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联合VSD技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呈颗粒状,予以直接缝合处理,3例创面出现部分肌肉疑似缺血坏死,行清创植皮术,2例创面出现感染征象,行清创及VSD敷料替换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下肢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关节僵硬等症状.结论 切开减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能迅速降低筋膜间室内压力,同时避免不能Ⅰ期闭合的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为残留创面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56例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切开减压术后,常规伤口换药。VSD组:行切开减压术后,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持续-20ka负压吸引。术后观察肌酸激酶降低幅度、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住院时间。结果 VSD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VSD组的肌酸激酶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较传统术后换药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减少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减少植皮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4.
《吉林医学》2019,(11)
目的:通过比较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张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传统方法的疗效,研究VSD在O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张切开术,其中26例患者采用传统术后处理方式(传统组),26例患者采用VSD技术处理(VS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VSD组,VSD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感染,早期进行二期缝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和手术体会.方法 将40例小腿OCS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2组,常规换药组(n=20例)切开减压术后采取传统方法治疗, VSD组(n=20例)切开减压术后采取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Ⅱ期关闭时间.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详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植皮率以及并发症(肌肉挛缩、瘢痕组织大量增生)发生率.结果 VSD组肿胀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创面Ⅱ期关闭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P<0.05);且换药次数较常规换药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常规换药组明显缩短(P<0.05).VSD组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植皮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换药组(P<0.05).结论 VSD治疗小腿OCS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迅速恢复,且可明显降低创面感染和植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 自1990年5月到193年6月,我们试用网状皮肤切口进行小腿骨筋膜室减压治疗急性创伤性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0例(40个骨筋膜室),减压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例(40个骨筋膜室),男6例,女4例,年龄10—60岁,平均30.4岁。其中胫腓骨闭合骨折7例,胫骨上段闭合骨折2例,软组织损伤1例。 相似文献
7.
8.
皮肤多个小切口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皮肤多个小切口深筋膜全长切开减压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3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皮肤多个小切口深筋膜全长切开减压 ,观察肢端感觉、血供、运动恢复情况及统计创面感染、覆盖时间。结果 采用皮肤多个小切口深筋膜全长切开减压后 ,筋膜间隙内肌肉血供恢复迅速 ,无进一步坏死 ,切口引流通畅 ,患肢肢端感觉、血供、运动恢复良好 ,肢端被动牵拉痛消除迅速 ,切口感染率低 ,直接缝合率高 ,植皮机率小 ,创面覆盖时间短 ,皮肤感觉影响小。结论 皮肤多个小切口深筋膜全长切开减压效果确切有效 ,切口感染率低 ,缝合皮肤质量好 ,病程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支架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54例胫骨平台骨折并发OCS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减压、清创等常规治疗,采用单边支架外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采用VSD,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换药次数等住院指标、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临床结局,记录植皮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畸形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植皮率、切口裂开、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支架外固定联合VSD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OCS能促进创面及骨折愈合,降低住院时间与换药次数,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采取切开减张术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持续引流8~12天,保持负压为40~50kpa。结果: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无发生创面感染。引流后伤口全部2期直接缝合,肢体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感染概率,显著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防止皮肤坏死及促进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双切口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术后切口愈合、骨愈合方面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拆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网状小切口减压,可以缩短切口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加速一期关闭切口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前臂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38例中6例采用甘露醇治疗,5例行筋膜切开减压,22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切开筋膜减压,5例截肢,并分析了治疗时机和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病后12h内获得正确治疗的12例中11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例留下缺血性肌挛缩;发病后12~24h10例中有3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发病后24~180h11例中有9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5例发病后36~120h送至医院后见肢体呈紫黑色而行截肢术,其中2例因肾衰死亡。结论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要力争在发病后12h内获得正确治疗,对本症治疗宁可过早切开减压,也不可延误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测压机监测下经皮切开深筋膜减压。结果:28例中25例减压效果良好,3例术后骨筋膜室压力逐渐增高而改用传统的广泛切开减压术治疗。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是治疗早期骨筋膜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LI ZUO-HONG WANG LIE-SHENG 《中外健康文摘》2008,(5)
目的探讨合并脑外伤的骨筋膜间室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用Whiteside测压后并根据结果的不同而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13例中有9例行切开减压术、4例保守治疗、11例效果良好、1例截肢、1例因脑外伤而死亡。结论合并脑外伤的骨筋膜间室综合症必须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在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分别采用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和传统一期清创,外固定,术后换药及二期手术内固定及创面修复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创面修复及骨折愈合良好,且骨筋膜室综合症症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及二期创面修复时间,降低了创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VSD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症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患者实施小切口联合粘贴式负压冲洗器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小切口联合粘贴式负压冲吸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现象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肛瘘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联合粘贴式负压冲吸器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降低再次复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