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转运制度及流程对197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各类不良事件82起,其中35起(42.68%)是患者本身相关的不良事件,47起(57.32%)是由于仪器设备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改进,降低了患者转运途中风险的发生,确保了转运患者的安全。结论:加强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专业知识,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的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急救防范措施,降低危重患者从就诊到住院期间内的危险因素,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从转运准备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病情需求进行一系列的防范措施。结果在急诊转运护理过程中,切实地、有预见性的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结论加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风险评估及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抢救成功率,它的实施对急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必不可少而又非常重要的环节[1],通常由护士运送不能起床、行走不便或危重患者完成就诊、辅助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治疗的过程。成功转运患者的关键是充分的转运前准备和护士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做好转运可消除或避免不安全因素,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转运途中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虽然院内转运时间不长,一般10~20 min,但风险大,甚至大于ICU的患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是医院内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也较易发生医疗纠纷和家属的不解,甚至是频繁发生医疗事故的高风险科室之一[1]。与此同时,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其本身存在并可能合并发生严重的生理紊乱,需要进行有创的监测和生命器官的支持,而转运途中由于条件限制,不利于积极治疗,且无法得到援助[2],常需要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在转运途中可能因为患者的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辅助科室的沟通不良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据报道,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有比平常高出9.6%死亡率的危险[3]。 因此,成功的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与伤残率有极大的意义。有关学者也对于现在的转运模式、风险评估及相关对策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在此将结合自身医院的有关情况,就以下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诊危重病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医疗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类危重病的院内转运问题,Evans和Winslow[1].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监护患者的并发症,转运的患者死亡率比平常高9.6%,可见转运工作极其重要.对如何安全进行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解放军180医院急诊科自2003年11月起采取一系列对策,改进转运方式和条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转运是因检查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相关的专科病房进一步检查或治疗[1]。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仪器设备状况等种种因素均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而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甚至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有效提高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已经引起急诊急救和重症医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肖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79-2380
急诊科是接诊各类危重患者的前沿窗口,急诊患者经过抢救、复苏、早期处理病情相对稳定后,常因诊断或治疗的需要,要转运至检查室、手术室或专科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虽然院内转运只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却存在许多对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不安全隐患,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平常高9.6%。我院急诊科加强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转运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诊患者由于诊断、治疗的需要须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转运中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危及生命。2009年8月~2010年9月,我们将优化转运流程应用到652例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此类患者院内转运危险系数大。以往,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对危险因素估计不全,物资准备不足,转运交接实行口头交班,易发生意外和交接科室相互推诿责任。合理的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应该针对性的对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计划,合理安排护送人员并实施,做好与相应科室的交接工作,环环相扣,各科合作,保证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因此,本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转运交接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危重转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医院城中院区院内转运的79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医院荆北院区院内转运的89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交接单进行转运交接,观察组采用电子转运交接系统进行转运交接。比较2组床旁交接时间、转运交接质量,同时调查护士对电子转运交接系统应用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床旁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t=-12.041,P<0.001),转运交接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5.058,P<0.001)。观察组护士对电子转运交接系统的满意度得分为(41.94±7.72)分,条目得分较高。结论 电子转运交接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缩减了床旁交接时间,提高了转运交接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按传统方法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 731例纳入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4年l2月转运的危重患者2 05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HFMEA对院内转运评估准备、途中监护及应急处理、交接3个流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失效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优化转运流程。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接收科室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时间缩短,接收科室满意度从75%提高到98%,患者满意度从63%提高到96%。结论采用HFMEA方法优化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增加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接收科室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可拆卸组合式转运床拖车的设计与应用方法 ,并了解其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可拆卸组合式转运床拖车,并应用于1026例Ⅰ级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结果患者在转运期间未发生仪器坠落损坏的情况。结论可拆卸组合式转运床拖车可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监护和急救设备提供稳妥安放的装置,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常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51-6352
目的 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01—2010-12 540例急诊科转运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的转运规程、转运前风险权衡与评估、与相关科室的协作、充分准备和预处理;提高转运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转运途中做好记录;转运后好交接工作.结果 540例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例、转运死亡0例、转运科室间满意528例、检查零等待,转运用时10 min;护理零投诉,与2006-01—2008-12 460例转运途中35例、4例、380例、13例、15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急诊科室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6个月及实施6个月后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意外风险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安全管理、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护理纠纷事件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4-5月急诊收住入院的成人患者1 025例,记录每位患者诊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机械通气、转运时间、收住去向等,观察转运前后病情变化。并以转运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风险级别增加或单项得分增加至3分为转运后病情有变化的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转运风险的分层。结果:共有15.0%的患者转运后发生危重度分级变化,其中以呼吸与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收住去向为监护室的危重患者转运风险更高;呼吸系统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转运风险最高;使用一种与两种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转运风险分别是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1.587倍与4.343倍(P0.05)。结论 :急诊患者转运存在一定风险,其中呼吸与血氧饱和度最易发生变化。疾病危重度、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与疾病种类与急诊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从68%降低到25%(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方法可减少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融洽与临床及辅助检查科室的工作配合关系,有效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使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性提高。同时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院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多不稳定,在转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院内转运各类急危重患者是急诊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避免转运及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伤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广大医务人员重视.现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转运过程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的63例患者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影  郑忆娣  石燕 《天津护理》2012,20(3):168-169
危重患者因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治疗必须进行转运,而转运途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透并发症,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危重患者的并发症,转运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1]。笔者就我院98例血透危重病例的院内转运问题及护  相似文献   

20.
李俊花 《天津护理》2014,(3):238-239
<正>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相关专科病房进一步检查或治疗~([1])。虽然转运的时间短,距离近,但转运途中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2])。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有197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1风险事件36例,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