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良好运行。方法:根据实验动物管理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编写符合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结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在负压感染性动物实验设施试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为后期的正式运行扫除隐患。方法:将设施试运行期间重点关注的条件保障、质量控制、兽医护理、职业健康及应急演练等项目进行分类。结果:对设施试运行期间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论:对设施试运行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后,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所获得的经验对于设施日后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实验动物生产设施按照国标要求分为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是实验动物饲养的最基本环境。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的好坏对实验动物本身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生物学特征改变,甚至严重到会引起实验动物发病,还会对科学研究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尤其是实验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对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运行过程中应用真空高压灭菌等方法对于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效果,以便达到动物实验环境控制标准。[方法]2009年,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环境设施,对室内空气、饲料、垫料、饮水、工作服、饲养盒分别采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真空高压、消毒液浸泡进行灭菌,并观察其效果。[结果]采用双扉真空灭菌器对饲料132℃灭菌7 min、垫料132℃灭菌6 min、工作服132℃灭菌6 min,饮水采用液体121℃灭菌30 min,饲养盒121℃高压灭菌30 min或消毒液浸泡过夜,在使用周期范围内无菌保存均无菌生长。[结论]在屏障环境中对实验动物设施采用真空高压灭菌等方法进行灭菌对于控制微生物污染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替代人体进行实验的实验动物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应的饲育条件也有了新的标准,200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实验动物的环境条件重新进行了分类[1],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SPF(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区的设计方案,是按照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对屏障系统的要求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加强动物实验室的感染管理,保证屏障内动物实验区及动物饲养区达到相应的环境要求.方法 对实验室采取严格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标准的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屏障设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对SPF区采取一系列的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执行气流、人流、物流和动物流的标准操作规程等.结果 医院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建成肩用2年多来,温度、湿度、换气次数、气流速度、压强梯度、菌落数、噪声等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论 只要管理措施得力有效,就能保证屏障设施内环境的持续净化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动物实验数据可靠性和实验操作安全性的前提,开放使用后的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对实验室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针对自身管理的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开放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对相关工作制度、操作规程等加以讨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肉品卫生》2005,(4):34-34
近日,农业部决定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点联系制度。这是在总结去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和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形势,在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上的创新。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整合兽医工作力量,有利于明确防疫责任,及时全面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有力、有序地开展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定点联系制度,由农业部兽医局牵头,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部动物检疫所37位兽医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组成6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联络组,分别负责各有关地区的动物疫病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布氏田鼠实验动物化的饲育方法。方法:我们引入布氏田鼠后,采用药物净化法控制其体内外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实验动物化,确定了在屏障环境中针对该动物的饲养、配种、麻醉以及输精管结扎的技术流程;并检测了布氏田鼠的主要脏器系数指标。结果:初步建立了布氏田鼠人工饲养的清洁级封闭群。群体内成年雄性布氏田鼠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的器官系数与雌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本实验确定的饲育方法为同类鼠种的实验动物化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为推进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果:各级政府对民族地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投入不足,且存在机构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建议应强化政府领导职责,构建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网络,加强房屋设施及基本设备建设,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生物科学领域重要支撑条件的实验动物科技事业,近几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福建省实验动物行业在省科技厅等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各级领导、广大同行的不懈探索与努力,高等级实验动物设施特别是屏障系统的建设,前所未有。2005年以来全省有十几个单位改建屏障系统,面积逾2200m^2,并已取得生产或使用许可证,还有6个单位新建或改建的工艺设计图纸(面积近3000m^2)已经过动管办组织的专家论证,正在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实验动物负压采样运输车,作为到疑有动物重大疫情场所进行现场采样、运输的工具。在采样过程中实现对采样人员的防护.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方法:采用IVECO A36底盘。进行车厢结构设计和分区设计:车厢内配备防护器材、采样器材、样品保存和消毒设备设施;车厢进行特殊密封处理,配备负压排风净化装置.使得车厢内形成稳定负压:采用车用空调和暖风机进行温度控制。结果:对采样运输车进行了10项测试。车厢内形成-20~-50Pa的压力,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结论:动物负压采样运输车的研制填补了国内无专用采样、样本运输车辆的空白.能满足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和样本快速、安全运输的需要,为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13.
动物实验设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之一,探讨动物实验设施运行规范及管理模式,对保证动物实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动物实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学附属医院动物实验设施运行及管理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建设"动物实验设施运行规范管理体系",更好服务于大学附属医院的动物实验课题研究,推动科技人员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以及培养学生,应该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大学附属医院动物实验设施管理模式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动物实验设施运行规范管理体系"这一技术平台的内涵建设,对搞好大学附属医院动物实验设施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实验动物饲育质量环境影响因素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为完善相关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外有关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标准,结合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生长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现行标准中未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提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不同频率的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超声波,以及动物隔离器和独立通风笼具内动物实际生长环境指标的检测方法。结论《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2010)有待完善,需补充饲育环境指标检测方法,以进一步保证实验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因素之一,与畜产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这主要是三个因素产生的结果:动物疫病;药物和激素残留;加工过程中的非法加工病害动物、细菌污染和非法使用添加剂。全世界都是由兽医负责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我国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控制畜产品安全,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情况及根据其职能职责的相关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我国唯一能承担和具有相应执法能力的机构。如何发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中防火墙的作用,是食品安全这一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福建省实验动物设施建设情况,检测环境指标。[方法]依据GB/T 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结果]我省目前37个单位有实验动物设施,共有建筑面积7831 m^2,其中生产设施4074 m^2,使用设施3757 m^2。设施内环境指标中温度、日温差、昼夜明暗交替时间、氨浓度等符合国家标准。相对湿度、噪声、工作照度、落下菌数等指标多数单位未达标。[结论]我省实验动物设施仍维持较低水平,高等级设施普遍缺乏,应促进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保证实验室、动物设施等高风险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动物福利和满足工作要求等,室内空气换气是一个关键性技术措施。对此,国外发展较早,技术领先。近年来,随着我国实验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也在逐步引入、研发和应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发展往往滞后科技发展,导致有些新技术不能及时应用。我国标准GB 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规定,实验动物设施关键区域的最小换气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过氧乙酸消毒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后的残留量消减规律的研究及其消毒效果的评价. 方法 用改良的过氧乙酸含最化学测定法评价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过氧乙酸的残留量;用现场消毒试验评价不同含量的过氧乙酸空气消毒效果. 结果 在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的实验条件下,过氧乙酸消减规律符合一种对数消减模型,即y=16.549-7.864ln(x)(R2>0.99);用不同浓度过氧乙酸(500、1 000和2 000 mg/L)喷雾实验动物屏障环境20 min后,各采样点平均残留量值分别为2.54、5.78和11.44 mg/m3.现场消毒试验中,用2 000、1 000和500 mg/L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按8 ml/m3用量喷雾作用30 min,自然菌平均消亡率分别为98.45%、95.13%和83.76%. 结论 过氧乙酸消毒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时,过氧乙酸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呈对数变化趋势;宅气过氧乙酸残留量也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其降解时间却随之延长;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所需过氧乙酸消毒剂用量比普通环境动物房消毒剂用量少,其最低有效作用浓度为1 000 mg/L.  相似文献   

19.
实验动物设施是集动物繁育、生物安全防护、动物伦理及设施设备等多学科多专业于一体的特殊建筑体,建好一个实验动物设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许多交叉专业,且相关标准和规范落后于实验动物设施建造和装修的实践,因此使用方应学习先进经验,梳理需求,与设计方、施工方密切合作,争取实验动物设施建设能达到选址正确、流程合理、节能减排、环保安全,既满足使用,又留有发展空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中动物饲养隔离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一种可自动控制的中动物饲养隔离系统。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实验流程设计整个隔离系统及其相关的传递链、消毒链、空气负压隔离系统、动物福利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结果:隔离系统结构图符合专利申报、生产组装要求,样机进入动物实验验证阶段。结论:该智能化系统有望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受病原体感染的中动物实验提供安全防护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