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CCP等4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AKA)及相关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ANA(抗核抗体 ) ;类风湿因子 (RF)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共检测 134例 ,其中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 6 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2 5例、骨关节炎 (OA)患者 9例、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 8例和正常对照 30例。结果 6 2例RA患者中抗CCP、AKA、ANA和RF的阳性率分别是 4 8.4 % (30 / 6 2 )、38.7% (2 4 / 6 2 )、5 3.2 %(33/ 6 2 )和 5 9.7% (37/ 6 2 ) ;2 5例SLE患者的阳性率是 4 .0 % (1/ 2 5 )、4 .0 % (1/ 2 5 )、88.0 % (2 2 / 2 5 )和 32 .0 % (8/ 2 5 ) ;9例OA患者无一例阳性 ;8例AS中ANA阳性率为 12 .5 % (1/ 8) ;30例正常对照中有一例RF阳性 ,其阳性率为 3.3% (1/ 30 )。结论抗CCP抗体和AKA抗体为RA特异性诊断指标 ,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5例RA患者和63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血抗CCP抗体和RF.结果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93.7%.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6%和77.8%.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联合抗CCP抗体和RF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抗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角蛋白抗体(AKA),RP因子等五项指标在类风湿性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疾病相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例RA患者,30例SLE,30例强直性脊柱炎(OA),20例骨节炎(AS),20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0名健康人血清标本进行分析.结果:5种抗体在RA患者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除AKA抗体阳性率较符外,其余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RF/抗GPI/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90.4%和96.5%,RF/抗MCV/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4.1%和96.5%.结论:抗MCV和抗GPI抗体诊断RA的敏感度最高.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最高,AKA抗体虽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度最低.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抗体检测造成RA漏诊.RF/抗GPI/抗CCP抗体和RF/抗MCV/抗CCP抗体的组合模式可同时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现行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唯一的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结果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抗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欧蒙(德国)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试剂盒对102例RA患者和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抗CCP抗体,另外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Array360CE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用其配套试剂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同时定量检测RF,对比分析两种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阳性率RA组为64.7%,RF结果阳性率RA组为77.4%。对比分析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比RF的敏感性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抗CCP抗体的97.0%的特异性比RF的75.6%要高,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故作为RA的标志物抗CCP抗体特异性优于RF。将抗CCP抗体与RF同时检测可以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种方法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是一种对RA诊断有较高特异性的新的血清学指标,对于新近发生的诊断不明的关节炎,检测抗CCP抗体有利于对RA的早期检出;抗CCP抗体结合免疫比浊法检测的RF联合检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可作为RA的常规检查指标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肤(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 90例RA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两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抗CCP抗体和RF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25);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其他5项指标均高于RF;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另外,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也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5,并且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AUC大于抗CCP抗体及RF的AUC.结论 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 方法 对90例RA患者、30例其他疾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比较2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探讨抗CCP抗体和RF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CU). 结果 RA组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25);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论断RA的其他5项指标均高于RF;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另外,抗CCP抗体和RA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的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Youden指数也高于抗CCP抗体、RF两项检测指标.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CU)均>0.5,并且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AUC大于抗CCP抗体及RF的AUC. 结论 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RF联合检测对诊断R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48例(RA 112例,非RA 106例,及正常人30例)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测RF,并比较抗CCP抗体与RF对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49.1%,明显高于非RA组(3.94%)和正常对照组(0.0%),经t检验P<0.05。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9.1%、93.2%,在112例确诊为RA患者的血清中抗CCP抗体与RF重叠阳性率为45.4%,两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视为新的RA血清学诊断指标,它与RA联合检测更能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抗CCP、AKA、RF联合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RA患者和118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颗粒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 抗CCP、AKA、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78.5%,23.9%和67.4%,特异度分别为90.6%,90.7%和72.9%.RF、抗CCP诊断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4和0.772(P<0.01),临界值分别为10.95 IU/ml和6.3 RU/ml.RA患者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R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诊断RA的敏感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可达94.1%.结论 诊断RA的三种相关抗体中抗CCP的敏感性最高,AKA的特异度最好,抗CCP最具诊断价值;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均高于任意一种或两种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利明  王卫红 《当代医学》2010,16(14):101-101
目的探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对75例RA患者、70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在RA患者中,RF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0.7%,抗CCP抗体略低为69.3%,抗RA33抗体最低仅为38.7%。R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3%、87.0%,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5%、98.6%,抗RA33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3%、93.3%。RF和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抗RA33抗体(P〈0.01)。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特异性均显著高于RF(P〈0.05)。结论 RF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抗RA33抗体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是RA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抗 CCP抗体 EL ISA试剂盒检测 5 8例 RA患者和 5 5例非 RA患者血清抗 CCP抗体。比较 RA组与非 RA组抗 CCP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 (AKA )、类风湿因子 (RF)水平和阳性率差异 ;比较 RA组抗 CCP抗体与 AKA、RF阳性率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抗 CCP抗体对 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5 .9%和 96 .4 % ;RA组抗 CCP抗体、AKA、RF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 RA组 (P<0 .0 1 ) ;RA组抗 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 AKA(P<0 .0 1 ) ,二者具明显相关性 (P<0 .0 1 ) ;抗 CCP抗体阳性率与 RF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亦不具相关性 (P>0 .0 5 )。 结论 抗 CCP抗体对 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是诊断 RA的一项良好血清学指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2.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现有的实验室务件下以7-ACA为原料合成头孢吡肟中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率。方法: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关方法具有一致性,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一些关键步骤(时间、温度、剂量)对中间体收率的影响。结果:中间体收率为32.7%。结论:该方法使中间体的合成更易于控制,避免了一些繁杂的操作,并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聚集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血小板聚集活性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在造成动粥模型前测定血小板对ADP的聚集性,分为高敏感性血小板组和低敏感性血小板组。结果表明,高敏感组的动粥斑块病变比低敏感组明显加重(P<0.05)。但是,两组脂质和脂蛋白变化,除胆固醇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