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汉明 《现代医院》2011,11(1):44-45
目的探讨汕头市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汕头市3所市级医院1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其他非肿瘤患者328例作为对照,对其婚育史、避孕史、HPV感染情况等进行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HPV感染、初次分娩年龄、初婚年龄、怀孕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吸烟、丈夫是否清洁包皮垢、宫颈炎、生产次数、及肿瘤家族史等因素被引入回归模型,以上因素均与宫颈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获得的前4位因素为:HPV感染、生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首次性交年龄等。结论 HPV感染是汕头市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生产次数多、人工流产次数多、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小可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提出宫颈癌预防工作应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意识,同时应提高男性对宫颈癌防治的参与意识,宣传计生政策,加强各种男性避孕措施的使用,减少妇女宫颈炎及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此外,在普查中应常规增加阴道镜检查,行宫颈取材HPV检测与传统巴氏涂片结合,必要时使用先进的细胞学检测方法,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和生物学因素与藏族妇女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医学院确诊的100例藏族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就诊的200例非宫颈癌患者为非宫颈癌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0例藏族宫颈癌患者HPV阳性84例,感染率84%;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其中HPV16型60例,占71.43%;HPV18型14例,占16.67%。200例非宫颈癌患者中HPV阳性感染者89例,阳性率44.50%;HPV高危型85例,占95.50%。单因素分析宫颈癌诱发与HPV感染、初潮年龄,月经持续时间、经期性行为、初次性行为年龄、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次数、流产史、婚外性行为、避孕方式、外阴清洗和伴侣清洗与宫颈癌发生均有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OR=5.92,95%CI:2.17,16.14)、月经持续时间(OR=5.62,95%CI:1.06,29.70)、经期性行为(OR=11.24,95%CI:4.16,30.38)、初次生育年龄(OR=3.78,95%CI:2.27,6.30)、流产史(OR=3.74,95%CI:1.34,10.44)、婚外性行为(OR=1.69,95%CI:1.06,2.68)、初次性行为年龄(OR=0.10,95%CI:0.03,0.30)、避孕方式(OR=0.17,95%CI:0.06,0.48)、外阴清洗(OR=0.27,95%CI:0.13,0.58)和伴侣清洗(OR=0.36,95%CI:0.17,0.80)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是导致藏族妇女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筛查和行为学干预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潜在危险因素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本市三家市级医院确诊并尚未治疗过的宫颈癌9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即CINBI)63例及正常组252例,分析各因素与宫颈癌发病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妇科疾病史(X^2=19.3l,P〈0.01)、月经初潮年龄(F=11.62,|p〈0.01)、首次性生活年龄(F=25.76,P〈0.01)、首次生育年龄(F=28.02,P〈0.01)、怀孕次数(F=13.98,P〈0.01)、分娩次数(F=4.78,P〈0.01)、文化程度(X^2=10.70,P〈0.05)、HPV感染(X^2=179.95,P〈0.01)、叶酸水平(F=3.39,P〈0.05)(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均有相关性(P〈0.05),而叶酸与维生素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2,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经常饮茶(OR=0.321,β=-1.136,P〈0.05)、性生活后洗外生殖器的习惯(OR=0.387,β=-0.950,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越迟(OR=0.55J,/3=0.596,P〈0.05)、体内叶酸水平越高(OR=0.502,/3=一0.688,P〈0.01)是宫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HPV感染(OR=27.215,口=3.304,P〈0.01)、分娩次数越多(OR=1.846,/3=0.613,P〈0.05)及有被动吸烟史(OR=1.673,口:0.515,P〈0.05)则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内叶酸水平越高,宫颈癌的发病可能性越低,首次性生活年龄偏早、性生活后未洗外生殖器、HPV感染、多次孕产史及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状态对宫颈癌的发病有影响,有饮茶习惯、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可能有预防宫颈癌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石嘴山市惠农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92例患者和94例同期筛查中最终确诊为非患者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PV、既往妇科疾病史、阴道不规则出血、孕次数多和产次数多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高、居住在城市、首次性生活(性行为)年龄晚、性生活前/后冲洗外阴、初孕年龄晚、初产年龄晚、丈夫性生活前进行冲洗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PV感染(OR=3.521)、产次数(OR=1.836)和阴道不规则出血(OR=2.217)为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1 040例(72.6%),CINⅠ级221例(15.4%),CINⅡ级94例(6.6%),CINⅢ级51例(3.6%),宫颈癌27例(1.9%)的完整的临床资料,以慢性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5组患者在年龄、HPV阳性、直系亲属宫颈癌史、宫颈炎病史、吸烟史、初次性生活年龄、婚姻次数、性伴侣数量、性生活频率、初次分娩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避孕方式等因素分布差异,并探究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和宫颈癌组患者在年龄、高危型HPV阳性、性伴侣数、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性及宫颈癌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避孕方式、分泌物异味、宫颈息肉、接触性出血和宫颈肥大等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泌物无异味是CINⅠ~Ⅲ发病的保护因素;了解性及宫颈癌相关知识是CINⅢ和宫颈癌的保护因素,而有接触性出血是CINⅢ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性伴侣数≥2个是CINⅠ~Ⅲ及宫颈癌的危险因素;高危型HPV阳性是CIN Ⅲ和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宫颈息肉和宫颈肥大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结论 女性应注重宫颈癌筛查、保持性健康,积极主动了解宫颈癌相关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相关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宫颈癌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宫颈癌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7年9月-2010年6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和厦门市中医院就诊的112例宫颈癌患者及同期就诊的200例其他疾病女性患者进行宫颈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并检测血中维生素B12及叶酸含量.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OR=0.659)、首次生育年龄[OR=0.715)、叶酸含量(OR=0.386)、维生素B12含量(OR=0.661)、经常饮茶(OR=0.596)、被动吸烟(OR=1.738)、性行为时注意卫生(OR=0.483)、分娩次数(OR=1.904)是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娩次数>2次和被动吸烟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叶酸含量≥10 nmol/L、经常饮茶和性生活时注意卫生是宫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有多次分娩史和被动吸烟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较大;性行为时注意卫生、经常饮茶、补充叶酸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了解本地区HPV感染基本情况,并探讨研究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女人生理期变化、性行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接受妇科检查的女性1 10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同时调查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绝经、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妊娠次数、初次妊娠年龄、流产、分娩次数、避孕方式、吸烟、饮酒等相关因素,最后用软件SPSS13.0进行卡方检验各危险因素的显著性。结果各年龄段宫颈HPV的阳性感染率均较高,17岁组感染率最低(20.0%),50岁组最高(38.2%)。是否绝经、性伴侣数、避孕方式和饮酒与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专一的性伴侣、采用避孕套避孕和不饮酒能降低HPV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李肖甫  李雁青  智艳芳  张琳琳  沈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55-1657,1667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间行高危型HPV(HR-HPV)筛查的门诊或病房患者阳性病例306例,27例HPV-DNA阴性作为对照组,用杂交捕获二代法(HC2)检测HPV-DNA,所有患者均填写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第一次结婚年龄、被动吸烟、曾经怀孕、人工流产、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与HPV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人均收入,被动吸烟,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有关(P﹤0.05)。结论被动吸烟、人工流产、性伴侣数多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1),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收入多、使用避孕套、第一次性生活年龄大是HPV感染的保护因素(OR﹤1)。因此应加强对HPV易感人群的卫生宣教与管理,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慈溪地区不同宫颈病变无症状患者HR-HPV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防治提供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425例已婚无症状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行Cervista HPV HR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分析宫颈病变、HR-HPV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BS分级正常范围(WNL)、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ASCUS)、意义不明的非典型腺细胞(AGUS)、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LSIL)、非典型磷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H)、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和腺癌(AC)分别占调查样本总数的93.33%、3.86%、0.28%、1.26%、0.56%、0.56%、0.07%和0.07%;WNL、ASCUS、AGUS、LSIL、ASCH、HSIL、SCC、AC中HR-HPV感染率依次为2.71%、41.82%、50%、94.44%、100%、87.5%、100%和100%;HRHPV在细胞学异常标本中的感染率62.1%显著高于细胞学正常标本2.7%(P<0.001);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吸烟、既往宫颈炎病史、流产次数>1次、宫颈糜烂和宫颈触血是发生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生活前后外阴清洗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吸烟、流产次数>1次是发生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生活前后外阴清洗和使用避孕套避孕是发生HR-HPV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Cervista HPV HR和TCT检测是慈溪地区无症状妇女宫颈癌初筛有效的常规方法,在流行病学筛查工作时,需重视引起宫颈病变及HP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妇女宫颈癌发病的行为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Revman 5.0对国内已发表的33篇有关宫颈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各因素合并OR值(95%CI)分别为:性交年龄3.33(2.57 ~ 4.31),怀孕年龄2.00(1.28 ~ 3.12),生育年龄1.57(1.01 ~ 2.45),怀孕次数2.37(1.87 ~ 3.00),流产次数2.98(1.96 ~4.53),生育次数2.79(2.26~3.44),性伴侣数3.38(2.33 ~4.90),结婚次数2.98(1.68 ~ 5.27),应用避孕套0.32(0.20 ~ 0.49),无任何避孕措施2.16(1.07 ~4.34),性生活前清洗阴道0.55(0.34~0.87),吸烟2.50(1.74~3.59),被动吸烟史2.84(1.84 ~ 4.39),喝茶0.36(0.27 ~ 0.50)及从事脑力劳动0.35(0.17 ~ 0.72).结论 首次性交、怀孕、生育年龄过早、怀孕、流产、生育、结婚次数、性伴侣数过多、无任何避孕措施及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宫颈癌发病的行为危险因素;应用避孕套、性生活前清洗阴道、喝茶和从事脑力劳动是宫颈癌发病的行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0例,以及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妇女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人工流产次数、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初次妊娠年龄、避孕方式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慢性宫颈炎发病原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慢性宫颈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人工流产次数≥3次、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2个、配偶包皮过长等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3次、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2个、配偶包皮过长等是慢性宫颈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应加强生殖保健卫生知识宣教,女性避免过早性生活、婚前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诸暨市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诸暨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妇科就诊的诸暨市已婚妇女4813例,调查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阴道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813例诸暨市已婚妇女中发现细菌性阴道病314例,发生率6.52%。单因素分析,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年龄、文化程度、非月经期使用卫生护垫、阴道内灌洗、人工流产、避孕方式、性生活次数/周(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非月经期使用卫生护垫(OR=3.186)、阴道内灌洗(OR=5.242)以及每周性生活次数(OR=6.342),而使用避孕套为保护因素。结论诸暨市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生较高;非月经期使用卫生护垫、阴道内灌洗以及性生活次数是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使用避孕套降低了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术后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危险因素,为提升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1月于舟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12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持续感染HPV划分为HPV持续感染组75例和转阴组337例。分别采取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与患者术后持续感染HPV的关系及持续感染HPV的危险因素。结果持续感染组生殖道炎症、术前感染HPV16、术前HPV负荷量≥100 RLU/PC、绝经和吸烟患者的比例均高于转阴组(P0.05);两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避孕方式、宫颈癌家族病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HPV感染情况及饮酒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炎症、术前感染HPV16、术前HPV负荷量≥100 RLU/PC、绝经和吸烟是影响患者术后持续感染HP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持续感染HPV的危险因素提示高危人群及时治疗生殖道炎症、有效控制术前HPV的负荷量、戒烟等,能有效防止患者术后HPV的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河南省三门峡市宫颈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201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4所医院诊治的18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3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筛选该地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宫颈癌主要发生在30~50岁之间,已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和卫生资源缺乏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较高;HPV感染(OR=29.127,P0.01),首次性交年龄(OR=4.583,P0.01),性伴侣个数(OR=4.119,P0.01)和流产次数(OR=4.211,P0.01)与宫颈癌的发生显著相关。吸烟(OR=2.856,P0.01),生产次数(OR=2.952,P0.01),配偶有包茎(OR=2.015,P0.01)和配偶有阴茎癌或者前列腺癌(OR=1.654,P0.01)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相关性。而绝经(OR=0.501,P0.01)和使用避孕套(OR=0.634,P0.01)为宫颈癌的保护因素。结论 HPV感染是河南省三门峡地区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首次性交年龄早、性伴侣个数多、流产次数多、吸烟、配偶包茎和前列腺癌均与宫颈癌发生呈正相关,而绝经和使用避孕套能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HP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8例自愿接受宫颈HPV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取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技术HPVDNA检测法进行HPV基因型分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配偶伴侣数、吸烟史及避孕方式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本组508例受试者HPV总感染率为22.05%(112/508),其中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18.90%(95/508),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为2.17%(11/508),中国人常见感染基因型为1.18%%(6/508)。508例受试者中,感染率最高的5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7.68%)-52(4.72%),-58(3.74%),-18(3.15%),-31(2.36%)。影响HPV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配偶性伴侣数、流产次数及吸烟史(χ2=105.539,5.092,37.158,5.076,13.824;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OR=13.036)、性伴侣数(OR=5.860)、配偶性伴侣数(OR=2.120)、吸烟史(OR=2.054)为影响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性行为是女性HPV感染的高危因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性行为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营口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营口地区宫颈癌患者86例作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措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高危因素构成分别为:初次性交年龄20岁(54.65%、15.00%)、近1年性伴侣数5个(79.07%、10.00%)、人工流产2次(59.30%、13.33%)、慢性宫颈炎(69. 77%、38. 3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73. 26%、18. 33%)、卫生习惯差(66. 28%、15.00%)、肿瘤家族史(51.16%、23.3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HPV感染、慢性宫颈炎症、近1年性伴侣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卫生习惯差、肿瘤家族史与宫颈癌发病相关,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HPV感染、慢性宫颈炎、近1年性伴侣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卫生习惯差、肿瘤家族史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慢性宫颈炎、近1年性伴侣数、人工流产次数、初次性交年龄、卫生习惯差、肿瘤家族史等有关;临床应重视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应加大女性宫颈癌知识宣传力度,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发现高危人群,降低术后复发率或残留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CKC的73例HSIL患者,均给予规范的CKC治疗,随访2年。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依据结果行宫颈活检术及宫颈管搔刮术,并行病理诊断。记录患者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分娩方式、人工流产史、避孕方式、HPV亚型、切缘情况及术后是否应用抗HPV药物。以术后6个月为时间点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时,45例HPV转阴,其中HPV持续感染28例。术后6个月时,55例HPV转阴,其中HPV持续感染18例。术后12个月时,62例HPV转阴,其中HPV持续感染1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人工流产次数、避孕方式、HPV亚型、切缘情况、术后用药为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均P0.05)。分娩方式与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HPV16和HPV18亚型感染、切缘阳性是术后6个月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年龄≥35岁、HPV16和HPV18亚型感染、切缘阳性的CKC术后患者应进行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8.
刘长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15-5316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相关资料。方法:以在应城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的70例非宫颈癌女性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HPV感染(OR=19.784,P=0.000)、性传播疾病史(STD,非HPV)(OR=15.608,P=0.000)、工作压力大(OR=7.722,P=0.009)、吸烟史(OR=3.621,P=0.031)等,而盆腔炎、流产史、分娩史等并没有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P>0.05)。结论:HPV感染、性传播疾病史(非HPV)、工作压力大、吸烟史等因素可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妇幼保健所门诊检测细菌性阴道病阳性患者106例为病例组,106例细茵性阴道病阴性者作为对照组,对其细菌性阴道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其他性传播疾病(衣原体感染史、淋病史及滴虫阴道炎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避孕方式、相关行为因素(阴道清洁次数与方式、内裤消毒、洗澡地点及方式、性卫生习惯、流产次数)。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淋病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史、滴虫阴道炎史、多次流产及经常清洗阴道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有关,选择避孕套避孕及有良好卫生习惯者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滴虫阴道炎史(OR=10.05,P〈0.05)、人流次数(OR=1.72,P〈0.05)、清洗阴道(OR=3.89,P〈0.05)可升高细菌性阴道病患病风险;使用避孕套(OR=0.03,P〈0.05)、良好性卫生习惯(OR=0.39,P〈0.05)则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选择避孕套避孕和有良好性卫生习惯可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妇科肿瘤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根据对大量病例的观察证明,可以认为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生育:部分妇科19中瘤的发生与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如宫颈癌。性卫生:不洁性生活可引起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输卵管炎症等,成为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及输卵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性生活过早及混乱,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