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宝兰  常娜  孙宏玉 《护理研究》2008,22(34):3134-313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相关文件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98名急诊护士近1年内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名被调查者在最近1年内有78人遭受过暴力,发生率为79.59%,以语言暴力为主;分诊台是急诊科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急诊科护士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候诊时间过长、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等;强迫、焦虑、躯体不适、抑郁和恐惧是急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作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广州市5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概况;调查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发生的情况;分析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发生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量表平民版(PCLC)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州市5家三甲医院急诊科14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为86.7%;语言暴力是主要形式.急诊护士在遭受暴力后产生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精神无法集中以及转行等负性情绪,甚至个别有轻生念头.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遭受暴力组)的PCL-C得分明显高于过去1年内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非暴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中,21.8%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12.1%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伤害程度、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回归方程,解释变异度的42.4%.结论 急诊护士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与伤害程度、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理人员心理暴力发生率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1]。由于缺乏防范暴力和保护自己的应对技巧和策略,对暴力伤害和威胁只能承受,产生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及地位低微感、工作厌倦和离职想法。为防范减少急诊医护暴力事件发生,我们从急诊医护人身伤害发生的危机场景出发,引用交通避让理论[2],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医疗场所护理暴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预防护理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医疗场所护理人员2008年7月-2009年7月遭受护理暴力的情况。[结果]2037名被调查者在一年中有1623人遭受过暴力的威胁,发生率为79.68%,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占88.91%,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满足病人及家属要求(37.52%),病人对护理质量或医院服务体系整体不满(54.96%),病人病情恶化(28.96%),肇事者主要是病人家属(86.94%)和病人本人(13.06%)。[结论]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医疗场所护理暴力多发,医院应针对护理工作特点开展护理暴力防范教育,提高护士应对暴力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工作场所暴力定义设计调查表及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6名急诊科护士在半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42.16%发生在深夜凌晨,心理暴力发生率为72.55%,患者和患者家属是主要肇事者,暴力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患者或家属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对服务不满意、肇事者酗酒。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76,3.745,2.892,8.236,2.796,8.012,5.177,23.801;P〈0.05或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身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身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90名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6个月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遭受组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进行比较。结果:有效问卷264份,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者107名(40.5%),在年龄、工作时间上均小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P〈0.01),施暴者多数为病人家属(54.2%);遭受的暴力大多数为言语的辱骂、污辱、折磨和骚扰(67.6%),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护士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因子分高于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其心身健康严重受到影响,因此管理者在处理各种工作场所暴力的同时,应注意护士的心理反应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杨巧红  肖丹 《护理研究》2005,19(3):203-204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 ,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就过去1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 75 8名护理人员中 ,有 45 7人曾遭受暴力 ,暴力的发生率60 .3 % ;遭受暴力的类型以语言暴力为主 ;初级职称、40岁以下、工龄小于 5年的护理人员更容易遭受暴力威胁 (P <0 .0 5 ) ;没有满足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是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 [结论 ]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 ,必须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 ,以保护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水莉  李颖 《山西护理杂志》2014,(10):3551-355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理人员心理暴力发生率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1]。由于缺乏防范暴力和保护自己的应对技巧和策略,对暴力伤害和威胁只能承受,产生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及地位低微感、工作厌倦和离职想法。为防范减少急诊医护暴力事件发生,我们从急诊医护人身伤害发生的危机场景出发,引用交通避让理论[2],进行流程化管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陆红  童玉芬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目的了解门诊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及其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06名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76.42%的门诊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各方面症状评分均高于常模(P〈0.01);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门诊护士心理状况更差(P〈0.01)。结论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应加强法律法规、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及心理疏导,以有效防范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维护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张思 《当代护士》2022,(5):90-92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水平,并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暴力氛围感知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116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量表、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量表得分为(94.26±21.06)分,得分率为67.33%,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年龄、半年内是否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压力水平以及应对方式为影响其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水平一般,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针对护士个体情况给予干预,提高其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遭受深圳市3家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932名。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为86.0%、身体暴力为20.9%和性暴力为11.5%。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61.0/64.0分高于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29.0/4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34,P〈0.01);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在心理健康9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得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身体暴力及性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较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医疗场所护理暴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预防护理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医疗场所护理人员2008年7月-2009年7月遭受护理暴力的情况.[结果]2 037名被调查者在一年中有 1 623人遭受过暴力的威胁,发生率为 79.68%,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占88.91%,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满足病人及家属要求(37.52%),病人对护理质量或医院服务体系整体不满(54.96%),病人病情恶化(28.96%),肇事者主要是病人家属(86.94%)和病人本人(13.06%).[结论]广西桂北地区不同医疗场所护理暴力多发,医院应针对护理工作特点开展护理暴力防范教育,提高护士应对暴力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使用自拟的医护人员遭受病人及家属暴力事件调查问卷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90所县级医院的6 82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县级医院护士暴力发生率为66.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的年龄、所在科室、工作年限与直接接触病人时间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县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对工作场所暴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体验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了解和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某市3家市级医院25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引起受暴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地位低微感、工作厌倦、工作满意度下降和离职想法。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予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其原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6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结果在166份有效问卷中,有149名(89.8%)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和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形式依次为语言伤害(86.1%)、躯体冲突(32.5%)、特定威胁(20.5%)和性暴力(3.0%);而等待时间过久(67.1%)、未满足患方要求(64.8%)、肇事方醉酒或药物滥用(58.4%)、认为医疗费用高(53.4%)是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5.8%)、愤怒(66.4%)、不安全感(47.6%)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省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特征,为制订维护护士权益的有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湖南省各地区各级医院6 03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人数5 201人,占86.19%,平均每年遭受2次及以上的工作场所暴力的人数2 997人,占57.62%,暴力类型主要以语言伤害为主,占62.29%。在医院的各科室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最多的科室为急诊科,主要原因为缺乏沟通交流。超过一半以上的护士表示未接受过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医院对待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积极与否对暴力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湖南省各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问题较为严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干预,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3所综合医院60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急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SCL-90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分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均P〈O.01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应给予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干预工作场所暴力和心理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在医院中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WHO关于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我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护理人员在2004年4月~2005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结果420名被调查者中,1年内有234名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55.71%,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40.24%)。媒体导向(48.29%)、肇事者酗酒(38.89%)、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自认为无好转(35.47%),是发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人员中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教育,提高护士应对各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与工作倦怠问卷对上海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50名护士进行工作场所暴力和工作倦怠两个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5.3%;本组护士的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丧失维度得分分别为(19.56±6.63),(34.13±7.02)分,均高于常模的(22.19±9.53),(36.53±7.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81,3.776;P〈0.01);本组护士与常模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遭受暴力组护士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20.13±8.65),(7.53±3.03)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护士组的(17.57±7.12),(6.43±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23,2.324;P〈0.05);是否遭受暴力和年龄是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倾向的影响因素,职称和年龄是个人成就感丧失的影响因素。结论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伤害可引起护士工作倦怠产生,采取减少暴力伤害的措施对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及上报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减少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18个地市区的52所医院的儿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964名调查对象中有588名(61.0%)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60.0%,躯体暴力发生率为10.1%,性暴力为3.3%;不同医院等级、工龄、婚姻状况、独生子女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等级、工龄、年龄、人事状况、婚姻状况的护士上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人事状况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职称、人事状况是上报的影响因素;暴力发生与上报呈中到高度相关(r为0.622~0.840,P0.01),在护士站(57.2%)、操作不成功(72.8%)、护患沟通不良(69.7%)时常发生暴力;暴力发生后以口头报告(83.5%)为主,不知晓方法(45.3%)及不愿意(42.3%)导致未上报,56.7%护士会采取积极处理。[结论]儿科护士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以心理暴力为主,护士需提高沟通及操作技能,医院及主管部门应针对儿科护士采取培训预防及应对措施,减少发生及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