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肌腺症保守性手术在缓解患者症状、增加受孕机会的疗效。方法9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腺症患者用改良式宫体病灶处横H型切口施行病灶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32.5岁,以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其中患原发不孕3例,继发性不孕4例,习惯性流产2例。9例全部为弥漫性子宫肌腺病。结果7例痛经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痛经均有明显减轻,重度痛经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5例月经量过多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仅1例仍有经血过多症状。术后3例患者妊娠,1例足月顺产,1例妊娠6月,1例流产。结论患者中1例术后2年复发,因时间原因其他病例没有相关随访信息。子宫肌腺症改良式宫体病灶处横H型切口手术可以缓解症状、不能明显增加妊娠几率,然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国英 《陕西中医》2012,33(3):271-272
目的:探讨益母草颗粒配合寒痛乐熨剂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60例月经前3~4d开始口服益母草颗粒、并于月经第1天用寒痛乐熨剂外敷神阙穴,两药均用至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对照组56例月经前1天或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至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消化道症状5例,治疗组未出现副反应。结论:益母草颗粒加寒痛乐熨剂治疗女大学生痛经有减轻症状之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每天1次,连续注射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2 d开始给予氨芬羟考酮口服,每次1片,每天2次,连续服用5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佐辛三阴交穴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确切,近、远期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1 996年 2月以来 ,对中、重度痛经患者应用单剂量消炎痛治疗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 50例 ,其中原发性痛经 30例 ,继发性痛经 2 0例 ;年龄、婚姻状况未统计。治疗方法对于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患者 ,予消炎痛 2 5mg,每日3次。于经前 7天开始服用 ,连用 7天 ,连服 3个月经周期 ;对于中、重度继发性痛经的患者 ,连服 4天 ,连服 3个月经周期。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有效 :行经前后无任何症状 ;好转 :行经时下腹部疼痛减轻 ,可坚持工作 ;无效 :服药前后无变化。全组经治疗原发性痛经 30例中有效 1 5例 ,好转 1 2例 ,无…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常见多发病,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盆腔包块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尤其是内膜异位症痛经,呈渐进性加剧,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从2003年8月~2007年8月,运用中医辨证,采用中药治疗,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 999年 8月以来对 5 0例痛经患者采用通经愈痛汤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 7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2 1例。治疗组年龄 1 3~ 32岁 ,平均 ( 2 1 .70± 0 .65 )岁 ;病程3个月~ 3年 8个月。对照组年龄 1 2~ 34岁 ,平均( 2 2 .1 1± 0 .5 2 )岁 ;病程 2个月~ 3年。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 P>0 .0 5 )。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痛经的标准 ,结合寒凝血淤辨证要点制定诊断标准。寒凝血淤痛经主症为 1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2拒按…  相似文献   

7.
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5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近期和远期止痛效应及对血液流变学、前列腺素E2(PGF2)、前列腺素2α(PGF2α)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完成随访的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研究分为导入期(第1个月经周期,D1)、治疗期(第2,3,4个月经周期,D2~4)和随访期(第5,6个月经周期,D5,D6)3个阶段。在导入期和随访期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必要时服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在治疗期,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次,3次/d,月经前3 d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后1 d;观察组采用1加味少腹逐瘀汤内服,1剂/d,每月行经前5 d开始服药,服至月经来潮后1 d;2灸法,行经前3 d开始,至月经来潮后2 d。记录D1~D6的痛经程度(VAS)、痛经持续时间及痛经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GE2和PGF2α水平。结果:两组D2时点,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较D1时点下降(P<0.01),两组D3,D4时点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D5,D6时点两组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反弹,高于D4时点(P<0.01);观察组D2~D6时点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评分及痛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GE2高于对照组,PGF2α和PGF2α/PGE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近期、远期效应均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前列腺素而发挥止痛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 989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采用自拟通经汤治疗痛经 ,近效尤佳 ,现将资料完整的 79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9例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最小 1 2岁 ,最大 5 2岁 ;病程最短 3个月经周期 ,最长 1 5年 ;重度 2例 ,中度 5 1例 ,轻度 2 6例 ;原发性痛经 7例 ,膜性痛经 4例 ,充血性痛经 1 0例 ,继发性痛经 5 8例(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者 2 6例 ,腺肌症者 1 4例 ,子宫肌瘤者 1 8例 )。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或 B超检查确诊。1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之“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基层地区使用艾条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应用疗效及护理要求。方法将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西药组,各40例。艾灸组使用艾条施灸,选择部位有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每次每穴艾条灸2~3 min,每次自经前3~5 d开始,每日1次,连续5 d,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止痛药,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自制痛经程度问卷评价表进行痛经症状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痛经症状治疗后均效果明显,艾灸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使用艾条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效果好,且操作简便易行,取材经济,传承弘扬了祖国中医文化,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病例69例,丹参注射液2ml分别注射双侧三阴交,每次于行经前5日开始,隔日一次,至经行第3日,3个月一个疗程。结果:69例患者经过1至3个疗程治疗,治愈32例,有转2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4%。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足部按摩治疗痛经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女学生发生的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亦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明显改变的月经疼痛。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足部反射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学生20例,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21岁,均为本校学生。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后l~2天左右发生的下腹部阵发性疼痛,重者可致睑色苍白,手足发冷、出冷汗,常伴有恶心、呕吐、腰酸、腰痛等症状。1.2治疗时间:经前就诊者,多于就诊当日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当日止,经后巩固疗效。治疗时间在月经来潮前10天,一般治疗3~…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温针灸配合中药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采取温针灸配合中药温经汤治疗的 120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在经前 1 d 进行治疗,观察组在经前 5 d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 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NRS 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的 NRS 评分、 痛经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对寒 凝血瘀型痛经有显著治疗效果,经前 5 d 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要优于经前 1 d 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蒙医沙疗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症状及疼痛情况。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符合诊断的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空白组30例。三组患者均于经期后1周开始接受治疗。治疗组使用蒙医沙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3个月经周期。空白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时间: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痛经情况评分。结果:蒙医沙疗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罗元恺教授的痛经辨证施治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经验传授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一)请罗教授传授痛经的治疗经验根据罗老的经验,结合中医理论,估计临床可能出现与痛经有关的症状,拟定了症状表(共188项症状),痛经的辨证分型与治疗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闫坤  楚光华 《陕西中医》2014,(11):1450-1451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治疗原发性痛经516例,散结镇痛胶囊组268例,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组238例,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1周及3个月后,原发性痛经症状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1个月,散结镇痛胶囊组患者原发性痛经症状体征有效率低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改善率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无效率低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散结镇痛胶囊组患者原发性痛经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布洛芬缓释胶囊起效快,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状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阵发性小腹疼痛,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痛经4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痛经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仍痛经的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口服中药制剂及孕三烯酮胶囊3个月。结果:中药制剂治疗痛经症状有效率9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能够缓解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痛经症状且效果比西药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40例痛经患者应用痛经效灵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痛经效灵汤,1袋/次,2/日,早晚温服,7~10日1疗程,结合痛经贴于经期每日1贴敷脐部,连贴5贴,重症病例辅以针灸治疗。结果:治愈39例,显效41例,有效48例,无效7例,中断治疗5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痛经效灵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痛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渐进性痛经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笔者以异位消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 39例 ,并与西药组加以比较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门诊病人。中药组 :已婚 35例 ,未婚 4例 ,共 39例 ;年龄 2 4岁~ 4 7岁 ,病史 :人工流产史 2 9例 ,取环或放环史 19例 ,剖宫产史 10例 ,药流加诊刮史 15例。西药组 :已婚 33例 ,未婚 3例 ,共 36例 ;年龄 2 3~ 4 7岁 ,平均 36岁。病史 :人工流产史 2 5例 ,药流加诊刮史 2 0例 ,取环或放环史15例 ,剖宫产史 8例。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症状、体征无差异。临床表现 :来经前 1~ 2d开始出现痛经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的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痛经散敷于神阙穴,经前2天开始至经期的前3天,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于行经前5天开始口服,7天为一疗程,停药后连续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自制的痛经散外敷,配合五加生化胶囊内服治疗虚寒夹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