左侧支气管异物26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6例,双侧支气管异物2例;经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左侧支气管异物25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5例,经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与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3.8%。结论胸片及X线透视检查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观察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纵隔摆动情况及膈肌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 X线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 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在胸透和胸片中观察的X线征象。结果:48例支气管异物,X线表现为纵隔摆动41例,阻塞性肺气肿32例,阻塞性肺炎10例.阻塞性肺不张6例,膈肌高度和运动幅度改变42例。结论: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可显示支气管异物的各种X线征象,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最主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在胸透和胸片中观察的X线征象。结果:48例支气管异物,X线表现为纵隔摆动41例,阻塞性肺气肿32例,阻塞性肺炎10例,阻塞性肺不张6例,膈肌高度和运动幅度改变42例。结论:胸部透视和胸部拍片可显示支气管异物的各种X线征象,可作为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最主要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杜茂云 《海南医学》2004,15(10):94-94,92
目的 探讨吸气位 呼气位胸片在非金属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为非金属支气管异物并摄有胸部吸气、呼气相的41例病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纵隔摆动32例(占75.6%)。一侧肺气肿30例(占73.2%),肺不张6例(占14.6%),阻塞性肺炎11例(占26.8%),气管支气管炎7例(占17.1%),肺脓肿2例(占4.9%),X线检查阴性3例(占7.3%)。结论 良好的吸气位 呼气位胸片能很好的显示肺部的改变和纵隔的活动变化,是X线检查非金属支气管异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非金属异物的X线诊断经验. 方法搜集两院呼吸道非金属异物患儿资料100例,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异物种类、异物位置以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X线有阳性表现96例,阴性表现6例.表现为阻塞性肺气肿8例,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26例,纵隔摆动或横膈矛盾运动57例,肺脓肿3例. 结论仔细分析胸片表现,透视下动态对比观察,结合病史,有助于提高非金属异物的X线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李国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109-3110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吸入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 29例患儿入院后均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一侧阻塞性肺气肿27例(93.1%)、纵隔摆动20例(69%)、肺不张12例(41.3%)、肺炎11例(37.9%)、纵隔气肿和脓胸各1例(3.44%)。结论 X线检查对异物的发现和定位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观察纵隔改变透视较平片更有优势和诊断价值,胸部CT可对异物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时还可显示异物本身。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X线检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小儿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要点,交流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体会。方法:对我院经气管镜手术证实2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X线片、透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小儿支气管异物的X线诊断要点。结果:27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中,年龄3个月~12岁,异物位于左侧10例,位于右侧17例。术前常规X线胸片诊断右侧支气管异物1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6例,8例未见异常X线改变。胸部透视诊断右侧支气管异物17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0例。结论:常规胸部X线平片往往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有异物及异物的位置。透视观察深呼吸时纵隔有无摆动及摆动的方向与呼气、吸气的关系,双侧肺野透亮度的差别、变化以及横隔的运动情况,可作出确切的支气管异物诊断。  相似文献   

8.
时正义  熊文明 《华夏医学》2009,22(3):483-486
目的:探讨螺旋CT和胸部X线检查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X线检查、CT扫描并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穿透X线异物21例.结果:胸部透视:支气管异物间接征象表现典型能确立诊断占66.7%(14/21),不典型不能确立诊断占33.3%(7/21).X线胸片:能确立诊断占28.6%(6/21),不能确立诊断占71.4%(15/21).螺旋CT:直接显示异物占90.5%(19/21),间接提示异物占9.5%(2/21),能确立诊断100%(21/21).结论:当患儿有明确异物吸入史,临床怀疑有支气管异物时,应首选X线胸部透视检查,间接征象表现典型能确立诊断者,不需行胸片及螺旋CT检查,对间接征象表现不典型不能确立诊断者,则必须行螺旋CT检查,以防漏诊、误诊.X线胸片确诊率最低,不提倡使用;螺旋CT不仅能明确诊断,利用多平面重建MPR、CTVE还能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具体部位及全貌,为临床成功取出异物提供更全面信息,笔者认为为争取时间及明确诊断可以将螺旋CT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肖秋进  张卓军 《河北医学》2003,9(7):581-584
目的:探讨放射诊断对小儿支气管透X线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60例小儿支气管透X线异物的住院病例,年龄5岁以下,全部经X线透视及分别摄有呼、吸气相胸片,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结果:异物种类大多数为成形食物,少数为塑料制品;异物大部分位于右侧支气管,少部分位于左侧支气管;X线表现有:肺气肿、纵隔摆动、移位、横膈运动或位置异常、肺炎、肺不张等。结论:患支气管透X线异物的小儿,透视检查能够动态观察横膈运动及纵隔摆动移位.对判断异物存在与否及异物位置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惠芳 《中国医疗前沿》2012,(14):56+96-56,96
目的探讨胸部X线检查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经异物取出而确诊的95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术前胸部X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中有92例接受了胸片及胸透检查,发现间接征象83例(90.2%),13例气管异物中10例有条件做胸部X线检查,占76.9%,其中纵隔摆动1例(10%);82例支气管异物均胸部X线检查,发现纵隔摆动为92.7%,两组纵隔摆动发生率统计学有差异性意义(P〈0.05)。支气管异物发生纵隔摆动的76例患儿中出现呼气性活瓣阻塞(61.8%)明显多于吸气性活瓣阻塞(38.2%),P〈0.05。结论胸透+胸部正位片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重大,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搜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或手术证实的小儿支气管异物 4 1例 ,统计并分析临床、胸部透视、胸部X线摄片及CT检查结果。结果  4 1例中 ,根据异物吸入史及临床表现 34例首次作出临床诊断 ,7例无明确异物吸入史者 6例经CT作出诊断 ,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作出诊断 ;透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 32 % ,漏诊率为 34% ;摄片诊断符合率为 72 % ;CT诊断符合率为 10 0 %。结论 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病史。胸部透视漏诊的主要原因是透视医生经验的缺乏及临床提供的病史不详。临床上无明确异物吸入史者有赖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可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全部经螺旋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表面遮盖法及CT仿真支气管镜等重建图像进行诊断。结果: 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15例:螺旋CT全部直接显示其本身及所在段支气管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间接征象,其中肺气肿11例(伴纵隔移位6例),肺不张1例,纵隔双边影10例,肺炎4例;无异物8例:与临床相符7例;螺旋CT检出率100%,准确率95.65%。结论: 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对指导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7例胸部疾患进行DR双能量X线摄影,分析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病变图像质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7例患者所摄取的数字化双能量减影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软组织像对肺内病变、肺外非骨骼病变显示清晰率可达100%,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像(P<0.01,P<0.05)。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较普通X线像能更清楚显示病灶的影像特征,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作出CT诊断后即行内窥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3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在不同成像技术中的显示是MPR100%,MinP71.1%,SSD60.5%,CTVE73.7%;异物部位为气管8例,右侧支气管17例,左侧支气管13例。内窥镜下异物摘取术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螺旋CT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MPR应作为成像常规,MinP、SSD、CTVE不宜单独应用,应结合MPR或轴面像,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透、胸片和MSCT检查诊断小儿气道透X线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气道异物患者63例,其中MSCT重建检查55例,胸透43例,胸片21例(部分患者有2项或3项检查),回顾性分析3种检查方法诊断气道透X线异物的价值.所有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证实.结果 63例患者共67处异物.MSCT发现66处(98.5%),胸透、胸片均不能准确显示异物解剖位置,结合间接征象,MSCT、胸透和胸片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88.0%(38/43)、76.0%(16/21).结论 胸透是小儿气道异物的首选筛检方法.标准呼吸双相胸片的摄取有一定难度,MSCT重建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对有明确异物吸入史的患者可直接做MSCT重建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38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 38例中,男25例,女13例,男:女=1.9:1。3岁以内者34例(89.5%)。误诊病种主要为肺炎16例(42.1%)及气管、支气管炎13例(34.2%),其次为肺气肿5例(13.2%),胸膜炎2例(5.3%),肺脓肿1例(2.6%),食管异物1例(2.6%)。误诊时间3d~1年,平均17d。异物种类且多为植物性异物33例(86.8%),误诊率为25.9%。结论 该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有: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未能明确异物吸入史或被忽视;医师只重视并发症,忽视原发病而误入别科诊治;X线检查未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小儿胸部摄片技术的凭价 .方法 :使用东芝 KXO- l2 R型 50 0 m A X线机 ,66~ 78k V,2 0 0 m A,0 .0 2 s。结果 :照片符合影像诊断。结论 :本小组小儿胸部摄片条件符合临床诊断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透、胸片及高分辨CT在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诊治的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透、胸片及高分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验证:胸透阳性率52.94%,假阳性率17.65%,假阴性率11.76%,不确诊17.65%;胸片阳性率53.85%,假阳性率15.38%,假阴性率15.38%,不确诊15.38%;高分辨CT阳性率100.00%,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为0。胸透与胸片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分辨CT及重建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胸透和胸片阳性率(P〈0.05)。结论:胸部透视、胸片简单、经济,但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敏感性不高。高分辨CT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是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无创检查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胸部的检查效率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1300例胸部DR检查的图像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结果:1300例采集图像2031幅,照片2290张,一次性采集图像成功率99.52%。在DR系统一次性曝光可以得到多种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图像,如肺像、纵隔像、胸壁软组织像、肋骨像以及肺气肿、胸腔积液、肥胖等不同病人进行分别处理的图像。结论:胸部DR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图像质量优良、效率高。在工作强度、存储、传输、信息调用、查阅等具有方便、快捷、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口腔颌面部非金属异物11例,简述了口腔颌面部非金属异物的特点。在诊断时除详细询问病史外,对经清创长期不愈的创口应考虑有非金属异物存留。治疗时应准确定位,并应尽量彻底清除异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