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脑复苏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复苏是指在心搏骤停后以脑功能恢复为目标的复苏措施.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大约68%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和23%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死于脑损伤,存活患者中40%~50%出现永久性认知功能障碍.最近一项24 132例患者的研究数据表明,复苏后患者病死率仍高达71%.脑复苏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模式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心肺复苏评价研究.本文以心肺复苏结果Utstein评价模式设计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以评价中国海南海南省人民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表,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511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价本组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及心肺复苏结果.结果 注册登记的511例心肺复苏患者纳入研究.本研究患者以40 ~ 70岁等年龄段心搏骤停发生率较高.既往史中,心血管系统疾病(190例,37.2%)、脑血管疾病(48例,9.4%)及呼吸系统疾病(39例,7.6%)等慢性疾病较为常见.173例(33.9%)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其中109例(21.3%)为急性心肌梗死.80例(15.7%)患者首次监测心律为心室纤颤.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47.0%和13.5%,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为16.7%和4.7%.结论 本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慢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及创伤为最常见心搏骤停病因.院内心搏骤停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均高于院外心搏骤停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搏骤停因其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学影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复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高,对此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和高级生命支持后,其中有20%~40%的患者可以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但仍有高达50%~70%的ROSC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1-2].经常令临床医师们感到失望的是,据统计,院内或院外成功复苏患者的最终生存率仅30%左右[3-5].上述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心搏骤停患者易罹患心搏骤停综合征中的两大特征性损害,即CPR后心肌功能障碍及CPR后脑损伤[6],其中,CPR后心肌功能障碍因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导致复苏后早期高病死率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萨勃心肺复苏器在重症脑血管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威胁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尤其重症脑血管病,病变本身占位效应及脑水肿继发颅压升高等并发症可累及呼吸循环中枢,导致呼吸、心搏骤停.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中溶栓治疗的探讨(附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溶栓治疗已成为确定的减少梗死面积和降低病死率的方法,但如果此类患者发生了心搏骤停(CA),是否可以在心肺复苏(CPR)时也给予溶栓治疗呢?  相似文献   

6.
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尽早给予复苏药物治疗与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心肺脑复苏的效果.为了提高抢救的效果,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CPR)的流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EZ-IO骨髓腔内注射系统经骨髓腔建立静脉通路,观察其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并与经锁骨下静脉和外周静脉输液通路复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敖带才 《妇幼护理》2024,4(2):430-432
目的 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就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探究组进行心肺脑复苏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不同时间段4~6min、6~10min抢救存活率、抢救效率.结果 探究组不同时间段抢救存活率高于常规组(P<0.05).探究组患者抢救效率(98.00%)高于常规组(86.00%)(P<0.05).结论 心肺脑复苏护理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保证抢  相似文献   

8.
孙慧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9):752-757
正创伤是造成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可导致约10%的病死率和16%的致残率~([1]),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伤性心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TCA),指患者在外部暴力下造成重要脏器(脑、心脏、肺脏等)的机械性损伤、创伤性缺氧及严重失血而导致的心搏骤停~([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TCA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  相似文献   

9.
低温治疗目前已经被认为是提供心搏骤停全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保护重要的治疗措施.2002年关于复苏后低温治疗的两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客观地阐明低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这最终促使国际复苏联盟和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对心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进行维持治疗12~24 h的亚低温(32 ~34℃)治疗.尽管如此,最新的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中仍然未对低温治疗的实施给予具体的指导,对低温治疗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以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评价海南省13家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Utstein指南基础上设计“海南省心肺复苏Utstein注册登记表”,在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对海南省13家医院急诊科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注册登记。通过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结果 1125例心搏骤停患者男性占73.8%,女性26.2%,年龄为(53.9±13.1)岁,既往病史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其次为高血压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3.8%,成活出院为7.4%。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的患者中发病l min内获得心肺复苏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8%和49.4%。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和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ROSC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心室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88例(16.7%),其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8.0%,21.8%。心源性心搏骤停448例(39.8%);其中院内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非心源性心搏骤停677例(60.2%)。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69.8%和30.2%,成活出院率分别为7.4%和7.3%。结论 心搏骤停更常见于男性。慢性疾病在本组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最为多见。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率均明显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室纤颤/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及成活出院率高于其他类型初始心律的患者。缩短心肺复苏启动时间有助于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