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介绍我院监护室1978年1月至1982年10月收治的19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着重分析提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各种预警因素.一般资料 1、性别:男151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3.15:1.2、年龄:男性平均62.1岁(25~94岁),女性平均68岁(42~92岁).女性发病年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77例,其中54例出现缓慢心律失常,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科与方法 本组5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4小时,平均16小时。其中下壁心梗20例。下壁 后壁11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 下壁4例。心内膜下5例。并发窦性心动过缓21例。窦房阻滞2例。房室传导阻滞(AVB)39例次(Ⅰ度16例。Ⅱ度Ⅰ型9例,Ⅱ度Ⅱ型5例,Ⅲ度6例,高度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常见病之一,其住院病死率为10%~15%。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连续电子监护或设立监护病房,并采用了电学及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其开发心律失常的病死率仍占44.3%。今就我院57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为1987年5月~199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57例。1.1.l性别、年龄:男性42例,女性15例,男性年龄25~88岁…  相似文献   

4.
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77例,其中54例病程中出现缓慢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4小时,平均16小时。其中下壁心肌梗塞20例,下壁+后壁11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下壁4例,心内膜下5例。并发窦性心动过缓21例,窦房阻滞2例,房室传导阻滞(AVB)39例次(Ⅰ度16例,Ⅱ度Ⅰ型9例,Ⅱ度Ⅱ型5例,Ⅲ度6例,高度3例)。 本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于心肌梗塞起病后6小时内27例,6~24小时16例,2~3天11例。并发室早10例,室性自主心律6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左束支阻滞1例,右束支阻滞3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  相似文献   

5.
<正> 200例冠心病住院病人,男154例,女46例,年龄53-80岁。诊断是按1980年2月广州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专业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黄定九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心梗)急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病人的死亡率有重大影响。临床上,室颤发生率在心梗开始4个小时内要比以后48小时多得多,有的病人往往还没来得及就医就死亡,如果在...  相似文献   

7.
自 1994年以来 ,对解放军某部队战士 10 0 0 0余人次进行军事训练后 ,进行心电图跟踪调查 ,心电图显示其中有 2 0 0余人皆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表现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年龄 16~ 2 2岁 ,均为青年男性 ,身高为 15 8~ 186cm ,体重 46~ 87kg ,服役时间为 1~ 4年 ,入伍体检时均为健康状况 ,心电图正常 ,极个别心电图示大致正常。作者采取跟踪调查的方法 ,于他们参加训练前做心电图 ,训练后 15min至 1h复查心电图 ,并做比较。其训练项目有短跑、80 0米长跑、越野跑、障碍跑、投弹、跳远、单杠和双杠等项目2 …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IID)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发生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例60岁以上CHD有心律失常者作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①心律失常发生率100%;②>70岁者较<70岁者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除房性期前收缩(PAS)无差异(P>0.05),余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  相似文献   

9.
<正>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心电监护问世前更是如此。因而如何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心律失常是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存活率的重要方面。本院自1968年5月~1987年9月间,共收治AMI162例,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1%(131/162),  相似文献   

10.
开搏通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所致严重心律失常1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袁风贤马淑梅吴可光王丽君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10032)昌艳艳患者,男,64岁。以发作性心悸、胸闷、气短半个月,心前区剧痛6小时为主诉,于1996年9月10日入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4年出现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200例,200例患者均进行院前抢救的措施。为200例患者进行了院前吸氧、静脉通路、硝酸甘油、镇定止痛的处理,没有出现血压下降的患者,给予静推胺碘酮300mg,如果无效在15分钟后再静推一次,剂量减半。出现室颤给予除颤。结果在进行院前抢救的200例患者中,有80例使用胺碘酮复苏成功,其余120例患者都接受了电除颤的处理,其中40例患者在2分钟内实施了除颤,全部一次性复苏成功,其余的80例患者没有在最佳的时间进行除颤治疗,71例复苏成功,9例死亡。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患者的生命,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对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但在如何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200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后果至今仍有争论。本文复习91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监护结果,对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发作情况、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治疗方法、以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60~100%。其机理主要是由于梗塞心肌产生的电不稳定性所致。其中包括:①缺血的心肌细胞内成份及细胞膜渗透性改变(钠潴留,乳酸积聚,钾外流);②缺血引起心肌细胞外环境变化(血钾、儿茶酚胺及游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1月~ 1999年 10月 ,我院收治 AMI患者 12 3例。由于护理人员观察仔细、发现及时并采取了紧急措施 ,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介绍如下。准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用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 ,发现严重心律失常 ,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准备好急救车内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品 ,如利多卡因、慢心律、阿托品等。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偶发和频发的室性早搏 ,应严密观察有无 R on T现象及短阵室速 ,若出现上述情况立即按医嘱给予静推利多卡因 5 0~ 75 mg,5分钟后根据病情可重复应用 ,以后在 5 0 0 ml液体内加入利多卡因 80 0~ 16 0 …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急梗)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主要死因之一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颤动更为常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心律失常,使其对血液动力学的不利影响和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倾向降至最小程度,对急梗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一、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窦速在急梗中常见。其原因有左心衰、发热,反应性心包炎、合并肺部感染、肺栓塞、焦虑及低血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机制。方法:对20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部X线检查,统计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200例DCM患者中,正常心律者66例(33%),房性心律88例(44%),室性心律36例,室内传导阻滞34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结论:DCM患者约2/3有心律失常,以房性心律失常最多,约占50%。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经验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00044)郭继鸿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AMI发生后的10天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几乎达100%,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1AMI心律失常的分期AMI心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 I)患者经静脉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16例冠脉再通者,前6小时内,加速性室性自身节律(A I VR)发生率为81.3%,14例冠脉未通患者A I VR发生率为7.1%(P<0.001);并用其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92.9%,认为:A I VR是AM I患者溶栓后预测冠脉再通较可靠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防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利多卡因预防室速、室颤的合理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速、室颤是极其有效的。以往影响利多卡因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