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浸润性小叶癌(ILC)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113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5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浸润性导管癌60例、浸润性小叶癌48例及混合性癌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及P120的表达。  结果  E-cad在IDC和I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51/60)和0,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120在IDC中阳性率为100%, 且均为细胞膜着色, 而在ILC中阳性率亦为100%, 但均为胞浆着色。E-cad和P120联合使用将20例混合癌确诊为IDC 16例及ILC 4例。IDC中E-cad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 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  结论  E-cad和P120联合使用可以鉴别光镜下易混淆的IDC和ILC, 使组织分型更准确, 建议应用于乳腺癌的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cad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伴子宫及腹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1例ILC伴子宫及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及随访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56岁,行乳腺小叶癌手术(第1次手术),术后5 a发生子宫及腹膜转移;遂进行子宫切除及腹膜清扫手术(第2次手术);子宫手术后标本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7、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120(细胞质)、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ATA-3均为局灶阳性表达。E-钙黏蛋白、P63、甲状腺转录因子1、P16、PAX-8均阴性表达。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伴子宫及腹膜转移。患者第2次手术后随访5 a,经正规内分泌治疗存活至今。结论 ILC子宫及腹膜转移转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与女性生殖系统自身肿瘤混淆,明确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对鉴别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0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39例)、形态不规则(37例)、边缘毛刺(20例)或成角(14例)、内部回声为低回声(35例)、后方回声衰减(33例).结论: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弥补钼靶X线不足.  相似文献   

4.
乳腺梭形细胞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癌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15例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患者为成年女性,年龄40~96岁,中位年龄68岁.肿瘤直径1.5~15 cm.所有病例临床为乳腺原发肿瘤,形态上≥80%区域为梭形(肉瘤样)形态,并显示细胞角蛋白阳性和(或)与导管原位癌密切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0%的病例中.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呈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14和p63阳性,因此表现出肌上皮的分化.13例呈完全的梭形(肉瘤样)形态特征,2例找到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其含量占全部肿瘤的≤20%).14例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120个月;中位数20个月).13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的病例中.仅1例见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局部复发.42.9%(6/14)见结外转移,最多见为肺转移.35.7%(5/14)术后1~46个月死亡(中位生存期11.5个月).结论:乳腺梭形细胞癌为高度侵袭性肿瘤,易发生结外转移.纯粹的梭形细胞癌较之普通型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0例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39例)、形态不规则(37例)、边缘毛刺(20例)或成角(14例)、内部回声为低回声(35例)、后方回声衰减(33例)。结论: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弥补钼靶X线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电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病理形态特点,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髓样癌的电镜诊断特点。结果: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8例,家族型甲状腺髓样癌2例,6例淋巴结转移;9例肿瘤间质刚果红染色( );免疫组化:癌组织中降钙素( )10例、铬粒素A( )10例、突触素( )7例,1例见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细胞,CD44V6在髓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电镜下见癌细胞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可产生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电镜在MTC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降钙素(CT)是其特异性标记物;CD44V6的高表达与M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血供在肝癌生长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中心内容是:(1)门静脉直接参与肿瘤血管丛的形成,门静脉血供对维持肿瘤周围癌细胞生长起重要作用,肝动脉阻断后,门静脉血供成为肿瘤营养的主要来源;(2)门静脉通过动-门分流对肿瘤代偿性供血,对恢复肝癌血供起积极作用;(3)门静脉癌栓是肝癌瘤静脉内继发性肿瘤,是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方式;(4)阻断门静脉血流或经门静脉化疗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措施,对抑制癌周细胞生长、治疗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anog表达及其对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结肠癌组织β-catenin和nanog表达,RT-PCR检测20例冷冻标本肿瘤及癌旁组织中Nanog表达.结果:在80例患者中,35例出现复发转移,β-catenin和Nanog在转移组中表达率分别为65.7%(23/35)和60.0%(21/35),在非转移组中分别为31.1%(14/45)和2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83,P=0.002;x2 =9.026,P=0.003).结肠癌原发灶分化程度不同,β-catenin和Nanog表达存在差异,但是同T和N分期没有明显联系.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远处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两者均为阳性表达其转移率明显高于均为阴性表达.RT-PCR分析下结果显示,20例肿瘤组织中Nanog阳性表达率为35.0%(7/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8.结论:肿瘤组织中β-catenin和Nanog表达同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乳腺癌子宫内膜转移患者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子宫内膜转移灶直径为3~8 cm,中位直径4.5 cm。镜下见子宫内膜转移灶癌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较丰富,部分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呈管状。束状或索状分布,部分区域见小叶样结构。原发灶、子宫内膜转移灶ER、PR、Ki-67均呈阳性表达,CerbB-2、GCDFP-15、E-cadherin染色呈差异性表达,CK7、P120呈局灶阳性,CK5/6、SMA、CD10和S-100呈阴性。结论 乳腺癌伴子宫内膜转移临床少见,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ER、PR、CK5/6、CK7、CerbB-2及GCDFP-15对子宫内膜原发癌与转移癌有一定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卵巢转移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50例卵巢转移癌,13例与原发癌作对比病理观察。患者19—65岁,31—50岁占64%。80%原发癌在胃肠道。多累犯双侧卵巢。间质网格状水肿,亦有助于与卵巢原发癌区别。转移癌呈6种不同组织学类型,仅35例见印戒状癌细胞。后者,只见于所有胃肠源性之卵巢转移癌,而不管原发癌中有无此种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转移癌比原发癌多明显提高,尤其印戒状癌细胞的体积常特大,更有意义。为澄清对Krukenberg瘤含意的不同理解,建议仅将符合Krukenberg描述的卵巢原发瘤,称为Krukenberg瘤,一切转移到卵巢的癌瘤,不管其形态如何,统称为卵巢转移癌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55例消化道肿瘤肝脏转移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55例消化道肿瘤转移肝脏的有38例(69.1%)来自结肠,证明结肠肿瘤大部分是由门静脉血流转移至肝脏;(2)55例病人血清学检查中CEA升高的有35例(63.5%),提示:CEA是辅助诊断消化道肿瘤转移的有用指标;(3)B超、CT和MRI是探测消化道肿瘤转移肝脏的非常有益的手段,(4)55例病人血清中AFP检测均为阴性,而术中病人肝脏均无肝硬变改变;这表明与原发性肝癌不同;(5)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消化道肿瘤肝脏转移的最佳方法,本组病人中有48例患者进行再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最长的已生存9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52例30岁以下的青年人胃癌。为探讨其临床与病理特征,与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作了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1)病程短,进展快,有的病人短期内表现出恶病质。(2)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54%)而严重;(3)一部分病人(13.5%)临床症状和体征隐蔽,这些病人临床上特别容易漏误诊,他们生前均未明确诊断而死后尸检证实为胃癌;随访已死亡的22例中无一例生存五年。病理形态特征:(1)癌肿76.5%位于幽门窦部;(2)85.4%属于溃疡型;(3)未分化癌、粘液癌和印戒细胞癌占优势(76.9%);(4)癌组织浸润胃壁全层或至浆膜外高达97.7%;(5)91.7%病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上述病理特征与老年人胃癌比较有明显不同,因此病情亦较老年人胃癌严重。52例中,11例作了尸检均显示癌广泛转移,结合文献对3例肾上腺转移癌临床和病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Akiyama报道中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2.9%(24/73),下段食管癌(包括贲门癌)腹部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8.6%(24/35)。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我科对25例中段及中下段食管癌的标本作了详细的病理检查。以了解腹部淋巴结转移情况。24例是鳞癌。肿瘤均位于奇静脉上缘至膈肌食管裂孔之间,不包括贲门癌,肿瘤长度2-6cm。25例中有腹部淋巴结转移者10例(40%),但其中2例是双癌,1例为食管中段鳞癌同时伴胃体腺癌,另1例食管中段鳞癌伴原发性肝癌,如排出此2例双癌,则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4.7%。 25例患者共检查腹部淋巴结181个,其中18个阳性(9.4%),Akiyama报道73例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54——1973年间收治乳腺髓样癌100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2,063例的4.3%。髓样癌的病理诊断标准迄今尚不统一,作者根据其病理形态特点和生物特性,将其分为典型,不典型及非特殊型三种类型,(一) 典型髓样癌(24例)的癌细胞占癌组织的3/4以上,合体细胞占75%以上,细胞体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核膜薄,核仁显著,核内染色质集中在核膜上,呈空泡状,细胞核分裂Ⅰ——Ⅱ级,癌组织呈膨胀性生长,边界较清楚,无腺管结构,但可能有微量管内癌成分,周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二) 不典型髓样癌(44例)其特点一般同典型髓样癌,惟癌巢周围见有灶性或明显浸润,有不同量管内癌成分,可见少量腺管及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分级为Ⅲ级,周围有少或微量淋巴细胞浸润。(三) 非特殊型髓样癌(32例)的一般特点同不典型髓样癌、惟合体细胞成分少于75%而多于50%,伴有少量其他癌成分。髓样癌的发病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腋淋巴结转移较少,予后较好,本组病例治疗以乳癌根治术为主,其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及72.2%,其中典型组分别为91.3%及88.8%,不典型组为81.1%及80%,非特殊型组为65.6%及53.6%。全组5及10年局部复发率为9.2%及10.1%,其中典型组为4.3%及0,不典型组为4.7%及2.9%,非特殊型组为18.8%及25%。  相似文献   

15.
1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癌细胞,以确定其肿瘤是否有微转移发生。方法:应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1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5例外周血检测出CK20mRNA,阳性率为50%。结论: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可作为大肠癌病人肿瘤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有助于肠癌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选择更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腹膜癌转移和恶性腹水常发生于晚期胰腺导管腺癌的自然病程中。然而,实际上却缺乏有关早期局限性胰腺癌恶性细胞腹腔内扩散的频率及重要性方面的资料。为此,对40例早期胰腺癌病人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研究。胰头癌35例,胰体癌5例。病例选择遵循下列指标:(1)肿瘤不大于5cm;(2)CT显示无转移、腹水,无肠系膜上血管、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包裹;(3)既往无该病手术史;(4)无导致上腹腔消失的粘连;(5)具有胰腺癌的病理证据。所有病例追踪至今或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大功率的CO_2激光对组织有极强的热凝固作用,可瞬间破坏癌组织或切割组织,并可防止手术时癌细胞播散,是治疗癌瘤的有利因素。我院自1976年开始应用激光治疗肿瘤,现将650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恶性肿瘤:共206例,男119例,女87例。年龄12~90岁,40岁以上184例(占89.32%)。 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09例(52.9%),基底细胞癌91例(44.17%),腺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表1)  相似文献   

18.
多原发性大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中部分患者表现为多发原发性大肠癌。可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 (syn-chronous carcinoma,SC)和异时性多原发癌 (metachrom ous carcinom a,MC)。现就我院收治的多原发性大肠癌 15例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和诊断、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本组资料采用 L ee提出的诊断标准 [1 ] :(1)癌灶间隔以正常肠壁 ;(2 )肿瘤与正常肠壁间有异型细胞和异型腺体组成的移行区 ;(3)癌灶必须与原吻合口无关 ;(4 )必须除外 1癌灶内另1癌灶转移复发及粘膜下播散的可能 ;(5 )不包括溃疡性结肠炎或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 ;(6 )多发癌灶于同时或 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组织中Ki-67表达的研究较少,对其预后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文献支持.本研究探讨IL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Ki-67表达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01-10-2012-12-15收治的381例乳腺I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年龄、月经状态、体质量指数、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型、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和p53状态下,Ki-6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81例ILC组织中Ki-67低表达76例(19.9%),中表达91例(23.9%),高表达214例(56.2%).在不同肿物大小(χ2=12.524,P=0.014)、腋窝淋巴结情况(χ2=6.114,P=0.047)、临床分期(χ2=10.434,P=0.034)、ER表达(χ2=6.339,P=0.041)和组织学类型(χ2=78.288,P<0.001)情况下,Ki-6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物大小(r=0.168,P=0.001)、腋窝淋巴结情况(r=0.108,P=0.036)、临床分期(r=0.149,P=0.004)和组织学类型(r=0.532,P<0.001)呈正相关.Ki-67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112,P=0.029.在肿瘤大小2~5 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Ⅱ期ILC组织中,Ki-67表达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0)是ILC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水平不是影响ILC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乳腺ILC组织中Ki-67高表达.就诊时肿物越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越高,Ki-67表达水平越高,而ER表达水平越高,Ki-67表达水平越低,肿物大小2~5 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Ⅱ期,即中低度恶性ILC组织中Ki-67表达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Ki-67对ILC预后预测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30例肾上腺转移癌B超声像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例肾上腺转移癌的B超观察,其声像图改变可呈三种形式:(1)低回声区;(2)增强性回声区;(3)混合性回声区。其形态基本上较规整,边界较清晰。 本组病例中,肺癌肾上腺转移为24例,占80%,其它恶性肿瘤肾上腺转移较少,这表明肺癌肾上腺转移是比较多的。 在肺癌或其它恶性肿瘤的病人,其肝右后叶和右肾上极间或脾脏前下方和左肾上极间如出现低回声区、增强区及混合区时,应考虑肾上腺转移癌。但应注意和其它肿瘤相区别,一般肝内病变常可见肝内血管紧贴病变区,并有被压中断或被推移现象,而肝外病变及将肝脏推挤移位,肝内血管不发生变化。另外通过呼吸也可鉴别一下。左肾上腺转移癌应于胰尾部的病变相区别,一般可行左上腹横切,追踪显示脾静脉借以鉴别,在脾静脉浅面的为胰尾部病变,在脾静脉深部的为肾上腺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