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早期病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12年收治的1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早期死亡和非早期死亡分析研究,对可能引起早期死亡的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寻找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肝脏肿大、血红蛋白、皮肤及粘膜出血、骨髓增生极度活跃4项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器官功能衰竭、体温≥39℃、白细胞计数≥100×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骨髓白血病细胞≥80%、颅内出血等7个指标,因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器官功能衰竭、白细胞(≥100×109/L)、骨髓白血病细胞(≥80%)、体温(≥39℃)、血小板计数(≤20×109/L)、颅内出血及年龄(≥60岁)等7个指标为急性白血病早期病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引起重型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病历;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白细胞计数、体温、早期血压、血糖、血钠等因素上差异。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中死亡42例,病死率为35.0%;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有关包括白细胞≥20.0×109/L、体温≥39.0℃、血糖≥11.1mol/L、血钠≥145mmol/L、血压≤90/60mmHg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高,影响因素复杂,高热、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白细胞增高均属于继发性脑损伤指标,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这些继发性脑损伤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对于急性白血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对白血病的意义。方法 :经耳垂或手指取血 ,常规涂片 ,经瑞氏—姬姆萨混合染液染色后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总检出率为89.14%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AL L )患者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检出率为 91.94% ,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ANL L)患者周围血片中幼稚细胞检出率为 87.0 2 % ,外周血 WBC≥ 10 .0× 10 9/ L 的白血病患者其幼稚细胞检出率 (95 .81% )显著高于 WBC≤ 4.0× 10 9/ L及 WBC正常的白血病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 .0 1) ,外周血片中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白血病患者中 ,全血细胞减少者 47.73% ,WBC<4.0× 10 9/ L 者占 5 9.0 9%。结论 :外周血片幼稚细胞的检出对诊断急性白血病有重要意义 ,但并不能作为诊断白血病的特异性指标。 AL L患者通过外周血涂片白血病的检出率比 ANL L 高 ,高增生白血病患者通过外周血涂片白血病的检出率比低增生的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215;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215;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215;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小板相关指标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1年 9月至 2022年 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 235例,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根据 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 item,HAMD-17)评分将病人分为 PSD组和非 PSD组;测定各组病人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别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多因素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 PSD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 235例, PSD组病人 85例,非 PSD组病人 150例。 PSD组身体质量指数、 NIHSS评分高于非 PSD组, PSD组 ADL评分低于非 PSD组( 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分级分布上均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 PSD组血小板计数 ≤183×109/L、(>183~<257)×109/L、 ≥257×109/L分别有 11例( 12.9%)、 47例( 55.3%)、 27例( 31.8%),非 PSD组分别有 47例( 31.3%)、 72例( 48.0%)、 31例( 20.7%)。多因素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血小板计数、身体质量指数及 NIHSS评分是 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较高水平的血小板计数是 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性 ,66岁。因乏力、腹胀 2个月 ,于 1 998年 2月1 0日入院。查体 :脾大平脐 ,血常规 :白细胞 81 7× 1 0 9/L ,血红蛋白 97g/L ,血小板 2 82× 1 0 9/L ,幼稚粒细胞 35 % ,未见原、早期粒细胞。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比明显增高 1 4 :1 ,粒系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占有核细胞的 62 % ,原始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3 % ,早幼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4 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为 0。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给予马利兰、羟基脲、别嘌呤醇治疗 ,2 0d后病情好转 ,血常规 :白细胞 1 0 1× 1 0 9/L、血红蛋白 95g/L、血小板 …  相似文献   

7.
刘永春  李彦会  刘晓雷 《河北医药》2003,25(12):933-93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论 ,而且极易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RT)混淆。鉴于国内外诊断ET标准中的血小板数尚不一致 ,我们对血小板增多患者血象、骨髓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议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选我院血液病研究室 1995年至 2 0 0 2年血小板数 >40 0× 10 9/L的骨髓标本 162例 ,其中男 70例 ,女 92例 ;年龄2~ 69岁 ,平均 3 4.5岁。1 2 研究方法 从申请单分别统计血小板数 >40 0× 10 9/L、>60 0× 10 9/L、>80 0× 10 9/L及 >10 0 0× 10 9/L骨髓标本 ,对血象及…  相似文献   

8.
魏巍  艾丽梅  陶彩芳  李雁 《中国药房》2012,(32):3012-30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皮下注射rhTPO 300U.kg-1.d-1,疗程≤14 d,至血小板计数升至≥100×109个/L。治疗期间注意动态监测用药后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结果:30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为(14.17±6.74)×109个/L,用药后第14天为(132.03±70.37)×109个/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30例患者中完全反应23例,有效6例。仅2例患者出现轻度嗜睡及头晕,但均能耐受,且停药后消失;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TPO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何云绮  史荣  登科 《贵州医药》2001,25(4):313-3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外周血象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30例肝硬化病人的血红蛋白 (Hb)、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数值。观察脾肿大程度与血象变化的关系及并发感染时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结果 10 5例 (80 8%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细胞减少 ,减少程度与脾肿大有关。脾正常组 (A组 )、脾轻度肿大组 (B组 )、脾中度及重度肿大组 (C组 )的Hb值分别为 94 6± 2 8 2g/L、82 6± 2 6 1g/L、70 1± 2 2 0g/L(P <0 0 5 ) ;PLT分别为 79 2± 2 6 1× 10 9/L、6 0 6± 19 9× 10 9/L、5 5 9± 15 4× 10 9/L ,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比较P <0 0 1,B组与C组比较P>0 0 5 ;WBC分别为 3 96± 1 2× 10 9/L、3 16± 1 1× 10 9/L、2 47± 1 0× 10 9/L(P <0 0 5 ) ;伴有感染时 ,WBC >10× 10 9/L者 16例 (2 4 2 % )。WBC≤ 4 0× 10 9/L的人数 ,无感染组 (6 4例 )占 82 8% ,感染组 (6 6例 )占 16 7% (P <0 0 0 1)。白细胞不增高的病人 ,中性粒细胞≥ 0 75者 ,无感染组 17 1% ,感染组80 % (P <0 0 1)。结论 80 %以上肝硬化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细胞减少 ,减少程度主要与脾肿大有关。合并感染时 ,白细胞增高者仅 2 4 2 %。凡肝硬化病人WBC≥ 4 0× 10 9/L且中性粒细胞≥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高危因素,以便早干预阻止或减少冠脉病变的发生。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13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按照冠脉是否扩张将其分为2组。比较2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等传统指标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这一新的生化指标,对KD患儿发生CAL的高危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CAL与NCAL组间各指标比较结果示:CAL组患儿发病年龄≤1岁,男性,WBC>20×109/L,CRP>100 mg/L,PLT>450×109/L,h-AFBP显著升高,ESR>100 mm/h,发热天数>10d,丙种球蛋白使用时发病时间>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目前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高危因素为发病年龄≤1岁,性别为男性,WBC>20×109/L,CRP>100mg/L,ESR>100mm/h,PLT>450×109/L,h-AFBP显著升高,发热天数>10d,丙种球蛋白使用时发病时间>10d。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7岁,工人。因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6个月。经外院骨穿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用Ara-C20mg/日连用4周,因停药后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持续性升高,于1992年9月27日入院.重度贫血外貌,胸骨压痛(+),心肺(-),肝脾不大.Hb45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1,幼稚细胞0.85,血小板3.8×10~9/L.骨髓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符合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M_2)。用 COAP 方案(长春新碱1.5mg/日×1,环磷酰胺200mg/日×5,Ara-C100mg/日×5,强地松30mg/日×5),1疗程后 WBC3.2×10~9/L,中性粒细胞0.1,患者右下腹饱满,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48例。治疗组26例,应用rhIL-11 50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如BPC≥50×109/L持续2d或BPC≥100×109/L,即可停止给药。对照组22例,不用rhIL-11和其他血小板生成因子,待血小板自行恢复。无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当BPC≤20×109/L时,均予以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小板最低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治疗组rh IL-11可促进血小板恢复,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治疗组BPC≤30×109/L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d,BPC≤50×109/L平均时间缩短3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组人IL-11的大部分不良反应均为轻至中度,且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未发现有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 rh IL-11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降低对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患者血小板降低状况将其分为血小板降低≤40%组和血小板降低>40%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小板降低幅度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年龄大、总住院时间长、糖尿病史、血小板降低>40%是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糖尿病史、血小板降低>40%是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年龄大、多器官功能衰竭、ICU住院时间长、血小板降低>40%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CRRT后血小板计数降低幅度过大会增加危重患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影响因素,为化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9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信息,对骨髓抑制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放疗、多周期化疗(化疗周期>4周期)为血红蛋白(合并化疗:OR=1.452;多周期化疗:OR=1.884)、白细胞计数(合并化疗:OR=2.242;多周期化疗:OR=2.126)、粒细胞计数(合并化疗:OR=1.348;多周期化疗:OR=1.905)降低的危险因素;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80为血红蛋白(OR=1.770)、血小板计数(OR=1.407)降低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铂类为血红蛋白(OR=2.468)、白细胞计数(OR=4.827)降低的危险因素;应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为白细胞计数(OR=2.455)、粒细胞计数(OR=2.855)降低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5,肿瘤分期(TNM分期)在Ⅲ~Ⅳ期,有骨转移为血红蛋白(OR依次为:1.619,2.021,1.388,1.447)降低的危险因素;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可降低患者白细胞计数(OR=0.561)、血小板计数(OR=0.319)降低发生风险。结论:年龄、KPS评分、TNM分期、化疗方案,骨转移情况,放疗情况均为影响骨髓抑制发生的关键因素,密切关注这些相关因素可为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振  徐通达  李东野 《安徽医药》2019,23(9):1821-1825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寻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出院后6~36个月内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人128例。根据复查CAG是否发生ISR分为再狭窄(ISR)组23例和非再狭窄组(non-ISR)105例;(1)单因素分析比较ISR组与非ISR组的一般信息、造影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方案;(2)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按四分位法进行单因素组内比较,分析每个指标不同水平时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以ISR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ISR的独立危险因素;(4)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1)单因素分析示ISR组白细胞计数(WBC)(7.16±1.96)×109/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5±0.76)mmol/L、D二聚体(DDi)(0.41±0.34)μg/m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85±1.06)%水平均高于non-ISR组[(6.30±1.54)×109/L、(2.18±0.67)mmol/L、(0.26±0.27)μg/mL、(7.57±0.8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A1c(OR=3.854,95%CI 1.849-8.032)、LDL-C(OR=2.502,95%CI 1.123-5.575)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logistic回归方程示LDL-C每增加1 mmol/L,ISR发病的比例为2.648;HbA1c每增加1%,ISR发病的比例为4.249。结论 LDL-C及HbA1c是DM病人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且LDL-C、HbA1c可以作为预测ISR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男性 ,6 0岁。以间歇性高热伴皮疹、关节疼痛半年为主诉于 2 0 0 2年 3月 2日入院。缘于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高热 ,体温最高达 4 0 .3℃。发热时伴皮疹、关节疼痛、头痛 ,无咳嗽、咳痰、咯血、咽痛 ,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痛 ,无肢体活动受限、抽搐、大小便失禁。曾就诊当地多家医院 ,查 WBC 2 2 .3× 10 9/ L~32 .4× 10 9/L ,未见幼稚细胞、疟原虫 ,ESR波动于 6 0~ 12 0mm/h,RF阴性 ,血培养阴性 ,骨髓象正常 ,肥达氏反应阴性。肝胆脾 B超示脾肿大 ,按“败血症”予头孢曲松钠…  相似文献   

17.
作者前瞻性追踪128例接受邻氯青霉素(150mg/kg)治疗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的成年病人。粒细胞数≤2.0×10~6/L者定为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当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在邻氯青霉素给药后适当的时间内出现,又在停药后消失,且无其他可解释的可能性时,即确认为是由该药引起的,嗜曙红细胞数≥0.75×10~6/L定为嗜曙红细胞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TU/L,而无其他解释时,则为高转氨酶血症。血小板≤1×10~8/L,规定为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凝血功能紊乱为一个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高度相关因素 ,了解凝血功能紊乱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连续监测 ,以便为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1 检测资料1 1 对象 健康对照组 46例 ,男 36例、女 10例 ,年龄 6 0~70岁 ,平均 6 5 4± 4.3岁 ,均系健康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组 ,选择住院病人 6 0例 ,年龄 6 0~ 80岁 ,平均 6 0 0 6± 6 .2 5岁 ,其中手术创伤 10例、肠道感染 8例、呼吸道感染 40例、腹腔感染 2例。1 2 方法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定量均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临床血小板计数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莉 《中国医药指南》2009,7(4):123-124
血小板是血液检查的一个动态指标,也是血细胞计数中最困难的一项,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00~300)×109/L。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当血小板在20×109/L~50×109/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手术后出血症状;当低于20×109/L,可有较严重的出血;<5×109/L时,常有严重出血[1]。所以临床医师特别重视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尤其是偏低的结果。但是血小板体积小,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临床血细胞分析仪在计数时我们要正确区分是否是假性偏低,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合理用药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外周血液细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后与外周血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5例NHL骨髓侵犯患者的骨髓涂片分类计数,记录其形态学改变,并对外周血液涂片进行分类。结果:549例NHL患者发生BMI或LMCL共95例,占17.3%,WBC<4.0×109/L11例,4.0×109/L≤WBC<10.0×109/L35例,WBC≥10.0×109/L49例。外周血分类正常:BMI占22.1%,LMCL占8.4%;外周血分类异常:BMI占6.3%,LMCL占63.2%。结论:BMI和LMCL在外周血中不一定呈白血病改变,对NHL患者不但要经常检测血象,更要定期监测患者的骨髓象,而且对LMCL的骨髓片应作化学染色,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