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移动ICU的建立,总结1345次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的建立及这个阶段完成的院内安全转运情况,总结"移动ICU"的护理工作规范。结果:"移动ICU"在重症医学科建立30个月以来,安全转运患者1345次。结论:"移动ICU"的建立,专业的护理转运人员,规范化的转运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效率,保障了转运安全,有利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转运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警讯药物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方法 针对全院5个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高警讯药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问卷调查,制定高警讯药物目录,药品管理流程,护理队伍的培训及制度的落实.结果 重症医学科通过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高警讯药物使用风险.结论 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有助于减少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人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和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法]识别和评估ICU危重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制订和完善危重病人护理风险防范制度,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结论]加强对临床危重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探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见细节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做好透析患者安全隐患评估及不良事件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保证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结论:通过各项核心制度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提高沟通技巧,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正>重症患者在转出ICU后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一些非常复杂的护理,普通病房由于护理人员不足、重症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等原因不能为这部分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重症护理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ICU转出患者被称为易损伤群体[1]。这些安全风险很大程度地导致了ICU转出患者重返ICU及不良事件、ICU后综合征等的发生,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结局。目前国内对ICU转出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服务开展较少,大部分还是停留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13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中,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所占的比例最大(66.15%),其次为意外伤害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占14.62%;护理不良事件中护士作为主要责任人所占的比重最大(53.85%),其次是主管护师(21.53%);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工作年限〈3年所占比重最大(57.69%),其次为3~5年者(29.2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中,17:00~24:00段发生不良事件所占的比重较大(34.62%),其次为8:00~12:00时间段的,比例为22.31%。结论为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重症医学科应提高科室安全等级,采取措施减少用药错误,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提高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意识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促进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通过调查影响护士长不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分析主要原因,对护士长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培训,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系统,转变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理念.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明显提高,达到了发现问题最大化,信息共享,共同吸取经验教训,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培训、健全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系统,提高了护士长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促进了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挑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在给予ICU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详细观察实施后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未实施护理标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而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在重症医学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实行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 015例和对照组978例,对照组采用科护士长-护士二级责任制,观察组采用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DSI评分、SD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采用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挑选的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在给予ICU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详细观察实施后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未实施护理标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护理标识管理后的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确切,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加强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把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978例实施科护士长责任制,B组1015例实施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三级责任护理管理制度能明显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是满足基层医院重症患者需求的好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屏障,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建立护理安全屏障并应用于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情况的差异。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安全屏障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屏障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院内上报系统收集的2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不良事件的种类、患者损伤结局、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为20. 09%,跌倒、坠床对患者损伤最严重;骨科和ICU为压力性损伤高发科室,常规导管滑脱较多见;白天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夜间,交接班时段为不良事件高发期。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医院自身特点,采取多元化护理对策,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沟通技巧、操作等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段加强监督,进行弹性排班,以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质量监控系统,构建科室的安全文化,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及小组目标管理、高危管理等管理屏障。结果:护理人员临床研究思路拓宽,护理工作流程改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不安全风险达到预控。结论:建立护理管理屏障可有效提高患者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综述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交接班中断产生原因及相关对策的研究进展,使护士及其管理者加深对护理中断事件的认知,采取科学的处理和应对方案,规避护理风险,保证病人安全,并提高ICU护士交接班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在重症医学科多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8年6月起开始为重症患者构建多种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多病区护理管理效果提升,选取平台构建前后各80例重症患者,对比优化管理前后护理管理情况。结果:新型管理平台构建后,病区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构建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率(2.50%、1.25%)均低于管理前(13.7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可促进重症医学科多病区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就诊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6例重度ARDS患者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同时行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和护理措施,为ICU护士在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同时行俯卧位通气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12月ARDS患者26例,对患者实施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同时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过程及方法进行观察总结。结果:通过对ARDS患者采取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同时行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患者无意外和护理操作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氧合和预后,26例患者中有24例病情平稳后转至普通病房,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休克死亡。结论:对持续床旁血液滤过同时行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为保证患者的安全,除了掌握一种既简便又省时、省力的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外最重要的是做好风险因素的评估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预防为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改进护理工作中的制度、系统及流程中的缺陷,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评估及分析食管癌手术治疗护理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制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食管癌患者发生引流管滑脱/自拔、压疮、给药错误与实施前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跌倒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 通过评估及分析食管癌手术治疗护理的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制度,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模式在护理隐患排查处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呼吸科病房重症患者的资料,汇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发生的原因,建立闭环管理小组,从重症患者病情观察、护理风险预警、应急处理流程、护理管理制度、信息沟通等方面形成关于重症患者护理隐患排查的闭环管理模式,使该模式能产生强大的自激力,达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隐患的良性循环效果。结果:2013年1~12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3例,导致护理隐患发生的原因包括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风险预知不谨慎、信息沟通不畅、护理操作不娴熟、应急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等。后期我院开始应用闭环管理模式以加强护理管理,2014年1~12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例,与闭环管理模式应用前相比有明显降低,且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表扬护士人次也明显提高。结论: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隐患排查处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ICU病房的92例危重症患者,分析护理风险源及高危因素,并制定管理对策。分析管理对策实施的效果。结果管理对策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8. 7%降低至1. 1%,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71. 7%升高至96. 7%。与管理对策实施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管理对策实施后患者在躯体活动、精力、睡眠、情绪反应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 0. 05)。结论应及时发现、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