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蜕紫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皮疹反复发作和预防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首次就诊的过敏性紫癜皮疹反复发作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蜕紫颗粒加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儿皮疹、肾损害情况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皮疹的复发率及肾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最终各纳入35例,对照组最终各纳入33例。两组治疗后紫癜范围、皮疹发作次数、肾脏损害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皮疹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观察组新增肾脏损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蜕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皮疹反复发作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皮疹症状、肾脏损害,减少发作次数,并减少过敏性紫癜半年的复发率,且疗效持续稳定、安全性良好;蜕紫颗粒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CD3+、CD4+细胞、CD4+/CD8+水平,抑制CD8+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紫癜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25例患儿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脱落、失访问2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57例;观察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2例,最后完成59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血尿安胶囊,1~4粒/次,3次/d;观察组以紫癜汤加减辨证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每周记录1次紫癜情况、进行1次尿液分析检测,记录3个月内紫癜、血尿和蛋白尿消失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随访1个月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检查和血热妄行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 C(CysC),免疫球蛋白A1(IgA1),IgG,补体C3,CD4+,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Treg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紫癜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和随访1个月观察组血尿和蛋白尿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和随访1个月,观察组24 hUp水平和血热妄行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Alb,β2-MG和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gA1,IgG均低于对照组(P<0.01),C3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Treg均高于对照组(P<0.01),Th17和Th17/Treg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7,IL-21,和TGF-β1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紫癜汤加减辨证治疗HSPN血热妄行证患儿,可促进紫癜消退,改善血热妄行证症状,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减轻了肾脏炎性损伤,从而减轻了血尿和蛋白尿,起到了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血1号方治疗血热夹瘀证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尿红细胞、尿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常规衍生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家医院10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予尿血1号方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卡托普利及阿魏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血中性粒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随访6个月后紫癜肾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总有效率为88.9%(48/54),对照组为70.4%(38/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总积分、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8天,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D-二聚体及24 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中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中性粒细胞比率、NLR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PLR、L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儿肾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尿血1号方治疗血热夹瘀型紫癜肾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紫癜肾炎患儿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中性粒细胞及NLR,有效减轻肾脏的炎症状态,减轻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对雷公藤致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水煎剂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0.06 g·kg-1)对照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生药量3.38,6.75,13.50 g·kg-1)。除正常组外,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连续ig 4 d,再以雷公藤水煎剂(生药量3.75 g·kg-1)ig 4 d造模。处死大鼠,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力,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肝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及血清ALT,AST的活力明显升高 (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5),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和甘利欣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ALT和AST的活力、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0.01)。 结论: 雷公藤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其引起炎症因子IL-1β,TNF-α释放增加进而形成炎性损伤有关,逍遥散可通过抑制IL-1β,TNF-α的释放而对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取120只实验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肾炎康复片组[800 mg/(kg·d),阳性药对照组]、灯盏花素低[6 mg/(kg·d)]、中[12 mg/(kg·d)]、高[24 mg/(kg·d)]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连续7 d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制备AKI大鼠模型;各组均每天1次口服给药,疗程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同步给予生理盐水。测定24 h排尿量并测定24 h尿蛋白量(Pro),测定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称量肾脏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法检测肾脏组织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损伤评分,并测定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灯盏花素中、高剂量组和肾炎康复片组庆大霉素致AKI大鼠24 h排尿量、24 h Pro、尿NAG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BUN、Scr含量均显著降低,肾脏质量显著降低、肾脏指数显著减小,肾脏组织KIM-1表达降低,肾脏组织结构病变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均明显改善,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且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肾脏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庆大霉素致AKI大鼠肾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肾功能、抗氧化、抑制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傅奕  陈帮明  李鑫  魏林  吴兆东  付义  刘永芳 《中草药》2020,51(23):6045-6049
目的 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筛选九江市中医院Ⅲ~IV期DKD患者,随机分配入对照组(46例)及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持续3个月。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尿IgG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改变。评估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细胞免疫,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3.91%、86.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蛋白为(178.65±31.72)mmol/L、尿素氮为(7.63±2.15)mmol/L、血肌酐水平为(85.68±14.74)μmol/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IgG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白细胞、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DKD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苦参素(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和OMT低[25 mg/(kg·d)]、中[50 mg/(kg·d)]、高[100 mg/(kg·d)]剂量组,每组20只,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疗程7 d。通过盲法神经功能评分评测神经功能损伤,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生化分析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状况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明显改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平均微黏度、各向异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OMT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桑辛素对D-半乳糖致小鼠老年性痴呆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d),连续8周,建立小鼠痴呆模型。桑辛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0、20、40 mg/(kg·d),吡拉西坦组灌胃给药0.75 g/(kg·d),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给药8周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海马齿状回结构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检测脑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乙酰胆碱(ACH)含量以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站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1),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损伤严重,血清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P<0.01),脑组织ChAT活性和ACH含量明显降低(P<0.01),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辛素给药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站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脑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血清TNF-α和IL-1β的含量降低(P<0.05或P<0.01),脑组织ChAT活性和ACH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呈剂量依赖性。吡拉西坦组上述指标也明显改善。[结论] 桑辛素对D-半乳糖致小鼠老年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抑制凋亡和增加神经突触间的ACH含量和Ch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感染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择胜利石油管理局汽修卫生院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0.4 g静滴,qd,干扰素-γ,皮下注射,1次/d,12周后改隔天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1个疗程用药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和感染参数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86%(26/28),75.00%(21/2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CRP含量为(43.12±0.75) mg·L-1,NT-proBNP含量为(1 872.99±11.25)ng·L-1;治疗后CRP含量为(11.51±0.22) mg·L-1,NT-proBNP含量为(673.52±10.71)ng·L-1;对照组治疗前CRP含量为(44.82±0.92) mg·L-1,NT-proBNP含量为(1 863.02±11.93)ng·L-1;治疗后CRP含量为(19.64±0.84) mg·L-1,NT-proBNP含量为(894.12±10.73)ng·L-1;治疗后两组CRP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GRAN)为(3.33±0.34)×109/L、白细胞(WBC)为(1.52±0.71)×109/L、淋巴细胞比率(LYM)为(51.61±7.64)%;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细胞数(GRAN)为(5.92±0.15)×109/L、白细胞(WBC)为(2.92±0.04)×10-9/L、淋巴细胞比率(LYM)(66.18±6.1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GRAN,WBC,LYM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热患者采用痰热清静滴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起到有效抗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究对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儿科 2013 年 10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后总有效率情 况及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 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的 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应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不但可以明显升高患儿的血小板,改 善其出血症状,还能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冲任、天癸、宗气等方面论述气滞血瘀型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及辨治。其临床表现为在乳房肿块出现前便长期存在胸闷胸痛、腹部隐痛、不欲饮水,乳房肿块日久不增大也无甚疼痛,却在围绝经期迅速进展,乳腺癌术后表现出患侧上肢肿胀难消、术口渗血渗液难以愈合。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任脉水液停滞水湿、湿阻脉道,冲任胞宫气血盈泄失司兼之宗气不降,产后乳络不通共致血瘀气滞,天癸将竭加剧任脉水湿停滞、血瘀胸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临证以行气利水化瘀为要,用增骨益髓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癌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翠云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鉴定该化合物为8-(4-羧基苯氧基)-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该化合物为新的芳基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翠云草黄酮G。  相似文献   

14.
钱宏梁  潘志强  李亚  钱杨杨  费敏红  方肇勤 《中草药》2019,50(10):2383-2389
目的研究不同治法中药配伍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ig给予1.65 mg/(kg·d)氢化可的松14 d诱发药源性证候,同步给予助阳散寒(附子-肉桂)、滋阴泻火(知母-黄柏)、补气生津(人参-黄芪)、补血益精(熟地-山茱萸)4种中药药对干预,检测小鼠体质量、抓力、腋温、旷场活动度、躯体不同部位红外温度等表征信息;取脾脏、胸腺称定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21-羟化酶(Cyp21a1)、11β-羟化酶1(Cyp11b1)和11β-羟化酶2(Cyp11b2)、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脱羧酶(Ddc)、多巴胺β-羟化酶(Dbh)、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nmt)基因表达;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上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StAR蛋白表达。结果 4种治法对氢化可的松造成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和体温下降效果不显著,附子-肉桂组小鼠抓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知母-黄柏组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StAR、Cyp11b1、Cyp11b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SR-BI、StA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滋阴泻火治法寒性药对(知母-黄柏)对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诱发的药源性证候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纠正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与独立接种对田间栽培多年生乌拉尔甘草生长与有效成分积累的长短期效应。方法:选取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与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s 2种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在大田条件下对乌拉尔甘草进行单菌种与复合菌种接种处理,分别于栽培的第1年和第2年采集乌拉尔甘草样品,分析其形态指标和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接种和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均对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与甘草苷含量有提升作用,其中复合接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单接种处理无显著提升作用。接种处理组乌拉尔甘草种苗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草苷含量与甘草酸含量的比值,接种组甘草苷、甘草酸的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揭示了大田条件下复合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长期效应,发现摩西斗管囊霉与根内根孢囊霉复合接种可以提高大田栽培乌拉尔甘草的品质,并对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比例有调节作用,为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挖掘中药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万方知识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研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和SPSS Modeler软件对复方进行药物剂型、频数、药性、药味、归经、剂量、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等分析,深入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有241首复方,175味中药纳入数据库中。黄芪、生地黄和山药是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药。黄芪、山药和丹参在所有复方中的整体应用剂量偏大,而五味子、黄连和甘草的应用剂量偏小。丹参是夹瘀兼证中最常应用的活血化瘀药,黄连和知母是夹热兼证最常应用的清热药,黄连和苍术是夹痰/夹湿兼证应用最高频的除湿药。复方中药的药性以寒性和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和苦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脾经和肾经居多。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中潜在支持度最高的对药及角药分别是“黄芪-生地黄”和“黄芪-生地黄-山药”。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显示存在5个潜在的核心处方。结论 数据挖掘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气阴两虚型T2DM治疗复方的用药规律,为气阴两虚型T2DM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7.
坐珠达西对MNNG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坐珠达西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自由饮用170 mg·L-1的MNNG 8周建立大鼠CAG模型,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 mL·kg-1·d-1)、摩罗丹组(0.36 g·kg-1·d-1)、坐珠达西高、中、低剂量组(每天ig 0.4,0.2,0.1 g·kg-1·d-1)。给药9周后取材,观察大鼠胃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对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2(IL-12)、一氧化氮(NO)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部组织HE切片可见胃黏膜有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和水肿等病理改变,血清中IL-1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O和MDA无显著性变化。与模型组比较,HE切片显示坐珠达西组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胃黏膜病变,血清中NO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2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坐珠达西对MNNG所致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8.
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具有致病性强、发病率高、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目前临床多采用化学药对抗病毒性疾病,但化学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多具有毒副作用,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使其可多层次、多靶点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海洋中药物种丰富多样,已有研究证明海洋中药存在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毒副作用低,因此海洋中药抗病毒的研发和应用将在未来引起更多关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海洋中药学》收录的250种海洋中药中进行筛选,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进行综述,以期对海洋中药抗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青  徐月  彭伟  刘佳  李若兰  邓婷  高永翔  蒲旭峰 《中草药》2020,51(18):4673-4684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在TCMSP、TCM-Datebase@Taiwan、PubChen Compound数据库收集桂枝芍药知母汤中9味中药(桂枝、芍药、知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防风、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DrugBank、TTD数据库查找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相关的蛋白靶点,并上传到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关系。在PDB数据库下载合适的蛋白靶点晶体结构,采用Discovery studio 4.5.0软件进行化合物与靶点的分子对接,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可视化网络,阐释桂枝芍药知母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存在316个潜在的抗关节炎活性成分,作用于26个靶点,其中MAPK1、ZADH2、P38、AKR1C2、DHODH、CA2、MMP3、MMP9、RANKL等蛋白是主要作用靶点。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提示,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骨吸收(28%)、组蛋白激酶活性(20%)、肽基酪氨酸磷酸化(20%)、前列腺素代谢过程(12%)等生物过程。作用通路主要是破骨细胞的分化(94.12%)。结论采用分子对接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从多靶点多途径的角度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为更好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药类法象”之理由张元素首次提出,是根据每种药物气味各异而升降、功用不同,法象于自然,将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而人与天地相参,人药相关,人体及药物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以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及药性升降应遵循自然规律,即顺应“神机气立”而得以正常运行。因此“药类法象”是药性升降浮沉的理论基础,可应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促进对脏腑生理病理的认识,引出对临证用药的启发,为理解气机升降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