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4个月脊柱后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脊椎形态及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陈道东 《临床医学》2022,(12):21-23
目的 分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小关节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角、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高(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优于对照组,Cobb角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小关节植骨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体情况,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微创组),20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7天、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P0.05)和术后引流量(P0.05)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术前VAS无差异,术后7天及3个月微创组VAS比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内术后7天及3个月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度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恢复(P0.05)、后凸Cobb角度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确切,同时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随访12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保持和减少术后矢状面Cobb角丢失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跨伤椎治疗。  相似文献   

6.
邓海涛  王清 《中国临床康复》2014,(13):2055-2058
背景: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后脊柱的生物与力学变化。 方法: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46例,给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Frankel功能分类法评估脊髓损伤的分级,各时期A级所占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B-E级与内固定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采用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等指标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各时期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的前缘高度、Cobb角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利于骨折复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据手术方法分为短节段组(50例)及长节段组(40例)。短节段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长节段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患者椎体前缘压缩度相关指标、Cobb角相关指标及Frankel分级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短节段组手术时间短于长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长节段组(P0.05)。两组术后12月椎体前缘压缩度、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长节段组较短节段组降低显著(P0.05)。长节段组椎体前缘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高于短节段组,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Cobb角矫正丢失度低于短节段组(P0.05)。两组术后12月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长节段固定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较短节段固定患者好,但短节段固定对患者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58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术治疗,所有患者获得6~30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恢复等临床指标。结果本组58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伤口感染,无医源性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经治疗Frankel分级均好转至少1级,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均为90%以上,Cobb角均低于10°,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滑脱现象。后路手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186例胸腰段骨折(不包括骨折脱位病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按照骨折类型、手术前后凸畸形(cobbs角)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后外侧植骨已融合,其中有27例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爆裂型骨折(22/113)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压缩型骨折(5/73),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5.68,P<0.05);手术前cobbs角>15°组椎弓根螺钉或棒断裂发生率(24/131)较<15°组高(3/55),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4.19,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或棒的断裂可能与椎体骨折类型、后凸畸形程度有关,对于椎体爆裂型骨折或压缩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前路支撑植骨或后路压缩内固定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矫形后近期椎体高度丢失对提高脊柱重建生物力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至2013年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胸10-腰2)36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每3个月定期随访,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通过CT评估脊柱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建议患者术后1年随访,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手术,并完成内固定取出手术后1年门诊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和术前相比,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并能有效保持(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P0.05)。结论:通过分析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原因,治疗近期疗效与胸腰椎节段特殊的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损伤后的应力传递改变等密切相关。对于胸腰椎骨折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后,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必要的支具保护,从而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短节段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和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内植骨是否具有优越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的57例非合并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21)、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19)、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并植骨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组(n=17)。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引流血量(拔管为标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管侵占率、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技术可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治疗后引流血量(P<0.05)。②3种治疗方式均可恢复椎体高度。③治疗后3组间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椎弓根通道植骨在围手术期并非改善后凸畸形的因素。④椎弓根通道植骨为改善椎管侵占率的因素。⑤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可改善治疗后疼痛情况。提示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修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可使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效果,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随访矫形度数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较普遍.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73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与结论:73例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脊柱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折断.1例Frankel分级C级无变化,1例D级无变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及腰背痛明显改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平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前后径残留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表明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75例采用椎体内植骨或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式进行比较,其中40例采用椎体内植骨,35例采用后路植骨,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去除内固定后6个月)以下指标:节段性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一侧椎弓根内固定,另一侧椎体内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单节段受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累及T11 4例,T12 10例,L1 10例,L24例,均采用短节段经伤椎上下位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侧椎体内硫酸钙人工骨植骨术治疗。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行正侧位X线复查,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楔变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除5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外,其余均未出现伤口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后伤椎楔变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伤椎楔变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后6个月变化不明显(P均〉0.05)。神经功能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较术前有1-2级恢复。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及增强前柱的稳定性,维持术后椎体高度及防治矫正角度的丢失,防止取骨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将我院收治的8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Frankel等级及VAS评分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等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1年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椎体恢复情况良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0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伤椎高度比值、Cobb角、脊柱功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A组,上部Cobb角、下部Cobb角及ODI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用于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均可恢复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但相比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加显著,且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生物力学和内固定材料领域的迅猛发展,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已成为此类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7例,测量治疗前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和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后、随访12个月时椎体前后缘压缩率、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值。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随访,治疗后47例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伤椎椎体高度恢复。55%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恢复一二级;与治疗前比较,椎体前缘压缩率、后缘压缩率、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12个月时,各项指标有略微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可维持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影响患者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值的相关因素为治疗前和随访12个月椎体前缘压缩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半椎板、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植骨或小关节植骨融合等相应处理。结果经6~18个月随访,术前A级4例,其中术后恢复至D级3例,C级1例;术前B级7例,其中术后恢复E级4例,D级3例;术前C级9例,其中术后恢复至D级3例,E级6例;术前D级1例,术后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重建脊柱稳定性及充分椎管内减压为神经损伤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脊柱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尤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最为普遍。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椎弓根系统理论和脊柱三柱理论得到普遍认可,使得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得以大幅提升。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已倾向于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的主要手段,但单纯实施该方法在术后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松动弯曲、后凸畸形角(Cobb角)增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本次研究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行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术,对照组行后路复位内固定、跨伤椎椎弓根置钉,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并于术后1年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增加(P0.05),手术后各时段实验组后凸Cobb角、侵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B级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E级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在伤椎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和矫治后突畸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