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近视患者453例862只眼,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组和SBK组,其中SBK组患者204例389只眼,LASEK组患者249例473只眼。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ion activity,BCVA)、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SE)、疼痛指数,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SBK组UCVA的恢复速度快于LASEK组。术后1周两组UCV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3和6个月两组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UCVA平均值分别为SBK组1. 10、LASEK组1. 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和7d两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3和6个月,两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利用机械刀制作的SBK手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用法国产Moria板层角膜切割刀和美国Lasersight20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术前屈光度在-6.00D~-18.00D(平均-9.10D)的82例162眼行Lasik,随访3个月以上。按屈光度分为A(-6.00D~-10.00D)、B(-10.00D-18.00D)二组。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在1-3个月稳定。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A、B两组裸眼视力0.5以上者分别为96.7%、94.4%。1.0以上者为92.3%、81.7%。结论:Lasik手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屈光度数越高治疗的准确性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R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对比.方法 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A,B两组,各41例82眼,A组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B组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 ±12.89)um,B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u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娇正视力1行以上的比例A组均高于B组,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只眼PR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厚度为(470.17±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22只眼(占61.1%),0.8以上31只眼(占86.1%),0.5以上36只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瓣混浊0级29只眼(占80.6%),0.5级5只眼(占13.9%),1级2只眼(占5.5%)。结论 LASE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SI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对比。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A、B两组,各41例82眼,A组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B组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12.89)um,B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u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的比例A组均高于B组,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出现角膜上皮病变及对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LASIK术后伴角膜上皮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LASIK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采用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制瓣;飞秒激光LASIK组,行飞秒激光治疗,采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种制瓣方法对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手术前后角膜知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LASIK组(7. 65±7. 4)d;飞秒激光组(2. 91±1. 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角膜知觉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的下降(P0. 05),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恢复,两组患者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后时间,飞秒LASIK组6个月;LASIK组术后12个月(P0. 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恢复更快,对角膜知觉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520μm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120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超薄瓣LASIK组,30例60只眼,球镜度-6.00~10.00 D(平均-7.25 D),柱镜度0~2.50 D(平均-0.96 D);B组为LASEK组,30例60只眼,球镜度-6.00~10.00 D(平均-7.35 D),柱镜度0~2.75 D(平均-0.90 D)。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值球镜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波前相差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A组视力1.11±0.37,B组视力为0.76±0.3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1、3和6个月A组UCVA分别为1.13±0.26、1.12±0.34和1.12±0.25,B组UCVA分别1.08±0.26、1.11±0.25和1.10±0.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CVA与术前比较无1例下降。A组无Haze,B组少量Haze出现。术后1周,1个月两组均表现为轻度过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屈光回退现象,B组回退(-0.16±0.53)D,A组回退(-0.14±0.49)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3和6个月两组总高阶相差、垂直慧差、水平慧差和球差均方根值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总高阶相差增加倍数低于A组(P<0.05)。两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超薄瓣LASIK早期视力恢复快,LASEK视觉质量优于超薄瓣LASIK。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在屈光手术中的优越性。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准分子激光行业标准”筛选患者的标准,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大庆眼科医院行LASIK术患者800例(1600只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鹰视FS200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组.每组各400例(800眼)。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相关资料完整。术后6个月,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分别测量角膜上中央点、0度、45度、90度和135度四条经线所在截面特定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对每个角膜瓣上20个测量点的瓣厚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角膜瓣的重现性、规整性和精确性。结果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中央厚度均值为(104.7±6.9)μm ,微型角膜刀组均值为(137.8±19.7)μm。角膜瓣厚度空间特征:飞秒激光组离心度不同位置的角膜瓣厚度均匀一致,呈平板状。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组角膜瓣厚度中央薄而周边厚的形态,其角膜瓣中央部厚度差异小,而旁中央和周边部厚度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19.47±0.58)μm,高于左眼(16.29±0.74)μm;入刀侧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22.45±0.57)μm,高于出刀侧差值均值(14.67±0.8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飞秒激光组和角膜板层刀组制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生物力学特性稳定,重现性好,精确性高,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以及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85例746只眼行LASEK手术,术前球镜屈光度-0.75-16.0D,柱镜屈光度0~-6.0D以下。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屈光回退者16眼(2.14%);出现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者6眼(8.04%);术后裸眼视力〉t1.0者709眼(95%),〉0.5〈1.0者40眼(5%)。结论:IASEK既解决了LASIK手术禁忌的部分病例,也弥补了PRK手术的不足。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治疗近视散光对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效应、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40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散光+SMILE组(A组)、低散光+FSLASIK组(B组)、中高散光+SMILE组(C组)、中高散光+FS-LASIK组(D组),四组均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制作光参数为重复频率500 kHz、脉冲能量130 nJ,之后A组和C组行SMILE,采用显微分离器分离透镜并取出;B组和D组行FS-LASIK准分子激光频率250 Hz、脉冲能量130 nJ。比较四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视觉质量参数LogMAR视力、高阶相差(higher order difference,HOA)、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in staining,CF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只眼),按照非随机自愿原则分为两组:FS-LASIK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仪进行屈光治疗。FLEx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并同时完成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500μm,计划治疗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1周,1、3和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值、眼的高阶像差值、对比敏感度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术前屈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时,FLEx组30只眼,96.7%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93.3%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9±0.13),80.0%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1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BSCVA下降一行。FS-LASIK组30只眼,90.0%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86.7%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8±0.12),83.3%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行。两组中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屈光度的变化:FLEx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25±0.79)D,术后半年时为(-0.05±0.56)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30 D。FS-LASIK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72±0.92)D,术后6个月时为(-0.15±0.65)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87 D,向近视方向漂移,表明FLEx组术后屈光度比FS-LASIK组更稳定。在6 mm瞳孔直径下检查术后眼的高阶像差值,无论是总高阶像差值还是球差值,FLEx组均明显小于FS-LASIK组(P〈0.01)。在暗光5 mm瞳孔直径状态下,FLEx组术后6个月时各空间频率(1.5、3、6、12、18 c/d)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FS-LASIK组(P〈0.01)。结论 FLEx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避免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以及提高术后对比敏感度方面,FLEx术比FS-LASIK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93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18±3.56)个月.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屈光度在±0.5 D以内者为90只眼(96.8%),20只眼(21.5%)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采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78例,随机分为薄角膜瓣组378例745只眼和厚角膜瓣组200例389只眼。分别在手术后1d、1周、1和3个月随访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薄角膜瓣组球镜和柱镜较厚角膜瓣组偏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UCVA达到1.0的百分率,术后1 d薄角膜瓣组为90.2%,厚角膜瓣组为91.4%;术后3个月薄角膜瓣组为95.6%,厚角膜瓣组为96.6%;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BSCVA较术前丢失1行的比例薄角膜瓣组为11.0%,厚角膜瓣组8.8%,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屈光度±0.50 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0.6%,厚角膜瓣组为92.6%;±1.00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7.5%,厚角膜瓣组为97.4%;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且角膜薄的患者以及二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六代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气动平推式角膜板层刀,对67例134眼近视患者(-2.00D~-15.00D)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分析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前矫正视力≥1.0的125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在0.5、0.8、1.0以上的分别为96.8%(121眼)、81.6%(102眼)、78.4%(98眼),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1.0的分别为98.4%(123眼)、97.6%(122眼)、97.6%(122眼);术前矫正视力≤0.8的9眼,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者占55.6%(5眼);所有患者屈光度在术后1~3个月时基本稳定。结论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中心岛形成及不规则散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2年视力及稳定性。方法对22例(42眼)高度近视患者行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和2年UCVA及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这3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残留屈光度(等效球镜)较小,术后2年较1个月和6个月在数值上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UCVA≥0.5的眼数比例分别为100%、100%和97.62%;UCVA≥1.0的分别为66.67%,73.81%和71.43%。术后2年时,BCVA同术前相比,只有2眼(4.76%)与术前相同,14眼(33.33%)较术前提高1排,17眼(40.48%)较术前提高2排,有9眼(21.43%)较术前提高了3排。术后2年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 ICL植入术术后远期视力稳定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建议在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眼合像尺治疗假性近视短期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假性近视58眼(29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双眼合像尺进行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方式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w、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散瞳前屈光度以及散瞳后屈光度。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散瞳前近视度数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裸眼视力和散瞳前近视度数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散瞳后屈光度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实验组有3眼(10.00%)散瞳后验光为近视,对照组有5眼(17.86%)散瞳后验光为近视,但两组间真性近视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24,P﹥0.05)。结论双眼合像尺简单易学,携带方便,治疗假性近视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方法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的宽光束和小光斑飞点扫描切削模式对复性近视散光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溯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复性的近视散光共92眼。按照准分子激光切削模式分为A组(小光斑飞点扫描切削模式)51眼;B组(宽光束切削模式)41眼,做两组患者之间年龄、屈光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以及两组术后裸眼视力统计学处理。结果A、B两组在年龄、屈光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上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达到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水平。B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低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术后平均裸眼视力A组高于B组。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切削模式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效果优于宽光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