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衣原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衣原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初步建立临床上鼓室抽吸液衣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44例(5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及鼓室抽吸液,分别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衣原体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衣原体特异性DNA,用Hep2细胞进行鼓室抽吸液中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n)培养。结果1例Cpn培养阳性,且其血清及鼓室抽吸液特异性IgG抗体达到诊断水平,PCR检测特异性DNA阳性;14例血清及鼓室抽吸中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特异性IgG增高,同时PCR检测鼓室抽吸液Ct特异性质粒DNA阳性。结论衣原体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的致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报告用多聚酶链反应法对36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渗液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16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44.4%,表明用PCR法检测中耳渗液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对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中耳炎的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SOM)发病的关系。方法:PCR检测157例(183耳)SOM患者的中耳积液(MEE),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阳性标本进行定量检测,用McCoy细胞对其中含高拷贝数基因的标本进行Ct分离培养。结果:PCR检测的183份MEE标本中,29份为阳性,FQ-PCR检测这些阳性标本基因拷贝数在2.0×10^6/L~6.0×10^10/L,11耳高拷贝数基因的标本分离到1株Ct。结论:Ct感染与SOM发病有关,可能是导致SOM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中耳渗液中沙眼衣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36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渗液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16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44.4%。表明用PCR法检测中耳渗液中沙眼衣原体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对于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中耳炎的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衣原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衣原体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初步建立临床上鼓室抽吸液衣原体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4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及鼓室抽吸液,分别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衣原体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衣原体特异性DNA,用Hep-2细胞进行鼓室抽吸液中肺炎衣原体培养。 相似文献
6.
张来虎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6)
为研究肺炎衣原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以11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或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73例,年龄2~77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以上慢性者42例,年龄3~71岁,平均27岁。切开鼓膜,吸引中耳液,用细的棉棒采取标本,当日或次日行细胞接种。72小时培养后行吉姆萨染色,采用单克隆抗体的荧光抗体法测定肺炎衣原体。同 相似文献
7.
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检测上呼吸道炎症局部脱落细胞中肺炎衣原体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捷诊断上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用肺炎衣原体PstI474片段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了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局部拭子标本。同时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在175例患者拭子标本中,PCR阳性49例,阳性率28%;荧光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25.7%。两者相符率91.8%。表明肺炎衣原Pst I474片段特异性PCR法检测鼻咽喉部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一个较敏感和特 相似文献
8.
为快捷诊断上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用肺炎衣原体PstI474片段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检测了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局部拭子标本。同时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在175例患者拭子标本中,PCR阳性49例,阳性率28%;荧光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25.7%。两者相符率91.8%。表明肺炎衣原体PstⅠ474片段特异性PCR法检测鼻咽喉部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一个较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常见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存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对中耳积液行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 中耳积液检测阳性率28.0%。其中鼻病毒阳性率23.3%,显著高于其他病原体阳性率4.7%(χ2=21.705,P =0.000)。学龄前患儿中耳积液检测阳性率33.7%,显著高于学龄期患儿阳性率16.3%(χ2=4.919,P =0.027),急性-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检测阳性率41.1%,显著高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0.2%(χ2=7.574,P =0.006)。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感染主要为鼻病毒,学龄前患儿及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亚急性期感染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病毒、衣原体感染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若治疗不当.可引起听力障碍及语言发育不良。虽然近30年来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但病因仍有争议,其发病机理亦不甚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鼓室导抗图和颞骨CT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6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中发现鼓室积液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种类型异常鼓室导抗图和颞骨CT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C、As型鼓室导抗图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2%(138/146耳)、86.49%(64/74耳)、80.0%(4/5耳),异常鼓室导抗图综合诊断符合率为91.56%(206/225耳),而颞骨C T的诊断符合率为99.15%(117/118耳),高于异常鼓室导抗图的综合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颞骨CT和鼓室导抗图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均很高,在出现非B型鼓室导抗图时,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病毒中耳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中耳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nti-alkaline phosphatase,APAAP)桥联酶标技术,检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所含脱落上皮细胞中的六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88例中耳积液中有65例(73.9%)检测到一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抗原,其中三例可同时检测到六种病毒抗原。发病前感冒史与抗原阳性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腔有多重病毒感染的可能,该病的发生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致病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2例(56耳,病例组)和50例(66耳)非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程、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咽部恶性肿瘤、扁桃体炎症、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乳突气化不良、年龄、性别、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当、腭裂、中耳气压损伤等15种因素进行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5种相关因素中,两组患者的病程(χ2=9.814,P<0.01)、乳突气化不良(χ2=15.301,P<0.01)、变应性鼻炎(χ2=32.614,P<0.0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突气化不良患者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是乳突气化良好患者的4.164倍(95% CI:1.903~9.112),变应性鼻炎患者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无变应性鼻炎者的17.192倍(95% C I:5.850~50.524)。结论乳突气化不良及变应性鼻炎可能是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乳突轮廓化并行鼓膜置管和单纯鼓膜置管术后,患者听力的改变及其有无差异,并对影响术后听力改变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86耳),其中20例(33耳)行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治疗,32例(53耳)仅行鼓膜置管治疗,所有患者均在鼓膜置管术后3~6个月拔管。分析影响术后听力改变的可能因素,涵盖性别、年龄、鼓室黏膜、乳突轮廓化、中耳积液性质、脱管史、耳溢液史、留管时间等。结果乳突轮廓化联合鼓膜置管组术后听力提高30耳(90.9%);单纯鼓膜置管组术后听力提高38耳(71.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4.535,P=0.033)。对影响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的可能因素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提示患耳脱管史(OR=13.425,P<0.05)、中耳CT结果(OR=0.057, P<0.05)是影响术后听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耳脱管史和中耳CT结果是影响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中耳CT提示病变范围较广时,应在鼓膜置管基础上清除中耳鼓室、鼓窦和乳突病变,扩大中耳鼓室、乳突气房容积,改善中耳腔持续负压状态,并建立乳突、鼓室至鼓膜置管通畅引流,对提高听力防止并发症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患者的耳鸣特点。方法:选择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SOM患者23例,采用耳鸣分类调查表和耳鸣问卷进行耳鸣的分类统计,积极对因治疗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耳鸣习服疗法治疗。结果:客观耳鸣2例2耳,主观耳鸣21例29耳,以单调、连续耳鸣居多,耳鸣匹配以低频为主。对病因治愈后仍遗留长期耳鸣者采用习服疗法,患者均能较快地适应和习惯耳鸣。结论:SOM既可引起客观性耳鸣,也可引起主观性耳鸣,而且耳鸣可以成为第一主诉。文中对耳鸣病因、耳鸣成为第一主诉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中耳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D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耳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 PV) DNA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对 5例中耳癌的病理组织蜡块进行 HPV - DNA类型的检测 ,以 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乳突粘膜为对照组。结果 :5例中耳癌高危型 HPV感染率为 80 % (4 /5 ) ,以 HPV1 6型感染为主 ,而对照组 HPV感染率为 0 % (0 /8) ,经 χ2检验 ,P <0 .0 1。结论 :中耳癌高危型 HPV感染率较高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以及 HPV感染可能在中耳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伴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1例(149耳)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Ⅰ组22例(41耳)行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术、Ⅱ组33例(59耳)行单纯腺样体切除术、Ⅲ组26例(49耳)行鼓膜置管加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个月平均听阈,分析各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Ⅰ、Ⅱ、Ⅲ三组患儿术前平均听阈分别为53.54±6.68、53.61±6.98、52.92±7.28 dB H L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Ⅲ三组患儿术后平均听阈分别为17.63±5.09、14.47±3.62、14.88±3.92 dB H L ,Ⅰ组听力恢复较Ⅱ组、Ⅲ组差( 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术后分别有6、2、8例出现脱管、感染、创面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单纯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伴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