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内皮素-1(ET-1)在白癜风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68例白癜风血浆ET-1的水平。结果显示: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及正常人。血浆ET-1可能在白癜风的色素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HIV—2gag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及纯化人Ⅱ型免疫缺陷病毒(HIV-2)gag蛋白,以期作为检测试剂的原料。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编码Ⅱ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2)核心蛋白的部分p55gag1(G1)及全部p55gag2(G2)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28a的T7噬菌体启动子下游,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1和pET28aG2,将其转入不同的受体菌后,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经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女性SLE血清酮(T)、游离睾酮(FT)、二氢睾酮(DHT)、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孕酮(Pr、)泌乳素(PRL)和IGF-1水平。结果:SLE口才血清T、FT、DHT、DHEA、Pr明显低于正常PRL、IGF-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E2无差异;性激素及IGF-1水平与疾病活动  相似文献   

4.
20001157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范利(安徽医大附院皮肤科)…//安徽医学.-1999,20(4).-7~8 为探讨血浆内皮素(ET-1)在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防治中的可能影响。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对42例及36例正常健康者进行ET-1测定。结果:患者的ET-1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提示ET-1增高在该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病理生理作用。表1参4(原文摘要)20001158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变化/李亚…  相似文献   

5.
人白介素4(IL-4)是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主要包括:诱导人B细胞分化为IgE、IgG1分泌细胞,诱导杀伤T细胞及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的杀伤活性,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类抗原,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1]。其中IL-4调节B细胞增殖,诱导IgE产生及细胞表面IgEFc受体(CD23抗原)表达的作用与变应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IgE过高有可能是由于IL-4产生失调所致。研究IL-4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6.
用麻风患者的血清(L38份、B19份、T36份)比较了α1-ELISA、α2--ELISA与PGL-I-ELISA法,结果各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分别为:α1-抗原>α2-抗原>PGL-I,尽管L型的血清中抗α1-抗原的滴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抗原,但其阳性率在三种方法之间统计学上没有差别,分别为97%,92%和94%;B和T型血清α1-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分别为84%、58%、68%和47%、38%、30%,以α1-ELISA法的敏感性最高。提示α1-ELISA在麻风血清诊断中有很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硬皮病时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异常增多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真皮成纤维细胞(FB)是合成ECM的主要细胞,研究发现硬皮病局部存在着高产量胶原和其他ECM的异常FB亚群,但这种异常亚群的激活机制及其表面分化抗原的特征均不清楚。近年来,发现ECM细胞间作用对调控细胞的迁移、趋化性、增殖、分化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具重要作用;而介导ECM细胞间作用的最主要受体是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研究其在硬皮病中的表达特征对揭示硬皮病ECM合成过多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运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整合素α5、β1…  相似文献   

8.
麻风菌重组融合蛋白α—抗原的血清学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麻风2的血清(L38份、B19份、T36份)比较了α1-ELISA、α2--ELISA与PGL-I-ELISA法,结果各型患者血清中的抗何不工分别为:α1-抗原〉α2-抗原〉PGL-I,尽管LG 血清中α1-怕的滴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抗原,但其阳性率在三种方法之间统计学上没有差别,分别为97%,92%和94%;B和T型血清α1-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分别为84%、58%、68%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系统性硬皮病及皮肌炎的临床确诊率,通过ENA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19例系统性硬皮病(SS)及28例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DM/PM)患者抗Scl 70及抗Jo 1抗体,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共62例及50例健康人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70 KD(抗Scl 70)多肽抗体是系统性硬皮病的特异性标记抗体,阳性率31.6%;55KD(抗Jo 1)多肽抗体是皮肌炎的特异性标记抗体,阳性率46.4%。SLE、MCTD及健康人全部阴性,从而有助于对系统性硬皮病及皮肌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高亲和力IgE—fC受体介导IgE结合至郎格罕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秉鹤 Rieger  A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6):354-356,T002
正常人表皮郎格罕细胞能特异性结合IgE,这种结合能被针对高亲和力IgE-Fc受体单克隆抗体15-1完全阻断。然而,抗低亲和力IgE-Fc受体mAbMHM5抗II型IgG-Fc受体mAb,IV.3或乳糖则不能阻断IgE结合至LC。这些观察结果提示IgE结合至LC是通过FcεRI,而不是FcδRII,FeγRII或IgE结合蛋白所介导。免疫标记研究进一步显示抗FcδRImAb能特异性标记LC表面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1和藻酸双酯钠治疗硬皮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素E1和藻酸双酯钠治疗硬皮病的疗效观察胡敢朱杨冉隆华王正元我们于1993年始应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和藻酸双酯钠片(青岛第三制药厂)分别治疗硬皮病36例和31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基因诊断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应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疾患进行了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TCR-β和TCR-γ基因克隆重排的有:36/40例CTCL,4/6例可疑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和1/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以角朊细胞增殖活跃为特征的皮肤病,存在着毛细血管形态和功能异常[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活性肽,具有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2],并参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3]。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α)是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1,2],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结合和相互作用而实施其生物学效应,具有明显的促角朊细胞增生和血管形成作用[3,4]。EGF和TGFα的氨...  相似文献   

15.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的遗传性疾病,研究表明本病存在角蛋白K5/K14基因点突变。EBS的各个亚型突变发生部位有一定差异,其中Weber-Cockayne亚型(WC-EBS)突变多位于K5/K14的连接区L1-2。本研究设计了扩增K5基因L1-2区DNA片段的引物,应用PCR对-WC-EBS家系的患者及未发病成员进行扩增。PCR产物测序发现患者K5第346密码子发生了A→C的碱基替换,导致色氨酸(TAT)变成丝氨酸(TCT),而未发病成员则未见有碱基突变。结果表明,通过PCR结合DNA直接测序不失为快速、准确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此外,连接区在角蛋白结构中不如螺旋区重要,因而此区基因突变对角蛋白二聚体形成的影响不大,这与临床上WC-EBS病情相对较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在特应性个体中,郎罕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IgE的高亲合力受体结合单体IgE更为重要的是这此细胞上IgE高亲合力受体能充当聚集抗原的功能,在体内依赖IgE的IgE高亲合力受体的抗原递呈可能主要通过降低特应性个体发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阈值,不断产生抗原特异性IgE最终导致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K506对小鼠树枝状表皮T细胞(DETC)的影响,我们应用抗Thy-1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动态观察了体内外应用FK506后小鼠DETC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腹腔注射FK5060.32mg·kg·d及0.96mg·kg·d2~7天后DETC密度明显下降(P<0.05,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②1μg/ml及10μg/mlFK506体外浸育皮片2个小时及10个小时后,DETC密度亦明显下降(P<0.05,P<0.01)。提示FK506对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至少部分可能与改变DETC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1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报告1例罕见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18岁,头顶部不明原因的反复出现 结节状肿物。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30、CD^+3、LCA^+、EMA^+、CEA^-、CD2^-20。对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基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CD45RO、CD3ε、TIA-1、CD20、Ki-B5、CD68和LMP1等抗体;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结果 5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层得占同期皮肤恶性淋巴瘤的5.68%;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主要表现为皮肤无症状肿块,2例有溃疡形成;组  相似文献   

20.
生殖器疣癌变过程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技术对BSL、DBA、LCA、PNA及UEA1在生殖器疣癌变过程中定位发现:PNA及UEA1受体在正常表皮阴性、PINⅢ/CINⅢ中等强度阳性及生殖器癌强阳性。另外,随着细胞异型性增加,BSL受体表达增强,DBA反而减少,LCA变化不显著。提示PNA及UEA1可制成探针用以区分生殖器疣与癌,其典型的染色特征可能提示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