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3种常用皮肤消毒剂(IT、CHG和PI)干预下的血培养污染率。方法以3种常用皮肤消毒剂,对需要进行血培养检查的3212例成人患者进行干预,对16 152例血培养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分析比较各自的污染情况。结果 16 152例血培养样本中,920例为阳性,阳性率5.70%;其中,123例为污染,总体污染率为0.76%;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为主(92/123,74.80%);PI组的污染率(0.59%)略低于IT组(0.77%)和CHG组(0.93%),但各组的污染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皮肤消毒剂种类的选择,不影响血培养的污染率;应从经济成本、操作简便性与挥发时间等角度考虑选用何种消毒剂;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手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环境管理等,才是可以显著降低血培养污染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熟肉制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观察LM"前增菌法"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分层采集广州市八城区24家单位(大中型超市、烧腊店、菜市场各8家)自制散装熟肉制品112份,分别采用LM国标法和"前增菌法"进行检验,同时运用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APIListeria生化试剂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112份熟肉制品LM污染率为8.04%(9/112),其中,菜市场熟肉制品LM污染率为18.75%,高于超市(5.00%)和烧腊店(2.50%)的污染率(P<0.01)。"前增菌法"LM检出率(8.04%)高于国标法LM检出率(1.79%)(P<0.05);APIListeria、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平板鉴定结果与国标法吻合。结论广州市市售熟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的LM污染。LM"前增菌法"检出率较国标法高,而且材料廉价、操作简单,比较适合基层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洛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洛阳市8大类180件食品,依据国家标准GB4789-2010,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8种致病菌。结果检测样品180份,检出致病菌29株,总检出率为16.11%。在8种致病菌中,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最高(6.67%),其次是沙门氏菌(3.8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33%),副溶血性弧菌为2.22%。在8类食品中,以肉与肉制品污染率最高(28.85%)其中生禽肉污染率为最高(68.75%),其次为餐饮食品(19.44%),其中鲜榨果汁污染率为最高(33.33%)。动物性水产品、豆制品、粮食加工品及米面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洛阳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督部门应提供有效的监管措施,避免食源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肉鸡屠宰过程中胴体沙门菌污染情况,为屠宰环节肉鸡胴体沙门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季节屠宰过程中的肉鸡胴体进行沙门菌定性及定量检验,并对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150份样品中检出沙门菌71份,污染率47.3%,其中夏、秋季(预冷后采样)污染率均为36.0%,冬季(预冷前采样)污染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秋季鸡胴体沙门菌污染量≤1.0MPN/g的占93.0%,所有样品污染量均<2.0MPN/g;冬季沙门菌污染量≤1.0MPN/g的占86.0%,其中1份样品污染量为3.8MPN/g。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集中在1~3种。结论屠宰厂肉鸡胴体沙门菌污染率与屠宰预冷处理环节有关,以鸡胴体间的交叉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市售大米、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对其潜在危害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广东省内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的大米、花生及其制品,采用HPLC柱后衍生方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结果在抽检的88份大米、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阳性率达62.5%,总超标率为14.8%。其中花生渣污染最严重,阳性率为100.0%,超标率高达80.0%。所有样品B1、B2、G1、G24种毒素中2种及以上联合污染率为30.7%。来自农贸市场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总超标率为21.6%,来自超市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总超标率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市售大米、花生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率较高,特别是花生渣污染较严重,同时,还存在多种黄曲霉毒素联合污染情况,对人体和动物有较大潜在危害,必须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戊二醛消毒剂擦拭消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用不同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擦拭消毒已污染HBsAg 阳性血清的口腔常用诊疗器械,探讨一种能在较短时间内灭活HBV 的消毒方法。方法 用ELISA 法检测HBsAg。结果 用2% ~3% 的戊二醛消毒剂,擦拭消毒1 遍已污染HBsAg 的口腔器械,HBsAg 的灭活率为16.1% ,而采用擦拭消毒3 遍方法,HBsAg 的灭活率为99% ~100% 。结论 选用较高浓度的戊二醛消毒剂,擦拭消毒污染的口腔器械,可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回顾某院2013年度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数据,了解该院血培养污染率及污染菌种类。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12月共38879份血培养标本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并回顾分析临床病例资料,分离出397株污染菌并进行分析。结果 38879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标本2819份,阳性率为7.25%(2819/38879);分离出污染菌的标本397份,污染率为1.02%(397/38879);导管血、骨髓和静脉血标本的污染率分别为2.34%(23/981)、3.63%(21/578)和0.95%(353/37320);各科室污染率介于0%~2.52%。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为主(303/397,76.32%),其次为G+杆菌和链球菌属。结论 2013年度该院血培养污染率为1.02%,污染菌的种类主要是CNS;当血培养结果疑为污染菌时,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是否为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8.
2006年北京市东城区4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晓玲  赵春玲  吴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70-1671,1675
[目的]为了解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控制各类食品污染致病菌HACCP及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同时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品分别进行6种致病菌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猪、牛、鸡)、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4类食品共计160件,检出致病菌72株,总检出率为45%;其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31株,检出率为19.4%;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检出率为21.2%;检出沙门氏菌6株,检出率为3.8%;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检出率为0.6%。4类食品中以生肉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最高,为35%,金黄色葡萄球菌27.5%,沙门氏菌为7.5%;生食蔬菜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为35%,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为16%;熟肉制品致病菌污染率为11.4%。[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居民食用的4类食品存在程度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生肉和生食蔬菜污染较严重,生肉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高,其污染率分别为35%和27.5%,生肉(猪肉)沙门氏菌污染较高为20%;水产品中不仅有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同时存在严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4类食品中均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空肠弯曲菌。  相似文献   

9.
了解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污染率、耐药情况及其毒素基因检出情况,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对厕所物体表面进行采样,通过传统实验室方法分离鉴定出金葡菌,耐药性的检测应用纸片扩散法,毒素基因的检测使用PCR技术.结果 小学厕所环境中金葡菌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污染率分别为6.25%和3.13%;不同采样部位的金葡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P<0.01),其中地面的污染率最高(15.00%).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0%,对替考拉宁、红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不少于75.00%,多重耐药率为85.00%.金葡菌的毒素基因sea、tst、etb、eta、seb、pvl的检出率分别是50.00%,30.00%,15.00%,10.00%,10.00%,5.00%.结论 广州市小学厕所环境金葡菌的污染率较低,但MRSA污染率较高,且金葡菌的多重耐药率及毒素基因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自动分析仪的"样本携带污染率"的测试方法和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证明样本携带污染率K,是自动分析仪内部上一个样本的残留量相对于下一个样本的输入量加上一个样本的残留量的总体积比,提出了使用"样本携带污染率"计算公式修正测试值的见解。分析了在测试方法上自动分析仪的随机误差对"样本携带污染率"测试值的影响,建议采用多次测试的均值,避免仪器随机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嘉兴市某三甲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血培养样本污染情况,探讨降低污染率方法,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取干预前2020年1月—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血培养样本3 802瓶,选取干预后2021年1月—12月血培养样本3 189瓶,对污染率进行比较。统计2020年—2021年重症医学科外周血与导管血培养样本量,对污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重症医学科血培养样本6 991瓶,其中污染样本197瓶,污染率为2.82%。重症医学科外周血培养污染率(2.56%)明显低于导管血培养污染率(4.16%)(χ2=8.895,P=0.003)。通过多部门联动质量管理模式干预后污染率(1.44%)明显低于干预前(3.97%)(χ2=40.51,P <0.001)。结论 规范血培养样本的采集与运送,尤其是导管血培养的留取,通过多部门联动质量管理模式,降低血培养样本污染率,正确指导临床诊治,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密闭软袋输液系统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避免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效果. 方法在上海、浙江、山东3所医院的诊疗环境模拟静脉输液过程,将含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的Baxter全密闭软袋输液(BT)、进气针带滤过膜(FB)和不带滤过膜(NFB)的普通瓶装输液分别在5 h内匀速滴入无菌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输注液"送微生物实验室作细菌检测;同时在模拟输液的第1小时和第5小时时,采用沉降法分别对环境进行空气微生物浓度监测. 结果 3个中心共完成170组比较试验,每一组包括BT、FB、NFB各1例;"输注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BT组全部无菌生长,而FB组有18例培养阳性,污染率10.6%;NFB组21例培养阳性,污染率12.4%;采用SPSS 12.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BT组"输注液"细菌污染率明显低于FB组(P=0.000)和NFB组(P=0.000),而FB组细菌污染率与NFB组差异无显著性(P=0.734);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显示,FB组和NFB组的输液污染与环境空气细菌浓度存在正相关. 结论 Baxter全密闭软袋输液系统,在输液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空气微生物污染;普通瓶装输液系统中的进气针采用滤过膜对避免输液过程中空气微生物污染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采用咽拭子中加入青链霉素混合液或使用过滤器直接过滤标本的方式,对比两种处理方法对流感病毒分离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贵阳市哨点医院及各区、市、县疾控中心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中PCR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200份,将同一份标本分为两份,一份加入青链霉素混合液(双抗)4℃过夜,另一份使用0.22μm的过滤器直接过滤标本,采用 MDCK 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通过观察CPE(细胞病变效应)确定病毒收获时间进行HA(血凝)试验,并对病毒液进行无菌试验。 结果 (1)200份标本经两种方法分别处理后,双抗组病毒液受细菌污染数为37瓶,病毒液污染率为18.5%;过滤膜处理组病毒液受细菌污染数为4瓶,病毒液污染率为2%,双抗处理组污染率高于过滤膜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29.594, P=0.000<0.05);(2)去除污染的毒株后,双抗处理组分离流感病毒97株,分离率为48.5%;过滤膜处理组成功分离流感病毒102株,则病毒分离率为51.0%,滤膜处理组病毒分离率与双抗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0.250,P=0.617>0.05)。 结论 两种方法处理流感病毒咽拭子标本后,病毒分离率无明显差异,但使用过滤器直接过滤标本的方式可显著降低病毒分离期间被细菌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田禾菁  刘秀梅 《卫生研究》2004,33(5):606-608
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 (IC ELISA)检测我国粮食中杂色曲霉素 (ST)。样品取自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五大地区 12个省市的小麦、玉米和大米样品共 15 80份。结果三种粮食中杂色曲霉素平均污染量分别为 6 8 9、32 2和 13 9ug kg。杂色曲霉素污染率分别为 98%、89%和 72 %。污染量及污染率大小为小麦 >玉米 >大米 (P <0 0 1)。按地区统计三种粮食中杂色曲霉素污染量华东和西北高于东北、华中和西南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沈阳市不同类型市场零售肉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2003年1~12月从沈阳市2个超市,6个农贸市场和10个街边市场,随机采集零售生肉类包括鸡肉、鸭肉、兔肉、猪肉和牛肉样品500份,应用常规方法检测其受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 serovars)的污染情况,分析不同肉类品种、不同市场类型、不同季节对污染的影响。结果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鸡肉、鸭肉和兔肉样品中均为100%,牛肉和猪肉样品中分别是89%和85%;沙门菌在鸡肉、鸭肉、兔肉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是61%,71%和83%,在猪肉和牛肉中分别是40%和48%。结论超市样品中2种微生物污染率最低,街边市场零售肉类污染率最高,农贸市场样品受污染程度居中。不同肉类以及不同市场类型2种微生物污染程度有明显差异,零售生肉是传播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潜在途径。切实有效的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掌握该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一些特点和规律,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并为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该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连续监测的五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样品2 433份,检出致病菌108株,总污染率4.44%,其中水产品25.74%、餐饮食品2.68%、婴幼儿食品2.5%、熟肉制品2.13%、焙烤及油炸类食品0.29%。致病菌检出率分别是副溶血弧菌28.43%、金黄色葡萄球菌5.93%、阪崎肠杆菌5.83%、蜡样芽孢杆菌4.48%、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25%和沙门菌0.90%。水产品污染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检出率达33.33%;餐饮食品污染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分别是15.38%、7.43%和5.06%;婴幼儿食品污染致病菌是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分别是5.83%和3.64%;熟肉制品污染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是6.16%和3.42%;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污染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是9.17%。结论 除婴幼儿食品外,其它四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稳定,该市五类食品中污染最重的是水产品,污染致病菌是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潍坊市16个县市区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坚实的实验数据。方法对2012年-2018年潍坊市16个县市区共2826份活禽市场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FluA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做H5、H7N9及H9亚型鉴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FluA污染率为12.03%(340/2826),2017年污染率最高为21.97%(239/1088),2018年、2016年和2014年污染率分别为16.04%(34/212)、14.80%(53/358)和2.21%(14/633),2012年、2013年和2015年均未检出阳性标本。病毒亚型以H9污染率最高,为4.25%,FluA阳性未分型为4.14%,其次为H7N9(2.09%),H5+H9与H7N9+H9污染率相同,均为0.57%,H5污染率最低,为0.42%;标本类型以水类标本污染率最高,为21.75%,其次为案板擦拭物(21.46%)、笼具擦拭物(14.16%)、粪便(5.78%)。结论潍坊市活禽市场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需采取强有力措施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途径,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人感染禽流感病毒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不同类型市场零售肉类大肠埃希氏菌与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方法2006年2-9月从哈尔滨市2个超市,3个农贸市场和5个街边早市,随机采集零售生肉类包括鸡肉、鸭肉、猪肉和牛肉样品200份,应用常规方法检测其受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serovars)的污染情况,分析不同肉类品种、不同市场类型、不同季节对污染的影响.结果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在鸡肉、鸭肉样品中均为100%,牛肉和猪肉样品中分别是90%和84.5%;沙门氏菌在鸡肉、鸭肉样品中的检出率分别是60%和80%,在猪肉和牛肉中分别是44%和47.5%.结论超市样品中2种微生物污染率最低,街边早市零售肉类污染率最高,农贸市场样品受污染程度居中.不同肉类以及不同市场类型2种微生物污染程度有明显差异,零售生肉是传播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潜在途径.提高宣传力度,加大市场管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性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裸磁粒子对常见食源菌吸附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裸磁粒子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常见食源菌的吸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食(乳)品,以及水质中病原体污染的检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沉淀法制备裸磁粒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实验条件选择用菌株;分别对常见食源菌进行吸附效果观察;采用裸磁粒子吸附后琼脂稀释法计数残留菌数,计算其吸附率. 结果裸磁粒子用量在0.5 ml和1 ml时吸附率效果最好,平均吸附率分别为:99.17%、99.2%,说明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吸附率也随之提高;作用时间结果在30~60 min之间吸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种实验菌株的吸附率均可达97%以上;作用温度结果在室温(25℃)和37℃时对3种细菌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7%以上;对10种常见病原体的吸附效果显示均具有较高吸附率. 结论裸磁粒子作为提高食源性污染菌检测的一种吸附载体,实验证实裸磁粒子对常见食源性细菌均具有较高的吸附率,为提高食(乳)品中污染菌的检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自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30-2003程序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2005~2007年于253份食品中共检出LM21株;总污染率为8.3%(21/253)。样品中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及海水产品的污染率分别为18.3%(15/82)、3.4%(2/59)、4.4%(3/68)、2.3%(1/44)。对15株LM进行了1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其中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氟沙星、先锋V、四环素、万古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全部敏感;对多粘菌素B、氯霉素等部分耐药。[结论]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分离LM,是一种理想途径,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进行食品中LM污染卫生学调查,掌握该菌在主要食品中的污染分布特点及敏感药物,为预防与治疗因LM引发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