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约80%~90%的出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非动脉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约75%患者表现为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perimesencephal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MSAH)[1-2].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影像学诊断,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表现为:出血局限在中脑周围的脑池,积血的中心位于中脑前方;有时出血主要局限于桥脑的前方或环次、四叠体次,但最主要的是积血不扩散到侧裂池岛盖部或纵裂池,当脑室里有明显积血或脑实质内血肿时可排除本病[3-4].  相似文献   

2.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变利  周旭峰 《临床荟萃》2006,21(7):509-510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n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omorrhage,PN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0%,以血液积聚在中脑周围为特征,临床症状较轻,脑血管造影阴性,预后较好。为了解PNSAH的影像学与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疗水平,现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AH1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15%左右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造影阴性,其病因可能系凝血系统疾病、动脉剥离、垂体卒中、隐匿性血管畸形等等,其中21%~68%发生在中脑周围池,称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为了解PNSAH的临床特点,作者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AH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的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较少,远期生活质量较高。结论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SAH)属于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类型,是指出血局限于大脑半球凸面的1个或几个脑沟内,不累及邻近脑实质,亦不延伸至外侧裂、大脑纵裂、脑室以及基底池等部位,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3.5%~7.5%[1-2]。cSAH病因多样,分为血管性及非血管性,前者较常见[3]。北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成功救治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cSAH患者。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年发病率约为10/100000,50%以上的患者在SAH后24h内死亡。虽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后可以显著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痊愈出院,病程平均21d;平均随访时间1.6年,无1例再出血。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并发症少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15%左右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造影阴性,其病因可能系凝血系统疾病、动脉剥离、垂体卒中、隐匿性血管畸形等等,其中21%~68%发生在中脑周围池, 称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为了解PNSAH的临床特点,作者结合文献对诊断为PNSAH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85%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中显示,aSAH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芬兰和日本两国aSAH年发病率可高达(22.5~27.0)/10万;我国北京地区aSAH的年发病率为2.0/10万,低于世界范围总体年发病率。但由于aSAH发病凶险,院前死亡率较高,而我国院前死亡患者尸检率极低,  相似文献   

10.
戴月琴 《全科护理》2011,9(32):2951-2952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临床常见病,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80%),并发症多而且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临床上常应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或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来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PNS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在活动状态下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1例有意识障碍。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内,全脑血管造影(DSA)无阳性发现,采用保守疗法无再出血、症状性脑出血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结论PNSH是一种临床症状轻且预后佳的特殊类型的SAH,CT具有特征性表现,CT血管造影(CTA)或DSA检查阴性可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2.
3.9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札(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统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死亡率最高,致残率最低,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包括外份性和自发性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SAH是指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原发性SAH系指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也就是狭义的SAH,本文所述主要是狭义的SAH。  相似文献   

13.
李国辉  周军荣 《临床荟萃》2011,26(22):1981-198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脑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本研究所指的SAH是指自发性,约占脑血管病的15%左右。SAH多数情况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就能明确其病因。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 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85%左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中显示,aS AH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芬兰和日本aS AH年发病率可分别高达22.5/10万与27.0/10万;我国北京地区aS AH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低于世界范围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阴性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检查阴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由外院转入的院外首次DSA阴性的28例老年自发性SAH临床资料,分析造成首次DSA阴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直径、隐匿性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DSA仪器、医师年资、造影照射角度为老年自发性SAH首次DSA阴性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Ⅰ级、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直径3 mm、隐匿性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PNSH、二维DSA仪器、医师年资5年、造影照射角度不当为老年自发性SAH首次DSA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导致老年自发性SAH患者首次DSA阴性有多种因素,临床医师和影像科医师应根据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并注意及时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胡彩花 《护理与康复》2009,8(2):163-165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的脑基底、脑表面或脊髓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而形成。SAH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是再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死亡率、致残率高达70%~90%,是SAH病程中最需要预防的危险因素。SAH后1月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以发病后2~4周为多见,尤以2周内最明显(46.15%)。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得名,又称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在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者常见,而发生在脊髓表面血管者罕见[1],临床应加以特别关注。脑部SAH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50%~80%),其次是脑血管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都位于脑底的脑池中,直至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方被发现。动脉瘤破裂后易发生再出血,其结果更为危险。有作者统计1633例非手术治疗的SAH患者中,第一次出血后死亡率为12%,  相似文献   

20.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病因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垂体卒中等.血管造影为SAH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之一,有助于查明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临床上,微小动脉瘤、动脉瘤完全破裂、瘤颈狭窄等致动脉瘤显影不良或不能显影,或动脉瘤处于特殊部位、血管间相互重叠、造影角度、时间或技术欠缺影响结果,或血管畸形等均可导致SAH患者全脑血管造影阴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