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汗腺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神经支配和汗液产生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的归纳总结,加深对汗腺再生与重建理论依据的认识。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01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神经支配及汗液产生机制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weat gland,structure,funotion”,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01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神经支配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汗腺、发生、结构、功能”,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神经支配及汗液产生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0篇相关文献,1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0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140篇文献中,86篇涉及汗腺发生、形态与结构,31篇涉及汗腺的神经支配,23篇涉及汗液产生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④汗腺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赖于表皮基底膜区的生理性稳定与真皮-表皮间的相互作用,是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细胞外基质、表皮生长因子共同协调作用作用的结果。②汗液从汗腺的分泌部分泌时为近等渗液,流经导管时,钠、氯和一些水分被重吸收,使汗液的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以低渗液从皮肤表面排出。③汗腺导管细胞和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现象,正常状态下分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高于导管细胞。④大量体外实验成功分离并培养了汗腺的导管细胞、分泌细胞以及肌上皮细胞,并对其形态发生、生长调控及分化与功能进行探讨以期重建汗腺。结论:由于表皮干细胞与汗腺在发育学上有共同的起源,有可能利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从而再生汗腺。另外大面积烧伤患者仍有部分残留的汗腺,有可能通过加速汗腺再生速度和消除瘢痕组织中的屏障因素来重建汗腺。  相似文献   

2.
3.
背景:现有各类组织工程皮肤面临着共同的难题,突出表现在没有完整的皮肤功能,尤其是缺乏皮肤附属物如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如何培养具有皮肤附属物的"功能性组织工程皮肤"即完整的皮肤器官,成为皮肤组织工程迫在眉睫的研究方向.目的:文章通过综述皮肤附属物相关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以及向皮肤附属物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当前人工复合皮肤中难以形成皮肤附属物的难题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12),以"skin tissue engineering,skin appendage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01/2009-12),以"皮肤组织工程、皮肤附属物、毛囊、汗腺、皮脂腺"为检索词.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使干细胞分化、增殖形成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物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荟萃分析类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97篇文献,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此文无关的35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26篇,共保留36篇文献进行综述.人体多种细胞都有向皮肤附属物分化增殖的能力,进一步阐明胚胎发育的机制,深入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机制,在皮肤修复的同时能够诱导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的发生,无疑是构建理想组织工程皮肤的重要途径.将生长因子、干细胞生物技术与生物材料工程学相结合,才可能研制成功真正意义上的皮肤永久替代物,但体外研制成功的皮肤永久替代物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近况。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one tissue engineering,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55篇,另有英文摘要近百篇。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排除的文献多为重复研究或非骨组织工程研究。 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onetissueengineering,gene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55篇,另有英文摘要近百篇,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排除的文献多为重复研究或非骨组织工程研究。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研究的文献,阐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5-12期间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临床试验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BMP,fracture,bo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2000-01/2005-12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较陈旧的和重复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收集到54篇相关文章,其中35篇属于重复性研究文献,对其余19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促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组织。②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新鲜骨折、骨不连、股骨头坏死及脊柱融合的临床试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04年认可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可吸收胶原海绵复合物用于临床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2001年正式批准骨形态发生蛋白7植入物(3.5mg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1g胶原载体复合)上市用于治疗长骨骨不连,2002年批准美敦力公司的INFUSE/LT-CAGE腰椎融合装置用于前路腰椎融合。③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及基因治疗:目前骨形态发生蛋白仍没有最理想的载体,需要根据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载体材料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以不断改进;基因治疗与直接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同样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且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一些国家已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尚需不断改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因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阶段已初显成效,用于临床还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早期预测房颤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目前房颤发生的预测主要是通过电生理学检查方法达到,其中利用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具有灵敏度、特异性较高,操作相对简单、无创等优点。通过综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率变异性(HRV)、P波形态对心房颤动预测的研究进展,评价上述无创性电生理参数对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康复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合分析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简要介绍目前几种较为成熟的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I数据库1980-0l/2005-01相关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脚踏车系统文献,检索词“FES,FNS,FES Cyc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5-01/2005-03相关功能性电刺激的文章,检索词“功能性电刺激,脊髓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医疗康复中应用及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摘要来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是否对患者起到康复作用。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5篇。资料综合:20篇文献对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进行原理性介绍。涉及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的软硬件设计,提出相应的实验、优化设计方法,此外还指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在医疗康复方面起到的作用。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系统能显著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状况,甚至将康复医疗器械变为患者的日常工具或者娱乐设施。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易于实现性,能给患者带来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因此,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为研究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提供启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12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8-01/2006-1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研究相关,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的、较陈旧的或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3篇相关文献,排除125篇内容较陈旧、重复研究的或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②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的联合应用优势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作用的发挥。③关于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构建一种新型的共表达载体是许多研究者热衷的方向。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骨缺损具有广阔前景,但仍有很多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近几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5-01/2006-07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文章,检索词“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 and carrie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文献,然后删除明显与载体无关的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与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研究应用相关的动物实验。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000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文献,最终纳入3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分别介绍了骨形态发生蛋白成员载体的研究、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诱导骨形成活性特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骨形态发生蛋白应用于修复骨缺损需复合适宜的载体,目前已有多种材料用于其载体,有植入性和注射性载体两类,包括生物陶瓷、骨水泥、高分子多聚体、胶原、纤维蛋白凝块等。这些材料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各不相同,因此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的载体也各具特色。本文介绍了不同载体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体的各自特点,并回顾了各种载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属于超级转化因子β家族,可诱导骨形成,复合各种载体可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人汗腺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培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人皮肤汗腺细胞体外分离及纯化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人皮肤汗腺,微量加样器在倒置显微镜屏视下吸取游离的汗腺组织移入Hank平衡盐溶液(HBSS),经纯化后予以原代培养。结果分离的汗腺可在体外贴壁生长、增殖并传代,纯化处理清除了杂质细胞和组织碎片,解决了成纤维细胞对汗腺细胞培养的污染难题,且汗腺的生长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人汗腺细胞的培养存在着分离困难和成纤维细胞污染等难题,采用本方法可以获得大量处于良好生长状态的高纯度人汗腺细胞。  相似文献   

17.
18.
Metabolic studies of isolated human eccrine sweat glan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isolating and studying the metabolism of human eccrine sweat glands. (a) Electron microscopy of glands which had been isolated and then incubated for an hour revealed no apparent alteration in morphology. (b) Known variation in gland size (male > female > children) was reflected in the relative rates of lactate production. (c) Lactate production was approximately 1.5 nmoles/gland per hr in the absence of glucose and rose to 2.7 at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5.6 mmoles/liter). This amount of lactate production agrees well with the amounts found in sweat. (d) Both adrenergic (epinephrine) and cholinergic (methacholine) stimuli increased lactate production. (e) Glycogen depletion was demonstrated during incubation. (f) O(2) consumption was measured and aerobic metabolism was found to account for less than 1% of the energy derived from anaerobic pathways.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large amounts of lactate appearing in human eccrine sweat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glandular metabolism and that both glycogen and glucose can be used as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