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桂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32-2133
目的探讨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结果 4种传染性标志物阳性132例(10.00%),包括:HBsAg阳性120例(9.10%),抗-HCV阳性8例(0.61%),抗-TP阳性4例(0.30%)。首次发现受到感染32例(24.24%)。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检查结果显示4种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较高,实验室人员应严把检测质量关,强化相关病毒检测的操作规程,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 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9.46%,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2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5%。梅毒感染率为0.04%,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9项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相关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所有来院的手术、输血或孕产妇10681例患者的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结果 10681例患者标本中HBsAg阳性共计573例,阳性率为5.36%,其中以HBsAg+HBeAb+HBcAb模式最多,阳性率为2.76%;HBsAb阳性3346例,阳性率为31.33%。59例抗HCV-IgG阳性,占0.55%。HIV抗体4例初筛阳性,送上级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均为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共有119例,其中TPPA阳性97例,TRUST阳性12例,且滴度均大于1:8。结论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术前、输血前或产前患者进行相关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年1-12月需输血、手术的病人1880例进行输血、手术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1gG)、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7.76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25%,梅毒感染率为0.585%,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53%。结论为了规范医疗操作和保护患者的利益,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和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本文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它3项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和输血感染。医院每天都在进行手术、分娩、输血、注射等操作,加强4项检测,可减少医院内感染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等疾病,降低婴儿此类疾病的发病率,避免医患纠纷,同时还可提示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及对职业暴露的监测。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的住院患者手术前、分娩前、输血前4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措施。因输血引起肝炎、梅毒甚至艾滋病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状况,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统计324例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结果:检出HBs Ag阳性率为3.3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9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4%,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对防止医患纠纷,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院输血前及手术前患儿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滋病(HIV)、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儿输血前及术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儿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0931例患儿进行术前输血前检测. 结果 HBsAg阳性88例(0.81%),抗-HCV阳性14例(0.13%),抗-H1V1/2阳性5例(0.046 %),抗-TP阳性29例(0.27%).结论 输血前患儿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及供血单位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①检测血清:2003年12月5月-2004年12月10日本院输血前患者在备血时间时抽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②试剂和方法: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为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的产品。梅毒初筛(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梅毒确诊试验(TPPA)采用日本富士株式会社的试剂盒。③仪器:Wellscan—K3酶标仪,WELLWASH4K2洗板机由瑞士提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00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9001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714例(7.93%)。其中HBsAg阳性457例(5.08%),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65例(1.83%),丙肝抗体阳性86例(0.96%),艾滋病抗原抗体初筛试验阳性6例(0.07%)。结论:通过对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4.
岑春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414-3415
目的观察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 440例,在输血及术前抽取静脉血4 mL,标本在2~8℃条件下进行保存,而后分别进行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10.28%),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8.89%);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0例(0.69%),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例(0.5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2例(0.14%,)。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检查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较高,其对于临床输血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4 364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具有传染输血相关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等)的危险,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严重干扰正常医疗秩序。为区分受血者所患疾病是否为输血感染,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检验非常重要。我院于1999年6月起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等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369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测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其中,抗HIV初筛阳性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3693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576例,总阳性率15.6%,HBsAg阳性率12.8%、抗HCV阳性率为1.6%、抗HIV阳性率0.05%、TP阳性率1.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7.
汪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98-1299,130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的状况,避免因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6361例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的检测。结果:6 361例中,HBsAg阳性率为9.57%,Anti-HCV阳性率为1.87%,Anti-TP阳性率为0.99%,Anti-HIV(1+2)阳性率为0.05%。结论:输血前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对避免因输血及血液制品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手术前或输血前3386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具有传染输血相关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等)的危险,随着人们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严重干扰正常的医疗秩序。因为手术中或抢救中有时必须输血,为区分受血者所患疾病是否为输血感染.手术前或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检验就显得重要。本院于2000年6月起对手术前或输血前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ALT等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输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但同样也存在着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为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所以在输血前进行四项血清标志物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为此,我们对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的结果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78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进行回顾分析,HbsAg阳性率最高74例,占8.4%;抗-HCV阳性率次之16例,占1.8%;梅毒阳性率3例,占0.34%;抗-HIV阳性率1例,占0.11%。我们认为,通过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检测传染性血清标志物,义务人员可针对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加强防护和消毒处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医疗损伤,避免和预防传染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同时,通过输血前检测传染性血清标志物,对于减少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