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氟烷和七氟烷对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呼气末地氟烷和七氟烷浓度时癫痫患者脑电图及棘波的变化.方法40例癫痫需行手术者,随机分为地氟烷组和七氟烷组,每组20例.以1.0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地氟烷或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置入硬膜外电极后,调整蒸发器刻度,分别控制呼气末地氟烷或七氟烷浓度于0.7、1.0、1.3及1.5MAC,并各稳定15 min后,描记脑电图.结果癫痫患者1.0MAC地氟烷时棘波的频率与0.7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3MAC和1.5MAC时棘波的频率明显低于0.7MAC时(P<0.01).1.0MAC和1.3MAC七氟烷时棘波的频率与0.7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5MAC时棘波的频率明显高于0.7MAC时(P<0.05).随着呼气末地氟烷或七氟烷浓度的升高,所有患者的α和β波逐渐减少,而δ波增多.结论癫痫手术用地氟烷维持麻醉,术中需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时,将地氟烷麻醉深度维持于0.7~1.0MAC或七氟烷麻醉深度维持于0.7~1.3MAC较为适宜,以保证癫痫源灶准确的定位及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对比异氟烷与七氟烷对肝移植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2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分为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各13例;术中,异氟烷组采用异丙酚TCI与异氟烷1MAC麻醉维持、七氟烷组采用异丙酚TCI与七氟烷1MAC麻醉维持;检测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术毕12 h等6个时相血浆CK、CK-MB及cTnI的浓度.结果 七氟烷组患者血浆CK、CK-MB及cTnI浓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术毕12 h等时相均显著低于异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时肝移植术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加  王建  高素洁  赵国庆 《吉林医学》2012,33(7):1360-1362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维库溴铵的协同作用以及术后苏醒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拟施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05 mg/kg)加维库溴铵(0.1 mg/kg)加丙泊酚(1.5mg/kg)加舒芬太尼(0.4μg/kg)联合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患者术中持续吸入1.3 MAC异氟烷,B组患者术中持续吸入1.3MAC七氟烷。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肌松时间以及恢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相比较异氟烷组,睁眼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并且苏醒过程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嗜睡及躁动发生率均少于异氟烷组。结论:七氟烷相比异氟烷有如下优点:苏醒迅速、苏醒期更加平稳舒适、并发症少;二者对维库溴铵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未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相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七氟烷和地氟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PI)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地氟烷组(D组),各45例。S组采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静脉泵入、七氟烷吸入以及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进行麻醉诱导;D组采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静脉泵入、地氟烷吸入以及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推注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采用1.0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持续吸入联合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 ng/mL静脉泵入,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和镇痛深度。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和气腹期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SPI。结果:麻醉诱导前,2组BIS、SPI、心率、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期间,D组SPI、BIS、MAP均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相同MAC的地氟烷较七氟烷可产生更低的SPI值,提示地氟烷可以产生更深的镇静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了异氟醚和地氟醚对大鼠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影响,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日龄7天的SPF级幼年SD大鼠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异氟烷组、地氟烷组,每组8只。分别吸入空气、0.8MAC异氟烷、0.8MAC地氟烷,完毕后继续饲养6周,6周后观察三组区别。结果:异氟烷和地氟烷较对照组比其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地氟烷较异氟烷逃避潜伏期有缩短(P<0.05);异氟烷和地氟烷较对照组比,其海马组织p38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地氟烷较七氟烷比较,其海马组织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吸入异氟烷和地氟烷都可对发育期大鼠产生神经元毒性,可致认知功能障碍;地氟烷相比异氟烷而言,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中青年女性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腰椎、腰椎间盘或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24例随机分成4组(n=6),对照组、0.7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组、1.0MAC组及1.3MA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达到预定MAC平稳后测定4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平...  相似文献   

7.
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组).吸入七氟烷1MAC(II组),1.5 MAC(III组),2 MAC(IV组).比较不同MAC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分别记录各组注入维库溴铵后其抑制时间、T1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起效时间Ⅱ组与I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组和Ⅳ组与I组相比明显缩短(P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全麻对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四组:七氟烷组(S1组)、异氟烷组(S2组)、恩氟烷组(S3组)和对照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S1、S2、S3组分别行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吸入麻醉,P组行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四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1 min、5 min、10min、切皮时、切皮后30 min、60 min、停药时、术毕、苏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的MAP、HR。术后1 d、5 d、10 d、20d抽取病人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四组在手术过程中,MAP、HR都有波动,但各组之间MAP无显著性差异(P>0.05),S2组HR较其他三组升高(P<0.05),但总体变化范围未超过±30%;与术前相比,术后四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各组相同时间点的ALT、AS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异氟烷和恩氟烷应用于肝癌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地氟烷、七氟烷和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方法 ASAⅠ~Ⅲ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的诱导用药均为咪唑安定0.03 mg/kg,芬太尼2.5 μg/kg,异丙酚1.5 mg/kg和维库溴胺0.1 mg/kg.异丙酚组(P组)维持用药为异丙酚6 mg/kg·h复合50%N2O/O2吸入,七氟烷组(S组)和地氟烷组(D组)的维持用药则为50%N2O/O2与1.3 MAC的七氟烷(或地氟烷)复合吸入.记录各组患者拔管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坐起、自主行走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止吐药的需求情况.结果 D组拔管时间明显快于P组和S组,而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坐起、自主行走时间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例数少于D组及S组,但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氟烷、七氟烷和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维持,患者术后均能很快恢复,但异丙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地氟烷或异氟烷维持脑肿瘤手术时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等效浓度地氟烷和异氟烷维持麻醉对脑肿瘤手术患者颈内静脉球血氧分压 (Pj O2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j O2 )和动脉 -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差 (Aj DO2 )的影响。方法 :5 6例幕上脑肿瘤患者随机分配到地氟烷组 (n=2 8)和异氟烷组(n=2 8)。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 ,分别以 1.3MAC的地氟烷 (7.8% )和 1.3MAC异氟烷 (1.5 % )维持麻醉 ,并分别观察患者在正常通气、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时 Pj O2 、Sj O2 和 Aj DO2 的变化。 结果 :正常通气时 Sj O2 和 Pj O2 在地氟烷组均显著高于异氟烷组 (P<0 .0 5或 P<0 .0 1) ;Aj DO2 在地氟烷组显著低于异氟烷组 (P<0 .0 5 )。除过度通气时 Pj O2 在地氟烷组显著高于异氟烷组 (P<0 .0 1)外 ,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时 ,Sj O2 、Pj O2 和 Aj DO2 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另外 ,两组患者 Sj O2 与 Pa CO2 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0 .84,r=0 .76 ,P<0 .0 5 )。结论 :等效浓度的地氟烷较异氟烷在正常通气时有增加 Sj O2 和 Pj O2 的作用 ,提示地氟烷扩张脑血管的作用可能强于异氟烷  相似文献   

11.
七氟烷和异氟烷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1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七氟烷和异氟烷吸入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时效关系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在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麻醉期间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90%的肌松,达到稳态后,患者随机分成静脉麻醉组、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调整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维持90%的肌松,观察患者吸入1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烷或异氟烷后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七氟烷和异氟烷都显著降低了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并且这个效应随着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90分钟后达到最大效应即顺式阿曲库铵的注入速率下降到最大值。最大下降率:七氟烷组为43.8%,异氟烷组为39.6%。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都可以明显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且程度相近,但这种强化作用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时其代谢产物游离六氟异丙醇(hexafluoroisopropanol,HFIP)的生成是否受肝功能状态的影响,以及其与麻醉恢复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肝功能正常(A组)与肝功能障碍CTP B级(Child-Turcotte-Pugh分级,B组)拟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将两组完成研究方案并符合排除标准的各15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行数据分析。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1.5 MAC的七氟烷麻醉约3 h。测定吸入七氟烷后0.5 h、1 h、2 h、3 h及停用七氟烷后0.5 h、1 h、2 h、4 h患者血液中的游离HFIP浓度。手术结束后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T_1)、定向力恢复时间(T_2)、指令响应时间(T_3)、拔管时间(T_4),并于拔管即刻、拔管后不同时点进行VAS疼痛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A、B两组患者血中游离HFIP浓度分别于七氟烷麻醉后1 h和2 h达峰值,停用七氟烷后两组游离HFIP浓度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除七氟烷麻醉后1 h血中游离HFIP浓度B组低于A组(P<0.05)外,其余各对应时点无显著性差异。B组苏醒时间、指令响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大于A组(P<0.05);B组拔管后15 min及30 min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拔管后30 min、1 h、2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B级肝功对七氟烷代谢产物游离HFIP的生成无明显影响;在吸入相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后,正常肝功与B级肝功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差异可能与七氟烷代谢产物游离HFIP的影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测定出生7 d幼鼠的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同时观察七氟烷对幼鼠不同脑区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表达的影响,探讨七氟烷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 选取出生后7 d、体质量15~20 g的Sprague-Dawley(SD)幼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只幼鼠,利用多次刺激法和夹鼠尾法测定幼鼠的七氟烷MAC值。然后设定不同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每种麻醉处理方法随机选3只幼鼠,于麻醉结束后即刻行左心室取血进行血气分析,选择不影响呼吸参数的七氟烷最大浓度和最长维持时间作为麻醉处理条件。将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假麻醉组(B组)和麻醉组(C组),各组经不同处理后6 h,选取6只幼鼠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脑区PARP-1蛋白表达。结果 出生后7 d幼鼠的七氟烷MAC值为(2.64±0.12)%。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设定0.8MAC、4 h定为最佳处理条件。与A组(100%)比较,C组海马(270±22)%、颞叶皮质(160±15)%和额叶皮质(165±8)% PAR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丘脑组织(11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7 d幼鼠的七氟烷MAC值为2.64%。0.8MAC浓度七氟烷作用于出生后7 d的幼鼠4 h,可诱发皮质脑区及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且于海马组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蓉  伍湘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331-1332,1334
目的:探讨异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七氟烷组(Ⅰ组,n=30)和异氟烷组(Ⅱ组,n=30)。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均静注眯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插管。插管后Ⅰ组吸入七氟烷,Ⅱ组吸入异氟烷,两组维持呼末气体浓度在1~2MAC,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基础值的20%。麻醉诱导前及拔管后1、2、3h均应用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拔管后1h的MMSE值均明显降低。其中Ⅰ组2h恢复至术前水平,Ⅱ组3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七氟醚与异氟醚均可能影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七氟醚较异氟醚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不同吸入浓度在小儿全麻诱导过程中静脉穿刺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相关性。方法全麻患儿90例,均为ASAⅠ级,根据呼气末七氟烷浓度随机分为A组(2MAC,30例),B组(2.5MAC,30例),C组(3MAC,30例)。观察三组患儿麻醉诱导时的BIS值及静脉穿刺时体动反应。结果三组患儿静脉穿刺时体动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组最低。三组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深度与BIS有相关性(r=-0.954 9,P<0.000 1),但在C组观察到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2.7MAC时BIS值存在一过性升高。结论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3MAC时最宜静脉穿刺,且在七氟烷吸入诱导的整个过程中其与BIS有相关性。BIS与小儿七氟烷全麻诱导深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涵  伍志超  包晓航   《四川医学》2018,39(3):320-323
目的观察七氟烷和地氟烷吸入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身麻醉下OPCABG患者60例,年龄5174岁,BMI 2030kg/m2,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n=30)和地氟烷组(D组,n=30)。两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S组患者调节七氟烷浓度为11.5 MAC;D组调节地氟烷浓度为11.5 MAC。在不同时间点:手术开始前(T0)、吻合血管前(T1)、吻合血管后(T2)、手术结束时(T3)和术后24小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抽取血液标本进行皮质醇、胰岛素、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结果D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与T0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质醇、胰岛素、CK-MB和CRP与T0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增加更为明显;组间比较,与D组相比S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1和T2显著降低,皮质醇和CK-MB水平在T1T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比地氟烷吸入麻醉在OPCABG患者能更好地控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黄小静  裘毅敏  颜涛  汪正平 《上海医学》2011,34(10):735-738
目的 比较吸人七氟烷、异氟烷及经靶控输注泵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行经腹子宫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evo组)、异氟烷组(Iso组)及丙泊酚组(Prop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在静脉诱导插管后,行间歇指令正压通气模式(IPPV)机械通气,术中分别吸入七氟烷、异氟烷或静脉输注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1.0%七氟烷和0.7%异氟烷复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米库氯胺临床药效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随机分成七氟醚组(Ⅰ组),异氟烷组(Ⅱ组),异丙酚组(Ⅲ组)。诱导后,Ⅰ组用异丙酚2~5 mg/(kg.h)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ml血浆靶控输注,维持呼出末七氟烷浓度为1MAC(浓度:1.7%);Ⅱ组用异丙酚2~5 mg/(kg.h)瑞芬太尼2μg/ml血浆靶控输注,维持呼出末异氟烷浓度为1 MAC(浓度:1.2%);Ⅲ组用异丙酚4~10 mg/(kg.h)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ml血浆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待上述指标稳定5分钟后,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TOF观察以下指标: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维持T1为1%~10%时肌松药的泵入速度。结果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后,Ⅰ、Ⅱ和Ⅲ的起效时间分别是(97.5±20.1)s、(101.3±23.4)s和(95.8±27.1)s(P>0.05),作用时间分别是(26.8±7.6)min、(24.5±9.2)min和(19.9±6.5)min,维持90%~99%颤搐抑制所需米库氯胺的泵注速度分别为(5.71±1.83)μg/(kg.h)、(6.07±1.43)μg/(kg.min)和(8.23±1.62)μg/(kg.min),恢复指数分别为(10.6±2.2)min、(9.28±3.0)min和(6.61±1.6)min。结论临床麻醉中七氟烷和异氟烷能明显增强米库氯胺的临床肌松药效,减少维持90%~99%肌松所需的泵入速度,但二者之间的增强效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七氟烷吸入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配伍浓度.方法 100例拟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为1(组1)、2(组2)、3(组3)、4(组4)和5 μg/ml(组5).调节七氟烷吸入浓度,使脑双频指数值维持在50±5范围内.记录各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o)、收缩压、舒张压、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丙泊酚联合七氟烷最佳配伍定义为术后恶心呕叶发生率不随丙泊酚浓度增加而降低时的最大七氟烷浓度.结果 ETsevo与丙泊酚血浆浓度呈负相关,组间收缩压、舒张压、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组1和组2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3、组4和组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组1.丙泊酚联合七氟烷最佳配伍为丙泊酚靶控浓度3μg/ml联合ETsevo为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结论 丙泊酚靶控浓度3μg/ml联合ETsevo为MAC为最佳配伍浓度,在此浓度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有可能防止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临床浓度七氟烷复合阿片受体激动剂或β1受体阻滞剂在麻醉维持期Narcotrend参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术中麻醉深度.方法 择期胃、肠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七氟烷组(S 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 组)和七氟烷复合艾司洛尔组(SE 组).调整不同组中七氟烷的吸入浓度,达到控制术中血压在基础值±20%,心率在60~100次/min的目标.观察3组血流动力学、NT值、血糖、平均MAC值.术后随访患者是否存在术中知晓.结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S组和SE组的NT值维持在61~35之间(P >0.05),SR组的NT值在65~40之间,高于S组和SE组(P <0.05).S组平均MAC值最高,SR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停药时血糖均比基础值升高(P <0.05).手术后随访,SR组有1例病人可疑术中知晓.结论 Narcotrend 可以监测七氟烷麻醉维持期间的麻醉深度,NT值<64,NT分级在D0以下,患者无术中知晓;瑞芬太尼或艾司洛尔可以减少七氟烷麻醉的MA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