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毛敦 《中国骨伤》2009,22(7):511-512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1年至2006年,分析高龄(75岁以上)髋部骨折136例的治疗及结果。其中男37例,女99例;年龄75~97岁,90岁以上6例,最高97岁,平均年龄78.9岁。136例均伴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采用非手术治疗34例,手术治疗102例。结果:随访136例骨折后1年内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组1年内死亡9例,死亡率8.82%;非手术组1年内死亡23例,死亡率67.65%。结论: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显著提高患者伤后生活质量,满足生活要求。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对 2 6 7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和讨论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并将病人年龄、术前健康状况评估与术后病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病死率为 5 6 % ,住院期间死亡 1 0例 ,随访死亡 5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事件、肺部感染、肺栓塞、脑梗死。统计结果显示对死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术前健康状况。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 ,术前充分准备、纠正并存疾病、术中监测及术后积极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近一步降低术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对267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讨论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并将病人年龄、术前健康状况评估与术后病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病死率为5.6%,住院期间死亡10例,随访死亡5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事件、肺部感染、肺栓塞、脑梗死。统计结果显示对死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术前健康状况。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纠正并存疾病、术中监测及术后积极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近一步降低术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78例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8例,其中3例术前死亡,25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以心肺疾病为主,占60.7%。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内固定术治疗与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年龄<75岁与≥75岁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肺疾患、高龄,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孔令英  刘瑞波  白音 《中国骨伤》2002,15(6):332-33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0年我院手术治疗的727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平均年龄7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12例,根据骨折的类型,病人的健康状况选择手术方式,本组中有并存症610例(83.9%),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术前对并存症做适当治疗,术后3周内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腹泻,其中大部分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康复,死亡6例(0.8%),结果:315例股骨颈骨折中290例(92%)恢复到伤前状态,25例(8%)没有达到伤前功能状态,4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74例(91%)例恢复到伤前状态,38例(9%)效果差,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8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方法:1999年9月-2006年1月治疗8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68例,男31例,女37例;年龄85~93岁,平均87岁;左髋31例,右髋37例。有60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并存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8例,加压空心钉固定21例,动力髋固定19例。术前应积极治疗并存疾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尽力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护理。结果:68例中术中休克1例,术后由于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无感染。结论:对于8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尽力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护理,是能度过围手术期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个固定器固定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84例。结果:84例中,获得随护68例,平均随访31.2个月,优良率88.2%,除9例死亡外,其余病人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并发症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51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救治经验,进一步研究骨科损害控制外科的方法及手术时机的把握。结果本组51例均得到救治并平稳出院,其中围手术期内无死亡、无感染并出院,3例3个月后死亡,死亡原因均为患者并存的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在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结合完善的术前准备、周围神经阻滞麻醉以及术后ICU复苏,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死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143例7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43例手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2例,鹅头钉固定63例,加压螺旋钉13例,多针固定10例。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2.7%。139例随访3~90个月,有92.7%患者有较好的功能。本组虽然有71.3%病人术前多种并存病,对手术有危险,但经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心脏监护和加强术后护理,绝大多数患者能安全耐受过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策略。方法收治23例9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病人,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措施。人工关节置换8例,骨折复位内固定15例;术前改善的身体状况,术中精确计算,晶胶联合输液,术后避免输液过多过快。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失访6例,病情平稳治愈出院10例,转科治疗出院7例。结论围手术期恰当使用液体治疗方法,可改善高龄病人预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岁,95%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保守治疗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6例(DHS治疗60例,PFN治疗56例),人工关节置换3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 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保守治疗组为70%,DHS组90%,PFN组87.5%,人工关节组92.3%。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充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Gamma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高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75~93岁,9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82岁。44例中有38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占病例总数的86.4%。44例均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结果44例经围手术期准备后均顺利进行了手术,术后死亡1例,其余4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本组术后无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短缩畸形,无感染,无Gamma钉断裂、退钉。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率93.0%。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也较差。Gamma钉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牢靠、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及手术策略。方法分别采用髋臼重建钛板螺钉系统及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22例,其中重建钛板螺钉系统固定13例,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9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Merle d Aubigue临床评定标准,重建钢板螺钉组:优7例,良2例,一般3例,差1例。记忆合金组:优6例,良1例,一般2例。两组间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523)。1例5岁儿童因横行髋臼骨折行钛板螺钉系统固定,术后骨折移位,畸形愈合,临床评定差。结论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确实可靠,但不适于严重粉碎骨折;儿童髋臼骨折应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必要时可跨骨骺固定,以恢复髋臼的正常结构和发育。  相似文献   

14.
Hip fracture in the immobile pati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mmobility has been used as an indication f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hip, although there is little in the literature to support this view. 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review of 3515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of whom 152 (4.3%) were immobile prior to the fracture. Nine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the rest by operation. The mean age was 83 years (42 to 99);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17.8 days; 19 patients (12.5%) died whilst still in hospital and 120 (79.0%) went back to their original residence. There were 38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t one year after injury, 73 patients were still alive. Of the survivors, 54 (74.0%) had none or minimal pain in the hip and 58 (79.5%) had the same residential status as before the fracture. Immo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is uncommon and is not a valid reason for withholding surg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从手术到死亡期间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解放军第451医院骨科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35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从手术到死亡3~11年的随访,观察死亡原因和死亡率,髋关节功能,X线表现等的改变。纳入标准:随访资料完整,经影像学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年龄80岁以上。排除标准:失访者不予纳入。采用χ2检验的Fisher精确概率法对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随访1~7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可保持到80%~84.4%,髋关节功能良好。而随访7年,80%的患者非手术原因死亡。该组35例患者在随访11年时全部死亡。髋关节Harris评分组间优良率显示术后1年和术后3年(P=0.759)、术后3年和术后5年(P=0.641)、术后5年和术后7年(P=0.184)、术后7年和术后9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7年组和11年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随着随访时间延长,X线异常发生率越来越高。 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期寿命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选择与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有效方法,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残率。方法总结自2001年5月~2007年4月29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不同类骨折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男性131例,女性167例。手术内固定治疗203例,非手术治疗95例,对近2年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患者获1~16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内固定组失效20例,占手术例数的9.8。非手术治疗组3个月内死亡6例,占6.4,为髋部骨折5例和脊柱骨折1例。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单纯依靠某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综合注意骨骼的密度、内固定材料性能、体重、肌肉力量等诸多因素,并应辅以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属于股骨颈骨折,同时又是囊外骨折,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由于发生率低故相关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分析高龄(7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方法:1995年9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26例;年龄70-91岁,平均79.4岁;全部患者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16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一组,另22例选择内固定术为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1年运用Harris评分中部分项目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结合术后1年髋部正侧位X线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1年后生活自理、髋部疼痛及行走距离等方面较内固定组优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年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而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近期效果较理想,具有以下优点:(1)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2)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几率;(3)近期感觉及功能优于内固定。但同时股骨颈基底型骨折作为囊外骨折血供较好,骨折愈合率高,对于预期生存时间超过5年、骨质量较好的老年患者考虑行内固定治疗,可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后期的磨损、松动及下沉。  相似文献   

18.
唐少龙  江敞 《中国骨伤》2011,24(5):366-369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倒置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47例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V,V,R型)的患者;23例应用LISS倒置治疗,男7例,女16例;年龄76-97岁;24例应用PFNA治疗,男9例,女15例,年龄73~90岁。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摄片次数、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1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骨折愈合,无伤口感染、髋内翻及内固定切出等并发症。PFNA组较LISS倒置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均略有优势,但无明显差异;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术后PFNA组和LISS倒置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PFNA及LISS倒置治疗高龄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闯骨折近期疗效都比较理想,均为较好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导航下微创置入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12月~2006年6月,笔者应用导航下微创方法置入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60~92岁,平均76岁。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9个月。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结果令人满意。手术时间平均为105min。X线图像采集平均5次。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导航系统微创置入DHS不仅进针方向精确、拉力螺钉位置好、切口小,而且还可以减少术者的X线暴露时间,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股骨大转子截骨技术联合 Kocher-Langenbeck 入路治疗髋臼高位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髋臼高位后壁骨折患者 20 例,其中男 12 例,女 8 例;年龄 18~75 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10 例采用股骨大转子截骨联合 Kocher-Langenbeck 入路为观察组,男 5 例,女 5 例,年龄 18~75 岁;10 例单纯 Kocher-Langenbeck 入路为对照组,男 7 例,女 3 例,年龄 18~71 岁。使用 Matta 复位标准评价两组骨折的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 Harri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10~24 个月。根据 Matta 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获解剖复位 6 例,满意复位 3 例,不满意复位 1 例;而对照组仅 3 例获解剖复位,满意复位 3 例,不满意复位 4 例。末次随访时,观察组髋关节 Harris 评分为 71.4~96.6 分,对照组为 65.3~94.5 分。根据 Harris 评分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 6 例,良 3 例,可1 例;对照组,优 2 例,良 3 例,可 3 例,差 2 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300~700 ml,手术时间 120~180 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 300~650 ml,手术时间 100~180 min。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 1 例,异位骨化 1 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 3 例,异位骨化 3 例,髋外展无力 1 例。结论:通过对结果数据的分析,与单纯采用 Kocher-Langenbeck 入路相比,将股骨大转子截骨技术用于高位后壁骨折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骨折解剖复位率,提升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但因样本量较少,未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