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状腺肿瘤细胞PCNA和Ki-67抗原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 (PCNA)、Ki-67增殖抗原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并探讨它们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MT法对 76例甲状腺肿瘤细胞的PCNA和Ki-67进行检测。结果  3 9例甲状腺腺瘤PCNA指数和Ki-67指数分别为 0 16± 0 0 9( 3 9/ 3 9) ,1 49± 1 15 ( 3 9/ 3 9) ;3 7例甲状腺腺癌PCNA指数和Ki -67指数分别为 0 43± 0 3 1( 3 7/ 3 7) ,2 13± 1 5 2 ( 3 7/ 3 7) ,PCNA指数和Ki-67指数在腺瘤组和腺癌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CNA指数和Ki -67指数呈正相关 (rs =0 2 61,P <0 0 5 )。结论 PCNA指数可作为鉴别非嗜酸性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可能对甲状腺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意义 ;Ki-67指数可作为滤泡性腺瘤和滤泡性腺癌鉴别诊断的依据。甲状腺乳头状腺瘤可能具有恶性潜能。高增殖是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NA(增殖性细胞核抗原)、ER(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CNA、ER表达.[结果]PCNA、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CNA、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具有负相关性(r=-0.3).[结论]PCNA、ER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urvivin、Smad4/dpo4、APC基因在大肠腺瘤、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大肠组织、80例腺瘤、80例腺癌中三种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5.0%、75.0%;Smad4基因为100%、95.0%、78.8%;APC为100%、80.0%、45.0%.结论 Survivin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和监测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新指标.Smad4基因突变或缺失不仅诱导大肠癌的发生还促进其发展.检测APC基因突变,有助于对肿瘤病因学、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肠肿瘤中Bcl-2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大肠腺癌、大肠腺瘤中 Bcl- 2蛋白的表达状态 ,探讨 Bcl- 2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 S- P法 ,观察 4 8例大肠腺癌 ,15例大肠腺瘤中 Bcl- 2蛋白阳性细胞比率和分布 ,以 1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做对照。结果 腺癌和腺瘤中 Bcl- 2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 .0 5和 P<0 .0 0 1) ,腺癌与腺瘤表达无明显差异 (P>0 .1)。早期腺癌显著高于腺瘤 (P<0 .0 0 1) ,但中晚期腺癌显著低于早期腺癌 (P<0 .0 0 1)。结论  Bcl- 2高表达可能是大肠肿瘤形成的早期事件 ,对大肠腺瘤的发生和恶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晚期腺癌中 Bcl- 2表达明显减少 ,其原因有赖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kp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其他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探讨Skp2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kp2蛋白在83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阳性率[(28.65±12.6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织[(17.28±10.66)%]](P<0.01)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6.60±5.54)%](P<0.01)。Skp2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Skp2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PTTG、p5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TG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42),p53蛋白未见阳性表达;PTTG、p53蛋白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00%(41/50)和90.00%(45/50),表达强度均未达到过度表达标准;PTTG、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0%(37/42)和95.24%( 40/42),其中部分呈过度表达,过度表达率分别为45.24%(19/42)和69.05%( 29/42).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PTTG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P<0.05),但在大肠癌组织中,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05).此外,PTTG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则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TTG、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密切相关,两者联合观察可以作为大肠腺瘤癌变的分子指标;PTTG、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PTTG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TTG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大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组)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对照组)ERK2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腺瘤性息肉组ERK2、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7%(39/70)、25.7%(1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4/20)、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ERK2和Cyclin D1 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二者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2F-1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息肉以及30例大肠腺瘤E2F-1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患肉以及大肠腺瘤(P<0.05).E2F-1和cyclinD1表达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c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关系密切,是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对大肠癌、癌旁组织及大肠腺瘤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以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35例大肠癌组织、相应的癌旁正常上皮粘膜(距肿瘤10cm以外),21例大肠腺瘤组织均取自本院1998年9~11月手术切除和纤维结肠镜活检标本,新鲜组织离体后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然后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测,所有病例均经我院病理证实。112 检测试剂 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山东医科大…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检测与大肠肿瘤间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癌前监控的价值。方法:在内镜下采集110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另以10例良性肠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作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结果:74例大肠癌中24例p53基因突变,占32.4%,其中17例为中、低分化,3例为粘液腺癌;36例大肠腺瘤中,6例p53基因突变,占16.7%,其中1例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10个月后发生癌变。正常肠黏膜组织无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p53基因检测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大肠癌的癌前监控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PCNA指数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 10例为标本 ,对 1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PCNA指数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浸润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0 5 ,P <0 0 5 ) ,瘢痕疙瘩增生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12 ,P <0 0 5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指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中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蛋白、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肺癌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三种生物标志物在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ERCC2蛋白和mRNA、UDG蛋白在肺和食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癌和癌周组织。UDG mRNA水平在食管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高于癌和癌周组织,在肺良性病变、癌和癌周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CNA蛋白和mRNA在肺和食管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三种标志物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ERCC2、UDG表达水平在良性病变组织中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CNA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标志物在大肠癌化学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旭东  韩驰 《卫生研究》2000,29(2):109-111
建立大鼠大肠癌动物模型,选用一系列生物学标志物,观察茶对大肠癌的化学预防效果。结果 表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16和32周,绿茶组和茶色素组动物大肠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数目显著减少,ras-p21蛋白表达也降低;而且,绿茶和茶色素还抑制了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了Bax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HSP27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SP27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HSP27mRNA的表达。结果Hsp27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染色主要定位于胞浆,呈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而在切缘正常粘膜中,呈点状或灶性分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HSP27mRNA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SP27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均明显升高,提示HSP27mRNA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PCNA、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PCNA、C-erbB-2表达与腋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4例乳腺癌标本PCNA和C-erbB-2基因表达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CNA阳性39例,阴性5例;C-erbB-2阳性29例,阴性15例.PCNA过度表达与腋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RR=2.6).C-erbB-2过表达与腋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RR=6.1).结论乳腺癌组织PCNA与C-erbB-2呈高表达,并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OX-2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OX-2和PCNA的表达。结果COX-2和PCNA在正常膀胱移行细胞中不表达,在BTCC中阳性率分别为75.41%(46/61),70.49%(43/61),两种基因在正常膀胱移行细胞和BTCC中的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基因的阳性表达水平与BTCC中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1);PCNA在BTCC的表达水平与BTCC的复发率有关(P〈0.05),两种基因在BTCC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s=0.546,P〈0.01)。结论COX-2和PCNA异常表达在BTCC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BTCC的预后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PCNA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相关性。结果cerbB-2、PC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到子宫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与子宫内膜癌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9、30.66、15.93、5.98,均P〈0.05);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rbB-2、PCN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Ⅰ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均为宫颈鳞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癌组中FHIT表达的阴性率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FHIT表达的缺失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CNA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宫颈癌中FHIT表达的缺失和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193)。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