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30例瘢痕疙瘩(A组)、30例增生性瘢痕(B组)及20例正常皮肤(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d2、Smad3在A、B组中的阳性率高于C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核内积聚较C组明显,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A、B组中的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联合作用,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和P-Smad2/3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细胞因子对瘢痕产生的重要性及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上述3种细胞因子在3种不同组织共36例标本中的表达,ImagePro-Plus6.0软件进行阳性面积测量和细胞计数。结果TGF-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均为增强高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几乎不表达;Smad3在三组标本间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Smad2/3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最强,增生性瘢痕次之,正常皮肤组织中最低。结论TGF-β1表达增强是病理性瘢痕产生的重要原因,P-Smad2/3的表达水平则可认为与瘢痕增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研究其与TGF-β1和受体的相关性,探讨periostin与瘢痕过度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periostin、TGF-β1,及其受体Ⅰ、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iostin的蛋白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periostin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TGF-β1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TGF-βRⅠ在瘢痕疙瘩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RⅡ的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蛋白水平,perio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P〈0.05)。periostin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eriostin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是瘢痕相关基因;其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与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24、48、72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分子TGF-β1,TβRⅠ,TβRⅡ,Smad3,Smad4和Smad7的表达,对阳性信号分子采用RT-PCR进一步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TGF-β1,TβRⅠ,TβRⅡ,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对Smad3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RT-PCR结果显示,Smad3 mRNA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3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胚胎发生、伤口愈合、纤维化、血管化和免疫调节,在发育调控、肿瘤生成和遗传疾病中发挥作用,是目前已知的与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1-2].TGF-β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其通过细胞表面膜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胞浆内效应分子Smad蛋白等将信号转导到核内[3].现已发现9个Smad蛋白(Smad1-Smad9),3种类型:①受体调节型(R-Smad).包括Smad1、Smad2、Smad3、Smad5、Smad8、Smad9.②共同介质型(Co-Smad).哺乳动物中仅有Smad4.③抑制型(I-Smad).包括Smad6、Smad7[3].其中,TGF-β信号激活的R-Smad只有Smad2和Smad3[2],而且Smad2和Smad3的同源性高达92%[4],但他们在胞内的调控、核内的转录机制却完全不同,而两者之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将瘢痕增生、纤维化等机制的研究深入到Smad下游分子的水平.笔者就Smad2和Smad3在TGF-β信号转导中的不同之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中Smad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Smads在瘢痕疙瘩、正常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对10例瘢痕疙瘩、10例正常瘢痕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Smad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比较其表达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瘢痕疙瘩组织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瘢痕(P<0.05)和正常皮肤(P<0.05),而Smad2、3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以及磷酸化的Smad2、3的蛋白水平表达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瘢痕疙瘩中,存在有Smad7的表达缺陷,这可能是增高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传导不能被自身负反馈循环终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Smads蛋白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受体下游信号蛋白,也是目前公认的介导TGF-β1胞内反应的主要通路。笔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中磷酸化Smad2和抑制性信号介导子Smad7的表达差异,拟探讨二在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Smad3、7mRNA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用放线菌酮(CHX)和放线菌素D预处理KFB,以分别阻断KFB内源性蛋白质的合成及mRNA合成。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3、7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CHX预处理后,KFB的Smad3mRNA表达轻度上调,并完全抑制了TGF-β1对KFBSmad3mRNA的下调作用(P<0.01);而CHX预处理对KFB的Smad7mRNA表达及TGF-β1上调Smad7mRNA的作用并无明显影响。经放线菌素D预处理后,随TGF-β1作用时间延长,KFB的Smad3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TGF-β1对KFBSmad3mRNA表达的调控过程可能还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的参与;但对Smad7mRNA表达的调控则不需要细胞合成其他蛋白参与,KFB细胞中的Smad7可能也是活化的SMADs的直接靶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Ⅰ型受体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10,20,40,80,160μmol/L)5-氟尿嘧啶干预24,48,72h。(2)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和TGF-βI型受体的表达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MTT实验中,当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μmol/L作用24h时,未发现成纤维细胞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浓度下作用各组成纤维细胞死亡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印迹法实验结果如下: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I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TGF-βI型受体表达则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加入5-氟尿嘧啶干预后可显著增强Smad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干预后,实验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Bax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TGF-βI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这是最近发表的有关瘢痕疙瘩病理机制的一些资料:(1)瘢痕疙瘩的表皮增厚及异常分化;(2)IWR-1能抑制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胶原的合成;(3)在瘢痕疙瘩形成中TIEG1能抑制由Smad7介导的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4)下调IRF3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表达;(5)比较用钙通道阻滞剂、激素、干扰素治疗病理性瘢痕时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和MMP13的基因表达:人类瘢痕组织在动物模型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多,TGF-β信号转导的中介分子Smad家族,位于TGF-β家族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下游,通过调控核内靶基因的转录控制创面愈合和病理性瘢痕形成[1-2].本研究中,笔者利用小分子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Smad 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瘢痕增生和Ⅰ、Ⅲ型胶原合成等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基因治疗瘢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及TGF-β1,β3对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B),利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TGF-βⅠ、Ⅱ型受体含量。结果:KFB胞浆内阳性信号明显强于NFB(P<0.05);经TGF-β1,β3处理组胞浆内阳性信号差别均不明显(P>0.05)。结论:KFB存在高表达的TGF-βⅠ、Ⅱ型受体;TGF-β1,β3均能促进KFB TGF-βⅠ、Ⅱ型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Smad3、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分别检测TGF-β1不同浓度(0,5,50,500pmol/1:Smad3 mRNA 24h,smad7 mRNA 90min)和TGF-β1(500pmol/1)作用不同时间(Smad3 mRNA:1,2,4,24,48h;Smad7 mRNA:0.5,1,1,5,2,4,24h)对Smad3、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Smad3 mRNA水平随TGF-β1浓度的增加而呈浓度依赖性下降;5pmol/lTGF-β1就能使Smad7 mRNA水平明显地升高,并随TGF-β1浓度加大而略有改变;随作用时间延长,Smad3mRNA水平逐渐下降,在作用48h后下降到最低,呈时间依赖性。而Smad7 mRNA水平在细胞受到TGF-β1刺激后l20min即达到最高值。结论:TGF-β1能使KFB细胞Smad3 mRNA发生配体依赖性的下调,而使Smad7 mRNA表达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各15例,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smad2(p-smad2)和磷酸化smad3(p-smad3)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将瘢痕疙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5-氮杂-2-脱氧胞苷(5×10-5mmol/L)干预,对照组用等量的DMEM培养液,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5-氮杂-2-脱氧胞苷(5×10-5mol/L)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smad2、p-smad3、TGF-β1和smad7的表达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p-smad2和p-smad3蛋白的影响.结果 瘢痕疙瘩组织中p-smad2和p-smad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p-smad2和p-smad3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显示5-氮杂-2-脱氧胞苷干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停滞于G0/G1期比例增加并且细胞凋亡率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smad2和p-smad3蛋白的表达减少,同时,TGF-β1蛋白表达减少,smad7蛋白表达回升.此外,5-氮杂-2-脱氧胞苷抑制smad2和smad3磷酸化及核转移.结论 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并阐明其涉及的TGF-β/Smad通路机制。方法:将miR-200c mimics用oligofectami脂质体转染经TGF-β1诱导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细胞增殖变化;3H-脯氨酸掺入法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和TGF-β1分泌表达变化分别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结果:miR-200c明显抑制经TGF-β1诱导的人瘢痕疙瘩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miR-200c能明显减低磷酸化Smad2和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TGF-β1分泌。结论:miR-200c能明显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其他     
神经生长因子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感觉和运动纤维再生的差异性研究,TGF-βRI、Smad2、Smad3及Smad7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人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纯化鉴定及定向分化的研究,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中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 β三种异构体 (TGF- β1 、β2 和 β3)和其受体 - I[TGF- βR(I) ]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16块被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 8例 (块 ) ,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 8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分析其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中 ,TGF-β1 、β2 和β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细胞、汗腺及毛囊细胞的胞浆和细胞外基质中 ,TGF-βR(I)蛋白则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TGF-β1 、β3细胞因子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内 ,TGF- β2 的阳性颗粒则分布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 ,增生性瘢痕组织内 TGF- β1 和 β3含量明显下降 ,TGF- β2 含量变化不显著 ,而 TGF- βR(I)阳性颗粒含量和分布无明显改变。结论  TGF- β1 、β2 和 β3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含量和分布的不同变化规律显示 ,这三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而 TGF-βR(I)蛋白及其下游的信号分子是否与瘢痕的形成相关 ,还需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 croRNA-200c(miR-200c)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并阐明其涉及的TGF-β/Smad通路机制。方法:将mi R-200c mi mics用oligofectami脂质体转染经TGF-β1诱导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细胞增殖变化;3H-脯氨酸掺入法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和TGF-β1分泌表达变化分别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结果:mi R-200c明显抑制经TGF-β1诱导的人瘢痕疙瘩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mi R-200c能明显减低磷酸化Smad2和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TGF-β1分泌。结论:miR-200c能明显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hIL-24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Bcl—2、IL-6和TGF—β1的影响,探讨IL-24基因对瘢痕疙瘩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含有hIL-24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人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Bcl-2、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瘢痕疙瘩组的Bcl-2、IL-6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瘢痕疙瘩感染Ad.IL-24组的Bcl-2、IL-6和TGF-β1表达水平都低于腺病毒空载体组和瘢痕疙瘩组。结论:IL-24基因可抑制瘢痕疙瘩戍纤维细胞表达Bcl-2、IL-6和TGF—β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紫外线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Smad7mRNA以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UVA及UVB分别照射人成纤维细胞,黄芪甲苷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ELISA法检测Smad7的生成量,半定量RT-PCR法检测TGFβRⅡ、Smad7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RⅡ的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药物浓度为40μg/ml时最显著(P〈0.05);UV辐射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上清液中Smad7蛋白含量明显增高,细胞内TGFβR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Smad7mRNA表达增强;黄芪甲苷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mad7蛋白含量下降,细胞内TGFβRⅡ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Smad7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提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上调TGFβRⅡmRNA、蛋白水平以及下调Smad7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对抗紫外线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缓解皮肤光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