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2岁,平均(42.2±13.8)岁;带蒂皮瓣20例,游离皮瓣5例;缺损面积最小3 cm×5 cm,最大16 cm×7 cm。带蒂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22.0 cm×9.0 cm。术后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或二期植皮愈合良好。皮瓣无臃肿、无溃疡、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8月,对外伤导致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13例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予以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cm×30cm-4cm×40cm。、结果本组13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原缺损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无影响。、结论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支皮瓣顺行、逆行或交腿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25例.结果 25例转移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5年,皮瓣均成活且且外观功能良好.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支血管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对供区及受区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外观良好等优点.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后的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以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伤肢小腿内侧设计恰当长度和宽度的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跟慢性溃疡。结果:2009年9月~2013年1月临床应用此方法修复12例足跟慢性溃疡,术后1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4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可正常行走,皮瓣感觉异常等级评分均值为0.167;供区感觉异常等级评分均值为0.083。皮瓣痛觉等级评分均值为1.250;供区痛觉等级评分均值为1.167。明显感觉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且均未再出现皮肤破溃及复发。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营养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血供有保障,成活率高,损伤小,且术后外形及功能理想,接近于正常足跟组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5cm×7cm~8cm×14cm。随访6~12月,效果满意。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靠,穿支点比较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且不牺牲重要血管,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整形美容科对12例头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PTAPF)修复头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并对术后外形、并发症和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形状良好,与面部皮肤色差较小,皮瓣成活率较高。所有患者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头面部具有相似的组织厚度、质地和颜色,且供区损伤较少,是修复头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跟腱部皮肤缺损并肌腱、骨质外露者,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6~12个月,受区修复后外形良好,组织质地柔软,感觉功能部分恢复。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且不牺牲重要血管,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皮大面积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皮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4例交通事故伤导致的头皮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女性患者。年龄28~49岁,中位年龄35岁。伤后12h~12d入院。创面均伴颅骨外露,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cm×5.5cm~8.0cm×6.0cm。采用大小为7.0cm×6.5cm~9.0cm×7.0cm的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3例。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皮瓣略高出周围皮肤。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质地优良,血供可靠,修复头皮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可获得较理想外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的17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不臃肿,皮肤色泽与受区相当,弹性良好,耐磨,无破溃,踝关节功能无影响,感觉恢复达S3~S3+,两点辨别觉为10~16 mm。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质地柔软、切取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均伴有胫骨开放性骨折.采用胫前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8例,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供区直接缝合,不能缝合的采用全厚皮片植皮.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骨折愈合,骨折线消失,可正常行走,恢复体力劳动.皮瓣质地良好,无臃肿,无磨损,颜色与正常皮肤一致.结论 根据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和面积,选择合适的小腿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植皮后遗留22 cm×8 cm大小的瘢痕(伤后35个月);余14例软组织缺损位于踝部1例,小腿中下1/3处12例,小腿中上1/3处1例;创面范围8 cm×6 cm~26 cm×1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28 d,平均14.8 d。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或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桥式交叉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8 cm×17 cm。供区创面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5~6周行皮瓣断蒂。结果术后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出现远端轻度淤血及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均成活;其余皮瓣断蒂后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1~92分,平均87.3分。结论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可较好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旋转点,同时保留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面积为19 cm×11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水平,皮瓣下界可达内踝上缘,前可至小腿前正中线,后可至小腿后正中线.皮瓣最远端可修复创面达趾跖关节. 结果 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再次行皮瓣修复后创面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血运、质地良好,无破溃.全部病例皮瓣不同程度恢复了痛觉与深触觉.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不破坏胫后动脉主干血管,同时保留了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重供血来源,扩大了胫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使该皮瓣切取水平高,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可以修复小腿和踝足部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13.
骨间后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骨间后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游离移植修复21例24处手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2.0 cm ×1.5 cm~7.0 cm×5.0 cm,最大皮瓣长度为9 cm.9例在切取皮瓣时解剖出1条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结果 19块皮瓣顺利成活,4块出现水泡,部分变紫,经拆线处理成活,1块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25个月,皮瓣色泽与受区相似,无明显臃肿,皮瓣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结论 以近端穿支血管为蒂的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削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削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6例,其中足背创面4例,足趾创面2例;缺损面积为3.0cm×5.0cm~5.5cm×8.0cm;4例供区直接缝合,2例供区创面植皮修复. 结果 本组6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随访3 ~12个月,原缺损部位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削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供区破坏小,是游离移植修复前足创面的新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动脉为轴多块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观察骨间背动脉全段肌间隙穿支血管数量、分布、走行的解剖特点,设计以骨间背动脉为轴多块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6.0cm×3.0cm,最小为2.5cm×1.5cm。结果本组7例14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1块远侧皮瓣术后第1天张力较高,出现水疱.表皮油纱覆盖保护,侧切口放血,肝素棉球湿敷,3d后逐渐好转。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外形满意,1例皮瓣稍臃肿,给予二期修整。7指近侧皮瓣2-PD恢复6-10mm;7指远侧皮瓣2-PD恢复8-12mm。供区留有线形瘢痕。结论以骨间背动脉为轴多块游离微型穿支皮瓣是修复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非恒定蒂胫后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胫后动脉皮支位置,利用各皮支形成的链式供血方式,选择距创面直线距离最近的皮支点做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经1.5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外观满意,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非恒定蒂胫后动脉链式穿支皮瓣不受蒂部位置的限制,切取灵活方便,符合以最小的供区代价换取最佳的修复效果的基本原则,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标本6具,行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层次解剖,观测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的类型、管径、走行、出筋膜后轴向等.临床应用第7~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9.0 cm×7.0 cm~16.0 cm×12.0 cm. 结果 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来源于胸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于腋中线前后经肋间肌穿出深筋膜.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平均外径( 1.70±0.14)mm.其前支穿出深筋膜后走行长度(87.56±6.48) mm.临床上应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满意. 结论 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可形成多种类型的轴型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足跟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修复足跟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0具成年人体标本(20侧下肢),解剖观测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以及该皮瓣的支配神经情况.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跟皮肤缺损8例,供区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平均长度(8.9±0.2)cm,3~5条皮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5~8支.它包含分布足底皮肤直接皮支3~5支和分布足趾皮肤的趾底固有神经2~4支.8例共用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4 cm×3 cm~5 cm×6 cm,6例带蒂转移修复,2例游离移植.8个皮瓣完全成活,所有病例获随访1个月~1年,皮瓣功能、外形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变异少,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转移后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以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4~54岁;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1.5 cm~5.0 cm×3.0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手术时间3~83 h。所有患者采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3.5 cm×2.0 cm~5.2 cm×3.5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外观、质地及供区并发症,并采用Dargan功能标准评定手指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无明显色素沉着,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未见明显并发症。其中3例修复手指掌侧缺损创面的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5~9 mm。患指关节Dargan功能评价,优3例,良5例。结论: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缺损创面,皮瓣厚薄适中,手术切取方便,术后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供区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方法 从 1999年 2月~ 2 0 0 2年6月 ,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 2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 2例以及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 4例。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皮瓣面积最小为 7cm×5cm ,最大 2 2cm× 7cm ,术后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 2 4个月 ,皮瓣感觉恢复 ,质地良好 ,外形不臃肿。 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靠 ,手术切取简便安全 ,皮瓣厚薄适中 ,质地好 ,不牺牲胫后血管 ,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