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Angiopo- ietin-1(Ang-1)、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5 wk人胚胎肝的表达,以了解早期人胚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与肝干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用发育3,4,5 wk人胚胎标本各8例(共24例),石蜡切片,连续切片,进行 CD34、VEGFA、VEGFC、fms样酪氨酸激酶-1(FLT-1)、胚胎肝激酶1(Flk-1)、FLT-4、 Ang-1、Ang-2、Tie-2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3 wk时靠近肝芽的间充质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多,而肝芽内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及造血细胞;4 wk时,肝索形成处可见较多正在形成的新生血管增多,肝索间开始出现少量的造血细胞;5 wk时肝索间出现原始的肝血窦结构,血窦内造血细胞的数量较4 wk明显增多. 发育的3-5 wk,部分肝干细胞及血细胞中出现 VEGFA阳性反应,多数肝细胞及内皮细胞中均有VEGFC免疫反应,而造血细胞中无.多数肝干细胞和少数血管内皮细胞呈flt-1和flk-1 阳性,造血细胞呈flt-1、flk-1免疫反应阴性, 而呈flt-4阳性.肝干细胞强表达Ang-2,而造血细胞表达其受体Tie-2,与此同时,内皮细胞表达Ang-1和Ang-2,而不表达其受体Tie-2.结论:来自肝干细胞的VEGFA信号可使内皮细胞分化、增殖并形成血管;来自内皮细胞的VEGFC、Angiopoietin信号对肝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作用;造血细胞分泌的VEGFA 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调节肝干细胞的发育;造血细胞的发育依赖于肝干细胞产生的 VEGFC和Ang-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家族(Angs)谱序列演变及其与相关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0例ACS患者用双抗夹心酶免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试7个时间点〔入院时(基线)、发病24 h、发病48 h、发病1 w、发病2 w和出院后发病6 w、发病18 w〕的血浆血管生成素家族(Ang-1、Ang-2、Ang-4、Tie-2)和4种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B型脑钠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分析ACS患者血浆Angs谱的时间-活力曲线演变关系和Angs家族与4种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浆Ang-1和Ang-4出现初降后升演变,18 w升至AMI始点的3倍;Ang-2则先升后降变化,18 w降至正常水平;Tie-2自始至终点持续上升保持高水平。AMI发病24 h时间点Ang-1与MMP-2呈负相关(r=-0.58,P0.001),与VEGF成微弱正相关(r=0.23,P0.05);Ang-2和Tie-2分别与VEGF、MMP-2、HIF-1α、BNP、TNI呈正相关(P0.05,P0.001)。结论在ACS过程中存在着Angs谱序列演变,且与心肌坏死、炎症标志物、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状态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韩磊  李鸣皋  马贵喜  刘玉  李靖  蒙果  刘昕 《山东医药》2008,48(11):26-2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2(Ang-2)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内在机制及合贝爽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2组及Ang-2 合贝爽组,三组均加入细胞培养液180 靗 生理盐水20 靗;在此基础上,Ang-2组加入Ang-2 10 靗,使培养液中Ang-2终浓度为10-7 mol/L;Ang-2 合贝爽组加入Ang-2 10 靗 合贝爽10 靗,使Ang-2终浓度为10-7 mol/L、合贝爽终质量浓度为1 mg/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Ane2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 合贝爽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2组(P<0.01).结论 Ang-2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合贝爽可拮抗Ang-2的作用,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可能机制为拮抗细胞内钙超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比值(Ang-1/Ang-2)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栾城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I患者44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26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Ang-1/Ang-2,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Ang-1/Ang-2与ALI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清Ang-1、Ang-2、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Ang-1/Ang-2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Ang-1、Ang-2、VEGF水平高于存活组,Ang-1/Ang-2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ng-1/Ang-2与ALI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6.832、-7.125,P0.001)。结论 Ang-1/Ang-2与AL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鼠肾小管周围新生血管与促血管生长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脏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用SD大鼠建立链唑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定量分析肾脏VEGF和Ang-2的表达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VEGF、Ang-2的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肾脏VEGFmRNA表达从2周开始持续上调,16~20周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各时点肾小管的VEGF着染均强于对照组;糖尿病组仅于16周和20周时探及肾组织Ang-2mRNA表达,12~24周免疫组化显示皮质区管周Ang-2着染管周微血管,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未探及Ang-2mRNA和蛋白表达;VEGF与Ang-2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存在Ang-2着染的新生管周微血管,VEGF与Ang-2参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丰富的血液供应。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极富含血管的实质肿瘤之一,新生血管的形成在HCC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再生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家族(Angs)在HCC血管新生、肿瘤发展中有重要作用。Angs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目前发现Angs共有4种亚型:Ang-1、Ang-2、Ang-3、Ang-4,均能与内皮细胞特异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又称作Tek)结合。其中Ang-1和Ang-2在新生血管方面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深入了解Angs在HCC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将为临床上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转染人脑胶质瘤H4细胞系,并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鉴定H4细胞Ang-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将转染后的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进行徽血管密度(MVD)检测。结果显示H4细胞中有Ang-2基因的表达。转染Ang-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表明Ang-2基因转染H4胶质瘤细胞后,增强了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性,并能促进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0例宫颈鳞癌(Ⅰa~Ⅱa期)(SCC)及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并以4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2在上述三组中的表达;检测CD34的表达,计数各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Ang-2在SCC中的阳性表达率79.6%,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6.7%,对照组的表达率7.5%。SCC组Ang-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SCC组MVD值显著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CC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Ang-2表达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SCC及CIN组织中,MVD值与Ang-2的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0.52)。结论 Ang-2与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参与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大鼠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内皮祖细胞(EPC),即Ang-1-EPC,并将其移植入股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模型中,探讨Ang-1基因修饰的EPC对大鼠急性球囊损伤动脉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大鼠股动脉经球囊损伤后2天,扫描电镜观察其内皮损伤情况。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细胞移植组,其中对照组包含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PBS移植组(n=16);细胞移植组包括EPC移植组、PNL-EPC移植组和Ang-1-EPC移植组(n=16),并通过血管外膜下直接注射移植基因修饰的EPC。2周时处死部分动物取股动脉组织并取外周血,ELISA检测各组血清Ang-1含量,HE染色检测各组动脉内膜中膜厚度,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股动脉组织中Ang-1/Tie-2的mRNA含量;4周时取股动脉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细胞,VⅢ因子免疫荧光观察Ang-1-EPC的分化情况。结果球囊损伤后,电镜观察证实有明显血管内皮剥脱。2周时石腊切片HE染色发现明显的新生内膜增生,血管腔明显变狭窄。经PCNA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新生内膜有较多PCNA阳性细...  相似文献   

10.
很多细胞因子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其中参与血管新生的血管生成素(Ang)在肿瘤中的作用愈发明显.研究表明[1]在大多数癌组织中Ang-1,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激活,具有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重建的作用.本文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Ang-1、Ang-2及其受体Tie-2与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和环氧合酶-2(COX-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7例食管鳞癌标本及其切缘正常食管组织12例中的Ang-2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Ang-2和COX-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组织高(P<0.05);Ang-2的阳性表达和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COX-2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Ang-2表达与COX-2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9,P=0.028)。对随访10年的97例患者进行了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ng-2和COX-2阳性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低于Ang-2与COX-2阴性患者(P<0.05)。结论 Ang-2和COX-2的过度表达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两者具有正向协同性,可以作为临床肿瘤抗血管治疗的靶点和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章琎  方国恩  毕建威 《山东医药》2008,48(32):58-5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2例癌旁胃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发现Ang-2蛋白表达及MVD在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中Ang-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认为Ang-2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基因治疗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对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模型,通过电转Ang-1进行基因治疗,以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ng-1基因的表达,应用微血管计数、血管造影技术及相关临床指标观察Ang-1基因导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效应。结果(1)肌肉电转pcD2Ang-1基因可在大鼠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效表达Ang-1;(2)转pcD2Ang-1基因组大鼠下肢肌肉组织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明显多于同期空载质粒对照组。结论转Ang-1基因可促进大鼠局部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恢复闭塞部位血供,从而有效治疗血管闭塞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CV)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40例MCV、32例T2DM无大血管病变(Non-MCV)及30名正常者对照者(NC)Ang-2和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 MCV组Ang-2及血清VEGF水平高于NonMCV、NC组(P0.05或0.01),Non-MCV组高于NC组(P0.05)。3组间Tie-2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组Ang-2与VEGF及FIns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4、0.404,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Ang-2、糖尿病病程、VEGF与MCV独立相关。结论血清Ang-2及VEGF表达水平与MCV相关,Ang-2协同VEGF在MCV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伟炜  杨莹  刘宁 《山东医药》2012,52(14):10-12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诱导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主动脉环体外培养实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体内血管生长实验观察青蒿琥酯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诱导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青蒿琥酯作用前后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结果青蒿琥酯可明显减少HCT-8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HCT-8细胞高表达VEGF、Ang-2蛋白,青蒿琥酯呈剂量依赖方式下调HCT-8细胞VEGF、Ang-2蛋白的表达(P均<0.05)。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人结肠癌HCT-8细胞诱导血管新生的效应,与青蒿琥酯抑制HCT-8细胞的VEGF、Ang-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转移方式,其活跃程度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系统足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研究证实,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系均有Ang-2 mRNA的表达,且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1].Ang-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亦显著高表达,与其病理分期、预后密切相关2-4.检测并探讨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和血栓调节蛋白1(thrombomodulin-1,TM-1)在糖尿病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和模型组,于2、4、8、12、16、20、24周,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肾脏Ang-1和TM-1表达变化以及RT-PCR观察肾脏Ang-1mRNA表达,并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糖尿病组4和8周时肾脏Ang-1mRNA表达显著上调, 24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4~24周免疫组化显示肾小球Ang-1着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峰值在4~8周,12周后逐渐下调;糖尿病组2~20周肾小球TM-1明显增强;Ang-1和TM-1呈正相关. 结论:糖尿病肾脏存在Ang-1和TM-1的异常改变,表现为早中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下调,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绒毛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Ang)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取33例RSA患者(RSA组)和37例健康早孕人工流产妇女(人工流产组)的绒毛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的Ang-1、Ang-2蛋白。结果 RSA组绒毛膜组织中Ang-1、Ang-2蛋白的表达高于人工流产组(P均<0.05);RSA组Ang-1、Ang-2蛋白的表达与胚胎孕周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7、0.430,P均<0.05),而人工流产组Ang-1、Ang-2蛋白的表达与胚胎孕周无关(r分别为0.204、0.227,P均>0.05)。结论 RSA患者绒毛膜组织中Ang的表达升高,这可能是造成RSA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媛  郭钰珍  颉丽 《山东医药》2008,48(12):29-30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卵巢上皮性癌(O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卵巢上皮癌、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中的Ang-2和bFGF,计数各组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Ang-2和bFGF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73.9%,在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6.7%;在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均为0.卵巢上皮性癌组两个指标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中Ang-2和bF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8和0.6,P均<0.05),且Ang-2和bFGF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8,P<0.05).结论 Ang-2、bFGF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表达升高,并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血管紧张素-(1-7)[Ang-(1-7)]干预后二肾一夹(2KlC)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变化过程,以及Ang-(1-7)对血压相关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建立2KlC高血压大鼠模型后2周,经颈内静脉予Ang-(1-7)短期干预,同时多导电生理仪记录有创颈动脉压演变。放免法测定血浆AngⅡ,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2-)浓度及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酶免疫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结果Ang-(1-7)可造成2KlC大鼠血压降低。与降低血压状态相伴随,血清NO及血浆PGE2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O2-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清NOS、SOD活力未受Ang-(1-7)影响。结论在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状态下,Ang-(1-7)降压机制与循环NO、PGE2浓度升高及O2-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