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印戒细胞癌少见,膀胱及肺的印戒细胞癌时有报道,脐尿管印戒细胞癌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罕见。该病早期确诊困难,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较差。我院于2007年6月收治1例脐尿管印戒细胞癌并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印戒细胞癌为黏液性腺癌,多发于胃肠道,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临床报道极少,为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膀胱恶性肿瘤。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7年间本院收治的22例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病理切片检查是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主要确诊方法,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3.0%,3年生存率为53.3%,5年生存率为37.7%.统计学分析认为,吸烟、肿瘤大小、肿瘤完全切除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侵袭与转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临床极为罕见,国内外报道数甚少,对此病的临床规律缺乏深入了解。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原发性膀胱SR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膀胱SRC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随访预后等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术前均行B超、CT、膀胱镜、活检等明确诊断为印戒细胞癌,并行相关检查排除转移性肿瘤。2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1例术后行顺铂及5-Fu全身化疗1次,另2例未行化疗。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另2例随访至术后8、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发病率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治疗主张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下应尽可能的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至2009年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是胃印戒细胞癌的主要确诊方法 ,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62.1%.胃印戒细胞癌多见于女性,主要治疗方法 是手术切除.本组患者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胃印戒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对110例胃印戒细胞癌(SRC)及同期326例非印戒细胞癌(NSRC)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组患者男女比例(1.4∶1)明显小于非印戒细胞癌组(2.5∶1)(P<0.01);印戒细胞癌组患者发病年龄<60岁的比例(43.6%)明显高于非印戒细胞癌组(30.9%)(P<0.05);在Ⅰ期胃癌患者,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所占比为31.4%,而Ⅰ期以上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所有晚期胃癌患者中所占比为23.3%(P<0.05);印戒细胞癌组中肿瘤浸润深度达T1以上者(70%)低于非印戒细胞癌组(86.9%)(P<0.001);而两组在肿瘤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年轻女性,早期发生率较高且浸润到黏膜下层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胃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病例资料的对比,了解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5481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组织学分型将其分为印戒细胞癌组和非印戒细胞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上存在差异(P<0.05),在远处转移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非印戒细胞癌。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患者,好发部位以胃中下1/3部位多见,早期即可出现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胃癌患者中印戒细胞癌与非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166例胃癌中印戒细胞癌为33例(19.9%),非印戒细胞癌133例(80.1%),两者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年龄分布差异显著(P=0.032),印戒细胞癌中60岁以下患者更多见;印戒细胞癌中侵犯神经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印戒细胞癌(P=0.021)。印戒细胞癌患者的4年生存率为42.4%,明显低于非印戒细胞癌患者的66.2%(P<0.05)。结论相对于非印戒细胞癌,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轻,神经侵犯比例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雷爱媛  廖旭慧 《肿瘤学杂志》2012,18(11):877-878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确诊的6例乳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光镜、免疫组化资料.[结果]患者主要症状为局部肿块,镜下表现为与小叶癌相关和导管癌相关.印戒细胞胞质内黏液AB染色呈蓝色,黏液卡红染色呈红色.免疫组化CK7、GCDFP-15、MG、ER、PR均阳性,CK20为阴性,患者血清巾乳酸脱氢酶未见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临床注意与分泌性癌、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5岁和40岁。临床表现为排尿间断全程肉眼血尿。影像学资料较其他类型膀胱癌无特异性。免疫组化PSA(-),p53(+),CEA(+),Ki67(+),CK20部分(+)。2例均行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行膀胱根治切除术,另1例加行子宫阴道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转移,另1例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1.
李戈  王明  苟欣  王洁琼  段承刚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4):1466-1466
患者男,58岁,2009年10月因尿频、尿急、尿痛1月余入院.尿常规提示血尿.B超见膀胱后壁近膀胱颈处1.6cm×1.4cm异常同声区.CT示:膀胱右后壁2cm×2cm占位性病变,考虑诊断为膀胱癌;盆腔内淋巴结肿大;胃肠道未见特殊病变.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9点~1点处白色絮状物,活检提示膀胱印戒细胞癌.行经腹腔镜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同肠膀胱术,术后病检证实膀胱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CEA(+).P504S(-),P63(-),PSA(-).术后予以顺铂及吉西他滨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早期胃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生存率。方法 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共计424例患者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断为早期胃癌,根据肿瘤细胞内印戒细胞癌的比例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印戒细胞比例>50%,SRC组)、混合型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印戒细胞成分<50%,Mixed-SRC组)和非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中无印戒细胞成分,Non-SRC组)。评价术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并研究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胃癌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组在发病年龄和性别上与印戒细胞癌组相似,较其他组更易侵犯至黏膜下层且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五年生存率更低(P<0.05),免疫组化指标与其他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早期胃癌中,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其生物学行为较其他两组更具侵袭性,预后也更差。  相似文献   

13.
叶淑芳  毛卫波  黄渊 《肿瘤学杂志》2012,18(10):753-756
[目的]探讨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4例胃印戒细胞癌中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UC1、MUC5AC和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UC2、CD10的表达.[结果]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表达水平与印戒细胞癌形态学分型无关(P>0.05).MUC2、CD10在进展期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C1、MUC5AC在进展期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早期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胃型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肠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P<0.05).[结论]胃型印戒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均较肠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好.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对胃印戒细胞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诊疗方式的相关研究,全面准确认识胃印戒细胞癌的相关特征,并为其综合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方法 应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检索系统,以“胃癌、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进展”为中文关键词,以“gastric cancer,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 onco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07-01-01-2022-11-30公开发表的关于胃印戒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44条,英文文献311条。纳入标准:(1)胃印戒细胞癌相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2)引发胃印戒细胞癌的相关分子机制;(3)胃印戒细胞癌相关诊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排除标准:(1)研究机制不明;(2)个案报道,会议论文;(3)内容相似或重复。根据标准纳入分析44篇文献。结果 胃印戒细胞癌作为胃腺癌的一种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晚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预后较同期普通胃腺癌的预后更差,而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预后却明显优于早期普通胃腺癌,这也导致不同分期的胃印戒细胞癌的治疗策略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与乳腺黏液腺癌的分子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6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患者和25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分子分型特点及生存情况.结果 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与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及分子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与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6.7%、80.0%.结论 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比乳腺黏液腺癌更具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率高,Ki-67表达水平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研究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 :对 11例乳腺印戒细胞癌和 58例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印戒细胞癌 3年生存率 63.63% ,5年生存率 9.0 9% ,粘液腺癌 3年生存率 94 .83% ,5年生存率 81.0 3%。显微镜下二者粘液分布不同 ,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 :乳腺印戒细胞癌较粘液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在临床上有必要从粘液腺癌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5岁,于2020年6月22日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盆腔MRI示直肠占位,多发骨转移;肠镜活检示印戒细胞癌;基因检测:KRAS/BRAF、NRAS为野生型.入院诊断:下段直肠印戒细胞癌并多发骨转移.于2020年6月25日至2020年7月10日行2次mFOLFOX6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  相似文献   

18.
胃印戒细胞癌是一种主要由印戒细胞构成的腺癌,起源于未化生的粘膜,在胃恶性病变中所占比例较小。作者以其他类型胃癌作为比较,对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预后进行讨论。自1965年1月至1985年12月,在1500例行选择性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中,有胃印戒细胞  相似文献   

19.
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乳腺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对11例乳腺印戒细胞癌和58例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印戒细胞癌3年生存率63.63%,5年生存率9.09%,粘液腺癌3年生存率94.83%,5年生存率81.03%,显微镜下二者粘液分布不同,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较粘液腺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在临床上有必要从粘液腺癌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内肿瘤干细胞的分布和定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7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黏液分泌特点、分化增殖特性和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分层结构":浅表层为典型印戒细胞,第二层为低分化癌细胞,少数病例(4例)含第三层癌细胞,呈泡沫样。浅表层及第三层癌细胞具有黏液分泌功能,主要表达MUC5AC和MUC6,而不表达干细胞标志物。第二层癌细胞无黏液分泌功能,不表达分化标志物,Sox2、musashi-1、hTERT干细胞标记阳性,Ki-67阳性率为28.6%±4.3%。[结论]早期胃印戒细胞癌的肿瘤干细胞定位于分层结构的第二层,可能与肿瘤的早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