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考察来自10个产地种质薄荷引种于天津后在不同采收期下的产量(单株均重量)、挥发油以及总黄酮等非挥发性成分含量,分析其动态规律,筛选不同产地种质薄荷引种的最佳采收期。方法 大田试验设计种植密度株行距15 cm×30 cm,于7月薄荷现蕾后每隔1周采收1次,直至8月末植株出现枯黄状态时采收期考察结束;用挥发油测定甲法测定薄荷中挥发油含量,气质联用测定薄荷油中薄荷酮、薄荷醇、胡薄荷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薄荷中咖啡酸、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含量,三氯化铝显色法测定薄荷总黄酮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薄荷质量。结果 PCA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引种的南京、安国产地种质薄荷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广州、焦作、平山薄荷在7月底采收质量最佳,长春、鹿泉薄荷在8月上旬采收最佳,信阳、秦皇岛、盐城薄荷最佳采收期较晚,为8月下旬。结论 不同产地种质薄荷在天津引种最佳采收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与传统采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引种于天津地区丹参的质量,探索在本地区大田培育丹参的可行性;比较来源不同产地丹参种苗引种后药材的质量差异,拟筛选适宜天津引种的优质种源。[方法]以单株药材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为丹参质量评价指标,采用HPLC-UV法测定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AFS法测定As、Hg含量,FAAS法测定Cu含量,GFAAS法测定Pb、Cd含量。[结果]丹参引种天津后,栽培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质量标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低于药典限量标准;种源以山东日照种苗引种天津后药材的质量最佳,单株干重可达128.86 g,亩产量可达约600 kg,丹参酮类成分含量达0.330%,丹酚酸B含量达4.977%,分别为药典标准的1.32、1.66倍。[结论]推测天津地区大田适宜引种丹参,种源为山东日照丹参种苗引种天津后栽培品亩产量较高,丹参酮类成分、丹酚酸B含量丰富,因此,山东日照种苗适宜作为天津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在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促进透皮吸收等方面的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同一产地不同种质欧李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遗传稳定性,并比较其种仁干燥后所得药材郁李仁中苦杏仁苷含量,选取优良种质资源.方法 对10个不同种质欧李种仁原植物进行外观性状观察、形态特征的描述及变异性分析;利用体试镜、扫描电镜,对不同种质欧李种仁进行显微观察;采用100%甲醇超声45 min提取方法,利用Wate...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有效成分及遗传特性,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性状调查、HPLC检测及ITS序列分析揭示野生金银花种质的特性。结果 浙江西南地区的6个野生金银花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差异较小,通过ITS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相近,能够与忍冬属其他植物明显区分。6个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之间形态差异和有效成分量差异较大,其中有性状优良的野生种质,如产自浙江省景宁县(ZJJN1)与浙江省青田县(ZJQT)的样品,其绿原酸量分别为1.94%和2.42%,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结论 研究野生金银花种质的优良特性,对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及优良栽培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的牛蒡种质与牛蒡子药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HPLC 法测定药材中牛蒡苷与苷元的量,色谱柱为 Agilent TC-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甲醇-水 (线性梯度洗脱:0 min,水55%;10 min,水 46%;20 min,水 3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在培养箱中进行牛蒡种子发芽实验,测定发芽势、发芽率等。并采用 SPSS 13.0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牛蒡子的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率与药材中牛蒡苷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牛蒡苷元的量成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不同产地牛蒡种质与药材的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几个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我国的广东、海南、贵州和印度等地所产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采用GC-MS对小油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干基含油率分别为32.43%(广东)、31.41%(海南)、37.56%(贵州)和41.04%(印度);GC.MS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0.93%(广东)、79.53%(海南)、77.24%(贵州)和78.22%(印度).结论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在小油桐引种与育种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10种产地不同玄参药材中重金属Hg、Cu、Pb、As、Cd的含量。方法采用湿法消化玄参样品,火焰法、氢化物法和石墨炉法三种原子化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结果测得10个产地的玄参药材中Cu≤13.72μg/g,Hg≤0.0184μg/g,As≤0.0609μg/g,Pb≤0.431μg/g,Cd≤0.276μg/g。结论根据玄参中重金属的检测结果,结合绿色行业标准,初步拟定了玄参药材的重金属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6个产地铁皮石斛功效成分的差异,以期为铁皮石斛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石斛行业的质量规范提供试验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产地3年生铁皮石斛的干燥茎中多糖、D-甘露醇、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核苷类成分及甾族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对6个产地进行Q-聚类分析。结果 浙江省乐清市双峰乡所产石斛的多种功效成分相对较高,聚类结果显示昆明市官渡区所产石斛与文山广南县最为接近,德宏州盈江县石斛与其他产地相距最远。结论 铁皮石斛功效成分众多,开发潜力极大,但各地区材料功效成分差异明显,而这些差异与地理位置关联不大,推测种质资源与人工繁育体系影响更大,说明急需统一的质量标准约束。  相似文献   

10.
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的品质优劣.方法 采用性状比较、显微与薄层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 从外观性状评价,甘肃7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中陇西、宕昌所产质量较佳;7个产地蒙古黄芪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岷县、渭源所产蒙古黄芪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符合药典规定;综合分析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以宕昌、陇西、渭源含量较高.结论 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的品质差异较大,主要以陇西、宕昌所产蒙古黄芪质量较佳.今后应从种、产、储、销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和提高栽培黄芪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野生和栽培薄荷Mentha haplocalyx方法 采收鲜活植株,在人工气候室培养4个月后,采用GC-MS法定性检测两者的挥发油组成。结果 共检测53种化学成分,多以烯、醇及酮类物质组成,其中栽培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香芹酮(28.52%、14.91%、25.36%)组成,野生品种香型主要由D-柠檬烯、桉油素、β-水芹烯(12.21%、46.70%、20.19%)组成。结论 野生和栽培薄荷的香型主要组成成分在构成和组成比例上存在不同,野生品种醇类成分的量较栽培品种的醇类成分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量,研究不同产地枳壳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朱栾枳壳未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江枳壳、川枳壳、湘枳壳和常山胡柚均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陕西枳壳未检出新橙皮苷。江枳壳含7.5%柚皮苷、5.6%新橙皮皮苷,量均为最高。结论 朱栾枳壳与其他产地枳壳的成分有差异,不含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肉桂精油对正常大鼠肠道梭菌属IV簇菌群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每天给予肉桂精油0.384 3 g/kg,连续给药30 d,取结肠和直肠内容物,针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肠道梭菌属IV簇细菌和拟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果 肉桂精油给药后,肠道梭菌IV簇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分布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肠道梭菌IV簇细菌的变化更大。肉桂精油对结肠和直肠中两类菌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肉桂精油对肠道梭菌IV簇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可能是肉桂对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蓝云龙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6):1195-1198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鱼腥草种质资源的主要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量及产量变化规律,综合多因素评价鱼腥草种源质量,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基础。方法 测定23个种源的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和黄酮类成分量,并对种源与产量的变异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种源鱼腥草甲基正壬酮、黄酮类成分的量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鱼腥草挥发油类物质除与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外,还有地理变异规律,总量呈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经、纬双向变异。而黄酮类成分除少数呈经向变异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结论 通过对23个鱼腥草种源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类物质、黄酮类成分以及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黄酮类成分总量以植株较矮的鱼腥草为优,其中以浙江长兴种源最高,浙江嵊州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5~7 min,12%~15% B;7~14 min,15%~21% B;14~35 min,21%~25% B;35~40 min,25%~36% B;40~60 min,36%~52% B;60~80 min,52%~100% B;80~95 min,100% 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