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种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的快速检测4种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 用特异性引物对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菌悬液DNA进行PCR扩增,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将上述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放入PCR扩增反应体系中,以此反应体系分别对该4种分枝杆菌菌悬液DNA、及其两两组合或特定的三重组合进行扩增,同时验证其敏感性。结果 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放入各自的PCR扩增反应体系中,可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该4种分枝杆菌对应的DNA片段,敏感性达1×101~1×102个菌细胞/mL。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放入同一PCR扩增反应体系中可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对应的4种分枝杆菌单菌及其两两组合或三种分枝杆菌组合的DNA片段,敏感性达1×102~1×103个菌细胞/mL;4种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对其他分枝杆菌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多重PCR方法能敏感、特异地快速检测4种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CR直接检测皮肤分枝杆菌感染作为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PCR检测方法及培养方法(Löwenstein-Jensen培养基)比较分枝杆菌纯菌悬液、模拟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标本前处理前后、疑似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标本前处理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 分枝杆菌纯菌悬液的PCR法和培养法敏感性皆为1×102个菌细胞/mL.模拟临床标本在经过前处理后在浓度为1×102个菌细胞/mL的数量级上PCR检测阳性率为60%,而未经过前处理的模拟临床标本在此数量级上PCR检测阳性率为0,培养方法的阳性率为100%,但在浓度为1×103个菌细胞/mL数量级上PCR检测阳性率为100%.37例临床疑似皮肤分枝杆菌感染标本经前处理后,PCR检测7例阳性,而未经前处理的标本同法检测2例阳性,但培养方法可检出9例阳性.结论 临床皮肤标本经前处理后,PCR检测的敏感性已接近80%,但能明显缩短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孔板反向分子杂交技术与PCR-ELISA相结合的“拟芯片”法检测和鉴定几种常见的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5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偶遇分枝杆菌)16s rRNA 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PCR产物:其次对"拟芯片"法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检测;再用建立的方法对9例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拟芯片"法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为:探针包被浓度为100 nmol/mL,探针包被时间为15 min,杂交的温度为55℃,杂交时间为45 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的稀释度为1:800;"拟芯片"法敏感性为1×101~1×102个菌细胞/mL;特异性较好,各菌探针与其他分枝杆菌间无交叉。结论 "拟芯片"法是快速、敏感及特异的皮肤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支杆菌感染在结节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2例结节病患者皮损中分支杆菌16SrRNA基因片段和特异性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物IS6110DNA片段。结果 12例结节病患者中,6例皮损中检出了分支杆菌16SrRNA基因,其中5例证实为结核分支杆菌,另1例为非结核分支杆菌。PCR扩增所得到的IS6110DNA片段经进一步测序证实。结论 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生殖器疱疹病毒(HSV)患者病毒DNA进行定量测定.方法 以标准的HSV质粒作为标准,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HSVDNA.结果 100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中93例HSV测定阳性,7例阴性.在93例阳性者中有58例为HSV-2(占62.4%),35例为HSV-1(占37.6%).93例阳性者定量测定结果,250μL标本混悬液中DNA质粒数为115~1.1×105个,平均7.1×104个;58例HSV-2阳性者,250μL标本悬液DNA质粒数为136~1.1×105个,平均7.6×104个;35例HSV-1阳性者DNA质粒数为115~9.4×104个,平均6.3×104个.分别随机取HSV-2和HSV-1阳性患者各8例已淬取和纯化的DNA混悬液10μL,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SV-2患者最高为2.7×104个DNA质粒数,最低35个,平均1.8×104个.HSV-1最高2.5×104个,最低29个,平均1.6×104个.结论 所用几种检测法中ELISA定量总阳性率为93%,与DNA印迹法阳性率相同.诊断PCR阳性率为91%,HSV分型PCR阳性率为8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的方法快速检测皮肤感染性肉芽肿组织中分枝杆菌。方法 皮肤感染性肉芽肿患者组织标本9份.提取组织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分别用BstEⅡ和Hae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3%Nusieve 3: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从5份临床诊断为游泳池肉芽肿的组织标本中检测出海分枝杆菌,从另4份诊断为皮肤感染性肉芽肿的标本中检测出2份结核分枝杆菌和2份脓肿分枝杆菌,此9份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用PCR-RFLP方法可以快速鉴定皮肤感染性肉芽肿组织中的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深部致病真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能用于临床实践的检测常见致病真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设计了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实验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标本进行单重PCR,若阳性,再用白念珠菌、烟曲霉和新生隐球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来检测这3种常见致病真菌.结果 对9属55种78株常见深部真菌均扩增出260bp的DNA片段,而对细菌和人DNA均未扩增出目的 片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结论 以热启动PCR为基础的单重PCR和三重PCR方法可能成为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理想的快速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CR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引物筛选和条件优化。方法 从文献中筛选TVA5-TVA6、TV1-TV2、TVK3-TVK73对引物进行比较,每种PCR对引物、Mg2+、dNTPs、Taq酶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浓度水平,使用Taguchi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每种PCR的较佳反应条件。在较佳反应条件下,比较3种PCR的敏感性。用培养法及PCR法检测阴道拭子标本,初步评价敏感性最高的PCR方法。结果 3种PCR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VK3-TVK7PCR的敏感性最高。25份临床拭子标本中,培养法检测出7份阳性标本,TVK3-TVK7PCR方法检测出8份,所有培养法检测阳性的标本经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TVK3-TVK7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检测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连接酶链反应(LCR)诊断性病患者尿道/宫颈中沙眼衣原体(Ct)的意义。方法 STD门诊尿道(宫颈)炎患者276例,取尿道/宫颈拭子,以LCR分析法检测Ct。采用每4份标本相混合的方法分别以LCR分析法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标本中的Ct,其中56例患者同时进行尿道/宫颈拭子Ct细胞培养。差异性结果由PCR法扩增Ct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来进行确认,确定LCR分析法检测Ct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LCR分析法检测尿道/宫颈拭子Ct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采用每4份标本相混合的方法分别以LCR分析法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标本中的Ct,与单独用每份标本逐一进行LCR检测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 以尿道/宫颈拭子为标本,LCR分析法检测Ct的敏感性、特异性高。适用于诊断泌尿生殖道Ct感染。用标本相混合的方法LCR分析检测尿道/宫颈拭子标本中的Ct,适用于Ct感染的普查。  相似文献   

10.
DNA芯片快速检测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DNA芯片,用于快速检测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方法 根据淋球菌gyrA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gyrA基因突变的目的DNA片段,与芯片杂交,同时以测序法为对照。结果 50份泌尿生殖道拭子全部可用DNA芯片检测出来,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100%,与测序结果二者符合率为98%。结论 DNA芯片检测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具有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LA-DRB1、DQA1、DQB1基因单倍型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检测华东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DQA1、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运用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计算机分析系统3.0筛选并分析单倍型。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HLA-DRB1*09-DQA1*03-DQB1*0303单倍型频率显著增高(Pc=0.02,OR=2.542)。结论 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09-DQA1*03-DQB1*0303单倍型可能是白癜风的易感单倍型。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构建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小鼠模型。方法 采用ICR雌性小鼠,预先给其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以造成小鼠的假发情,再给予小鼠阴道内注射约5×104个白念珠菌稳态芽生孢子,动态观察其阴道分泌物生成及镜检情况;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分析以及阴道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与未雌激素化的小鼠比较,雌激素化小鼠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分析显示自第2天开始可分离出高水平的计数结果并直到接种后21d;阴道组织病理结果发现自第4天至实验结束均可见到阴道粘膜浅层有菌丝生长,并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此动物模型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机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检测暗色真菌对九种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暗色真菌对9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38-P)应用于暗色真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M38-P方案,受试菌株共45株,包括卡氏枝孢14株,裴氏着色霉8株,紧密着色霉3株,疣状瓶霉16株,离蠕孢2株,德氏霉1株及弯孢1株.所用药物为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结果 45株暗色真菌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耐药现象.结论 M38-P方案可用于暗色真菌的药敏试验研究,耐药菌株的发现提示在今后的治疗中药敏测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寻常型银屑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肤归巢T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PV)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研究正常人皮肤和PV患者皮肤中浸润的皮肤归巢T细胞分类及其变化。结果 ①正常人皮肤及PV皮损中浸润的T细胞绝大多数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CLA+细胞高度表达CD45RO,只有个别为CD45RO阴性。②进行期皮损CD4+CLA+及CD8+CLA+T细胞数高于静止期皮损(P<0.05),静止期皮损CD4+CLA+细胞数高于消退期皮损(P<0.05),消退期皮损CD8+CLA+细胞数高于PV外观正常皮肤(P<0.05),进行期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CD4+CLA+及CD8+CLA+细胞数高于静止期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P<0.05).③部分病例皮损的表皮中见大量CLA+树突状细胞,正常人皮肤未见此细胞。结论 正常人皮肤及PV皮损中T细胞绝大多数为皮肤归巢T细胞;进行期及静止期PV皮损中浸润的细胞主要为CD3+、CD4+、CD45RO+、CLA+T细胞,CD3+、CD4+、CD45RO+、CLA+T细胞可能在PV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毛囊内的主要菌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确定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菌种,比较皮损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菌种是否一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分离菌种的关系。方法 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结果 从毛周表面皮肤分离的319株菌中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247株(77.43%)、糠秕马拉色菌40株(12.54%)、球形马拉色菌27株(8.46%)、钝形马拉色菌5株(1.57%);从毛囊内分离的314株菌中鉴定出球形马拉色菌252株(80.25%)、合轴马拉色菌57株(18.15%)、糠秕马拉色菌4株(1.27%)、钝形马拉色菌1株(0.32%),菌种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毛囊内菌种构成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有关,与病情无关。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同时阳性的279株中菌种不一致204株,菌种一致75株。结论 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内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其表面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相似文献   

16.
成人正常皮肤CD68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正常真皮内CD68阳性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形态和密度。方法 正常成人8例,每例均取面部、躯干、四肢近端、四肢远端、手掌和足跖6个部位皮肤进行表皮铺片和纵行与水平连续切片。CD68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布。结果 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可表现为树枝状及非树枝状,呈网状分布。真皮浅层CD68阳性细胞密度为:四肢远端(562±230)个/mm2,腹部(517±162)个/mm2,面部(509±235)个/mm2,手掌(507±192)个/mm2,四肢近端(472±138)个/mm2,足跖(361±78)个/mm2。真皮深层CD68阳性细胞密度低,多为树枝状,散在于胶原纤维间。结论 CD68阳性单核-巨噬细胞在真皮浅层形成较致密网状分布。提示单核-巨噬细胞在真皮内有明确的方向性,其防御的方向是穿透表皮进入真皮的入侵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