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患者女性,28岁。配戴隐形眼镜双眼干涩不适,要求做准分子近视治疗手术。于2009年7月29日来诊。双眼远视力下降16年,配戴框架眼镜6年,近10年连续无间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初期,曾到当地医院检查,被告知正常。近3年时常自觉眼干、眼红、异物感。无眼外伤及手术病史。检查:双眼视力:右眼0.04,左眼0.04。  相似文献   

2.
配戴角膜接触镜后感染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1年多来(2001年8月~2003年1月),收治因配戴角膜接触镜后发生眼部感染3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女,21岁,初次戴镜3d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10 d后来我院检查:视力右眼指数/眼前,左眼1.0(矫正),右泪道冲洗通畅,角膜正中溃疡,向周围广泛浸润,水肿,前房积脓,结膜囊内有较多分泌物,经培养有铜绿脓杆菌生长,给予局部及全身用药。8d后做角膜渍疡羊膜遮盖,2d后脱落,再做结膜瓣移植,并用药物降眼压。2m后形成前葡萄肿,做眼球摘除及眼胎植入术。  相似文献   

3.
日本角膜接触镜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角膜接触镜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美尼康公司的创始人,现任主席田中恭一先生成功地研制出日本第一枚角膜接触镜,那是一种不透氧的硬性角膜接触镜。1960年,配戴舒适、具有亲水性和更好透氧性的软镜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而美尼康公司则继续致力于研究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他们开发出含水量为72%的非离子软性角膜接触镜材料,同时他们研制了可以连续30d配戴的RGP镜片:美尼康Z,并最先获得获得美国FDA认证。目前,在日本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大约有一千五百万,其中硬镜配戴者与软镜配戴者的比例为4:6。在日本RGP的高配戴率是因为日本的眼科医生让配戴者充分相信RGP镜片的安全保证。1990年日本开始生产抛弃型角膜接触镜。角膜接触镜的抛弃和频繁更换概念改变了人们对角膜接触镜传统的认识,很快就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原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医疗器具的角膜接触镜变成了人们熟知的日用品。这导致了配戴者的依从性下降,超时配戴,甚至角膜缺氧的现象日益增加。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开发高透氧的硅水凝胶(SH)材料。在欧洲和美国,硅水凝胶材料的角膜接触镜已被批准可以连续配戴30d。现在角膜接触镜的新功能体现在双焦点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屈光治疗镜(CRT)上,它们分别可以用于矫正老视和提高裸眼视力。中国的角膜接触镜配戴人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增长到一千万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类研制成软性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加工工艺的提高,SCL的质量日臻于完善;随着近年来媒体的广为宣传,这种超薄、质软且光学性极好的软性接触镜日益受到屈光不正患,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一些角膜疾病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使角膜接触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工艺的改进,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新型“眼镜”用以屈光不正的矫正,特别是屈光参差,单侧无晶体眼正号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使用近年来逐渐普遍.值得指出的是,需要戴用正号接触镜矫正视力的患者屈光状态往往比较复杂,在配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亦较多,部分视  相似文献   

6.
30天连续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评价Menicon Z硬性接触镜30 d连续配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了两个为期一年的临床比较试验.方法分别选用了可以7 d连续配戴的Hydrogel材料的Acuvue(1)及可以30 d连续配戴的Si H材料的Focus Night & Day(2)软性接触镜作为对照镜片.结果临床试验(Ⅰ)中,317人参加了Menicon Z组群,313人参加了Acuvue组群.Menicon Z组群有258人(占81.4%)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试验,而Acuvue组群仅有210人(占67.1%).Acuvue组群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为浸润性角膜炎与细菌性结膜炎.相比之下,Menicon Z组群常见的不适症状是由异物飞入角膜造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的.各有50人参加了临床试验(Ⅱ)的Menicon Z组群与Night & Day组群.Menicon Z组群有35人(占70.0%)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试验,Night & Day组群有33人(占66.0%).Menicon Z组群中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3~9点角膜染色,Night & Day组群为接触镜相关性充血、接触镜性角膜周边溃疡、乳头性结膜炎、角膜上方弓状损伤与细菌性角膜炎.结论Menicon Z 30 d连续配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向阳  刘斌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2):141-141
患者男,25岁。双眼反复红、异物感、视物模糊3年,加重半月。既往“双眼屈光不正”病史,软性角膜接触眼镜配戴史。患者于3年前因屈光不正曾在当地眼镜店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后无不适感,每天睡前未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约半年左右患者感双眼红、分泌物增多,在当地医院就诊,欲想取出软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镜与角膜相嵌顿难以取出,故给予“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双眼红、分泌物增多症状明显减轻后未作处理,至今就诊曾有4次双眼红、异  相似文献   

8.
超长期配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角膜接触镜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 HL  Chen BB  Yao K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7):492-49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配戴角膜接触镜可影响角膜厚度、形态及功能。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尽管现在已经被软性角膜接触镜及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所取代,但目前一部分人群仍在继续使用原PMMA镜片。对于超长期配戴PMMA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的综合影响尚缺乏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连续配戴对眼表上皮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CL配戴者依据连续戴镜时间分为<12h组、12~24h组和>24h组,共3组。对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与病例组(99例198眼)进行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S)、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impression cytology,CIC),对比各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结果:SCL戴镜各组FLS记分、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h组与12~24h组之间,<12h组与>24h组之间FLS、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4h组与>24h组之间FLS、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会导致眼表上皮损伤和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结膜上皮角化。且持续戴镜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虹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2岁,因左眼发现肿物伴眼痛,头痛,视力下降2周,于2004年12月15日入住我院眼科。2周前,无诱因患者出现左眼腹痛,伴头痛,呕吐,洗脸时照镜发现瞳孔边有一黑色小肿物,表面粗糟,长大迅速,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1.0,左眼,光感/6m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6 岁,因“双眼视力下降半年余”于我科就诊。患者自述半年来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矫正视力不佳,不伴眼红、眼痛、眼胀、畏光、流泪等症状。既往近视20余年,约-7.5 D,度数稳定,矫正视力可达1.0。否认眼病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门诊行视力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15,经-13.00-7.50×75矫正至0.3+1,左眼UCVA 0.15,经-12.00-7.50×80矫正至0.3。眼压(iccare回弹眼压计测量)检查:右眼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7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双眼角膜透明,下方4-8 点位角膜带状变薄,变薄带与角膜缘间有2 mm宽的正常角膜,变薄带上方角膜曲率增大,角膜膨隆(见图1A)。直接检眼镜下双眼眼底模糊,视盘边界清、颜色尚可,C/D约0.5。  相似文献   

12.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ICAM-1和HLA-DR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人群结膜上皮细胞表面亚临床炎症因子HLA-DR和细胞内黏性分子1型ICAM-1(CD54)的表达改变。方法: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 mpression cytology,CIC)收集结膜上皮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方法测定正常人及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HLA-DR和CD54的表达水平,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5a)组及(<5a)组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较正常人组相比明显增加(PHLADR1<0.01,PICAM-1,1<0.01;PHLADR2<0.01,PICAM-1,2<0.01),,前二者比较CD54有明显变化(P<0.01)而HLA-D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结膜亚临床炎症因子ICAM-1和HLA-DR明显增加,眼表的亚临床炎症增加。  相似文献   

13.
女,47岁。因为希望行激光手术治疗近视于门诊就诊,患者原配镜病历丢失。自诉18年前因近视开始行角膜接触镜配戴,且配镜1个月后,因为右眼镜片碎裂,故右眼至今未再重新验配。18年来仅以左眼戴镜视物为主,采取日戴方式,普通护理。检查患者眼部情况:双眼结膜充血(++),乳头(+),结石(+)。右角膜R(+),余无异常。左角膜R(+),且瞳孔区可见角膜新生血管长人,并可见角膜血管翳。余双眼前节(-),右眼小瞳下可见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左眼眼底不清。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3年而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3岁,2003年5月8日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7 d入住我院。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胸部X线和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8, 左眼0.6; 眼压右眼16 mm Hg(1 mm Hg=0.133 kPa), 左眼13 mm Hg,右眼前段和眼底正常。  相似文献   

16.
郭颖卓  王华  何书喜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2040-2041
0引言近年来,由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的角膜先天异常和变性疾病,如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更可以对临床上的相关病变进行早期鉴别,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现将我们发现并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es,RGP)取得较好疗效的1例角膜透明样边缘变性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因视力下降20余年要求手术矫正来我院门诊。既往高度近视史及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10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年,于2005年9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幼年时曾行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其母和姐均患相同疾病。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为1.2(-4.00DS),左眼为0.2(-4.00D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与框架眼镜1a后在不同调节刺激下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年龄10~16岁的85例近视眼患者,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测、医学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眼部健康检查等常规检查程序,依据检查结果及家长的依从性,选择41例配戴RGPCL,其余44例配戴框架眼镜,两组均在MPMVA (最大正镜最佳视力)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检影法进行调节滞后量的测定,在配戴期间每3mo 复查一次,1a 后在MPMVA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检影法对两组再次进行调节滞后量的测定,并比较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同时在配戴1 a后,对 RGPCL 组和框架眼镜组的度数增加值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初始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 a后, RGPCL组的调节滞后量与初始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量与初始滞后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a后,在2D,3D,4D的刺激下,两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的调节滞后量均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大而增加。配戴1a后,RGPCL组的度数增长小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配戴RGPCL 及框架眼镜1 a 后,在高调节刺激下, RGPCL组的调节滞后低于框架眼镜组,对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加深有一定作用,两组的调节滞后量都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大而增加,建议青少年注意阅读距离,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8岁,因自己发现双眼角膜边缘有白圈,于2005年9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9。双眼眼位正,眼球运动无异常,结膜无充血,双角膜周边类老年环改变,中央区基质层混浊,上皮下结晶样混浊,瞳孔欠圆,虹膜无异常(图1,2),晶状体和玻璃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指测眼压Tn。  相似文献   

20.
角膜新生血管是配戴软接触镜的并发症之一,与配戴时间及配戴方法密切相关。我科在2003年1月份曾诊治因长期、连续配戴软接触镜诱发严重角膜新生血管病变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