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鼻暴露染尘与全身暴露染尘以及其它方法相比,有它许多优点:①粉尘用量少,特别是那些稀少、珍贵粉尘更显得实用;②观察模似动物呼吸染尘情况,③避免动物身上粉尘二次扬尘。我们设计的染尘柜可用于白鼠、大白兔染尘实验,只需更换动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染石英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排出物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BAL各时间段的灌洗回收液(BALF),检测细胞成份和粉尘量。结果:在BAL的6个时间段中,第二次BALF的细胞总数、PMN数、干重及灰份最高。结论:灌洗排出物不仅来自肺泡腔,部分来自肺间质。  相似文献   

3.
迟发变态反应是慢性铍病重要的发病机制,曾得铍的皮肤斑贴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办助铍病的临床诊断,80年代以后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方法检查铍病患者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对铍盐的增殖反应,该法对铍病的诊断有极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铍的免疫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LTT和MIT作为检测Be细胞免疫毒性的量化指标,证明Be的致敏性与活化被动细胞免疫有关,Be亦可作用于B细胞使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升高,并生成抗Be抗体和自身抗体。通过对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比较研究证明,Be可引起血清补体含量先升后降,作者的探讨还涉及Be对凝血系统、Be易感性与HLA,对卟啉代谢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对铍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1名长期接铍者进行了以铍为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IT),研究该指标对慢性铍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机体接铍后白细胞移动功能受到抑制,对慢性铍病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其敏感性、准确性和诊断符合率均在80%以上。初步认为,LIT是一项铍过敏性免疫反应指标,并与肺部病变程度相平行,基本能反映出剂量-反应关系,是诊断慢性铍病较为理想的免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经对某铍冶炼厂的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暴露人群42年的资料分析,发现急性铍病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慢性铍病与接触铍浓度和接触者个人易感性有关。由此,降低空气中铍浓度,加强健康监护,将有助于预防铍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铍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铍及其化合物可致急、慢性铍病,接触性皮炎和皮肤溃疡,且可使动物及人体致癌[1]。在我国的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中被定为I级危害(极度危害)[2].虽然对铍的毒性已研究了一百多年,急性铍病的发病机制大致已阐明,但对慢性铍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十多年来对铍病的研究有大量新的成果。本文将概述铍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一)铍病的发病机制急性铍病主要是由高浓度的被及其化合物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的化学性肺炎、化学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Ridenour和Preuss回顾了美国铍7登记处…  相似文献   

8.
慢性铍病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铍病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李学军综述刘镜愉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三院职业病科100083许多临床资料和动物实验结果都支持慢性铍病具有免疫学发病机制。如发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发病与否与接触剂量无明显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组织中被含量无平行关系;潜伏期长,往往...  相似文献   

9.
我国铍工业40年来发生的急性铍病的130例的劳动卫生及发病情况,临床资料,追踪观察情况,并就急性铍病的诊断,诊断,轨归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检查在慢性铍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变态反应是慢性铍病重要的发病机制。曾利用铍的皮肤斑贴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巨噬用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协助铍病的临床诊断。80年代以后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方法检查铍病患者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对铍盐的增殖反应,该法对铍病的诊断有极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选择体重300~400克的雄性豚鼠1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实验组用硫酸铍(BeSO_4·4H_2O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作为致敏原,每次用量为500微克(相当于铍25.5微克),注入豚鼠四爪皮下及背颈皮内,即每个部位每次注射100微克(相当5.1微克铍),每周致敏一次,连续4次,间隔一周后再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对照组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一周后测定免疫指标,并作局部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结果:淋巴细胞转化率两次测定结果都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性化学沉淀法对水源水中的铍进行去除处理,比较了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铍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镍浓度为0.01 mg/L时,调节pH值为8.5,投加2.4 mg/L聚合氯化铝(以Al2O3计),原水中镍浓度为0.02 mg/L,调节pH值为9.0,投加3.6 mg/L聚合氯化铝,沉淀出水铍的浓度可以降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的要求。铍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12例铍病、19例可疑铍病,以及10例铍接触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铍病组RV、RV/TLC升高、VC、FVC、FEV_1/FVC均显著降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MMEF、V_(50)/H、V_(25)/H早期已有损害,并随病变的进展而增加。上述三组的DL_(CO)及K_(CO)均低于正常,且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其中尤以K_(CO)值更为敏感。弥散功能的降低可早于胸部X线异常的出现。呼吸功能测定可作为铍作业工人预防性监测和铍病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及核因子-kB(NF-kB)在铍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次性非暴露式气管注人法染毒建立铍病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NF-kB的表达。同时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大体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模型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基本符合人类铍病的特点。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匀浆及BALF中TNF-α水平、肺组织中NF-kB的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模型组内TNF-α的水平、NF-kB的表达,60d组明显高于20d组(P〈0.05)。结论 TNF-α和NF—kB相互作用,在铍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判定疾病活动性的-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铍(BeO)气道染毒方法制备实验性豚鼠铍病模型。用间接酶免疫吸附法测定铍病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纤维粘蛋白(FN)、层粘连蛋白(LM)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染毒后1周豚鼠BALF中FN明显升高,染毒后10周LM有下降趋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染毒豚鼠BALF中磷脂(PL)组分的变化,初期为PI和PE下降,尔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53名中学生,随机分为8组,以不同免疫程序、途径、剂量和部位进行免疫接种。结果表明:免疫程序主要影响免疫后抗体出现的早晚,免疫途径和剂量可影响免疫后抗体反应的幅度,接种臀部与肱三头肌处肌注的抗体反应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免疫反应无明显差异。本次实验提示我们:用国产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常规接种及其他初免程序难以保护潜伏期较短的狂犬病者,故对狂犬病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应预先免疫;又因国产PHKCV免疫持久性较差,因此对于再次被咬伤者仍应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7.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全球性复杂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之一,七十年代始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在我国,此问题是优生优育及人口政策的研究内容之一。用宫颈粘液进行精子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病因至今未明。现认为免疫系统异常是造成IBD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本文在总结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近几年临床或实验应用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1054例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晋川  张惠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955-955
狂犬病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特殊治疗方法,因此应用狂犬病毒疫苗对被动物咬伤者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疫苗接种后是否有效,需经过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笔者对1054例暴露于可疑带毒动物的就诊者进行狂犬疫苗接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T)进行免疫后的抗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与ELISA方法和RPHIA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1997年8月至1998年12月到我站疫苗注射室的被动物抓、咬伤,完成狂犬疫苗全程免疫,且初次免疫狂犬疫苗前血清狂犬病毒抗…  相似文献   

20.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自1935年发现此病并确定为一种独立性疾病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病因尚未查明。我们根据笔者及国内十多年来关于克山病病毒病因实验研究的结果,对肠道病毒与克山病病因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