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例男,50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面部及左侧肢体抽搐,伴口吐白沫。查体:除言语含糊外,视力、四肢活动、肌力及肌张力、指鼻反射及膝腱反射均正常,双侧Babinskis征(-),布氏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CT平扫:右侧额颞部见一类圆形占位病灶,边界较清,大小约4.0cm×  相似文献   

2.
眼眶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T对眼眶皮样、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1例眼眶皮样囊肿的CT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21例CT检查均发现眶内占位,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哑铃状,肿块内均有负CT值区,3例呈均匀一致的透明区,其余18例高度不均质,4例可见明显密度分界面,2例强化扫描,囊内容不强化,囊壁呈环状强化。18例位于眶骨膜下间隙者均可见眶骨壁受压所致的骨窝、骨孔、骨洞、骨缺损、骨嵴、骨增生以及骨吸收等改变。2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骨壁改变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肿块密度不均匀,有负CT值区、眶骨壁发生改变是眼眶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具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1例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溢出的游离脂滴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信号略有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所有11例患者中,脂滴呈点状散在或弥漫分布于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内。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脂滴常分布于纵裂池及侧脑室,且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5个月,主因"发现前囟门处肿物5个月,伴哭闹1周"入院。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其前囟门处花生大小肿物,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近1周患儿哭闹拒食。否认外伤史。查体:体温36.5℃,呼吸27次/分,神情反应可,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前囟门处肿物表面光滑,触之质软,并有波动感,活动度差,触痛不明显。MRI:前囟门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  男 ,4岁。因右上睑外侧部实性肿物 0 .5 a,逐渐长大 ,于2 0 0 3- 10 - 0 4以右眼眶皮样囊肿收入院。眼部检查 :双眼视力检查不合作 ;右眼眶外缘局部隆起 ,皮肤色泽无改变 ,可扪及近圆形肿物 ,约 10 mm× 10 mm× 7mm大小 ,质硬 ,边界清楚 ,不活动 ,无压痛 ;眼球各方转动均正常 ;眼底检查不合作。CT检查 :水平位 ,右眼睑外缘见一低密度囊肿物影 ,CT值 - 9~ 2 0 Hu,未见钙化 ,可见包膜 ,边界清楚 ,大小约 13mm× 8mm× 6 mm,右眶缘骨质受压变薄 ,眶内未见异常 ;增强右睑外缘肿物未见明显强化 ,CT值 - 9~ 2 0 Hu,其包膜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破裂7例,回顾性分析MRI特征。结果7例皮样囊肿均为单发,位于前颅窝底4例,鞍上池2例,中颅窝底部1例。病变在MRI上呈信号不均的表性病灶,其内均可见短T1脂肪信号,其中1例可见脂一液平面,邻近脑沟均可见短T1信号脂滴,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可被抑制;增强扫描2例出现脑膜强化,其中1例并室管膜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脂肪抑制序列具有重要价值,皮样囊肿破裂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或室管膜炎。  相似文献   

7.
刘燕  王为农  严宏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25-225,F0003
1病例资料 女,10岁。因左上眼睑脓肿切开术后反复流脓2月余入院。患儿2个半月前不慎碰伤左上眼睑,当时出现左上眼睑红肿疼痛,未予特殊处理。半个月后红肿疼痛未见好转,在当地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引流处仍有血性液体流出,持续达2个月。  相似文献   

8.
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眼眶淋巴管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内淋巴管瘤患者 2 3例行MRI常规扫描与压脂增强扫描 ,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根据MRI表现 ,淋巴管瘤可分为 3型 :①单囊型 :瘤体呈单发囊性肿块 ,长T1、长T2 信号 ,部分信号不均匀 ,水成像显示呈囊状高信号 ;②多囊型 :瘤体呈多个大小不等囊状灶 ,生长范围广泛 ,体积较大 ,部分囊腔内出血而形成巧克力囊肿 ,信号不均匀 ;③特殊部位型 :瘤体发生于结膜或眼球前方 ,肿块呈扁平状分布 ,略长T2 信号 ,境界较清 ,增强后轻度强化。结论 采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 ,能明确显示淋巴管瘤的形态、范围与信号改变 ,结合三维重建图像 ,能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与定性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其中18例术前行CT及MRI检查,4例术前直接行MRI检查。结果 122例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均为单发;222例囊肿呈占位效应,周边水肿带形成,中线结构偏移;319例呈单囊改变,3例出现分隔改变;422例囊肿边界清楚,囊壁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5囊液密度、信号大致均匀,扩散不受限,18例CT呈偏低密度,平均CT值19 HU;22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18例T1WI呈偏低信号,4例呈偏高信号;21例T2WI呈高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621例囊肿内见少许出血沉积。结论放射性脑病囊肿形成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 10例肾上腺囊肿,6例行CT检查:囊肿壁薄、均匀,1例囊壁有钙化,1例囊内可见分隔,分隔上见点状钙化灶.平扫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15 HU~30 HU,增强扫描囊内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5例囊壁及分隔均未见强化.4例行MRI检查:囊内均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呈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内和囊壁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眼眶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眼眶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征 ,提出对眼眶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 对 2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分别行MRI矢状位、横轴位、冠状位的TSE序列T1加权、T2 加权扫描 ,平扫不压脂 ,增强扫描均压脂。结果  14例位于肌锥内 ;5例位于肌锥外 ,均呈边缘清楚锐利的椭圆形或长条状 ;4例位于眼眶与海绵窦 ,呈哑铃形 ,跨眶尖 ,为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结论 MRI的三维立体扫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以及增强表现 ,并能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成人第二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第二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二鳃裂囊肿,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全部病例均为第二鳃裂囊肿,其中BaileyⅠ型5例,Ⅱ型13例。鳃裂囊肿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均质,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或后外移位,颌下腺向前移位,颈动脉鞘内大血管向内或内后移位,CT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囊性肿块。MRI表现为T1WI呈低至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合并感染时,边界模糊,囊壁及周围软组织强化,囊壁强化的厚度取决于感染的程度。结论:CT与MRI可以清楚显示鳃裂囊肿的解剖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特点能做出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男15例,女12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X线表现及MRI特点。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或肌力减退。病变部位为骶尾段13、腰骶椎交界区4例,腰段7例,胸腰椎交界区3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3例,脊髓内4例。病变长度2.7~9.0 cm不等,长轴与椎管方向一致。T1WI示8例呈均匀低信号,14例呈等低混杂信号,5例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 6例呈均匀高信号,21例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病变周围见不规则环形或线状强化。16例患者合并发育性骨质异常。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以先天性多见,多伴有其它先天性发育畸形;X线检查可以发现并存的骨质异常,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13例手术病理及随访的骶管内脊膜囊肿,男8例,女5例,MR扫描采用sE序列T1WI、T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5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囊肿境界清楚,囊壁菲薄,T1WI囊液呈均质低信号,T2M囊液呈高信号,5例扫描均无强化表现。结论:骶管内脊膜囊肿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低场MRI可作为诊断骶管内脊膜囊肿的敏感检查方法,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眼眶疾病的MRI扫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眼眶疾病的MRI扫描方法。方法 应用两次定位技术 ,脂肪抑制技术 ,磁共振水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Gd DTPA对比增强 ,多方位成像技术 ,多序列参数成像的扫描方法对 183例眼眶病变进行MRI扫描。结果 两次定位技术可明显缩短扫描时间 ;脂肪抑制技术既能鉴别含脂类病变、抑制化学位移伪影 ,又能准确显示较小病变和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轮廓 ;磁共振水成像与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辅助诊断囊性病变与血管类病变 ;对比增强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可以提供更多定位定性的诊断依据。结论 应用正确的MRI扫描方法 ,可以快速高效、清楚准确地显示眼眶病变。  相似文献   

16.
眼眶炎性假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眼眶炎性假瘤的MRI表现特征与类型,探讨眶内炎性假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21例患者为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均行MRI普通扫描与脂肪抑制下增强扫描。结果 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可分为4型。(1)眼肌型,炎性假瘤主要累及眼外肌与眶壁,使眼外肌肥厚,眶壁骨质受压变形变薄;(2)肿块型,炎性假瘤呈均匀信号椭圆形肿块,位于肌锥内,常包绕视神经,但视神经清晰可见;(3)弥漫型,炎性肿块呈广泛充填球后部分,形成“眼眶铸型”外观,并使患侧眼眶增大,但视神经仍可见;(4)眶尖型,炎性肿块呈锥形充填眶尖,并使其扩大,部分肿块呈短T2等T1信号,增强压脂扫描;所有炎性肿块均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 MRI能够准确而清晰地显示眼眶炎性假瘤的信号特征,发生部位,与视神经,眼外肌的关系,结合病史,能够做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颅内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颅内皮样囊肿是罕见肿瘤。作者报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并对其影像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9例因突发性头痛,呕吐收入院。6例MRI、3例CT、1例CT和MRI检查。结果:鞍旁4例,鞍上3例,三室后,前颅窝底和后颅窝各1例。10例MRI表现为脂肪信号,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其中9例CT和MRI在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有脂肪滴。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