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其病理分类大多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得当,预后很好。但是由于该癌肿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治疗体会生物学行为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病理过程缓慢而隐匿,再次外科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选择不当,以至癌复发或转移,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20例甲状腺癌的病人行再次手术治疗,占同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33.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普外科保存的甲状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磷酸化STAT1(p-STAT1)及STAT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其中74例,观察p-STAT1及STAT1蛋白与甲状腺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 (23/80)和90.0% (72/80)、85.0%(68/80)和50.0%(4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Ⅰ+Ⅱ期甲状腺癌患者,p-STAT1蛋白在Ⅲ+Ⅳ期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显著下降(P<0.05),而STAT1则无明显变化.p-STAT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STAT1蛋白阳性患者中无复发生存率为100%,而STAT1阳性的患者中为92.65%,提示p-STAT1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p-STAT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无复发生存率相关,检测p-STAT1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由于病理类型不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差异很大,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绝大多数在1年内死亡,而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性腺癌)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是由机体碘缺乏、辐射、遗传等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微RNA(miRNA)可以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甲状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miRNA在甲状腺癌中的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深入研究总结miRNA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2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型大多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除甲状腺鳞癌外,治疗得当,预后很好。但是由于该癌肿的生物学行为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病理过程缓慢而隐匿,外科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选择不当,以至癌复发或转移.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1997年1月-2005年6月对2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占同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33.2%。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统计,甲状腺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95%以上,而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0.2%以上(男),女1%左右,甲状腺癌的分化良好型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5%,尽管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但仍有一些甲状腺乳头状癌易早期复发和死亡。本文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卢叶  吴汉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818-1821,1825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和14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的PTTG和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PTTG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2%、71.42%,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P〈0.01)。PTTG表达与bFGF表达成等级正相关(r=0.623,P〈0.01);PTTG表达与甲状腺癌预后指数成正相关(r=0.306,P〈0.05)。结论PTTG和bFGF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肿瘤侵袭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占癌症死亡病例的0.4%。能否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和准确的组织分型,往往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方案和病人的预后情况。本文尝试对既往76例常见类型的甲状腺癌进行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观察,以期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提高病理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孟辉  吴晓翠 《中原医刊》2002,29(10):2-3
目的:观察甲状腺肿瘤nm23-H1蛋白及CD15抗原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并探讨其应用在甲状腺肿瘤诊断方面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各类甲状腺肿瘤nm23-H1蛋白及CD15抗原表达情况。结果:nm23-H1蛋白及CD15抗原在甲状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是45%、69%。结论:nm23-H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转移无显著差异。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有相关性。CD15抗原表达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分型无明显关系,而在有癌转移者CD15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约占全身肿瘤的1%,甲状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型大多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而髓样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少见的一种,常有家族史。髓样癌恶性程度中等,较早出现淋巴转移,故及早采用手术切除或同时清除颈部淋巴结,对患者预后较好。本文报道1例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未分化癌(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ATC)又称为间变性癌或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癌5 %-10 %,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尽管罕见,但其高度恶性,很早发生转移和浸润周围组织,占甲状腺癌死亡的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在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约占甲状腺癌93 %,女性患者多见,预后好,10年存活率超90 %.甲状腺未分化癌合并乳头状癌在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一例患者诊疗经过报道并文献复习,旨在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合并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的恶性肿瘤有1.乳头状癌;2.滤泡状癌;3.髓样癌;4未分化癌;5.鳞癌;6.恶性淋巴瘤;7肉瘤;8其它原发肿瘤;9.转移癌。前两种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0%-80%,因其较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而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性1.1乳头状癌:一般学者将其分为三种类型:隐匿型、包膜内型、包膜外型。李树玲’‘’将其分为:包股内型、腺内型、腺外型。综合上述分类,作者认为分四型更为合理:①隐匿型:临床未发现肿瘤而行连续病理切片时才发现。②腺内包膜内型:限制在甲状腺体内且肿瘤包膜完整。③腺内包膜…  相似文献   

13.
刘杜先  李宝敬  罗静 《医学综述》2005,11(5):472-474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nm,EMP)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在浆细胞恶性肿瘤中不足4%。临床及影像学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肿瘤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其生物学行为具有多样性,本文拟对经治的15例标本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简要初探。  相似文献   

14.
任光辉  马斌林 《新疆医学》2004,34(2):124-126
甲状腺癌占人群全部恶性肿瘤的1%左右,年发病率为1.5/10万。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80%~90%,其组织学上分化程度高,预后较好,但仍有一定死亡率。80年代Mazzaferri等学者统计10,000例10年死亡率约为12%,但因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年来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学者根据近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90%,由于其临床生物学特点,很难确切掌握其病情进展及不同外科手术方式后的动态变化,制约了对其疗效的正确评价。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2004年收治并获随访的1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多重肿瘤抑制基因(MTS1与喉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喉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例喉癌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40.63%,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MTS1基因在抑制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喉癌生物学行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高居首位,临床上,大多数肺癌患者死于癌细胞的转移。研究表明KISS-1在黑色素瘤、甲状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各种肿瘤中表现出抑制转移的能力,但关于KISS-1在肺癌中的研究,鲜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本研究检测KISS-1mRNA和蛋白在一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明祥  邵国良  陈波 《浙江医学》2014,(6):529-532,540
腺泡细胞癌(ACC)是一种少见的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3.4%,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2%~17%[1]。ACC生物学行为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超过80%,预后较好,但临床上易误诊为涎腺良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危及肿瘤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控制肿瘤转移是决定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体内能直接抑制转移潜能并抑制肿瘤向第二位点扩散,故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KISS—1基因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文对该基因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相对正常组织NRP‐1的表达,研究 N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NR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相对正常组织(66.7% vs .8.33%,P<0.05)。(2)NRP‐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有关(P<0.05)。(3)NRP‐1高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期短于低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8个月 vs .64个月,P<0.05)。(4)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NRP‐1的表达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NRP‐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NRP‐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3)NRP‐1有望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