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截骨术后产生并发症的表现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严重脊柱畸形并接受经后路椎弓根截骨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表现和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16例,给予神经营养、激素冲击治疗、消肿脱水治疗;严重神经功能损伤3例,经激素冲击、营养神经治疗,必要时给予减压手术;脑脊液漏5例,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防止颅压降低;术后胸腔积液3例,抬高床头25~30°,便于引流,必要时行B超或CT检查;切口感染5例,无菌操作、抗生素治疗;切口血肿2例,保持切口引流通畅,防止活动性出血;失血性休克2例,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输入血浆和胶体液等以维持血容量。结论熟悉并掌握严重脊柱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截骨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做好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21例严重脊柱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截骨发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例患者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11例、脑脊液漏3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血肿1例、胸腔积液2例、失血性休克1例。护理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注意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认真听取患者主诉、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26-4028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行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观察组予行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度、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初始尿意、强烈尿意和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对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问截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问截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8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后凸Cobb's角,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术后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8.3个月),术后后凸Cobb's角较术前明显改善[(24.1+5.2)°比(34.6+2.3)°,P〈0.01],Frankel分级较术前平均恢复1.9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融合固定可改善后凸畸形,术后伤椎稳定,症状缓解明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角度.结果 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胸腰段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截骨治疗。测量术前、术后的Cobbs角,对畸形矫正率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平均矫正率80.5%,临床症状恢复满意率100%。结论:后路全脊柱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创伤小,出血少,矫正率高,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站立位身高、颌眉角、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术后植骨融合率及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站立位身高高于对照组,颌眉角及截骨节段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脊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能有效恢复患者站立位身高、颌眉角和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改善脊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脊柱后凸畸形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后异常突出,使脊柱本身及附属组织解剖结构改变的一种疾患,除了影响外观及因畸形引起的心肺受压、疼痛外,还可以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外观、缓解疼痛、改善神经能级、纠正畸形及重建脊柱平衡[1]。退变性脊柱后凸患者往往年龄较大,本身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加之驼背畸形后胸腔狭小,心肺功能受影响,增加了手术难度[2]。除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外,围手术期护理也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我院自  相似文献   

11.
总结19例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基础病变排查、做好术前相应训练及相关常规准备工作,术后注意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有效进行饮食指导、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鼓励进行功能锻炼。认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VCD截骨术后患者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25例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胸腰椎陈旧性骨折18例,强直性脊柱炎7例,年龄21~54岁,平均39.1岁,后凸Cobb角度平均45.8°±7.3°;所有患者一期行PSO+SPO联合截骨术,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1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测量Cobb角度、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手术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在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3个月后恢复至E级。结论应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突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短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璞  裴世深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76-217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PSO )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方法]选择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接骨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9例,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度变化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矫正后术后3个月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0.3&#176;&#177;2.6&#176;,与术前46&#176;&#177;11.3&#17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886, P <0.01),矫正率为77.6%(36/46);术后24个月随访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12.6&#176;&#177;1.8&#17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t =3.742,P <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0.576,P >0.05),矫正丢失率5.0%(2/36)。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示:3例A级2例改善到C级,5例B级中1例改善到C级,1例改善到D级,4例C级中1例改善E级,5例D级中1例改善到E级。[结论]经椎弓根行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对比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均行40°~65°截骨,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VCD组(n=22)患者行单节段VCD治疗,PSO组(n=25)患者行双节段PS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影像学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VC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PSO组[(4. 32±0. 83) h vs.(6. 59±1. 24) h、(1 235±603) ml vs.(1 969±1 214)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SO组中,治疗后的GK、TK、LL、PI、PT、S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64. 3±15. 7)°vs.(31. 4±14. 2)°、(58. 7±13. 8)°vs.(49. 7±14. 8)°、(4. 7±18. 7)°vs.(52. 9±14. 6)°、(50. 2±15. 3)°vs.(40. 8±15. 3)°、(42. 6±15. 3)°vs.(20. 1±14. 3)°、(12. 7±9. 9)°vs.(30. 6±8.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VCD组中,治疗后的GK、LL、PI、PT、S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65. 3±14. 2)°vs.(32. 6±12. 8)°、(5. 9±19. 5)°vs.(53. 5±11. 6)°、(49. 6±14. 3)°vs.(41. 6±16. 3)°、(40. 8±14. 6)°vs.(20. 9±15. 6)°、(12. 4±9. 6)°vs.(29. 6±8.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TK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 7±12. 4)°vs.(52. 2±15. 6)°,P 0. 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节段VCD与双节段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接近,两种术式重建矢状面平衡与改善生活质量均令人满意,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条件允许时,建议行单节段VCD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4.6~7.5 h,平均5.6 h;出血量1600~4300 mL,平均2570 mL。术后约1周戴支具下地活动,2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恢复。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5°矫正为32°,矫正率为57.3%;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7°矫正至11°。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以上(8~50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红肿并分泌物1例,一过性下肢麻木2例,无严重并发症(神经损伤等)发生。1例术后11个月发现固定棒断裂,随访36个月畸形未加重。结论 后路一期360°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具有矫正率高、安全有效和临床疗效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应用于胸腰椎新鲜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25例病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3岁(20~68岁),其中包括:(1)自愿接受截骨内固定术以避免前路手术的患者10例;(2)有复合性创伤患者7例;(3)老年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并有中柱损伤的8例。分析患者术后及随诊脊柱后凸的矫正程度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最长随访3年。结果手术时间100~190 min,平均140 min,术中估算出血量300~1500 ml,平均900 ml。术后Cobb角9°~13°,平均3.3°,矫正9°~34°,平均21°,术后随诊3~6个月有1°~12°丢失,6个月后无继续矫正角度丢失。术后随诊无明显腰痛,无内固定折断或失效,未出现手术节段神经损伤或神经损伤加重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术在矫正脊柱后凸的同时虽然降低了椎体高度,但保证了脊柱前、中、后柱的稳定性,通过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即可达到牢固固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效果的维持,利于避免术后脊柱后凸复发及内固定失效。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出现胸腰椎骨折的患...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是脊髓灰质炎股四头肌瘫痪常见的后遗症,其治疗方法很多。因股骨髁上截骨术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故已广泛开展。但这种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将有益于提高手术疗效。近年来,我院共做股骨髁上截骨术44例,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路奎元  黄公怡 《中国康复》1990,5(3):105-106
儿麻后遗症的下肢畸形有多种形式。股四头肌瘫痪后,对抗肌发生挛缩所致的屈膝畸形较为常见,其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是髂胫束和腘绳肌。无论将来用支具代步还是作肌腱移位来恢复伸膝功能,前提是必须将膝关节纠正于伸直位。严重的屈膝畸形仅用软组织松解术是不够的,因而股骨髁上截骨  相似文献   

19.
报道髋臼旋转截骨手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围手术期护理。强调术前做好骨牵引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完善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取合适的体位,在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并发症护理的同时,要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功能锻炼可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单阶段(L3)椎弓根截骨矫形同时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46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前Cobb'S 角36°~69°(平均50°),颌眉角30°~70°(平均55°).术后Cobb'S角16°~28°(平均24°),颌眉角12°~22°(平均16°).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改善了视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方法相对简便,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