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肌炎与自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85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血中常见自身抗体结果显示,RF、ANA、抗(u1)RNP、抗Sm、抗SSA、抗SSB及抗Scl-70的阳性率分别为40.7%、29.4%、7.7%、3.4%、5.1%、1.7%及5%,而抗dsDNA、抗Jo-1、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率均为0。患者血中自身抗体阳性与否与Ig、C3、ESR及肌酶活性水平关系不大。讨论了各自身抗体检测对PM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DNA测序证实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achado-Joseph病(MJD)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PCR方法结合测序技术,检测了临床诊断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11个家系27例病人,4例散发SCA及35名家系中“正常人”的基因突变,并利用ABI373测序仪对1例MJD与1例症状前MJD两对等位基因片段分别进行DNA测序。结果 检出9个家系为MJD,其中2个MJD家系检测到6例症状前MJD。正常等位基因三核苷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Ⅰ、Ⅱ类抗原(HLA-Ⅰ、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HLA-Ⅰ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上。结论研究结果提示HLA-Ⅰ、HLA-Ⅱ类分子在PM和DM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肌病是一种以出现血清抗SRP抗体为特点的免疫性坏死性肌病[1].抗SRP抗体首次于1986年在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2].1990年Targoff等[3]也发现炎性肌病患者存在该抗体,而在皮肌炎以及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并未发现.随着肌炎抗体检查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抗SRP抗体阳性患者具有发病晚、病情严重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等特点,其骨骼肌损害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坏死、再生和间质增生,缺乏炎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和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中组织相容性白细胞,I,Ⅱ类抗原(HLA-I,Ⅱ)分子,探讨PM和DM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技术对17例已确诊的PM和DM患者,7例非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染色观察。结果 HLA-1和HLA-Ⅱ类分子在肌炎组的阳性率分别是88.24%和64.71%,对照组为阴性,它们主要沉积在肌纤维表面,单核细胞,毛细血管和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Hu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Graus等的诊断标准.结果 共有27例患者抗体阳性,其中血清抗Hu抗体阳性25例,脑脊液抗Hu抗体阳性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神经病、亚急性小脑变性、Lambert-Eaton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引起的脑病等,其中20例(74.1%)患有肿瘤,包括肺癌17例,胃癌2例,不明性质腹部肿瘤1例.7例患者未发现恶性肿瘤,包括多发性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神经肌肉病各1例.根据Graus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7例中22例可确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相关的肿瘤,抗Hu抗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1.5%.结论 抗Hu抗体阳性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其相关肿瘤以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最常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偶可见抗Hu抗体阳性,需要全面检查和密切随访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抗突触受体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阳性率更高的实验指标,以提高重症肌无力的实验室诊断率。方法:将α一银环蛇毒素和β-银环蛇毒素混合一起包被酶标板,结合随后加的肌肉提取液中相应蛋白质为抗原,以ABC-ELISA法检测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混合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smRab),称为抗突触受体抗体。结果:75名正常人均阴性。80例临床对照组中,除2例运动神经元疾病和1例多发性肌炎阳性外,其余均阴性。本组122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中98例阳性(80.3%,其中全身型阳性87.5%),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AchRab,(P<0.001)。结论:检测抗突触受体抗体可作为重症肌无力诊断的一个阳性率较高的较好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和40例其他神经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及40例健康对照(NC)血清标本的抗P2蛋白IgG和IgM抗体。结果发现:GBS和OND血清抗P2Ig6和IgM抗体与NC血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GBS脑脊液抗P2IgG抗体明显高于OND(P<0.05),而抗P2IgM抗体则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治疗进展焉传祝综述李大年审校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首选药物,但约有20%的病人对类固醇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称为难治性(intractable)PM/DM,其临床处理比较困难。近年来,人们对难治性P...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肌病与其它神经肌病破碎红纤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破碎红纤维(RRFs)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对线粒体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和脊髓性肌萎缩(SMA)3组病人RRFs的形态特点和出现频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3组病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总RRFs出现频率线粒体肌病组3.0%~15.2%,PM/DM组5.2%~11.1%,SMA组4.5%~49%。线粒体肌病组以典型RRFs为主,PM/DM组以均匀红染纤维为主,SMA组以红边纤维为主。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线粒体肌病组线粒体形态改变、嵴排列异常及嵴内包涵体多见,受累线粒体较多。PM/DM组和SMA组线粒体主要改变是数量增多,形态变小,而外形改变和嵴排列异常少见。未见嵴内包涵体。本研究结果提示RRFs及出现频率不能作为诊断线粒体肌病的形态学标准,典型RRFs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较有价值。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不同特点有助于线粒体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肌炎 (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ies,IIM )是一类原因不明的以获得性肌无力为特征的慢性肌肉组织炎症性疾病。其中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 tis,PM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DM )和包涵体肌炎  相似文献   

12.
应用ABC-ELISA法检测了96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IgM-AchR、Psmab。发现MG组中,有18例(18.7%)IgM-AchRab阳性;10例(10.4%)IgM-Psmab阳性。IgM-Psmab阳性频见于病程〈2年的MG病人;而与MG组病人的年龄和临床分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果提示IgM型抗体也与IgM型抗体共同参与了MG的发病机制,且提示有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组织病理定量研究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肌活检标本的7种病理改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DM组束周萎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PM组和重迭综合征组(IM ̄+),其它6种病理改变各组间有很大程度的重迭。11例PM/DM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肌纤维的改变为非特异性。毛细血管损伤仅见于DM组和IM ̄+组.。本研究提示:(1)束周萎缩足DM较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2)毛细血管损伤可能为电镜下区别PM和DM的参考依据。此外,本文还对束周萎缩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核基质蛋白2(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4例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均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无力,2例出现皮肌炎样皮疹,3例出现吞咽困难,2例出现肢体水肿。3例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1例正常;4例肌电图均为肌源性损害;4例下肢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组织水肿信号;4例血清抗NXP2抗体阳性。肌肉病理3例表现为束周萎缩,血管周围和肌束膜炎性细胞浸润;1例表现为间质水肿。4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例患者好转,1例出院后意外死亡。结论抗NXP2抗体阳性炎性肌病以皮肌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伴有吞咽困难和肢体水肿,肌肉磁共振显示肌肉及筋膜水肿信号;主要病理特点为束周萎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组织病理定量研究和超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活检标本的7种病理改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发现DM组束周萎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PM组和重迭综合征组,其它6种病理改变各组间有很大程度的重迭,11例PMKM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肌纤维的改变为非特异性。毛细血管损伤仅见于DM组和IM^+组,本研究提示(1)束周萎缩是DM较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2)毛细血管损伤可能为电镜下区别PM和KM的参考依据,此外,本文还  相似文献   

16.
1967年Chou报道 1例“粘液病毒样结构慢性多发性肌炎”的 66岁男性患者 ,随后Sato、Chou等和Carpenter等报道 1例 ,1 971年Yunis和Samaha报道 1例 2 6岁女性患者 ,光镜下可见细胞核、细胞质包涵体 ,电镜下可见微丝。首先提出包涵体肌炎 (inclusionbodymyositis,IBM)这一概念[1 ,2 ] 。 1 978年Carpenter等[2 ] 提出与多发性肌炎 (PM)、皮肌炎 (DM)的鉴别要点 ,认为IBM主要累及远端肌肉 ,并发胶原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罕见 ,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组织学可见线状空泡、…  相似文献   

17.
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是循环血清中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或其复合物 )。它包括抗心肌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antibody ,aCL)和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两大类。关于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我们检测了 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aCL ,以探讨aCL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资料 :分组 :(1)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组 :31例 ,男 2 0例 ,女 11例 ,…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病血清抗膜联蛋白V抗体的检测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膜联蛋白抗体v与周围神经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48例周围神经病的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结果:8例病人的血清抗膜联蛋白V抗体ELISA阳性:IgG型6 例(6/8),IgM型5例(5/8)。阳性血清的免疫组化血清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胞浆和背根神经纤维免疫染 色呈阳性反应。这8例病人诊断GBS(包括变异型)4例,CIDP1例,干燥综合征周围神经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周围 神经病1例,隐原性周围神经病1例,均有远端对称性浅感觉减退,3例有严重下肢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电生 理提示周围神经轴索性损害为主。结论:抗膜联蛋白抗体可能与自身免疫引起的感觉神经病和感觉神经元神经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CD4 0配体 (CD4 0L)与CD4 0交联结合是T细胞激活必需的共刺激信号 ,为探讨CD4 0L CD4 0共刺激信号通路在MG发病中的作用 ,我们分析MG患者外周血CD4 0L的表达。研究对象 :MG组 :18例 ,9例作血清AChRab测定 ,阳性5例 ,阴性 4例 ;6例正用免疫抑制剂 ,1例施行了胸腺切除术(胸腺增生 )。对照组 :健康志愿者和献血员 16名。方法 :(1)取MG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 ,用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PBMC ,并调制成 1× 10 6/ml的细胞悬液 ;每毫升细胞悬液加入 5ng/mlPMA +5 0 0ng/mlionomycin共同…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主要包括多肌炎、皮肌炎和免疫性坏死性肌病等。近年来已在青少年和成人IIM中鉴定出不同的抗体,例如抗Jo-1抗体、抗NXP2抗体、抗MDA5抗体和抗HMGCR抗体等。这些抗体阳性的IIM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表现,并且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区分更精确的亚型,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