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七味药物组成,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取其大补脾胃元气之功,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配以臣药当归尾补血活血,有祛瘀血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者。笔者根据中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的观点 ,运用该方治疗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 ,收到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面神经炎陈某 ,男性 ,5 4岁 ,1 998年 4月来诊。患者半月前晨起洗脸时突感左侧面部麻木 ,并有蚁行感 ,继则口角歪斜 ,流涎 ,曾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诊见患者左侧面部肌肉松弛 ,鼻唇沟变浅 ,口角向对侧歪斜 ,眼睑闭合不全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脉细…  相似文献   

3.
黄虹 《四川中医》2002,20(10):67-67
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后遗症,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作用,内科疾病应用较多。笔者临床依辨证施治,用于某些皮肤病的治疗,亦多有意外 之效。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笔者采用本方治疗其他病症,每获佳效,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复兴补阳还五汤验案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中医医院刘复兴主任医师系云南省名中医,他专业皮肤科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刘老师学习,受益匪浅。补阳还五汤为中医经典名方,具补气、活血、通络之功,刘老擅用其化裁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现将其中三则典型疑难验案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玉泓  燕忠生 《新中医》2002,34(9):67-68
1 眩晕 陈某,男,70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因头晕、头痛伴乏力2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近20年。近2月,出现头晕、头痛,动则尤甚,伴乏力,眠差,记忆力减退,纳差,舌暗淡、边有瘀斑、苔薄白微腻,脉细涩。血压18.0/9.33kPa。证属中气亏虚,血脉瘀阻,治以健脾益气,活血通脉。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60g,葛根、当归各30g,茯苓、川芎、赤芍各12g,党参、白术、地龙各15g,天麻、陈皮、半夏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服4剂后二诊:乏力、头晕头痛大减,但仍睡眠差。故上方加远志15g,连服半月,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功用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后遗症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者[1].笔者临床应用并非拘泥于此,对气虚血瘀为病机者均可用之. 病案1 柴某,女,76岁.主诉:头晕3年.3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如坐车船,无恶心,呕吐,尚能独立行走,每遇劳而发,发作时喜卧,休息后缓解,曾多次求医未解.近1年常喜卧,少动,懒言,进食少,郁郁寡欢,卧时亦头晕,面色萎黄,精神差.  相似文献   

8.
管荣朝 《新中医》2004,36(1):68-68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为补气活血通络之名方。主治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等。笔者用本方加减辨证治疗风湿性疾病,收效颇佳,兹举验案3则。1 结节性红斑龙某,女,39岁,1999年10月22日初诊。双小腿外侧疼痛,皮下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结节,反复发作2年余。曾经多家省、市医院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心电图、X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杨某,女,24岁,1994年10月8日初诊。鼻衄、齿衄1年余,有时因不慎撞击皮下则出现青斑。2月前曾发烧,随月经来潮量多,色鲜红,出现周身皮下瘀斑瘀点,经市医院诊断为急进型血小板减少症,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 刻诊:鼻衄、齿衄发作四肢皮下有点块状出血,色紫、红,面部周身黄染,巩膜不黄,神倦纳呆,口干,时饮,舌紫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查:血小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为清代王清任针对气虚血瘀而致半身不遂所刨制的益气活血方。由大剂量补益元气之黄芪,配以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通络之品组成。推其制方源流,盖王氏以补气活血立论,师仲景黄芪桂枝五物汤,并取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名加味四物汤)方药加减衍化而来。家父张德超老中医取其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辨证属气虚血瘀者(并常随症加味或合他方应用),每获良效,兹介绍治案数则于后。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王氏用于“因虚致瘀”的经验名方,现代临床上也主要用于心、脑血管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笔者曾用其治疗胃病和肾脏病,收效颇佳,现举例如下。1萎缩性胃炎患者,男,59岁,2003年5月7日初诊。自诉食后胃胀1年余。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生。症见:胃脘部痞胀不适,食后尤甚,有时伴隐痛,嗳气,偶尔有泛酸,食欲减退,大便略溏,日一行。望诊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暗,有淤斑,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痞满;证属脾胃虚弱夹瘀证。投以补阳还五汤加味:炙黄芪4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2 g,桃仁9 …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在临床中将补阳还五汤广泛用于治疗正气亏虚导致血瘀诸症,每多应手取效。现举治例如下;术后发热柔张某,男,57岁。1992年2月28日因嵌顿性混合痔人院手术。术后旱天,体温渐升,持续于37.2~37·8℃间,伴有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细涩。此乃久病失血致气血亏虚,血虚则瘀,全遏肌肤所致。方用补阳还五汤加白薇、丹皮、白没、棕炭。服药5剂,体温降至正常,余症悉减。盗汗寨王某,男,68岁。1993年4月26日来诊。患者有30年痹证史。自叙半月来每于睡眠醒后发现上半身汗出法泽,犹如水洗,伴头晕乏力,气短纳…  相似文献   

13.
蒋萍 《国医论坛》2000,15(5):33-33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周某 ,男 ,68岁 ,1 996年 1 0月 2 8日诊 ,住院号961 982。患者头晕目眩 1天入院 ,症见视物旋转 ,泛恶呕吐 ,出汗 ,头晕随体位改变而发作 ,双上肢发麻 ,舌淡苔薄 ,脉细弦。血压 1 8/1 1 k Pa。颈椎片示 :颈椎增生 ,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证属气虚无力运血 ,血脉运行不畅 ,脉络阻滞 ,清空失养。予补阳还五汤 :生黄芪 1 2 0 g,归尾、桃仁、赤芍、川芎、地龙各1 0 g,红花 6g。日 1剂 ,水煎服。服药 1周后头晕即缓 ,精神振作。守方治疗 1周 ,自觉无特殊不适而出院。随访年余 ,一切正常。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载于《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是治疗中风后遗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用方剂。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溃疡、末梢神经炎等病机属正虚脉络瘀阻者,常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绍爱  秦春 《山西中医》2002,18(4):63-63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主治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等”。原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笔者辨证加减治疗皮肤科多种疾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王某某 ,男 ,60岁 ,1 998年 4月 8日初诊。患者于 1 997年 9月感冒后数天 ,左下肢外侧部位出现簇集的红斑、水疱 ,伴有烧灼痛 ,诊断为带状疱疹 ,经中西药治疗月余后疱疹消退 ,痂皮脱落 ,但疼痛一直未缓解。曾用维生素、芬必得等治疗 ,均未见明显好转 ,遂来我科就诊。刻诊 :左下肢大腿外侧部位 ,刺痛不可触摸 ,以夜间为甚 ,气短懒言 ,神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二例不通临床病例,加减用药。结果:二例不同病例现已痊愈。结论:补阳还五汤临床疗效显著,应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川芎、赤芍、地龙、当归尾、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笔者新近用治下列疾病,疗效亦佳。1扁平疣刘某,女性,42岁,2004年9月21日就诊。患病已6年余,皮疹面积较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七味药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是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常用方.笔者近几年来应用本方化裁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杂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红敏 《河南中医》2005,25(5):68-68
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面神经麻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取效满意,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