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綦先  王军  李丽  刘宇  邵小娟  郭严  崔红莉  杨均  潘大维  肖潇  邢寒阳 《重庆医学》2011,40(13):1281-1282,135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54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28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51.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1.7%;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82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小肠患者中,成功通过回盲瓣到达结肠者79例;胶囊通过率为96.34% (79/82);49例发现病变,阳性检出率为59.76%(49/82).结论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小肠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5.
黎卓江 《吉林医学》2014,(2):296-29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胃镜及结肠镜无法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予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对48例未发现出血原因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6例患者检查出有小肠病变,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54.2%。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及结束后,无患者发生不适感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可以检查出小肠疾病,提高临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特别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8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77.34%(99/128),其中小肠疾病占60例,小肠外疾病39例。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平均为473min,食管内通过时间平均为96s,胃内通过时间平均为52min,小肠内通过时间平均为249min。在检查记录有效期内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内117例,11例发生胶囊滞留,其中1例糖尿病患者胶囊滞留于胃内,2例胶囊滞留于小肠内肿瘤造成的肠腔狭窄处近端,经手术取出,8例由于肠蠕动减弱胶囊滞留于小肠内。126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3d内均顺利排出体外。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痛苦,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0例,分为症状组和体检组,其中症状组72例(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慢性腹痛28例,慢性腹泻23例和慢性腹胀5例),体检组28例(无消化道症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痛苦,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胃运行时间为3~226min,中位时间为28min;小肠运行时间47~403min,中位时间为230min。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45.00%,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51.39%,体检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28.57%,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不能解释原因的消化道症状患者,胶囊内镜有显著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系统的性能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总结41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疑有消化道疾病的41例检查中,共检出病变49例次,包括小肠炎8例(均为非特异性局限性炎),胃炎31例,胃及小肠息肉3例,小肠静脉瘤1例,小肠出血1例,钩虫症2例,鞭虫症2例,蛔虫症1例。未见异常4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0.24%,小肠阳性检出率为43.90%。胶囊未能通过回盲瓣2例。胶囊检查时间平均为314min(108~550min),排出时间平均为1539.25min(186~2596min)。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于胃及小肠疾病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腹痛患者可考虑做此检查。随着国产OMOM胶囊内镜的普及,对小肠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旭妮  周军  林琪  洪捷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04-110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共检出病变29例,阳性检出率为85.3%;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0例,小肠克罗恩病6例,小肠肿瘤4例,小肠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3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对24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21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受检者中,小肠息肉7例,小肠新生物2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2例,小肠钩虫病2例,阴性9例,病变检出率为62.5%,其中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佳,无任何并发症,检查成功率100%。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腹胀消化不良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其疾病检出率、图像质量及顺应性.结果:65例受检者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检查,胶囊1 d~3 d自然排出.胃内通过时间平均35.8 min,小肠通过时间240.38 min.65例患者中共有44例检出病变,占67.7%,所得图像清晰.检出疾病有小肠炎症、NSAIDs相关小肠黏膜损害、血管畸形、克罗恩病、类癌、息肉、间质瘤、小肠寄生虫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苦,对病变检出率高,对小肠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其中健康体检者2例)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行消化道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变检出情况、检查安全性、耐受性及消化道各段通过时间。结果:38例受检者中,36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95%,32例发现阳性病变,检出率为84%;检出小肠病变27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1%,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息肉、血管发育异常、憩室、淋巴管扩张等。胶囊在食道内运行时间(1~72)s,在胃内运行时间(9~300)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84~590)min。无患者发生胶囊内镜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诊断率较高,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应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共1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胶囊内镜检查可行性及疾病检出情况,并对胶囊小肠镜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组间小肠疾病检出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均顺利完成消化道主要部位检查并采集图像,最终在2周内顺利排出,仅1例老年患者在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后自行缓解。磁控胶囊胃镜组消化道疾病总体检出率96.6%(85/88)高于胶囊小肠镜组78.8%(5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71.2%(47/66)高于磁控胶囊胃镜组21.6%(1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胶囊小肠镜组消化道出血组的小肠病变检出率95.7%(22/23)远高于其他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磁控胶囊胃镜组在胃部病变检出率为90.9%(80/88),在小肠病变检出率为21.6%(19/88),小肠部位以糜烂性病变42.1%(8/19)、溃疡性病变31.6%(6/19)为主。  结论  胶囊小肠镜与磁控胶囊胃镜均为消化道疾病筛查的重要方式,胶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小肠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控胶囊胃镜不仅对胃部疾病检出率较高,对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秋琳 《微创医学》2014,(6):714-71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疑诊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患者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6.2%。2例胶囊滞留,经外科手术取出。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阳性率59.6%。其中,可疑肿物2例、血管性出血2例、溃疡或多发黏膜糜烂14例、寄生虫6例、小肠淋巴滤泡增生3例、小肠憩室1例,新鲜出血影响视野观察3例。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获诊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囊内镜在小肠内平均滞留286min,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均顺利排出体外。共检出8例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72.7%。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安全、简便、无创、检出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疑诊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疑有小肠疾病的98例患者中,胶囊内镜滞留小肠1例,检查成功率98.98%.共发现小肠病变71例,未见异常27例,病变检出率为72.4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高,可以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8例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176例有消化道症状,92例为健康查体者。 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267例完成检查,其中204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6.4%。检出病变包括食管病变52例(25.4%),胃部病变74例(36.2%),小肠病变89例(43.6%),结肠病变28例(13.7%)。3例小肠间质瘤,1例克罗恩病,1例小肠淋巴瘤,2例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手术前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造影、腹部CT、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小肠间质瘤腹部CT证实,1例克罗恩病全消化道造影诊断可疑。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鹿博  吴萍  郭永高 《现代医学》2011,39(3):287-28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系统的性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例疑有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胶囊内镜检查疑有消化道疾病的42例患者,全部获得小肠资料。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20例,其中小肠黏膜散在充血糜烂考虑急、慢性炎症者8例,占40%;小肠血管畸形5例,占25%;小肠多发息肉3例,占15%;小肠溃疡及增生性病变临床诊断克罗恩病3例,占15%;小肠肿瘤1例,占5%。总阳性检出率47%,总阴性检出率53%。在42例中2例胶囊在食管内停留超过2 h,1例应用胃镜送入胃内,另1例于3 h后胶囊自行进入胃腔。胶囊在工作时间内能顺利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37例,直至电池耗尽尚未进入结肠5例。结论:胶囊内镜在怀疑小肠疾患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因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是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