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漏斗胸8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梅  刘金平  康力峰 《贵州医药》2006,30(9):830-831
漏斗胸是较常见的胸廓发育畸形,其主要表现为胸骨体及相应肋软骨、剑突向内凹陷呈漏斗状,不仅影响胸廓外观,也影响心肺功能[1,2],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从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漏斗胸患儿8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漏斗胸患儿85例,男性65例,女性20例。全组均采用改良胸骨“V”型截骨胸骨抬举术克氏针固定术式,年龄3~11岁,其中3~5岁50例,6~8岁31例,9~11岁4例。1.2临床表现患儿均有明显反复呼吸道感染史,体质较弱,活动后气促。查体:全部病例均可见前胸壁凹陷呈漏斗状,多数伴…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5 4岁。因进行性吞咽梗阻伴胸骨后疼痛 3个月入院。进半流质 ,饮食时胸骨后刺痛明显并向背部放射 ,近期体重减轻。查体 :精神稍差 ,身体略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余查体未见异常发现。行电子胃镜检查示 :距门齿 2 5~ 2 7cm食管后壁可见 2cm× 2cm肿物突于腔内 ,中间凹陷 ,充血糜烂 ,活检质脆 ,上下方食管未见异常。病理报告 :食管粘膜小细胞未分化癌。纵隔CT示 :纵隔增宽 ,主动脉上方可见直径约 3cm× 3cm肿大淋巴结影。诊断 :食管(中段 )小细胞未分化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食管原发性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发…  相似文献   

3.
自九十年代以来 ,不停搏心脏直视手术逐渐被采用。我院 1999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行不停搏心脏直视手术 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7例中男性 3例 ,女性 4例。年龄 6~ 37岁。诊断 :继发性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膜部缺损 2例 ;肺动脉瓣狭窄 1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Ⅰ级。二、术中和术后情况 :胸骨正中切口 5例次 ;右胸前外侧第四肋间切口 2例次。术中转机流量每分钟 1 96~ 2 10L/m2 ;总转机时间 19~ 2 8分钟 ;体外循环中平均桡动脉压力为 56~ 88mmHg ;术中最低温度 31 8~ 34℃ ;复温时间 11~ 16分钟。术后 2 5~4 …  相似文献   

4.
微创改良胸肋抬举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胸肋抬举术治疗儿童先天性漏斗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漏斗胸患儿50例,男35例,女15例。其中不对称漏斗胸11例,合并肋缘外翻畸形8例。均行微创改良胸肋抬举术,即胸壁纵行小切口,长3~5cm,V型横断胸骨保留其后骨膜连续完整,间断切除肋软骨,保留骨膜连续完整,折叠、缩短缝合肋骨骨膜,抬举并固定胸骨,从而矫治漏斗胸。结果术后胸骨平均抬高3.1(1.5~5.0)cm,平均胸脊距为6.2(4.0~9.7)cm。随访3~24个月,漏斗胸均获矫正,8例肋缘外翻畸形矫正满意,仅1例患儿遗留胸壁不对称及扁平胸。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改良胸肋抬举术治疗儿童先天性漏斗胸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漏斗胸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漏斗胸是部分胸骨及相邻的肋骨凹陷引起的一种先天性胸骨畸形。使心脏受压、移位、心肺功能受损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我院于 1995~ 1999年行小儿改良“V”型彻骨治疗漏斗胸矫正术 ,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 ,收到满意效果 ,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 2 5例 ,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2~ 7岁 ,体重 11~ 18kg ,患儿多表现发育差 ,体重低于同龄标准体重 ,漏斗胸胸壁凹陷 ,容积减少 15~90ml,心电图示有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 ,顺钟向转位。胸片多显示肺纹理增粗、心影左移。麻醉时间(2 4 6 5± 19 8…  相似文献   

6.
徐燕  陈红 《安徽医药》2014,(5):983-985
目的研究比较右腋下直切口,右胸小切口,右胸骨旁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术后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该科2011年1月—2013年8月经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64例,其中经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MVR)术40例,经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20例,经右胸骨旁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AVR)术4例,并随机抽取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瓣膜置换术65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5例,主动脉瓣置换30例。对比分析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各种观察指标和护理特点。结果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术后切口长度,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瓣膜置换术相比,小切口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刀口隐蔽,符合美容要求,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例1 男性,70岁。因上消化道穿孔在乡卫生院经上腹正中切口行穿孔修补术,术后第四天切口裂开,有大量消化液经切口流出,术后第七天转入我院。检查:血压10/6kPa,极度消瘦,衰竭貌,上腹正中有一3.5cm×3cm瘘口,周围皮肤糜烂面积达12cm×9cm,瘘口边缘严重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3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前尿道巨大结石 18例 ,均采用改良式切口取尿道结石 ,在预防术后尿道瘘方面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均为男性。年龄 7~ 4 2岁 ,平均 2 8 6岁。结石最大 2 0cm× 2 4cm ,最小 0 8cm× 1 3cm ,其中 2例为多发结石。伴有结石部位疼痛 13例。伴有急性尿潴留 7例。均经X线摄片确诊。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阴茎阻滞麻醉 ,1%洗必太消毒液消毒。触及并固定结石后 ,在阴茎的一侧 (左、右均可 )与结石相对应处切口 ,长约 2~ 2 5cm。切开阴…  相似文献   

9.
王勤  饶华庚  刘升 《江西医药》2003,38(4):261-261
2001~2002年,我们采用微创技术在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施行体外循环直视手术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5~22岁(平均7.4±1.3岁),体重14~37kg。心功能Ⅱ级,其中房缺(ASD)18例,室缺(VSD)2例,肺狭(AS)1例,患者均经心电图、X光片、彩色多普勒明显诊断。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下1/2~2/3胸部正中切口,切口约7cm左右,胸骨锯开采用倒L切口,J形切口,不切断第二肋胸骨角部分;在锯胸骨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右乳内动脉,正中切开心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插管时应特别注意,尽管插高…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9年9月~2001年3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154例 ,此手术顺应解剖生理特点 ,简化手术步骤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新式剖宫产术 (观察组)154例 ,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8岁 ;其中初产妇147例 ,经产妇7例。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154例 ,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 2手术方法 :1 2 1新式剖宫产 :(1)切口选择 :取耻骨联合上3cm横向切开皮肤10~13cm(长度因胎头大小而异)。(2)在切口正中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正中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小儿心脏手术的结果。方法 68例小儿分为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一组采用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一组为常规正中切口。结果 无死亡病例,从切口长度、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小切口组明显优于常规切口组,而体外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组无差别。结论 胸骨中下段小切口对小儿先心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9月对116例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右胸、上腹和左颈部 (三切口 )切除术 ,术中误伤脾脏 8例 ,误伤率为 6.9%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6例 ,男 85例 ,女3 1例 ;年龄 3 2~ 65例。颈段食管癌 4例 ,胸上段 68例 ,胸中段 44例。病变范围 2~ 10 .5cm。病理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 2 术式 病人均采用右胸、上腹正中和左颈部切除术 ,将游离的胃组织经胸骨后隧道牵拉至颈部与食管进行吻合。2 结果在腹部操作中共损伤脾脏 8例 ,其中2例被膜破裂 ,4例脾实质撕裂 ,2例脾实质损伤已涉及脾门。脾…  相似文献   

13.
应用Marlex网对14例胸壁大块缺损患者行胸壁修复与重建。修复缺损面积10cm×8cm~32cm×18cm。10例采用单层Marlex网修复,2例双层Marlex网修复,2例用Marlex网+转移带血管蒂背阔肌皮瓣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05~3年,无胸壁浮动及反常呼吸,生活及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4.
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6例,其中17例采用左腋下小切口闭合动脉导管法,疗效满意,方法简单,现报告如下。1 临术资料 本组17例皆为14岁以下患儿,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1.5~14岁,其中1.5~3岁8例,3.5~7岁6例,8~14岁3例。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皆可闻及Ⅲ~Ⅳ级连续的机器样杂音。肺动脉  相似文献   

15.
<正>漏斗胸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主要特征为胸骨柄下缘至剑突上缘胸骨体向背部倾斜凹陷两侧下部肋软骨也同时向背部弯曲,使前胸下部呈漏斗状,凹陷顶点通常在胸骨体下端和剑突交接处。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的一种心理和生理反应,漏斗胸Nuss术是对漏斗胸患儿行的胸壁矫形术,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内置钢板,皮肤切口及缝合所致。由于成人和幼儿胸廓凹陷体征明显度存在着差异,目前漏斗胸Nuss手术有针对成人[1]和幼儿[2]两个群体。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要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胸骨后甲状腺肿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经颈部低位切口切除,1例经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全组无死亡病例及合并症发生。复发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因甲状腺功能低下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者3例。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外,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绝大多数患者经颈部切口可以顺利摘除,但如胸内肿块巨大或肿块达主动脉弓以下者,应劈开胸骨或开胸切除。  相似文献   

17.
杨步荣  陈真 《云南医药》2002,23(2):140-14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美的需求也日趋重视。具体反映到外科领域就是如何减少术后疤痕的产生。根据临床实践 ,现介绍一种简便的术口缝合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收集 1999年 7月~2 0 0 0年 11月 2 9例手术患者资料 ,男 3例 ,女 2 6例。年龄 2 1~ 6 3岁 ,平均 31 4岁。其中颈部 (甲状腺腺瘤 ) 2 3例、头面部 2例、上腹部 (胆囊切除术 ) 2例、小腿部 1例。材料和方法 :以甲状腺手术为例 ,根据肿瘤位置于胸骨切迹上 1 5~ 2cm处作一低领弧形切口 ,尽量与颈横纹重叠 ,两侧可达胸锁乳突肌内侧缘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根…  相似文献   

18.
张玉海  谷天祥  师恩祎  王春  刘波  毛乃惠  于鹏 《天津医药》2012,40(12):1260-1261
经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因具有不破坏胸骨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快,兼具美容效果的优势,已经为临床广泛接受,也为既往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再次实施二尖瓣手术者提供了新的手术路径及微创方法。我院近2年采用经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完成心脏术后再次或多次二尖瓣置换术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采用改良式子宫全切术行子宫全切 9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改良组 96例为项城市妇幼保健院和项城市计划生育技术站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住院病人 ,随机选择同期 5 2例为对照组 (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式 )。两组手术适应证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手术方法 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 :取耻骨联合上缘 2cm处作横型切开皮肤 ,长约 6~ 8cm ,正中切开脂肪层长 1cm达筋膜 ,术者与助手钝性撕开使之与筋膜充分游离 ;切开腹直肌前鞘约 2cm ,钝性撕开扩大切口超过皮肤切口…  相似文献   

20.
肖琼 《云南医药》2000,21(2):124-125
我院自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 6 30例 ,现将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997年 5月~ 1998年 5月剖宫产 52 1例为对照组 ,1998年 6月~ 1999年 6月新式剖宫产术 6 30例为观察组。两组年龄孕产次均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前置胎盘、臀位、骨盆狭窄等为手术指征。两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学常规操作方法 ,新式剖宫产术〔1〕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为切口 ,以腹白线为中点 ,横形切开皮肤长约 12~16cm ,切口正中切开皮下脂肪 2cm ,切开筋膜层1cm ,用剪刀裁开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