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的首位死亡原因.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占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85%[1].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基于对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作用规律的认识、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背景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近些年,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迅速增多.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人群中血脂异常者达1.6亿.我国一项队列研究表明,TC和LDL-C升高是我国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干预血脂异常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是工业化国家妇女居首位的死亡原因.但绝经前妇女极少患心血管疾病。50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胰岛素急性分泌受损、胰岛素抵抗是餐后高血糖的原因.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积极干预餐后高血糖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餐后高血糖可使蛋白质等非酶糖基化过程加快,山梨醇途径活跃,自由基生成增加,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明显加快,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在血液透析相关心血管疾病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5例规律血液透析24个月以上,血液透析前无心血管疾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和MPO活性,横断面研究MPO活性与血液透析后合并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4例在血液透析后发生心血管疾病,与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较,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MPO活性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更高,但年龄、性别和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MPO者透析时间更长.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更高.MPO活性和C-反应蛋白(r=0.306,P=0.013)及透析时间(r=0.392,P=0.001)相关.在单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MPO活性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MPO活性每增加10单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3.5%.在多变量模型中,经C-反应蛋白水平校正后,MPO活性每增加10单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20.4%.结论 MPO活性反映了血液透析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对老年人群.他克莫司结合蛋白( FKBP)12. 6是一种内质网钙离子释放通道兰尼碱受体( RyR)结合蛋白,在介导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FKBP12. 6与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几年提出的替代预测标志物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指标.相比既往单一指标,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能综合反映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心血管事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密切相关,相互重叠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但肥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体质量正常者或偏低者的病死率低,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肥胖矛盾"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进一步探讨肥胖矛盾的确切机制,将会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增加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组成、特异性菌种或菌群的变化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调控肠道菌群有望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新靶点,如应用抗生素降低血压、益生菌调节高脂血症和降压;采用干扰肠道菌群代谢活性的药物,如降低氧化三甲胺水平来防治心血管疾病,通过地中海式饮食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死亡目前已位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一位,其中约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相互作用和累加的结果,其中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研究表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不仅取决于总体脂量,而且与脂肪组织的分布异常有密切关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腹部脂肪聚积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