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检测对于全面了解半规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无应用于临床的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检测手段。本文综述几种常用的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查方法,以利于该项功能测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垂直平面摆动试验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并探讨中青年垂直半规管功能正常值.方法 运用自主研制的SRM-Ⅳ全自动前庭功能诊治系统,采用垂直平面180°正弦非阻尼摆动方法对100名18 ~59岁的健康受试者诱发垂直眼震,记录眼震视频和眼震曲线,采集眼震个数、持续时间、慢相速度等参数.将100名健康受试者以45岁为界分为青年组(68例)和中年组(32例)进行比较.试验中以右前半规管和左后半规管为一对(right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and left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RALP),以左前半规管和右后半规管为一对(left 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and right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LARP),计算出两对垂直半规管垂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两侧不对称比( canal paresis,CP),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年组和中年组平均慢相速度C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CP值,RALP为10.2%±7.1%,LARP为10.4%±6.2%.健康中青年人群垂直半规管垂直眼震平均慢相速度CP值95%参考值范围,RALP为低于23.7%,LARP为低于22.9%;CP正常范围:≤20%为理想值,20%~ 25%为正常偏高.结论 垂直平面180°摆动试验可有效检测垂直半规管功能,此方法有望在临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在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和诊断价值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BPPV患者分别进行VAT和红外视频眼震图的各项检查.根据受累半规管分组分析VAT的特点.结果:VAT异常者34例(82.93%).21例垂直半规管BPPV患者中,垂直相移异常14例次,垂直增益异常1例次;水平相移异常6例次,水平增益异常5例次,非对称性异常2例次.12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中,水平相移异常6例次,水平增益异常5例次,非对称性异常2例次;垂直相移异常4例次,垂直增益异常2例次.所有患者在相移指标上,4例表现全频段异常,21例在2~3 Hz显示异常.冷热试验半规管麻痹(CP)和(或)眼震优势偏向(DP)异常者24例(58.54%),其中4例患者2项指标同时异常.结论:VAT能够全面地了解BPPV患者水平及垂直半规管功能.VAT检测中的相移异常是BPPV的一个相对恒定的表现,并且通常表现在2~3 Hz频率上. VAT和冷热试验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了解半规管功能.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人体依靠前庭、视觉及本体觉组成"平衡三联"维持平衡,而其中前庭系统是司平衡的器官.目前临床上对前庭功能的检测(vestibular function test),常通过视眼动系统、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通路、前庭脊髓通路等几种途径来实现.前庭感受器主要由成对的水平半规管、前垂直半规管、后垂直半规管和两对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其中冷热试验(caloric test)和旋转试验(rotation test)作为水平半规管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但尚无常规有效检测垂直半规管(vertical semicircular canal)功能的方法[1],所以还不能反映整体的前庭功能,临床常见眩晕性疾病与人体的垂直半规管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壶腹感觉细胞损伤与修复对前庭功能的影响,探讨前庭感觉上皮细胞损伤后自发修复与前庭功能恢复的关系。实验组动物连续12天皮下注射125mg/kg 庆大霉素,应用正旋摆动实验和旋转实验连续观察前庭功能的变化,结合不同存活时间动物水平半规管壶腹嵴的扫描电镜观察和半薄切片壶腹嵴顶部不同类型毛细胞的定量分析。结果示:停药第22天的10只动物中有4只动物前庭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有明显前庭功能低下,其中两只存活至100天。前庭功能无进一步恢复。停药后第1、3天,Ⅰ型毛细胞明显减少。停药后第22天、100天.Ⅰ型毛细胞数目仍然很少,Ⅱ型毛细胞明显增多(其中包括在形态上类似Ⅱ型毛细胞的新生的感觉细胞)。将正常和停药后不同时间豚鼠两种类型毛细胞数量变化与相对应半规管功能进行相关分析,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部Ⅰ型毛细胞数与豚鼠半规管功能呈显著正相关,而Ⅱ型毛细胞数与半规管功能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不能说明庆大霉素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前庭感觉细胞具有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长期效果,探讨影响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和随访结果.并对管石复位法治疗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有54例(91.5%)治愈。治愈的54例患者在随访中有21例(38.9%)复发,其中有10例患者伴有半规管轻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因、半规管功能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只有半规管轻瘫一项指标进入COX模型,说明半规管轻瘫是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论半规管轻瘫是影响BPPV患者管石复位法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是在Halmagyi头脉冲床旁检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频头脉冲前庭诱发性试验,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反映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直接通路完整性的无创高频检测技术,它除了能客观的评价水平半规管功能,还可对垂直半规管定量测定。本文就其起源和发展、主要原理、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变温试验几乎不刺激垂直半规管的感觉细胞或椭圆囊斑、球囊斑。Ewald 发现直接刺激水平的和垂直的半规管二者反应是不同的。处于旋转平面的半规管能引起自然的或适当的兴奋。旋转试验时每侧的二个半规管均同时受刺激,其结果在管的平面上产生眼球运动。本实验仅在迷路的特定的范围内受很小温度差(鸽体温上或下1~2℃)的刺激。鸽子垂直半规管的变温试验是藉塑料管灌水于迷路的前或后垂直半规管的适当部位。用二个热敏电阻检测受刺激侧和对侧乳突相应部的温度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用自主研制的SRM- 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 ional ver t igo,BPPV)诊疗系统在上半规管BPPV的诱发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将367例高度怀疑BPPV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81例依序进行Dix-Hallpike试验及SRM-IV BPPV诊疗系统采用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和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查,有20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另一组186例检查顺序相反,共有21例被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观察并记录该41例确诊为上半规管BPPV的每位患者每种体位下的特异性眼震,计算每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i x-Hal lpike试验中有26(63.4%)例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IV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中有28例(68.3%)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SRM-IV上半规管BPPV中有35例(85.4%)患者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Dix-Hallpike试验与SRM-IV后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RM-IV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BPPV检出率高于其余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RM-IV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对上半规管可产生有效的刺激,对诊断上半规管BPPV敏感性高,此方法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外周前庭系统包括膜迷路、骨迷路及前庭系统的运动感受器——毛细胞。外周前庭系统位于内耳,外侧与中耳腔毗邻,内侧与颞骨毗邻[1]。前庭是内耳器官之一,由3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上述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均可影响前庭功能的改变。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视频头脉冲试验正常值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111名健康受试者,以10岁为间隔分为7个年龄组,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仪进行检查,统计各组前庭眼反射的增益值以及共轭不对称比,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结果受试健康人群中水平半规管增益值波动于0.70~1.26,平均为1.04±0.09,前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增益值分别值波动于0.61~1.25和0.62~1.24,平均值分别为0.89±0.13和0.88±0.12;不同年龄组之间,水平半规管以及垂直半规管的增益值均无区别(P>0.05);水平半规管左右侧不对称比的平均值为6.83±4.01%,左前与右后半规管以及右前与左后半规管的不对称比的平均值分别为6.03±5.31%和7.36±5.03%,不同年龄组之间无区别(P>0.05)。结论健康人群中视频头脉冲试验的增益值及共轭不对称比不受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功能的特征,为患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帮助。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单侧特发性BPPV患者190例,包括后半规管BPPV患者162例,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8例。行冷热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检查,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190例特发性BPPV患者行冷热试验异常者146例(76.84%),其中后半规管BPPV异常者129例(79.63%),水平半规管BPPV异常者17例(60.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146例异常患者中与BPPV患者同侧半规管异常者61例(41.78%),对侧半规管异常者54例(36.99%),双侧半规管均异常31例(21.23%)。后半规管BPPV患者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冷热试验异常侧别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5,P=0.789)。26例特发性BPPV患者行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者17例(65.38%),其中后半规管BPPV异常者12例(70.59%),水平半规管BPPV异常者5例(55.5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17例异常患者中与BPPV患者同侧半规管异常者10例(58.82%),对侧半规管异常7例(41.18%)。后半规管BPPV患者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vHIT检查结果异常侧别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部分特发性BPPV患者存在广泛的半规管损伤,异位耳石不是其损伤的主要原因;冷热试验联合视频头脉冲试验能提高BPPV患者半规管损伤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3.
1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估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患者165例,男53例、女112例,年龄范围18岁至84岁(平均53岁),分为2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125例,非手法复位(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8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31例,双侧后半规管BPPV13例。65岁以上老年BPPV患者41例。治疗结果分析.治疗组首次治愈83人(66.4%),其中后半规管BPPV60人(74.1%),上半规管BPPV14人(45.2%),双侧后半规管BPPV9人(69.2%),老年BPPV32人(78.0%)。对照组16人(40%)在一周后症状消失。在4个月至41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和82.5%。有30人(24%)在随访中复发。有2例病史超过40个月的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无效而进行后半规管阻塞术。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其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复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RM-Ⅳ模拟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28例(68.3%),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19例,不伴有扭转成分9例;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35例(84.6%),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30例,不伴有扭转成分5例。在所有41例患者中有38例能通过两种诱发试验对受累侧别做出判断,其中因诱发眼震伴有扭转成分而判断侧别30例,单侧诱发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且不伴有扭转成分3例,双侧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5例,且不伴有扭转成分,但因眩晕及眼震的强度有明显差别而判断出侧别,患者对受累侧别不能判断3例。在能判断出侧别的38例患者中有左侧上半规管受累25例,右侧上半规管受累13例。对41例采用SRM-Ⅳ上半规管BPPV复位法进行治疗,通过一次治疗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 上半规管BPPV 临床上被越来越重视,应用SRM-ⅣBPPV诊疗系统对上半规管BPPV进行诊治效果好,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5.
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后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1240例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 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并于一周后复查,随访一年.结果 1240名患者中,男500例,女740例,年龄5~92岁,平均(46.5±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149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69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7例,同时性双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3例;特发性BPPV 968例,继发性BPPV 472例,继发病因包括头部外伤、感染、各种耳部疾病、高血压、手术等.利用手法复位治疗后,首次治愈率85.6%(1062/1240),其中后半规管BPPV86.2%(991/1149),水平半规管BPPV 81.2%(56/69),混合性半规管BPPV 68.2%(15/22);观察随访1年后,总治愈率94.2%(1168/1240),复发率5.7%.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 简单,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BPP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对脑瘤作定位诊断以Barany氏冷热试验法较完善。报道9例,计有小脑脑桥角胆脂瘤,患侧前庭功能丧失,对侧正常;听神经瘤,患侧前庭功能丧失,对侧垂直半规管功能障碍;中枢性神经纤维瘤,双侧听神经都有肿瘤,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第四脑室室管膜瘤,仅左垂直半规管功能障碍,而自发性前庭小  相似文献   

17.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 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研究HSC 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441例诊断为BPPV患者中,46例(10.43%)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38例(82.61%)为单侧病变,5例(10.87%)患者合并同侧后半规管病变,3例(6.52%)为双侧病变。35例患者通过两种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11例患者仅通过滚转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25例患者眼震方向向地,13例患者眼震方向背地,3例患者眼震方向不固定,5例患者各种手法诱发出同一方向的眼震。29例患者在双侧手法中出现眼震,17例患者在一侧手法中出现眼震。结论HSC BPPV眼震为完全水平性且多为快相向地。通常受累耳在双侧手法中均可出现眼震,以向患侧为重。一侧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可同时受累。滚转试验在HSC BPPV检查中比Dix—Hallpike试验更加敏感。Dix—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BPPV患者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反复脑膜炎发现右耳聋5年,于2004-12-04以右内耳畸形(Mondini型)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恶心、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体温达40.1℃、抽搐等症状。无耳溢液,无鼻出血、无全身斑丘疹。当地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检查右耳全聋,右侧卧位时鼻溢少量清水,量少未检测。抗炎治疗好转。此后脑膜炎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发作间期缩短。半月前又患脑膜炎,并昏迷数小时。既往史:10个月时枕部先天性脑膜脑膨出手术治愈。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无异常,枕部约4cm疤痕,触及2cm×2.5cm颅骨缺损。专科检查:右耳鼓膜完整,灰白色,稍膨隆,无液平面。颞骨CT见右耳耳蜗仅1.5周,囊状,无骨螺旋板,耳蜗与内耳道及前庭相通,前庭呈囊泡空腔,外半规管与上半规管融合,内耳道窄,中耳、乳突内充满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左耳外半规管短小,前庭扩大(图1,图2)。纯音听力测试右耳  相似文献   

19.
周围前庭病变可以位于迷路五个部位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该五个部位包括三个半规管内的三个壶腹嵴与椭圆囊和球囊内的两个耳石器。现在已有检测周围前庭器五个部位中任何一个部位的敏感的前庭功能试验,其中冷热试验是所有前庭功能检查的基础,其他检查正在发展成为有力的、重复性好的、定量的检查。本文综述常见外周前庭疾病的功能检查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20.
周围前庭病变可以位于迷路五个部位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该五个部位包括三个半规管内的三个壶腹嵴与椭圆囊和球囊内的两个耳石器。现在已有检测周围前庭器五个部位中任何一个部位的敏感的前庭功能试验,其中冷热试验是所有前庭功能检查的基础,其他检查正在发展成为有力的、重复性好的、定量的检查。本文综述常见外周前庭疾病的功能检查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