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应用盐酸倍他司汀冻干粉针剂治疗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2006年门诊患者68例,均以发作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经颈椎X线正侧位拍片、或颈椎CT检查,均显示颈椎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横突孔狭窄,颈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间盘脱出等颈椎病表现;经颅多谱勒显示椎基底动脉有不同程度痉挛、硬化、狭窄等供血障碍的改变.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8~70岁.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对 85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病人与 4 5例无VBI者的椎 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85例VBI病人均为 1999~ 2 0 0 1年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经TCD检查资料完整者。其中男 4 5例 ,女 4 0例 ;年龄 30~ 78岁 ,平均 5 9岁。临床表现 :头痛、头昏、眩晕 ,少数人伴有恶心、呕吐、耳鸣 ,后仰或转颈时症状加重 ,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椎病史。无VBI组 4 5例 ,男 2 5例 ,女2 0例 ;年龄 4 0~ 6 8岁 ,平均 5 4岁。采用美国巴瑞公司生产的FD T98型T…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降纤酶合脉络宁治疗颈动脉系统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6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60例 ,男 3 4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5 6 2岁。对照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7 4岁。两组病人均采用日本产DW 5 2 3 5 2 5型多功能彩色超声多普勒 (TCD)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系统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血管痉挛、狭窄、斑块形成等。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司威特降纤酶 (SVATE 4) 5U加入 0 9%生理盐水 2 5 0ml内稀释后静脉滴注 ,80min滴完 ;脉络宁每次 2 0ml加入 5 %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丁舟 《首都医药》2004,11(16):44-4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60%以上1,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00年~2004年以来,以自拟活血宁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0例,并进行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简称TCD)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选择眩晕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活血宁眩汤组)和对照组(西医疗法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8~67岁,平均53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2个月,…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片为天然植物银杏叶提取物 ,其主要成份为银杏黄酮和萜类 ,具有选择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保护缺血所致心脑细胞损伤清除自由基。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有确切疗效[1,2 ] 。我们根据其药理特性用于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者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 0例病人均选自 1999年住院患者 ,所有病例均有头昏、眩晕 ,可因体位变动或转颈而加重 ,转颈试验和上臂牵拉试验阳性。入院后均摄颈椎X线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图检查 ,证实为颈椎病脑供血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将6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赛莱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赛莱乐组3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BAEP和TCD检测在治疗前异常发生率为73%(48/66)和79%(52/66),而治疗后BAEP和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6%(17/66)和30%(19/66)。对照组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前BAEP和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2%(46/64)和78%(50/64)。治疗后BAEP和TC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0%(38/64)和63%(40/64)。经χ2检验,治疗前两组BAEP和TCD的χ2值分别为8.43和7.87,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赛莱乐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性患者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误诊原因,提高对青中年颈性眩晕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2月-2008年2月住院的中青年颈性眩晕误诊病例39例,对其病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误诊为梅尼尔氏综合征16例,前庭神经元炎8例,血管性头痛5例,脑外伤后遗症6例,神经官能症4例,最后经颈椎检查试验、X线和CT、MR检查等明确诊断并予修正诊断。结论对中青年颈性眩晕的诊断关键是要对颈性眩晕有充分的认识,必要时应作颈椎的相关检查,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青年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和误诊原因,提高对青中年颈性眩晕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2月-2008年2月住院的中青年颈性眩晕误诊病例39例,对其病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误诊为梅尼尔氏综合征16例,前庭神经元炎8例,血管性头痛5例,脑外伤后遗症6例,神经官能症4例,最后经颈椎检查试验、x线和CT、MR检查等明确诊断并予修正诊断。结论对中青年颈性眩晕的诊断关键是要对颈性眩晕有充分的认识,必要时应作颈椎的相关检查,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采用两种方法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分析疗效,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和颈椎不稳与颈性眩晕发病是否存在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120例,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静滴生脉针和红花针,口服倍他司汀口服液;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床边颈椎牵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变化及对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Vs、Vd、R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效率为55.00%,B组有效率为81.67%,B组疗效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滴生脉针和红花针,口服倍他司汀口服液,床边颈椎牵引联合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疗效确切,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正春  徐培锡  薛寿儒 《江苏医药》2000,26(11):895-895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 (VBTIV )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本文选择VBTIV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测试 ,探讨BAEP辅助诊断VBTIV的临床价值 ,讨论BAEP能否为VBTIV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对象与方法一、测试对象与入组标准VBTIV的临床诊断标准 :(1)发作性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分钟 ,甚至数天 ,每天数次或数天 1次 ;(2 )运动障碍 ;(3)感觉障碍 ;(4 )平衡障碍 ;(5)复视、视物模糊 ;(6)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 ;(7)经听力测定等检查排除其他类型眩晕。53例入选 ,其中男 2 4例 ,女 2 9例 ,…  相似文献   

11.
者年眩晕症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本文使用藻酸双酯钠加培他啶治疗老年眩晕症6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66±7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脑动脉硬化17例、颈原性眩晕8例、不明原因眩晕5例。对照组54例,男40例,女14例;年龄62~83岁,平均69±5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1例、脑动脉硬化15例、颈原性眩晕5例、不明原因眩晕3例。 治疗组:藻酸双酯钠0.1g,tid,培他啶8mg,tid,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25%葡萄糖50ml加利多卡因50mg静脉推注,qd,10天为一疗程。2 疗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系因病变的颈椎压迫椎动脉的颅外段使脑供血障碍而引起眩晕的临床症状。该病以中老年患者为多。笔者用自拟中药颈眩汤加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l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30~45岁12例,46岁~60岁45例,61~75岁29例;病程3个月~12年不等。均有眩晕、头痛、恶心、耳聋、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颈后伸、侧弯时眩晕加剧,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口服中药颈眩场,处分:葛根249,白芍、熟地、构把、狗脊、丹参、白术各159,川穹、天麻、地…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自2005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3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自2005年8月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3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异常及周围结构异常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寻找导致颈性眩晕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的病人56例作为眩晕组,另选取无眩晕症状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周围结构异常(颈椎失稳、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的差异,并判断其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性.结果 眩晕组中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颈椎失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在两组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椎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颈椎失稳的影响作用较大,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疗效,探讨颈椎失稳与颈性眩晕的发病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6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滴生脉针和红花针,口服倍他司汀口服液;B组在A组基础上行床边颈椎牵引,两组疗效欠满意者采用手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变化及对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椎动脉血流( Vs、Vd、RI)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56.25%,B组有效率为81.25%,B组疗效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蒋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99-33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临床多发病,以中年以上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我们采用脉络通联合尼莫地平片(尼膜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苏州市中医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神经内科门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26例,女38例,年龄40~72岁,平均58岁,其中有颈椎病史42例,高血压病史38例,高脂血症病史14例,糖尿病病史12例;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1~ 74岁,平均57岁,其中有颈椎病史19例,高血压病史14例,高脂血症病史8例,糖尿病病史7例.两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病史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乐喜林治疗中老年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口服乐喜林,对照组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乐喜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4年来应用纳洛酮治疗眩晕症2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眩晕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4~62岁,平均37岁;其中24~33岁5例,34~43岁12例,44岁以上11例。对照组28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22~63岁,平均36岁;其中22~33岁6例,34~43岁10例,44岁以上12例。患者无高血压和脑外伤病史,均有严重的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或摇晃感。45例既往有数次类似发病史,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经脑血流图检查有35例(治疗组19例、对照组16例),提示脑动脉弹性减退、脑供血不足,全部病例经脑电图或脑地形图和头颅CT检查均正常,听力测试也均正常。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疾患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缺血,产生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老年人眩晕的85%以上。我院运用普洛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