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屈膝点按扣揉推拿手法配合微波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46例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屈膝点按扣揉推拿手法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微波治疗,两组10 d后通过膝关节评分标准(HSS)、疼痛视觉模拟量尺评分(VAS)评分标准,压痛测试仪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后HS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VAS疼痛评分明显改善(P<0.05),及压痛测试仪测量膝关节压痛明显缓解(P<0.05)。[结论] 两组均有效,但对于患者主观疼痛的缓解及压痛的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提供更为有效、成功率更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定点斜扳法和传统斜扳法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腰椎活动度(ROM)评分、压痛值、红外热成像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VAS和ROM评分、压痛值、温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ROM评分、温度较治疗前下降,压痛值上升,试验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的62%(P<0.05)。[结论] 与传统斜扳法相比,定点斜扳法力量集中,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能极大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部的活动度,对于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钙尔奇D、罗盖全、福善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腰背疼痛分布区域相应节段夹脊穴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测量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比较上述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VAS评分、压痛指数、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均有改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压痛指数在治疗2周和4周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热图温度均值在治疗4周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温度均值变化值,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针刺治疗有助于加快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症状,且红外热成像热图温度均值对骨质疏松患者慢性腰背疼痛程度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射频针刀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采取PVP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腰背部痛点射频针刀治疗配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罗盖全以及钙尔奇D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仙灵骨葆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视觉模拟(VAS)评分、腰椎活动功能Oswestry残损指数评分(ODI)、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变化评分、椎体骨折后Cobb角恢复率评分。临床疗效采用OVCF的治疗指南进行评价。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腰椎活动功能ODI评分及两组椎体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变化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及椎体后凸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80.0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针刀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OVCF能有效、快速缓解PVP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骨密度增加,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再次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98 例确诊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多器官功能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治疗后,血清TNF-α、IL-6 和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血必净治疗后第3 天和第7 天肝脏功能、心肌酶、凝血指数、动脉血气分析等也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芩连痛泻颗粒治疗急性肠胃炎(湿热内蕴证)1剂缓痛止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该病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口服芩连痛泻颗粒治疗,第2天回访。观察指标为两组主要疗效(止泻)及次要疗效(缓痛、止吐等),以痊愈、显效、有效率总和为总有效率。[结果] 1)主要疗效: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5%、85%,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要疗效: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95%、95.1%,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止腹痛、止吐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芩连痛泻颗粒治疗急性肠胃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确切,止泻效果与西药相近,止痛止吐效果优于西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火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盆腔积液深度及炎性包块直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Caspase-3及sFas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盆腔积液深度、炎性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F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疼痛症状,促进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吸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血清Caspase-3、sFas水平。  相似文献   

9.
赵君  刘娜  叶虎  陈海艳  郝新河 《安徽医学》2016,37(9):1078-1080
目的 探讨无痛局麻仪行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复杂牙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5年7~11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43例患者的46颗牙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颗。试验组应用无痛局麻仪,对照组采用传统卡局式注射麻醉。注射后,患者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注射时疼痛进行评价,手术医师结合观察法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麻醉和术中的血压及心率,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5)。试验组麻醉完全率(Ⅰ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试验组收缩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局麻仪能明显减轻复杂牙拔除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血压波动,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消异方胶囊和孕三烯酮胶囊口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痛经评分,经阴道超声测量异位囊肿直径和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并观察计算痤疮、肝功异常、阴道点滴出血、血脂异常及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VAS疼痛积分、异位囊肿直径、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变化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消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孕三烯酮胶囊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疗法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热凝治疗2次,6 d 1次,12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每天治疗1次,12 d为1个疗程。采用疗效评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法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软组织张力测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等级分布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个月后软组织张力低于对照组。[结论]射频热凝疗法治疗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软组织张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涛  李文华  周正新 《安徽医学》2021,42(7):736-739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芬太尼联合软坚止痛膏外用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重度癌痛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软坚止痛膏外敷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程度、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爆发痛次数、解救爆发痛的吗啡用量、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 评分)等.[结果] 治疗第1、2个疗程,两组癌痛缓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增加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对照组癌痛爆发次数与解救爆发痛吗啡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两组癌痛爆发次数及即释吗啡用量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但治疗组癌痛爆发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软坚止痛膏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减少芬太尼透皮贴剂用量,减少爆发痛次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海桐伸筋透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1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海桐伸筋透骨汤热敷治疗,5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变化及Lequesne指数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评分中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及行走能力及总积分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伸筋透骨汤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膏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氧化氮(N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并与扶他林乳胶剂组做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活血化瘀膏为治疗组,用扶他林乳胶剂作对照,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总分、疼痛积分,并进行计分对比研究,同时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NO和MMP-13含量,评价其临床疗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进行HSS量表中HSS总分、疼痛积分,P<0。05;治疗组按疗程治疗前后关节液中NO含量经配对T检验,P<0。05。[结论]活血化瘀膏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观察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联合使用伤科黄水外敷。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肿胀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两组的ROM和H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ROM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黄水外敷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肿痛,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针结合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运动;综合组除采用常规CPM机进行持续被动运动外,接受耳针治疗,同时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制定的3个阶段康复训练程序进行早期康复治疗。3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患膝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全膝关节置换疾病特异性评估(WOMAC)以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的评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患者AROM、WOMAC及FIM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综合组AROM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WOMAC量表每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综合组的FIM评估在生活自理、转移、行进三项内容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结合康复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水平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维超  徐斌  涂俊 《安徽医学》2019,40(4):361-365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及术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患者70例,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试验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浸泡移植肌腱及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肌腱及关节腔注射。试验组术后第3周开始,连续3周每周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术后不作特殊处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大、小腿周径,术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术后6、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3天,试验组大、小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 <0. 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术后6个月MRI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2个月两组MR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膝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PRP能够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肿胀,促进移植韧带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