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虽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己有许多新的治疗手段出现,但在现阶段,肝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肝癌切除术中肝创面的处理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病人的围手术期疗效。传统的肝创面处理方法主要有对拢缝合法、覆盖法、对拢缝合加覆盖  相似文献   

2.
杨朝良  傅德庄 《云南医药》1995,16(5):344-345
本文报道19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栓塞术(HAE)后,20例获得二步切除(10.20%)。术后1、2、3、5年自下而上率为85%、70%、60%、25%。作者对HAE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二步肝切除的适应症及必要性。强调当HAE使肿瘤缩小,病变转为可能切除时,应不失时机地施行二步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张辉 《丹东医药》2003,(2):26-27
在肝叶切除手术时,肝创面的处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2001年9月——2002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共施行了各种肝叶切除手术19例,采用肝创面对拢缝合加大网膜捆绑覆盖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创面封闭医用胶与结扎缝合法在肝胆手术创面封闭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确诊需要进行肝胆手术的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创面封闭医用胶进行创面封闭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结扎缝合法进行封闭止血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胆漏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及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1 ±2.09)h、(2.47±1.98)d、(3.34±2.03)d、(5.13±2.67)d、(12.37±3.7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AST、ALT及TBil的变化水平[(235.7±20.4) U/L,(276.4±21.8) U/L,(33.1±7.4) 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胆手术创面封闭中,选择创面封闭医用胶具有更好的创面封闭止血效果,可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对术后肝功能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治疗经验,探讨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7年1月~1999年12月560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同期收治原发性肝癌1400例,手术切除率40%,术式包括左外叶切除50例,左三段切除28例,左半肝切除30例,中肝叶切除10例,左三叶切除12例,右2.3个肝段切除72例,右半肝切除20例,右三叶切除10例,尾叶切除4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32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死亡率1.43%。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2.6%、52.7%、39.2%。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精准的手术技术,根据肝癌切除原则及肝脏病变状况和储备功能综合评估进行个体化切除术,积极的术后治疗及后续序贯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手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毕杰  乔谦  张志强  刘文松  蔡兵 《河北医药》2010,32(24):3475-3476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绫在肝切除创面处理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将53例肝占位病变行肝切除患者以创面有无使用止血绫分为A组(使用止血绫)、B组(未使用止血绫),记录术后24、48、72h腹腔引流量等指标,观察比较2组间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24、48、72h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P〈0.05);B组术后腹腔出血、胆漏、膈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肝切除创面处理中应用可吸收止血绫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能明显减少术后创面渗血、渗液。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肝癌高发区,全世界肝癌患者有55%在中国[1].而在所有被诊断为肝癌患者中,仅有25%的患者肝癌直径<5 cm[2],75%的患者都属于大肝癌或巨大肝癌.大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出血量大,而出血量的多少和术中输血量均可以作为患者围手术期恢复的主要指标之一[3].减少术中出血,从而最小限度地干扰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是肝胆外科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切除大肝癌2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经腹腔镜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共21例,其中20例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1例转为开腹手术。切除术式包括1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和3例左肝内叶切除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2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能替代开腹切除。  相似文献   

9.
10.
<正>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巨大肝癌(直径≥10 cm)临床上很常见[1]。巨大肝癌的慢性肝病背景以及多数合并血管侵犯和肝内播散,导致手术切除率低,手术切除难度和危险性大,术后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血运极其丰富,肝脏切除手术较为复杂,有时手术难度大,术中和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呈正相关,因此,控制和减少肝脏手术中的出血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宙 《中国基层医药》2002,9(6):576-576
患儿 ,男 ,3个月。患儿出生时其母亲即感到患儿右侧腹内有一肿物 ,肿块体积逐渐增大 ,质硬 ,右腹明显隆起不对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 :肝右叶巨大占位 ,性质不明。体检 :营养及发育正常 ,胸、心、肺未见异常。腹饱满 ,外形明显不对称 ,右上腹明显膨隆 ,腹壁静脉正常。右上腹肝区可触及一巨大肿块 ,约 1 0cm× 1 0cm× 1 0cm ,下缘平脐 ,内侧超过中线 ,表面不光滑 ,活动性差 ,无触痛 ,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 :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尿、便检查 (- )。肾功能正常。肝功检查示 :谷氨酰转酞酶、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AFP >40 0 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实施肝脏大部分切除手术前后对原发性肝癌病例的护理及体会。方法选择行肝脏大部分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12例,为其提供整体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体会。结果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有33.3%(4/12)出现术后并发症,16.7%(2/12)为膈下积液,8.3%(1/12)为腹水,8.3%(1/12)为胆管成角,均在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好转。结论在实施肝脏大部分切除手术前后应为原发性肝癌病例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并注重体征观察。  相似文献   

14.
切除18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缩小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注药及栓塞剂。手术指征:肿瘤有所缩小,境界清楚,门静脉主干无癌栓,肝功能大致正常,患全身情况允许,无肝内转移或无处转移病灶。手术方式:除3例行常温下全肝血流阴断切肝法外,余均为肝门间歇阻断法不规则肝叶切除或肿瘤局部切除术。本组无手术死亡,16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到4年,11例仍健在,存活2年以上3例。  相似文献   

15.
切除18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缩小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均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注药及栓塞剂。手术指征;肿瘤有所缩小,境界清楚,门静脉主干无癌检,肝功能大致正常.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无肝内转移或远处转移病灶。手术方式:除3例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外,余均为肝门间歇阻断法不规则肝叶切除或肿瘤局部切除术。本组无手术死亡,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到4年,11例仍健在,存活2年以上者3例。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灌注与栓塞法对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凤月 《河北医药》1994,16(4):203-204
采用SELDINGER法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行股动脉穿刺插管:①经导管肝动脉单纯灌注抗癌药12例,②与灌注加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14例,③再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16例,对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年生存期,单纯灌注(33.3%)与灌注加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85.7%)(P<0.05);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加明胶海绵栓塞(100%)(P<0.01)。一年生存期,灌注加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28.5%),灌注加碘油抗癌药乳剂栓塞加明胶海绵栓塞(87.5%)(P<0.05)。提示,灌注加栓塞优于单纯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肝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h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手术病死率,住院时间,术后1、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组术后24h血ALT及AST水平、手术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精准肝切除联合术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何明鑫  聂旭东 《贵州医药》1990,14(3):133-134
最近,我们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插管入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和栓塞后再作二期肝叶或肝段切除的方法治疗两例原发性肝癌,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例1,女,40岁.因上腹隐痛1月余,发现剑突下包块10余天,于1989年3月8日入院.查:于剑突下4 cm扪及肝脏,质稍硬,光滑.血清甲胎蛋白(AFP)大于400ng/ml,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二期切除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春雷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40-1441
目的探讨无法切除的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二期手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162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有32例获二期手术切除,分析TACE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TACE后肝癌患者二期手术切除率为1.9%(32/1628),接受TACE治疗1次者15例,2次者11例,3次及以上者6例,最后一次TACE治疗距手术切除中位时间45d;TACE治疗有效率(CR+PR)为45.5%,二期肝癌切除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65.1%、47.2%和32.5%;中位生存时间34.2个月。结论TACE治疗可使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获二期手术切除,有效地提高了肝癌根治性切除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6,(6):1427-1428
目的:分析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患者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接受射频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内抗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2.94%,1年和2年期的生存率分别为96.47%和81.18%;12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转移性肿瘤、有腹部手术史、肿瘤个数多、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原发性肿瘤、没有腹部手术史、肿瘤单发和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P<0.05)。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术疗法对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对肿瘤类型、个数、直径大小和是否有腹部手术史均为肝内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