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昏迷的治疗,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后极差。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复方支链氨基酸治疗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等引起的肝昏迷21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常芋 《广西医学》1990,12(2):107-108
近年来,输注以链氨基酸为主的复方氨基酸溶液治疗肝昏迷,以纠正氨基酸代谢的不平衡,初步疗效令人满意。笔者应用六合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肝昏迷19例,亦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氨基酸失平衡在肝昏迷发病机理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975年Fisher等发现肝昏迷时血浆氨基酸比例发生改变,主要为支键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降低和芬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升高,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五所医院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102例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急性型29例,亚急性型73例。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合并症有肝昏迷、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脑水肿等。常规基础治疗加用复方支链氨基酸对肝昏迷疗效较好。总结治疗结果,临床治愈30例、好转9例、恶化20例、死亡43例。文中对肝昏迷的发病机制及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1985年开始用支链氨基酸治疗肝昏迷,共15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给予简要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文15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50岁,平均39.4岁。昏迷时间最短的15小时,最长的240小时,平均68.8小时。银耳中毒引起中毒性肝病、肝昏迷2例,肝硬化导致肝昏迷  相似文献   

6.
我校军队卫生学教研室和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研制的复方氨基酸(肝氨要素)冲剂是一种新型治疗肝病的氨基酸制剂。该制剂是根据肝功能不全时代谢的特点,以高支低芳氨基酸混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为原料研制而成。经模拟肝纤维化和急性肝衰动物实验表明,该制剂能防止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明显升高;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克分子的比值;纠正血清氨基酸谱紊乱;减轻肝组织变性、坏死和纤维增生程度,并能预防肝昏迷和改善肝昏迷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7.
说到氨基酸输液,通常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认为:氨基酸输液是营养输液。其实,临床上使用的氨基酸输液分为营养型和治疗型两类,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需要合理选用,防止滥用而引起毒副反应。1.肝脏疾病用氨基酸输液这类氨基酸输液是根据肝病或肝昏迷发病机理研制而成的,是因为严重肝病时血浆中芳香氨基酸水平高,支链氨基酸水平低,故在肝病用氨基酸输液中支链氨基酸含量高,芳香氨基酸含量低,支/芳物质的量比值可达37.0以上,具有改善症状,纠正肝昏迷时血浆中氨基酸异常,提供营养和提高成活率等作用。目前常用的此类氨基酸有F0-80,其…  相似文献   

8.
血氨定量测定是临床常用的生化指标,对肝昏迷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性脑病患者与血氨增高,血浆氨基酸模式异常或游离色氨酸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正常人的色氨酸与白蛋白相结合,约10%以游离态存在。肝昏迷患者的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色氨酸含量增高,进入脑部的色氨酸量亦增加而导致5-羟色胺及其降解产物5-羟吲哚醋酸(5-HJAA)浓度增高。肝昏迷患者血浆总色氨酸较正常人高150%,游离态色氨酸则高4~7倍;而其它疾病所致的昏迷患者的色氨酸通常低于肝昏迷患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对慢性肝病伴肝昏迷的治疗主要在于降低血氨、解除氨中毒和用左旋多巴取代脑组织中假性神经递质,使大脑恢复正常功能。但上述治疗不能改善病人的肝功能及解决肝性脑病病人的营养问题。1975年Fischer 等发现慢性肝功能不全或肝性脑病患者血浆氨基酸型式发生紊乱。他首次用特制的氨基酸混合液给实验性肝性脑病动物和病人输注,以纠正血浆氨基酸型式的异常状态,从而使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用特殊氨基酸治疗肝衰竭和肝昏迷己受到重视。现将我院对失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后简称肝硬化)的住院病人使用肝安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秀珍 《包头医学》2008,32(1):33-34
重症肝炎由于血氨增高,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取代正常的神经递质而易发肝昏迷,下面谈谈对肝昏迷前后的护理体会。1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肝昏迷的早期征象患者进入肝昏迷前常有一个行为反常和意识障碍期,其时间长短表现不一,大多数患者先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血酚是指包括体内某些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一类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肝昏迷和尿毒症的可能毒物。肝昏迷和尿毒症患者的血酚浓度皆升高。血酚的测定,对肝功能的诊断、肝昏迷发病机理的研究和观察重症肝病患者的血液灌流疗效等,都有重要意义。为了观察重症肝病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13.
在无氨基酸监测的条件下,对23例有诱因存在而即将发生肝昏迷的重症肝炎患者预防性应用支链氨基酸(BCAA),与对照组比,肝昏迷发生率降低91%,存活率提高194%。19例已发生肝昏迷而加用BCAA的重症肝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苏醒率提高149%,存活率提高58%。以上提示,在一般医院中推荐应用BCAA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将是提高重症肝炎存活率的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体体液游离氨基酸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以及先天性疾病之间关系的报导,近年来已有不少,并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血浆游离氨基酸在肝昏迷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1971年Fischer 提出的伪神经递质学说,涉及血浆苯丙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后来又提出5-羟色胺过多学说与血清中色氨酸含量有关。1975年Munro等,提出了胰岛素—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总之,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伪神经递质与许多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肝昏迷(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时常见而严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进行性神经精神变化,从性格异常、嗜睡及/或行为异常开始,很快进入意识障碍或昏迷。近年来,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现将其肝昏迷发病机理中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与氨基酸失衡学说相互关系作以初步探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昏迷的发生机制很复杂,诱发的因素也很多。目前较多人认为与氨中毒和假介质形成有关。1977年宁波地区溪口肝病防治院应用654-2治疗肝昏迷获得成功,给人们提示了治疗肝昏迷的新路子。他们的成功,使人们想到在肝昏迷发生的机制里,存在着胆碱能神经紊乱的可能性。我们应用解磷定治疗4例肝昏迷成功,更进一步证实上述机制的存在。现报告如下: 例1 纪××,男,66岁。因发热、尿黄、胃纳差、疲乏4天,昏迷1天于1977年7月11日入院。诊断为急性重症肝炎,肝昏迷Ⅲ度。即用地塞米松,能量合剂,γ-氨铬酸及精氨酸治疗2天,病情未见好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83年7~12月应用支链氨基酸注射液治疗5例肝性脑病,有较好的苏醒效果,现报告如下。一、研究对象:全部病例诊断均按1978年全国肝炎会议拟定的标准,肝昏迷按 Parson-Smith 五级分类法分类。治疗组5例均为男性,诊为急性重肝Ⅲ级脑病1例,亚急性重肝Ⅲ级脑病1例,慢性重肝Ⅲ级与Ⅳ级脑病各1例,肝硬化Ⅱ级脑病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同期入院未用支链氨基酸注射液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6氨基酸-400治疗81例肝硬化肝昏迷(Ⅰ组)及27例重症肝炎引起的肝昏迷(Ⅱ组),并以常规方法洽疗 46例肝硬化肝昏迷及11例重症肝炎引起的肝昏迷分别作力对照。Ⅰ组苏醒率82.75%,对照组63.04%(P<0.01)苏醒时间19.729±20.354h,对照组40.8±23.404h(P<0.01);支/芳比由1.111±0.414增至2.082±1.582(P<0.01);血氨由153.19±59.225μg%降至95.215±51.974μg%(P<0.011)。Ⅱ组  相似文献   

19.
肝昏迷     
一、含义为原发于肝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肝癌等)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其先兆的特征为精神错乱、意识不清及运动系统障碍(如扑翼样震颤以及各种反射亢进等)。肝昏迷虽为上述肝病的一种晚期表现,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在肝昏迷时都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反之,也有的患者虽然肝功能已经表现明显恶化,但亦可以不出现昏迷。这说明,在引起肝昏迷的发病原理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虽经数十年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但对造成肝昏迷的确切原理,还不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在近年来对肝昏迷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因而对抢救肝昏迷和治疗防止肝昏迷,起到不少积极作用。二、病理基础(一)肝昏迷必须是在有肝病的基础上引起的精神神经症状,严重者则可陷入完全昏迷、这时应与其他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尿毒症或呼吸,心血管病)所造成的昏迷相鉴别。(二)引起肝昏迷的原发病  相似文献   

20.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本类药物包括治疗肝昏迷药、治疗肝炎肝硬化药和利胆药等。肝昏迷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使用的降血氨药如谷氨酸钠等,对治疗外原性血氨增高所致的肝昏迷有一定效果,而对血氨不增高的肝昏迷则无效。治疗肝炎肝硬化药包括保肝药、去脂药及其他药物。利胆药可分为两类,一类促进胆汁分泌,另一类促进胆囊排空。由于肝胆系统疾病的防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定有效的药物,而上述各类药物仅作为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供临床采用,其作用机制和确实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确定。治疗肝昏迷药谷氨酸钠本品静滴后,与血中过多的氨结合为无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