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检测在预测代谢综合征(MetS)发生风险中的价值。 方法 在健康体检者中发现662例MetS患者和1577例健康人,使用法国502型FibroScan行肝硬度测量(LSM)和CAP检测。常规获得其他临床资料。 结果 健康人和MetS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2.0±2.9) kg/m 2和(25.5±1.4) kg/m 2],腰围(WC)分别为[(78.9±6.7)cm和(85.3±7.1)cm],收缩压(SBP)分别为[(128.0±17.0) mmHg和(139±16)mmHg],舒张压(DBP)分别为[(76.0±9.0) mmHg和(87.0±5.0) mmHg,均差异显著( P<0.001);健康人和MetS组空腹血糖(FPG)分别为[(5.3±0.4) mmol/L和(6.3±0.4) mmol/L],甘油三酯(TG)分别为[(1.3±0.5) mmol/L和(2.1±0.6) m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7±0.5) mmol/L和(5.0±0.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1.6±0.1) mmol/L和(1.3±0.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2.1±0.3)mmol/L和(2.7±0.4)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36.5±3.1) U/L和(102.3±4.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33.4±5.8) U/L和(125.3±7.6) U/L],LSM分别为[(4.8±0.2) kPa和(6.6±0.3) kPa],CAP值分别为[(213.1±24.3) dB/m和(269.4±30.2) dB/m],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WC、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和CAP是影响Met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AP检测能早期无创发现MetS人群,在大规模体检人群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普通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 FibroScan○R-520诊断仪检测208例健康体检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 值),同时获取受试者的主要生化指标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高比、腰臀比,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CAP 值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年龄呈显著性相关,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体质量指数,β=0.2538,P=0.0007;腰臀比,β=0.1781,P=0.0158;年龄,β=0.1935,P=0.002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分别为:CAP=-137.70+9.40×215;甘油三脂+5.40×215;体质量指数+176.34×215;腰臀比+1.60×215;年龄,改良的 CAP=-135.23+11.57×215;甘油三脂+4.82×215;体质量指数+212.81×215;腰臀比+1.12×215;年龄。结论普通人群 CAP 正常值范围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年龄的影响,改良的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肝脏 CAP 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ibroTouch定量检测肝脂肪变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肝脏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0月纳入脂肪肝可疑人群63例,行FibroTouch检测和肝活检检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AP值的诊断效能和影响因素。结果经肝组织学检查,诊断为S0者36例(57.1%),NAFLD人群27例,其中S1者12例(19.1%),S2者9例(14.3%),S3者6例(9.5%);其CAP值分别为(200.2±21.2) dB/m、(228.7±51.7) dB/m、(259.4±29.1)dB/m和(320.5±22.4) dB/m;CAP与BMI(r=0.503,P=0.000)、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r=0.761,P=0.000)呈显著正相关;BMI和肝脂肪变程度为CA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CAP值诊断肝脏脂肪变S1、S2和S3的截断点分别为212 dB/m、246 dB/m和287 dB/m,其敏感度分别为81.5%、86.7%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80.6%、91.7%和96.5%。结论 FibroTouch可以有效而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在不同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以及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方法 5位不同经验的操作者,分别测量7例受检者(健康志愿者、脂肪肝或其他疾病患者),比较不同操作者检测CAP值的差异,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肯德尔和谐系数分析来评价重复性和一致性。结果 5位操作者检测CAP值的ICC为0.959(95%CI:0.880~0.992),经验丰富的操作者重复性(ICC=0.913)与经验较少者(ICC=0.876,P=0.36)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依据CAP值评估脂肪肝等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71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02)。结论运用Fibroscan技术检测肝脏CAP值在不同操作者间总体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其诊断脂肪肝的影响。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10例志愿者【7名健康人和3名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29岁(21~39)岁;体质指数为(19.83~29.70)kg/m~2,平均为(22.7±3.13)kg/m~2)】空腹(CAP0)、进食后30 min(CAP30)、120 min(CAP120)和次日空腹(CAP02)肝脏CAP值的差异,并比较空腹与进食后CAP值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结果受检者CAP0、CAP30、CAP120和CAP02分别为(227.8±59.5)d B/m、(244.9±42.1)d B/m、(241.1±51.4)d B/m和(245.7±49.4)d 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2,P=0.89);空腹(空腹和次日空腹)与餐后(餐后30 min和120 min)CAP值差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7,P=0.17),但空腹与餐后检测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分别为5%和15%(x~2=0.28,P=0.59)。结论进食对Fibroscan检测CAP值的结果影响不显著,但或可增加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仍有争议。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在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脂质代谢和肝脏CAP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CAP、BMI,并分析脂质代谢指标与CA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组TG异常的发生率、CAP、BMI均显著升高(P 0. 05);而两组血清TC、HDL、LDL、Apo A1、Apo B、脂蛋白a水平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LDL、BMI呈正相关(r=0. 201,r=0. 135,r=0. 438; P均0. 05),而与TC、HDL无关(P 0. 05)。结论:TG、CAP、BMI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ibroTouch定量检测肝脂肪变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肝脏脂肪变程度的价值。 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10月纳入脂肪肝可疑人群63例,行FibroTouch检测和肝活检检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AP值的诊断效能和影响因素。 结果 经肝组织学检查,诊断为S0者36例(57.1%),NAFLD人群27例,其中S1者12例(19.1%),S2者9例(14.3%),S3者6例(9.5%);其CAP值分别为(200.2±21.2) dB/m、(228.7±51.7) dB/m、(259.4±29.1) dB/m和(320.5±22.4) dB/m;CAP与BMI( r=0.503, P=0.000)、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r=0.761, P=0.000)呈显著正相关;BMI和肝脂肪变程度为CA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CAP值诊断肝脏脂肪变S1、S2和S3的截断点分别为212 dB/m、246 dB/m和287 dB/m,其敏感度分别为81.5%、86.7%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80.6%、91.7%和96.5%。 结论 FibroTouch可以有效而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ibro Touch(FT)检测脾实质厚度4 cm的慢性肝病患者脾脏与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纳入脾实质厚度4 cm的患者274例。使用FT检测肝脏和脾脏的硬度值和CAP,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脏检测成功率为100%,而脾脏检测成功率为77.4%;274例肝脏和脾脏硬度值分别为(10.07±7.04)k Pa和(21.34±19.41)k Pa,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48,P0.000);肝脏和脾脏CAP值分别为(235.90±54.40)d B/m和(245.45±66.59)d B/m,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3,P0.000);在BMI24 kg/m~2、24~28 kg/m~2、≥28 kg/m~2组肝脏CAP值分别为(217.0±45.8)d B/m、(251.6±52.8)d B/m和(299.2±46.0)d B/m,脾脏CAP值分别为(230.4±68.9)d B/m、(261.8±52.8)d B/m和(288.2±41.5)d B/m,两者均随BMI增加有增加趋势(P0.000);在皮肤-肝包膜距离(SCD)≤20 mm、20~25 mm、≥25 mm组肝脏CAP值分别为(204.5±26.5)d B/m、(237.9±31.1)d B/m和(268.9±60.7)d B/m,脾脏CAP值分别为(229.8±68.4)d B/m、(262.2±54.3)d B/m和(258.4±60.2)d B/m,显示随着SCD的增加肝脏CAP值也增高(P0.000),而在SCD25 mm与SCD≥25 mm组间脾脏CA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BMI是影响肝脏CAP检测的独立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影响脾脏CAP检测的独立因素。结论 FT可用于有效检测肝脏和脾脏CAP值,通过检测脾脏CAP值以判断肝病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肝内脂肪占肝脏重量的2%~4%,当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的积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肝组织中5%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沉积时称为肝脂肪变(hepatic steatosis)[1]。肝脂肪变的病因往往与酗酒、病毒性肝炎或者代谢综合症有关,其患病率在普通人群、慢性丙型肝炎(CHC)、酗酒者及重度肥胖人群中分别达到16%~31%、50.9%、60%~100%及86%~96%[2-6]。尽管单纯性脂肪变本身是良性并且可逆的,但肝脂肪变的发生往往与其它损肝因素协同存在,导致肝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通人群肝脏硬度测量值(LSM)与受控衰减参数(CAP)之间的关联,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207例成功进行FibroScan检查的健康体检者,获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高比(WHtR)资料,分析其LSM和CAP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人群LS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BMI≥24 kg/㎡的受试者,其LSM和CAP值分别为(4.60±1.15)kPa和(245.24±55.37)dB/m,均显著高于BMI〈24 kg/㎡的受试者[(4.25±1.23)kPa和(215.82±55.47)dB/m,P〈0.001];WHtR≥0.50的受试者LSM和CAP分别为(4.52±1.22)kPa和(247.04±57.78)dB/m,亦均高于WHtR〈0.50的受试者[(4.19±1.15)kPa和(204.65±52.25)dB/m,P〈0.05];男性受试者LSM和CAP值亦均高于女性受试者[(4.53±1.23)kPa和(4.11±1.08)dB/m对(4.11±1.08)kPa和(220.08±57.88)dB/m,P〈0.05];年龄≥50岁的受试者CAP值[(246.56±59.06)dB/m]高于年龄〈50岁的受试者[(222.88±56.60)dB/m];LSM与CAP值呈显著性正相关(r=0.26,P=0.0002);进一步对各组人群分析发现,在BMI≥24 kg/㎡、WHtR〉0.50、男性受试者和年龄≥50岁的受试者中,LSM与CAP值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其中在BMI≥24 kg/㎡组人群,两者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r=0.37,P〈0.0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LSM和CAP均与BMI、WHtR和性别相关(P〈0.05);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LSM与CAP参数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20,P=0.0045);在体质量指数≥24 kg/㎡的超重或肥胖的受试者中,肝脏硬度值和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性更强(r=0.37,P=0.0003)。结论普通人群LSM与CAP均受BMI、WHtR和性别的影响,并且两个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其相关存在的确切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食对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及其诊断脂肪肝的影响。方法使用Fibroscan测量10例志愿者【7名健康人和3名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29岁(21~39)岁;体质指数为(19.83~29.70) kg/m 2,平均为(22.7±3.13) kg/m 2)】空腹(CAP0)、进食后30 min (CAP30)、120 min (CAP120)和次日空腹(CAP02)肝脏CAP值的差异,并比较空腹与进食后CAP值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结果受检者CAP0、CAP30、CAP120和CAP02分别为(227.8±59.5) dB/m、(244.9±42.1) dB/m、(241.1±51.4) dB/m和(245.7±49.4) d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2, P=0.89);空腹(空腹和次日空腹)与餐后(餐后30 min和120 min)CAP值差值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7, P=0.17),但空腹与餐后检测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分别为5%和15%( x2=0.28, P=0.59)。结论进食对Fibroscan检测CAP值的结果影响不显著,但或可增加诊断脂肪肝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能.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NASH患者14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30例,使用FibroScan检测肝脏CAP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AP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体检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05/2015-0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664例体检者进行Fibrotouch检测并记录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并获取体检者人体学[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学(肝功、血糖、血脂等)指标及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AP值与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BMI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呈显著性相关(F=228.89,P0.0001),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β=0.55,P0.0001,BMI:β=0.31,P0.0001;ALT:β=0.08,P=0.0279.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为CAP=118.0044+17.2832×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3.3909×BMI+0.1919×ALT,该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R~2=0.6669,校正决定系数为R~2_(Adj)=0.6640.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肝脏CAP值受肝脏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BMI值及ALT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ibroTouch(FT)检测脾实质厚度>4 cm的慢性肝病患者脾脏与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 纳入脾实质厚度>4 cm的患者274例。使用FT检测肝脏和脾脏的硬度值和CAP,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检测成功率为100%,而脾脏检测成功率为77.4%;274例肝脏和脾脏硬度值分别为(10.07±7.04) kPa和(21.34±19.41) kPa,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48,P<0.000);肝脏和脾脏CAP值分别为(235.90±54.40) dB/m和(245.45±66.59) dB/m,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3,P<0.000);在BMI<24 kg/m 2、24~28 kg/m 2、≥28 kg/m 2组肝脏CAP值分别为(217.0±45.8)dB/m、(251.6±52.8) dB/m和(299.2±46.0) dB/m,脾脏CAP值分别为(230.4±68.9) dB/m、(261.8±52.8) dB/m和(288.2±41.5) dB/m,两者均随BMI增加有增加趋势(P<0.000);在皮肤-肝包膜距离(SCD)≤20 mm、20~25 mm、≥25 mm组肝脏CAP值分别为(204.5±26.5) dB/m、(237.9±31.1) dB/m和(268.9±60.7) dB/m,脾脏CAP值分别为(229.8±68.4) dB/m、(262.2±54.3) dB/m和(258.4±60.2) dB/m,显示随着SCD的增加肝脏CAP值也增高(P<0.000),而在SCD<25 mm与SCD≥25 mm组间脾脏CA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BMI是影响肝脏CAP检测的独立因素, 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影响脾脏CAP检测的独立因素。结论 FT可用于有效检测肝脏和脾脏CAP值,通过检测脾脏CAP值以判断肝病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脂肪变患者31例。以肝活检为"金标准"评价肝脂肪含量,其中肝脂肪变分级S0:5%;S1:5%~33%;S2:34%~66%;S3:66%。使用FibroScan-502机型及M探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AP值测定。分析CAP值与肝脂肪含量、人体学指标及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脂肪变处于S0、S1、S2、S3的患者分别有12例、29例、31例、5例。CAP值随着肝脂肪变分级增加而增大,各级肝脂肪变患者CA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990,P=0.000),相邻两级间CAP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CAP值与体质指数(BMI)(r=0.368,P=0.001)、腰围(r=0.298,P=0.008)、肝脂肪变分级(r=0.696,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r=-0.335,P=0.003)呈负相关。当控制了肝脂肪变分级后,偏相关分析显示,CAP值仍与BMI(r=0.242,P=0.035)、腰围(r=0.243,P=0.034)呈正相关,与年龄(r=-0.142,P=0.222)的相关关系消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肝脂肪变分级是肝脏CAP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CAP诊断肝脂肪变程度≥5%、≥34%、≥67%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P=0.000)、0.862(P=0.000)、0.889(P=0.00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9、318、332 dB/m。结论 FibroScan~实施CAP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肝脂肪变分级是肝脏CAP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瞬时弹性超声诊断仪FibroTouch、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无创定量诊断脂肪肝与肝脏穿刺病理结果的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 对2013年7-10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对病理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应用FibroTouch、FibroScan-502机型测定肝脏脂肪含量(CAP值)。结果 41例CHB患者与20例NAFLD患者同时接受FibroTouch、FibroScan检查,测定的CAP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r分别为0.42,0.61;P分别为0.02,0.000)及肝细胞脂肪变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56;P均<0.001);33例病理诊断肝细胞脂肪变>5%的患者FibroTouch与FibroScan测定的CAP值均显著高于28例无脂肪变的CAP值[FibroTouch:(252.18±41.23)dB/m比(220.68±54.75)dB/m,P=0.04;FibroScan:(291.61±56.80)dB/m比(215.75±45.11)dB/m,P=0.000];FibroScan测定肝细胞脂肪变<30%患者的CAP值、肝细胞脂肪变30%~60%患者的CAP值、>60%脂肪变组的CAP值间存在差异(F=6.82,P=0.004),且肝细胞脂肪变<30%患者的CAP值低于>60%脂肪变组的CAP值[(258.73±52.54)dB/m比(327.42±49.08)dB/m,P=0.04]。但FibroTouch对上述3组患者测定的CAP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P=0.12)。结论 FibroTouch与FibroScan测定的CAP值均能评价肝细胞脂肪变,CAP值的高低与患者的BMI大小、肝病理脂肪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FibroScan测定的CAP值能区分轻度与重度的脂肪变,而FibroTouch测定的CAP值不能区分,可能与本组实验病例过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性越来越多,对这部分患者进行肝脏脂肪程度的评估十分必要.应用最新的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来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是一种无创、无痛、快速、简单、客观的定量检测肝脂肪变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病理学分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03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行肝组织学检查诊断为NAFLD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Fibroscan对所有患者进行CAP值测定,分析CAP值与肝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生化学指标等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曲线分析判定CAP对NAFLD病理学分度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入组146例NAFLD患者,其中单纯N A F L D患者58例,N A F L D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88例.肝病理学分度为肝脂肪变及轻、中、重度脂肪肝的患者分别为49例、52例、25例、20例.C A P值随着脂肪肝病理学分度的加重而增大,组间两两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C A P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C A P值与BMI(r=0.54,P0.05)、肝脂肪变程度(r=0.848,P0.05)呈正相关,而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以CAP判断肝细胞脂变、轻、中、重度脂肪肝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917和0.78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2.50、281.50、326.50 d B/m.结论:受控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学分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据《BMC Gastroenterol》2019年4月报道】题:受控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性无创诊断准确性的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作者Pu K等)受控衰减参数(CAP)是诊断肝脂肪变性的一种无创方法。尽管CAP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但受协变量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限制。来自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Pu等针对CAP在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诊断和分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