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恒牙列拥挤的双生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双生子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恒牙列拥挤形成所起的作用,以进一步研究恒牙列拥挤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48对双生子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卵型鉴定技术分为单卵双生子组(MZ)和二卵双生子组(DZ),采取牙[牙合]石膏模型并进行测量,获取牙齿近远中径大小、牙弓弧长及牙列拥挤度等数据;采用Holzinger经典双生子法计算遗传度。结果 同卵与二卵双生于牙齿近远中径的平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牙齿近远中径在同卵.二卵双生子样本中平均水平接近。上下颌牙量遗传度较高。上颌为69.97%,下颌为75.73%;上颌牙弓弧长的遗传度(71.26%)明显高于下颌(31.33%);单卵双生子和二卵双生子上下颌牙齿的拥挤度的对内相关系数较为接近,二卵双生子略低。遗传度很低,上颌为4.73%,下颌为10.3%。结论 上下颌牙量大小和上颌牙弓弧长受较强遗传控制。下颌牙弓弧长受弱遗传控制,恒牙列拥挤度遗传度很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牙合]的可能性.方法 研究组:推磨牙向后的患者16例;对照组: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130例.两组皆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组分别测量推磨牙向后之前和第二磨牙建[牙合]时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对照组测量治疗前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比较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的构成比、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和无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的差异、以及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发生锁[牙合]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均大于无锁[牙合]者;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可能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CBCT测量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及牙弓宽度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未经正畸治疗的研究样本78人,其中男性37名,女性41名;平均年龄为13.2±0.96岁。测量在CBCT冠状面上牙体长轴与水平线间的颊舌倾斜度以及下颌尖牙间和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结果下颌尖牙颊舌向倾斜度为98.0±15.45°,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为74.6±16.32°;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为26.0±6.57mm;下颌磨牙间牙弓宽度为40.9±15.48mm。与应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在石膏模型上获得的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BCT和DICOM测量软件测量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和牙弓宽度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滔 《现代保健》2009,(5):26-26
目的对40例牙弓狭窄患者早期纠正已经存在或发展中的骨、牙和肌肉方面的不协调,使恒牙萌出之前有良好的口腔颌面环境。方法采用活动扩弓矫治器矫治40例混合牙列期牙弓狭窄的患儿。结果患儿牙弓长度增加,为恒牙的萌出提供了有利的间隙,减少了牙列的拥挤。结论笔者认为牙弓狭窄早期矫治可增加牙弓长度,诱导恒牙正位萌出,从而降低恒牙列期拔牙矫治,有利于颌面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儿童(牙合)接触面积及(牙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乳牙列、混合牙列、年轻恒牙列的[牙合]力、[牙合]接触面积,分析不同牙列在最大牙间交错位(ICP位)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用T-扫描系统测定乳牙列21名、混合牙列26名、年轻恒牙列28名正常[牙合]者ICP位的[牙合]力、[牙合]接触面积的大小及其牙位分布情况。【结果】乳牙列、混合牙列、年轻恒牙列ICP位咬合时的[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依次增加。乳牙列、混合牙列ICP位咬合时的[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轻恒牙列ICP位咬合时的[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男、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年龄是影响[牙合]力、[牙合]接触面积大小的重要因素;不同牙列发育阶段,性别对儿童[牙合]力及[牙合]接触面积的影响不同;ICP位咬合时磨牙区是[牙合]接触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3-Shape扫描仪及iTero口内扫描仪获得的数字模型上测量的线距与石膏模型测量的线距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唐山市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分别制取石膏模型,应用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获得三维数字模型,以及应用iTero扫描仪扫描患者口内牙列获得三维数字模型。对上下颌6-6牙齿的宽度,尖牙间牙弓宽度,磨牙间牙弓宽度进行测量并且比较。结果两种数字模型与在石膏模型上测量的牙齿宽度、磨牙间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数字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线距无明显差异,在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时可以替代石膏模型。  相似文献   

7.
轻度牙列拥挤畸形的矫治 ,常可采用减少牙量的方法减径或增加骨的方法扩大牙弓进行治疗。作者对尖牙和侧切牙的唇舌向拥挤畸形 ,采用同侧第一双尖牙在局部麻醉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 ,并作该牙的近远中减径 ,就近提供拥挤牙所需间隙 ,使其进入正常牙列 ,从而前牙的功能和美观得到明显的改变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共 5 6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2 0例。年龄13~ 2 0岁。每个牙弓间隙差 5mm以下 ,均属前牙轻度拥挤患者。2 典型病例病例 1 陈×× ,男性 ,2 0岁。要求矫正上颌前牙排列不齐。口腔检查 :恒牙列 ,|1 唇向错位 ,|2 …  相似文献   

8.
梅冬兰  赵恬  陈琦  杨晓琴  马静 《现代养生》2022,(23):2015-2017
目的 探讨下颌后缩患者牙弓宽度与上气道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2021年来医院就诊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成年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1.36±1.28岁。在石膏模型上分别测量上下牙弓前中后段牙弓宽度,运用MIMICS21.0软件测量上气道形态,分析牙弓宽度与上气道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与口咽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与鼻咽、口咽横截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上颌牙弓后段宽度与鼻咽、口咽横截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下颌后缩患者上颌牙弓前、中宽度越大,口咽体积越大,上颌牙弓前、中、后宽度越大,鼻咽、口咽横截面越趋于圆形,对上气道的呼吸功能越有利。  相似文献   

9.
1 磨牙咬合面最易患龋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在乳牙列和恒牙列中 ,龋病的好发牙均为磨牙。乳牙列中 ,患龋率最高的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等 ;恒牙列中 ,患龋率最高的依次为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等。好发牙面均为咬合面。大约有 1/3的儿童 3岁时即患龋病 ,而点隙裂沟龋即占了6 7%,3岁时下颌第一、二乳磨牙龋患率为 17.1%~ 2 5 .7%,到6岁时第一乳磨牙患龋率达 5 0 .9%,第二乳磨牙达 6 5 .7%。切牙和尖牙的患龋率为 11.7%~ 2 1.3%。美国 1935和 1940年点隙裂…  相似文献   

10.
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奉晓斌 《现代医院》2006,6(10):49-50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远移上颌磨牙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患者10例,均为安氏Ⅱ类错,下颌牙弓排列基本正常。共植入20枚微种植体于上颌颊侧牙槽骨内,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在近远中方向、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及上切牙位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5.4mm(p<0.01),平均移动速度(1.27±0.50)mm/月,平均远移时间为3~6个月;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2.3mm(p<0.05);上颌第一磨牙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体在推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丢失,有效的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相似文献   

11.
王世兴 《中国校医》2005,19(6):647-647
目的观察应用口外唇弓推第一恒磨牙远中移动扩大牙弓的方法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例替牙期晚期及恒牙期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采用复合头帽配合口外唇弓推上颌第一恒磨牙整体远中移动,每侧施力400~500g,同时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逐渐排齐上下牙列并调整前牙覆牙合覆盖。结果22例患者上颌第一恒磨牙每侧平均远移3.5mm,磨牙中性关系,A点轻度后移,B点明显前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结论口外唇弓可以有效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解除牙列拥挤,从而改变患者颜面侧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于临床矫治提供参考,分析经过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上颌拔除第1前磨牙,下颌拔除第2前磨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分别测量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磨牙、前磨牙间间和尖牙间3个部位的宽度值,对样本在治疗期间、随访期间及全程3个时期的牙弓3个部位的宽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下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后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上颌前磨牙间宽度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结论 在安氏Ⅱ类1类错颌患者的拔牙矫治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牙弓宽度产生不同影响,在临床矫治中通过注意上述变化,可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挤,改善突度,矫正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结果17个病例总计34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1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达5 mm,最少3 mm,平均3.5 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5 mm/月。结论口外弓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加强口内支抗,为固定矫治技术解决牙列拥挤,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但应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带圈垂直开大曲矫正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021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或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共30例, 年龄6~8.5岁, 通过在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粘接颊面管, 应用带圈垂直开大曲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使其达到正常位置。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角度、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以及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状况。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矫正治疗, 第一恒磨牙均调整至正常位置, 治疗后的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为(91.3±5.1)°, 与治疗前(78.1±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3, P=0.014);治疗后的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为(34.0±1.0)mm, 与治疗前(31.61±1.1)mm相比显著性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6, P=0.007)。治疗后, 患侧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相比治疗前显著增加(χ2=12.002, P<0.001);健侧第二乳磨牙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程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结论使用带...  相似文献   

15.
蒋昕  常夏  郝春玲 《职业与健康》2006,22(7):545-546
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Ⅱ^1中度拥挤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上颌牙性前突伴下颌轻度后缩的中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7例,先应用口外弓远中推移上颌第1恒磨牙,在上牙弓开拓间隙,再配合固定矫治技术排齐牙齿,解除拥挤,改善突度,矫正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结果17个病例总计34个磨牙向远中移动。所有上第1恒磨牙在口外弓的作用下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达5mm,最少3mm,平均3.5mm;平均疗程5个月,磨牙远中移动的速率为1.5mm/月。结论口外弓作为一种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磨牙,配合固定矫治技术可以加强口内支抗,为固定矫治技术解决牙列拥挤,上颌前突,深覆[牙合]和深覆盖作了必要的先期准备,但应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弓形态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6例为观察组,正常牙合个体38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前牙弓形态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女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前牙弓深度(UAD)、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UAC-C)均小于对照组正常牙合者;男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UAD/UC-C)、上前牙弓深度(UAD)均小于正常牙合者,而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LAC-C)大于正常牙合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弓形态与对照组正常牙合者比较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临床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时,有必要对其上颌进行快速扩弓。对成人患者,若错牙合畸形矢状方向不协调程度较为严重,建议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进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了解并分析人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区解剖形态,为临床根分叉病变的诊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取于2020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口腔科就医患者的156颗(其中男性89颗,女性67颗)下颌第二磨牙的CBCT影像学资料。通过测量以下数据:(1)男女颊、舌侧根柱长度;(2)颊、舌侧根分叉开口下2mm的宽度;(3)近远中向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的距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颊侧根柱长度(2.08±0.43)mm,女性(1.95±0.43)mm,男性舌侧根柱长度(2.32±0.52)mm,女性(2.19±0.54)mm,男性与女性颊舌侧根柱长度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开口下2 mm颊侧宽度为(1.72±0.73)mm,舌侧为(1.54±0.53)mm,颊舌侧宽度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柱长度与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骨的距离呈正相关性(P <0.05),而根柱长度与根分叉开口下2 mm宽度比较,...  相似文献   

18.
梁凯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95-1596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验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1类错验患者17例,前牙Ⅱ覆验8例,Ⅲ覆覆(牙合)9例.所有患者的矫治均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采用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0.9 mm,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2.1 mm;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4.2 mm;下切牙舌向移动了1.6 mm,比上颌磨牙前移少1.0 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常州市1114岁青少年恒磨牙(主要是第二磨牙M2和第三磨牙M3)的影像学表现,横向研究恒磨牙的发育、萌出情况,以及M3、M2的发育关系。方法从常州市口腔医院影像资料中抽取2013年110月期间拍摄的1114岁青少年的全颌曲面断层片共345张,分别观察M3、M2的发育情况并进行发育分期,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在1114岁青少年中,M2处于发育G期的比例为43.26%,下颌整体发育早于上颌(Z=-11.69,P<0.001),女性较男性发育早(Z=-3.06,P=0.002);21颗阻生,均为下颌近中倾斜,占下颌M2总数的3.04%。M3处于发育C期的比例为33.26%,女性比男性发育早(Z=-2.06,P=0.040),下颌M3发育早于上颌(Z=-3.42,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M3与M2存在相关性(r=0.869,P<0.001)。结论青少年中M2与M3的发育密切相关,除去生长因素外、上下颌牙弓后段能否同时容纳、是否容易导致复发等,在正畸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0.
第一恒磨牙在儿童6岁时萌出,是恒牙列中萌出最早、咀嚼功能最大的牙齿,也是支持颌间高度和保持上下牙弓近远中(牙合)关系的主要支柱,对儿童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且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1].第一恒磨牙萌出最早,表面点隙、窝沟较多,患龋机会最高,严重者可导致早失[1].12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WHO将12岁选为全球性龋病检测年龄,以便对儿童患龋率进行国际性的检测和比较[2].由于第一恒磨牙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对其龋病的预防一直是牙病防治的重要课题.及时掌握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和规律,对龋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漯河市2 750名12岁儿童进行了第一恒磨牙龋患情况调查,并提出预防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