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对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接受RFCA治疗的成功病例5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用国际上流行的简短表格-36(SF-36)和自行设计的针对pAf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术后1个月及3个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同时比较了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P<0.01).简短表格-36中各项计分除总体健康感觉外,手术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精力及活力为P<0.05),但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律恢复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RFCA可改善客观的心脏功能指标,显著提高pAf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标准看是pAf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小儿腹腔镜术后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切皮前30 min,A组静注舒芬太尼0.25-0.5μg/kg;B组静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后4、12、24 h的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FLACC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镇痛效果FPS-R、FLACC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镇静效果Ramscoy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A组不良反应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小儿腹腔镜术后,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且镇静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128例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根据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根据术后PR间期分为PR间期延长(PPR)组和PR间期正常(NPR)组。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性别,年龄,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是否使用肺静脉电隔离,房颤类型及持续时间,PR间期,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NPR组与PPR组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43.6±24.3)个月,53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41.4%。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高血压、糖尿病、PPR患者偏多,LAD大,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高,PR间期长(P<0.05或0.01)。PPR组、NPR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59.5%(25/42)、32.6%(28/86),两组比较,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间期延长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79,95%CI:1.262~6.566,P=0.012)。结论 PR间期延长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在我院接受过RFA的AF患者资料,按照RFA后6个月随访时房颤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28)和未复发组(n=52).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 F A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病程、C反应蛋白(CRP)和左心房内径(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CRP和LAD是RF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对有RFA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患者的监测和随访,早期识别房颤的复发并尽早处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不理想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各40例。比较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静脉PVI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CBA组各支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世间均短于RFCA组,冷冻所需的最低温度低于RFCA组(均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血管意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 CBA与RFC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并无太大差异,但CBA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因此极大改善了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的长期恢复,有较高的安全性。虽然CBA临床操作难度与RFCA较低,但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条件等选择采用CBA还是RFCA。  相似文献   

7.
程云  薛枫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2):111-113,12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但与此同时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肺静脉狭窄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肺静脉狭窄可出现患侧肺淤血及血流灌注异常,晚期可发生进展性肺循环高压.由于它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医学问题,且不具有特异性表现,因此很容易被误诊、漏诊.结合...  相似文献   

8.
心外膜射频消融术Bachmann束对心房颤动诱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阻断Bachmann束(BB)对心房颤动(AF)诱发的影响。方法:对10只实验犬行心外膜BB射频消融术。阻断BB前后分别从左右心耳行快速短阵刺激以诱发AF,并比较AF阈值与持续时间。结果:在刺激方式与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阻断BB前后AF阈值与持续时间相差无统计学(P>0.05)。结论:阻断BB对AF诱发率无明显影响,提示在AF启动与维持机制中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 入选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住院患者,其中试药组 35例(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 36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常规给予胺碘酮和华法林,试药组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者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左房内径大小及早期复发情况。结果 试药组早期复发率为9%,对照组早期复发率为31%,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T-proBNP水平及左房内径呈下降趋势,且试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能够减少房颤射频术后早期复发,降低NT-proBNP水平及缩小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372例房颤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372例患者中,心律失常发生126例,发生率33.87%。一般资料分析显示BMI、吸烟史、饮酒史、术后焦虑、左心房球形度、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成为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矩阵分析结果显示:BMI与左心房球形度、BMI与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吸烟与饮酒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0.3<|r|<0.5),其余各影响因素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相对彼此独立。结论 左心房球形度、吸烟、术后焦虑、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及BMI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10例,采用全凭静脉双腔气管导管麻醉.结果:10例患者在消融术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术中分离肺静脉时,4例出现血压降低;左单肺通气时,2例出现SpO2降低,PaCO2升高.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颤...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尽管目前射频消融术已经成为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一直是医生面临的难题,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房纤维化的药物预防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首次射频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术后预防心房纤维化的药物类型和剂量,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n=19)和未复发组(n=8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服用药物的差异,采用SPSS 22数据分析判断心房纤维化的药物预防对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性别、年龄、房颤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hs-CRP、e GFR、SCr、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复发组的房颤初发年龄、房颤病史及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 <0. 05)。药物预防心房纤维化可减少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1年复发率(P=0. 015),较长的房颤病史是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率与房颤初发年龄、房颤病史和NT-proBNP水平相关,药物预防心房纤维化可降低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丙泊酚深度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采用丙泊酚深度镇静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入选160例房颤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行深度镇静,同期60例未采用丙泊酚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深度镇静先给予负荷量丙泊酚1 mg/kg,然后经左锁骨下静脉持续给予维持剂量,起始维持剂量为药典推荐剂量的中位数8 mg·kg-1·h-1术中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每10 min调整剂量一次,直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理想深度镇静的标准:患者意识及疼痛反应消失,但生命体征稳定,无需呼吸及循环支持。分析丙泊酚剂量的影响因素及深度镇静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结果160例患者中,除14例(8.8%)外均实现理想深度镇静,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剧烈呛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的患者,从开始给药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的平均时间为(30±10)min,平均药物维持剂量为(8±3)mg·kg-1·h-1。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65岁、体重<50 kg及女性患者为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多变量分析发现仅年龄及体重影响给药剂量。实现理想深度镇静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0±30)min vs(190±37)min,P=0.04]和平均累计放电时间[(59±16)min vs (66±19)min,P=0.007]显著减少且低于对照组,而肺静脉隔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采用丙泊酚深度镇静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各种术后并发症也随之而来。其中肺静脉狭窄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一系列表现,严重者可致死。其治疗方案因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静脉狭窄严重程度而异,仍为临床医生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日益引起国内外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严格筛选103例首次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孤立性房颤患者,随访观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情况。所有患者于射频消融术前检测血清CMV免疫球蛋白(Ig)G抗体水平。结果:平均随访(12.8±7.0)个月,29例患者房颤复发。与未复发者相比,复发者年龄较小[(54.03±9.84)比(59.1±11.0)岁,P=0.034]、血清CMV Ig G抗体水平较高[(260.24±29.10)比(241.34±33.49)mg/L,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MV Ig G抗体水平是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1.025,P=0.029]。血清CMV Ig G抗体水平截断值为237.61μg/m L时预测房颤复发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49%。结论:CMV感染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相关,房颤患者的血清CMV Ig G抗体水平预测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将连续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展开相关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选取患者均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均给予其射频消融术干预,共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人数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连续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各项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INR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的INR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00%和8.00%,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χ2=5.741和6.775 (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0.94±4.33、70.34±4.54、70.55±3.29和72.23±4.27,均与对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0.038、8.430、10.076和1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更好。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给予患者...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治疗包括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抗凝及上游治疗等,节律控制是房颤治疗重要的环节。目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之一,肺静脉隔离是房颤消融基石,而与其相关的肺静脉狭窄(pulmonary vein stenosis,PVS)是房颤消融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因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复发患者124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将上述信息作为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3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15.37&#177;6.21)个月.33例(29.20%)患者出现早期复发,37例(32.74%)患者出现晚期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变大(OR=1.190,95%CI:1.028~1.378,P=0.020)、体质量指数越大(OR=1.109,95%CI:1.001~1.212,P=O.009)、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239,95%CI:1.079~1.423,P=0.002)是房颤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消融术中采用电复律(OR=1.937,95%CI:1.314~2.856,P=0.001)是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较高,左心房内径、体质量指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电复律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镇静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晨 《山东医药》2008,48(1):85-86
将30例行头颈部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咪唑安定、异丙酚、爱可松,术中两组均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毕前10 min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拔管时(T0)、拔管后3 min(T1)、出PACU时(T2)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目标疼痛评分(OPS).发现舒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在T0及T2高于芬太尼组,躁动评分在T0、T1及T2时均低于芬太尼组;两组各观察点OPS疼痛评分均<4分.认为小儿全麻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能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